九年级下期语文试题 (七套).docx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646519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2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期语文试题 (七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九年级下期语文试题 (七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九年级下期语文试题 (七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九年级下期语文试题 (七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九年级下期语文试题九年级下期语文试题 ( (七套七套) ) 一九年级语文测试卷一九年级语文测试卷 第卷(选择题第卷(选择题3030分)分) 一、(共一、(共9 9分,每小题分,每小题3 3分)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进是必有的状态:进必 不能见着矛盾绕开;进必 ,抓住机遇绝不放过;进 必 没有最好追求更好;进必 ,不惧风险又容错纠错。总之,稳得有道理,进得 有章法,是治大国的重要能力。 A、迎前 争先 向上 担当 B、争先 迎前 向上 担当 C、向上 担当 迎前 争先 D、担当 向上 迎前 争先 2、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

2、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越来 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去。 B、保障并切实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C、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社会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的。 D、随着城市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具有江城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外地众多游客的青睐。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 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 B、飘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月的柔情

3、,夜懂; 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 C、 我翻开解冻的泥土, 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 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 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 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D、红楼梦中,莺儿的“露”是“露”在嘴上,“露”在手上;薛宝钗的“露”是不动 声色,顺水推舟,“露”在心上。 二、(二、(9 9分,每小题分,每小题3 3分)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46题。 阅读文化巨变之思阅读文化巨变之思 当今时代,网络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古形成的阅读规矩(阅读方 式、 阅读习惯、 阅读内容) 正面临解体, 说到底, 是阅读文化发生了巨变。 对时下读者来说, “一册在手”早已不是唯一的阅读方式

4、,而“读屏时代”也不再是一个空泛抽象的概念。人 们通过网络可随时与世界保持连接,闪电般地获取最新的信息。然而,当电子阅读变得如此 轻松、愉悦、便捷时,人们自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忧虑:既然有如此直观方便的电子资料和 网络讯息, 还有多少人会钟情于纸质阅读?又有多少人在临睡前去品味书香?当人们习惯于 在方寸间享受“悦读”,那我们神圣的文学阅读,何以安顿?它是否会成为明日黄花? 于是,出现了“杞人忧天”式的恐慌,我曾经就如此。我也知道,国人并非不阅读,很 多年轻人几乎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很多年轻读者,密切跟踪诸如玄幻、盗墓、穿 越等网络小说。也就是说,“中国阅读”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甚至在增加

5、,只是阅读状态和 内容有别。当下的“中国阅读”更多是跳跃化的、碎片化的、缩略化的。实用阅读在取代审 美阅读,消遣阅读在压倒心灵阅读,人们追求更多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这当然值得忧虑,但忧虑是没有用的。冷静下来想,电子阅读并非没好处。首先,对阅 读的概念应有所改变,不是抱着一本书看才叫阅读,手机阅读、网络阅读也应是阅读的一部 分,且汲取方法简便,迅速,知识含量巨大。第二,当下纸质媒体的文章质量不令人满意。 纸媒的文章,因为历来有一套严格的评审程序,就显得规范、严谨,但想象力不足;而个人 空间、网络文学,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的文章,发表渠道便捷,就显得活泼、生动、接地 气,当然也难免芜杂

6、。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与作者互动,甚至直接影响下一步的写作,成为 “再创作者”。比如一些走红的网络小说裸婚时代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宦海沉 浮等,其中读者的力量不可小觑。网络文学、网络阅读正以其自身的优势冲击着纸媒的生 存。 所以, 我们应积极地看待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的改变。 因为从知识获得途径和比例来看, 个体知识的获得,有70%来自于视觉,“看”是人类获得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对此我是乐观 的,我认为,有着几千年发展史的图书,依然将居于阅读的高端地位,人类知识和文明的成 果,在当下主要还是由纸质图书承传的。读屏和读书都很重要,二者的融合将会是今后的一 个大趋势。 但我们需要呼唤真正有价值的阅读。问

7、题不在于使用哪种形式,而是触及怎样的内容。 少了青灯黄卷和书香墨痕的阅读形式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 新兴的电子阅读会不会在不经意 间演化成“浅阅读”“泛阅读”“飘阅读”。难怪丹尼尔贝尔喟叹:“当代文学正在蜕变 为视觉文化, 而不是印刷文化。 ” 如果流于了解故事, 其阅读完全可以是快速的, 概览式的, 倘要去钻研、品咂一部真正的文学,那必然要细嚼慢咽。的确,凡读书者,都会有这样的读 书经验: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阅读生活中,一直既有轻松易读的“兴趣书”,又有艰深 繁难的“严肃书”;读内容艰深繁难的书不仅需要我们的审美判断力,更考验我们的智力和 道德水平。 尤其是在当下阅读文化中, 人文阅读、

8、经典阅读和严肃读物阅读日益萎缩, 而 “轻 阅读”“飘阅读”“浅阅读”成为流行和时尚。读内容艰深沉重的书,读“费劲”的书,读 “慢书”,便越发显得可贵了。应该警惕的是,我们过多依赖搜索引擎,就是在纵容大脑思 考的惰性;当我们能很方便地从网络得到问题答案,也就不自觉地弱化了查找、探索知识的 能力。来得容易忘得快!这才是真正可怕的。所以,在今天这个随处可以阅读的时代,我们 要努力探索:既善于运用电子阅读,又要达到以往纸质阅读时的良好效果。即把读屏的便捷 与读书的深度融合起来。 网络改变乃至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 并非中国独有。 而真正的文学阅读应该是 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 有长度

9、有宽度的文学阅读虽面临读屏时代的挤压, 甚至 面临大众文化的重新选择,但其本身的经典性不会因此受到根本性威胁。就说小说吧,如果 看过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活着等作品的读者,他们仍然会相信,这个时代优秀 作品的意义远胜于大量碎片化、新闻性等“E时代”话语。尽管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悦读” 体验,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经典; 但真正的杰出作品绝不是消费时代的信息碎片和快餐文化可 以架空的。我坚信。 4、下列有关文中所说的阅读文化发生的变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C ) A、对时下的读者来说,“一册在手”早已不是唯一的阅读方式,“读屏时代”已然成为 现实。 B、 相对于青灯黄卷和书香墨痕的阅读形式, 很多年轻

10、读者更钟情于利用手机和网络密切 追踪诸如玄幻、盗墓、穿越等类型的网络小说。 C、在当下的阅读文化中,人文阅读、经典阅读和严肃阅读正在日益萎缩,轻松便捷的手 机阅读、网络阅读成为流行时尚。 D、当下的“中国阅读”更多的是跳跃化的、碎片化的、缩略化的。实用阅读在取代审美 阅读,消遣阅读在压倒心灵阅读。 5、下列关于网络媒体和纸媒的比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时代,网络媒体阅读比纸媒阅读更简便、迅速、知识含量更大,网络媒体的文章 质量也比纸媒的更令人满意。 错在最后一句话,“网络媒体的文章质量更令人满意”,文中无此信息; B、 网络媒体的文章都比纸媒的文章更活泼、 生动、 接地气, 更具有

11、想象力, 错在 “都” 、 “更具想象力” C、对读者而言,网络媒体比纸媒更方便读者与作者互动,读者甚至能影响下一步写作, 成为“再创作者”。 D、网络媒体阅读比纸媒阅读的影响力更大,它不仅改变了中国自古形成的阅读规矩,也 改变了全球的阅读规矩。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都很重要,二者的融合将是今后的一个大趋势。 B、真正有价值的阅读不在于用什么方式读,关键是在于读了什么和怎么读。 C、如果我们过多地依赖搜索引擎,一遇到问题就从网络上找答案,那么,我们也就不自 觉地弱化自己查找、探索知识的能力,这是很可怕的。 D、网络改变乃至侵蚀阅读是一个全

12、球化的现象,并非中国独有,所以,对于文学阅读国 人完全不必“杞人忧天”,应该像作者一样坚信它有美好的未来。 三、(共三、(共1212分,每小题分,每小题3 3分)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 寻陆鸿渐不遇 唐代: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注释: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 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他终身不仕,隐居在浙江苕溪。 7、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陆羽新家的位置,虽离城不远, 但很幽僻,要穿过野径,走过一片桑

13、麻地, 才能找到他的家。 B、颔联中的“篱边菊”“未著花”,点明了初秋的季节特征,同时点明了陆羽的隐士身 份。 C、后两联通过邻居的旁观直陈,呈现了陆羽无拘无束的生活姿态。 D、全诗以白描手法,直接刻画了不以凡尘凡世为念的隐士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昔(从前)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多)我寡(少),奈何 而可(怎么办才能取胜)?”咎犯对(回答)曰:“臣闻繁礼(礼仪繁盛)之君,不足(满 足)于文;繁战(频繁作战)之君,不足于诈(对于诡诈之术)。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 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 “竭泽而渔(排尽池中水来捕鱼),岂(难道)不得鱼?而(但是) 明

14、年无鱼; 焚薮 (沼泽地的草木) 而田 (打猎) ,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 (手段) , 虽(即使)今偷可,后将无复(不会再有效果),非长术也。”文公用(采纳)咎犯之言而 败楚人于城濮反(同“返”,回来)而为赏雍季在上(首位)。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 犯之谋也(表判断)。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把他放在后面),或者(或许)不可乎!”文 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获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哪里)有以一时之 务先(前面)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打退,击退)敌;反 (同“返”,返回)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虽然)不终始(始终如一),足以霸矣。 8、下

15、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公虽终始,足以霸矣 虽:虽然 B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 田:打猎 C、反而尊贤,足以报德 反:相反 (“反”通“返”,返国、返回) D、临乱用诈,足以却敌 却:打退、击退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A、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B、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C、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D、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咎犯认为在楚众己寡的情况下应该使用诈术。 B、雍季认

16、为,虽然使用诈伪之道对晋国有利,但是“不义”,因而不是“长术”。 C、晋文公认为咎犯的计策是“一时之务”,雍季的话则是“百世之利”。 D、孔子对文中晋文公的做法在大体上持肯定态度。 第卷(非选择题,共第卷(非选择题,共9090分)分)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 五、(五、(6 6分)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至13题。 武松抢过林子背后,见一个金刚大汉,披着一领白布衫,撒开一把交椅,拿着蝇拂子, 坐在绿槐树下乘凉。武松假醉佯颠,钭着眼看了一看,心中自忖道:“这个大汉定是蒋门神 了。”直抢过去。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

17、檐前立看望竿,上面挂着 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道,“河阳风月”。转过来看时,门前一带绿油栏杆,插着两把 销金旗,每把上五个金字,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壁厢肉案,砧头,操心 的家生,一壁厢蒸作馒头,烧柴的厨灶。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半截埋在地里,缸 里面各有大半缸酒。正中间装列着柜身子;里面坐着一个年纪小的妇人,正是蒋门神初来孟 州新娶的妾。 武松拿起来闻一闻,摇着头道:“不好,不好!换将来!”酒保见他醉了,将来柜上道: “娘子,胡乱换些与他。”那妇人接来,倾了那酒,又舀些上等酒下来。酒保将去,又烫一 碗过来。武松提起来,呷了一口,叫道:“这酒也不好!快换来便饶你!”酒保忍

18、气吞声,拿 了酒去柜边,道,“娘子,胡乱再换些好的与他,休和他一般见识。这客人醉了,只要寻闹 相似,便换些上好的酒与他罢。”那妇人又舀了一等上色好的酒来与酒保。酒保把桶儿放在 面前,又烫一碗过来。武松吃了道:“这酒略有些意思。”问道:“过来,叫你柜上那女人 下来相伴我吃酒。”酒保喝道:“你胡说!这是主人家娘子!”武松道:“便是主人家娘子待 怎地?相伴我吃酒也不打紧!”那妇人大怒,便骂道:“杀才!该死的贼!”推开柜身子,却 待奔出来。 武松早把土色布衫脱下,上半截揣在怀里,便把那桶酒只一泼,泼在地上,抢入柜身 子里,却好接着那妇人。武松手硬,那里挣扎得,被武松一手接住腰胯,一手把冠儿捏做粉 碎,

19、揪住云鬓,隔柜身子捉将出来,望浑酒缸里只一丢。听得扑通的一声响,可怜这妇人正 被直丢在大酒缸里。 12、武松早已猜到那边交椅上坐的就是蒋门神,为什么不直接打他?(2分) 13、为了激将蒋门神,武松做了哪几件事?这表现武松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渐行渐远的自行车渐行渐远的自行车 杨树荫 (1)清晨,太阳正在升起。整洁的街道,幽雅宁静。粗壮的梧桐树,枝叶茂密,偶尔一 阵凉风,让人神清气爽(环境)。里弄,小巷,胡同口,一辆一辆的自行车,响着清脆的铃 声,鱼贯而出,在宽阔的大街上,汇聚成浩荡的车流,来来往往,时有分流,又不断地合流 (自行车出行的情形)。城市苏醒了,新

20、的一天开始了。中国人踏着自行车开始了自己的人 生之路。 (2)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各处都能见到的城市图景。 (3)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在中国竟有着长久不变的形态。首先是价格不变,从二十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凭票供应,到八九十年代的随处可买、随时能买,自行车的价格始终在 100 多元一辆,普通的工薪阶层买得起;其次,外形也不变,它的构造始终是一个车身、两 只轮子, “操纵在两足之间” , 只要凭着自己的力气, 便能轮转车行。 自行车以自己的朴素、 朴实,遍布城乡,中国人离不开自行车,自行车也一无所求地任人使用。车轮滚滚,竟然滚 出了一个自行车文化。 (4)自行车不疾不徐,正是其奥妙所在。

21、疾者,即与凶险同行,一旦失控,便会头破血 流;徐者,即无法行进,也会车弯人倒。不疾不徐,循势而进,这是自行车的前进方式,其 实也是做人的前进方式。世间之事,快不得,慢不得,不疾不徐之为上。 (5)自行车唯力而行,这又是其魅力所在。自行车的速度是人踩踏出来的,脚踏轮 转,一分脚劲方有一分速度。人踏着车,争到了速度,却也造就了人的体能与毅力。物质社 会,既要借助物质,又要唯力而行,尽力而为,此是人在物质世界的存亡之道。 (6)自行车谦卑处世,这更是它的品德所在。它不横冲直撞,不强凶霸道;无论大路、 小路、田间的路,只要有路,它都能依路而行;它卑微而立,在大千世界,只需微薄的一席 之地;它供人役使,

22、却无所索求;它给人方便,却不污染人间;它简洁朴实,没有贫富的差 距,让骑车人心态平和。 (7)而今,自行车竟然淡出了中国人的视野,渐渐地远去。中国人已经不会安于自行车 的速度,也不看重自行车的价值。汽车成为社会的新贵、新宠,铺天盖地,不可一世,并且 很快取得了自行车从未享有过的地位:一条一条道路由它驰骋,一片一片空间由它占有。飞 驶而来、绝尘而去的汽车,根本不会把自行车放在眼里。大气不再洁净,天空不再蔚蓝,渐 渐远去的自行车,留下的只是遥远的记忆。 (8)高速的公路,疾驰的汽车,凡是路,都被汽车所占。汽车又堵住了路,路堵、车堵、 人心也堵。一心求快的中国人又不安于汽车的速度,磁悬浮速度、高铁速

23、度,接连问世,震 撼人心。中国人只想快,甚至想飞腾起来,总想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9)自行车,已然是交通工具中的弱者,它不断地被边缘、被贬值。一个视速度为强势 的时代,自行车的命运可想而知。 (10)在技术进步的时代,我们不必为传统器具的衰落而悲哀,万物优胜劣汰,自有其客 观的规律。与汽车相比,自行车的速度自然落后了许多。然而人世间,并非越快越好,倘若 物质飞速地发展, 而人的灵魂跟不上, 岂不险乎?倘若人的灵魂、 人的生命就得慢慢地行进, 如此的快速,岂不悲乎? (11)其实,世上并非都在追求速度,丹麦、挪威诸国,人均收入和现代化水平都居世 界之前, 可谓十足的富裕国家, 却照例是自行车不少

24、于汽车, 也不弱于汽车。 宽广的大街上, 有专设的通道让自行车自由而行,还有专门的交通法规保护自行车。人们依旧喜爱自行车, 依旧每天踏着自行车上下班,包括部长、市长和白领阶层。自行车不仅让他们骑出了一个洁 14、 阅读文章第(1)段,从环境和交通两方面说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城市图景有何特 点。(4分) 15、 阅读文章(4)(6)段,分条表述“车轮滚滚,竟然滚出了一个自行车文化”的原 因。(6分) 16 、阅读文章(7)(10)段,简要概括城市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哪些后果。(4分) 17 、文章最后一句话“自行车不仅让他们骑出了一个洁净的天地,也骑出了一个体魄强健 的民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希望

25、?(6分) 六、(六、(8 8分)分) 根据要求完成1819题。 为了应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延迟开学局面,学校积极组织老师进行网络教学,让 全校的学生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的目标。为了落实学习效果,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停课 不停学,我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8、请你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三种提高网课学习质量的具体做法。(3分) 19、在网课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积极性不高,他们在网课学习中深感孤独,想等返校 后再好好学。你作为班长准备如何鼓励他好好投入到网课学习中?(5分) 七、作文(七、作文(5050分)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同是一块石头,一半做成了佛,一半做成了台

26、阶。台阶不服气的问佛:“我们本是一块 石头,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而去朝拜你呢?”佛说:“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经历了 千刀万剐,千锤万凿。” 可见,不同的历练就有不同的人生。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 和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二洪山区九年级语文试题二洪山区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第 I I 卷卷( (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30 30 分分) ) 一、一、( (共共 9 9 分分,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分) ) 1.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27、,恰当恰当 的一组是()的一组是()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 的感知力,他们可以在安然怡悦中 鸟翼几乎无声的扑动,还有花瓣 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那种让 更显清幽的氛围。 A精细 用心倾听 静默 B精细 凝神谛听 静寂 C精确 凝神谛听 静默 D精确 用心倾听 静寂 2.2.下列各句中,下列各句中,有语病有语病 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A.第二届进博会延续 “新时代,共享未来” 的主题,共有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800 多家企业参加企业展,超过50万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 B.在创作时, 为了展示黄鹤楼文化,石秀参考了黄鹤楼壁画风格, 选择用

28、明亮的色彩与简单的线 条交织,更在作品中贯穿着武汉元素,例如:江水、梅花等。 C.由于选题接地气,讲法入情理,武汉普法抖音号上线后,已有 1300 余万网友通过该视频学习 法律知识。 D.“行云工程”日前签约武汉国家商业航天基地,承建营运我国首个天基物联网系统,一定程度 上能补救武汉在通信卫星领域的短板。 3.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规范 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A.古羌人与外来的吐蕃人、吐谷浑人相互融合,逐渐成为具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心理素质 的民族共同体化隆藏族。 B.你走在路上,才会感觉阳光温暖,看到梧桐泛黄;你站在地上,才会注意松动影寒、兰摇 冉冉,才会观

29、察蝉壳蚁行、蛛网风翻。 C.遇到困难时,我们往往呼天喊地。天是不能视的,地也不能闻:天地都帮不了你。能帮你 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D.青山、小桥,穿花蛱蝶、点水蜻蜓,共同构成了眼前这优美、宁静的画面。使我深深陶醉 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二、二、( (共共 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46 题。 文学的极致境地文学的极致境地 李国文李国文 王安石有一首应景诗,很了不起。在数不过来的有关春天来临的诗篇中,王安石的 泊船瓜洲诗,是脍炙人口的翘楚之作。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距今近千年,千年之后,他的这首诗,

30、仍可在人们的口头咏诵,这大概是真 正不朽了。这首泊船瓜洲之所以被人牢记,广为流传,很大程度上因为其中的一个 绿字。这是诗人几经改动,斟酌,思量,最后才敲定的这个绿字,读过中国旧 诗的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这个典故。 应该说,王安石写这首诗的背景应该是长江流域一带的风光。但伟大的作品,令我 们心存敬畏的作品,通常能用传神的文字,在读者的想象空间里,构成一个完美的文学 世界。我们徜徉其中,经度的时差,纬度的温差,其实是不存在的。好的作品,总是跨 越时空,这就如同在新春季节里,那覆盖一切的绿,夺走你全部视线,让你无暇顾及其 他。一个绿字, 让文学家的王安石尽得风流。 据考证, 这首 泊船瓜洲 诗的写作

31、时间, 应为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 的春二月, 也是王安石上年四月第一次罢相后回金陵,再度复相,前去汴梁途中的作品。此时的王 安石心情比较复杂,知道政事不可为,而不得不勉强为之,知道上命不可违,而不得不 捏着鼻子去。无论如何,熙宁二年风光不再,上下左右处处掣肘,兴致顿减的王安石, 其实并不想再作冯妇。 当时从金陵到汴梁, 应该是大运河北上, 再沿黄河西去, 第一步, 自然要先渡过长江。诗中的京口即今之镇江,江对岸就是瓜洲,想到过江后天色已晚, 遂船泊过夜。船上的王安石,籍此江水呜咽,明月当头之际,能不思前想后,而心系江 宁,眷恋故居吗? 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首先是政治家、改革家,其次才是

32、文学家。但是,在大多数 中国人的心目里,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 是以其诗文而留存在记忆中。 政治这东西, 休看显赫一时,生命其实短暂。无论在历史上划出过多深的刻痕,产生过多大的影响。 很大程度上有点像北方的寒冬,煞有介事,而且尾巴拖得很长很长,迟迟不肯离去,可 最后的最后,冰消雪融,了无踪迹。可文学呢?更像南方的春天,那一派触目皆绿的景 象,会一代一代永无止境地赓续下去。 如今,关于他毁誉参半的变法,是非纷纭的改革,随着岁月的变迁,沧桑的转换, 已经淡出了别人的视野。可千年之后,这首关于春天的诗,却像历久弥香的陈酿一样, 只要春天来,就会齿颊生香地吟咏出来。 文学家与政治家的区别在于,前者

33、总是一切从感情出发,主调为热,后者总是一切 归结于理智,主调为冷。文学家感情热度上升,便要沸腾,便要膨胀,政治家以理智权 衡局势,势所必然地会冷静待之,审慎行事。所以,文学家不宜从事政治,政治家不宜 投身文学。王安石的失败,或者说,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有许多内在的外在的原因,强 行变法,过热过急,排斥异己,不择手段。但最主要的是他推行政令的度,受到太 多他作为文学家性格的干扰。在文学上,王安石极自信。据邵氏闻见录:王荆公 初参政事,下视庙堂若无人,一日争新法,怒目诸公曰:君辈坐不读书耳。赵清献 同参政事,折之曰: 君言失矣,如皋、夔、稷、契之时,有何书可读?荆公默然。 自信到蔑视群伦,罔顾一切。

34、这个曾经极自负、极自大的人,居然在诗的末尾一句,写 出明月何时照我还来,此时,面对政治畏途,全然没有了吟诗作赋的风采。前路的 艰难险岖在政治家内心里化作了忐忑的回音。到汴梁以后, 这个已无当年雄起之心、 振翮之念的王安石,再难振作。果然,次年十月,第二次罢相,从此退居江宁。 至此,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彻底地打败了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 4.4.文章第三段一个“绿”字,让王安石尽得风流,作者认为使其“尽得风流”的原因表述文章第三段一个“绿”字,让王安石尽得风流,作者认为使其“尽得风流”的原因表述 错误错误 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 A.能用传神的文字,在读者的想象空间里,构成一个完美的文学世界。 B

35、.能超越时空,给读者美的感受。 C.它夺走了我们全部的视线,让我们在尽情品味的时候,无暇顾及其他。 D.王安石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文字和作品使我们心存敬畏。 5.5.文中“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王安石复杂的心境。表述文中“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王安石复杂的心境。表述错误错误 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 A.王安石知道政事不可为,而不得不勉强为之。 B.王安石认为从金陵到汴梁,路途遥远、艰险。 C.江水呜咽、明月当头,王安石身处瓜洲,可是心却在故土。 D.面对政治畏途,前路的艰险崎岖在他心里化作了忐忑的回音。 6.6.“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彻底打败了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有哪些?“作

36、为文学家的王安石彻底打败了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有哪些? 下面表述下面表述错误错误 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 A.王安石的政治生命比其文学生命短暂。 B.王安石在推行政令的“度”的把握上,受到太多他作为文学家的性格的干扰。 C.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极其自信,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却非常忐忑。 D.王安石的变法毁誉参半、随着岁月的变迁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 三、三、( (共共 12 12 分分,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分)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宋】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

37、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豪情勃发,在砚台中磨出了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的纵横飞溅。 D.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答案解析】7.C7.C(“烛光相射飞纵横”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诗人纵横走笔的气 势,纵横的是诗人笔法,不是烛光,“烛光的纵横飞溅”一说有误。)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

38、,完成 8 810 10 题。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 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昼则默诵诵 ,夜则闭户,张灯窃,夜则闭户,张灯窃 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游 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 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

39、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 掾也。及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罢旧盗之朔望受审者,掾也。及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罢旧盗之朔望受审者, 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 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戾 为害,为害, 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

40、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 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 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 止,禾黍自生, 秦人大喜。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 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8.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养浩昼则默诵 诵:朗读 B.游 京师

41、,献书于平章不忽木 游:游学 C.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 为害 戾:暴恶 D.大雨如注,水三尺乃 止 乃:竟然 9.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正确 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A.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B.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C.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D.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B ) A.

42、张养浩小时候拾币不昧,做御史台两袖清风,可以看出他不慕名利。 B.不忽木来看望张养浩,他和家人直立恭迎,体现了张养浩安贫乐道。 C.张养浩两次求雨都能如愿,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D.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生前身后都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 四、四、(6(6 分分) ) 第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 11.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6 分分)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共共6 6分 , “ 奉 ” 、 “ 恸 ” 、 “ 济 ” 各分 , “ 奉 ” 、 “ 恸 ” 、

43、“ 济 ” 各 1 1分,省略成分补充完整分,省略成分补充完整1 1分,句意正确、句子通顺分,句意正确、句子通顺2 2分。分。 五、五、( (共共 26 26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3 题。 傅雷家书节选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 六七点就醒, 翻来覆去睡不着, 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 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 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的,不 愿意回顾的;我们啰里啰嗦地抖出你尿布时代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时代

44、的往事,会引起 你的憎厌。 孩子, 这些我都很懂得, 妈妈也懂得。 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 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 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 变了朋友, 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 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至于惹你厌烦。也 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 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

45、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 。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 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 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作悲喜交 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 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954年1月30 日晚) 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3 3 分分) ) 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句子应是:填

46、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句子应是: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由此体味一下本文段书信的语言由此体味一下本文段书信的语言 特色是什么特色是什么,(3(3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417 17 题。题。 必要的丧失 迟子建 一九九四年九月在云南的大理,有天傍晚我在散步时与一个非常的陌生人相遇。 当时我正走在河岸上,空气很凉爽,明月下能见到苍山幽蓝的剪影。河岸上少见行人, 月光使河水发出亮色。 当我走上一座桥, 在石桥的一端突然与一个人相遇。 他衣着洁净, 笑嘻嘻地望着桥下的流水,那样子仿佛水中有他的美如天仙的新娘。古朴的石桥、平静 的河水、清朗的

47、月光,这种充满古典情怀的场景使我对那男子产生了好奇,或者说他正 在诱惑我。月色给他的脸涂上一层柔和的光彩,我见他相貌平平,他入神地微笑着,一 动不动地望着河水。如果不是他始终如一地笑着,毫无顾忌地笑着,我是想不到他是精 神失常者的。当我意识到他的精神状态有问题时,他倒转身朝我走来,我大胆地打了一 声招呼:嗨,你好!他并没有停住脚步,但他冲着我笑了,而且笑出了声。他与我 擦身而过,他像大多数的精神失常者一样,走路很散漫,晃晃悠悠,有一种逍遥感。 我想象他为何而精神失常?爱情?金钱?权力?事业?这世俗生活中能制约、 桎 梏和诱惑人的种种事物我都想了一番,最后仍然是一团迷雾,得不到任何答案。但有一

48、点是肯定的,他丧失了世俗人要为之奔波、劳碌、明争暗斗的职称、住房待遇、官职、 金钱、荣誉等等这一切为人所累的东西,那么他心中留下的那一点是什么?也许是仅存 爱情了。留下的必定是唯一的、单纯的、永恒的、执著的。这种东西带给了他安详、平 和、宁静与超然。而到达这种境界却必须以丧失作为代价。 他对我的那一笑常常使我警觉,这使我想起了里尔克,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努力追 求一种孤独感,有时候朋友或亲人破坏了他这种孤独感,他就会离他们而去。这种孤独 感是否是精神失常者心中仅存的一种古典诗意之美呢?距离产生了,客观、清醒和冷静 的良好品质必然在人的身上出现,而距离总是以丧失作为前提的。 必要的丧失是对想象力的一种促进和保护。许多秀山秀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频频产生过大学问家,而很大气的艺术家却寥寥无几,我一直以为这样尽善尽美的环境 没有给想象以飞翔的动力,而荒凉、偏僻的不毛之地却给想象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可惜这样的地方又缺乏足够的精神给养。 没有了满足感、 自适感, 憧憬便在缺憾、 失落、 屈辱中脱颖而出,憧憬因而变得比现实本身更为光彩夺目。 怀旧是否也是一种丧失呢?我认为是。尽管怀旧的形式本身是拾取和藕断丝连, 但就怀旧的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九年级下期语文试题 (七套).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