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满分兵法大总结 一、 洞悉历年真题命题规律 自 年起,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翻译部分已经由原来的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 更侧重于考查 学生用英语将汉语所承载的信息全面而又整体地表达出来的能力。相比改革前的句子翻译, 改革后的翻译题型在 内容上实现了“ 多元化” , 主要涉及中国的历史、 文化、 经济、 科技、 社会发展等题材, 四级翻译长度为 个汉 字, 占整个考试分值的 , 相对于原来比重有所加大, 考试时间也变为 分钟。考查内容也由简单的词组掌握、 语法和句型表达转变为篇章整体表达, 无论是分值还是难度都有所加大, 对考生的能力水平要求更高。 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级翻
2、译选段均是较为正式的语体, 且以小品文居多; 而文体也主要以介绍类和论说类短 文为主。从题材上看, 主要涉及文化、 经济、 科技、 旅游、 环保、 教育等; 从内容上看, 主要涉及饮食差异、 动物保护、 旅游休闲、 教育公平问题、 快递服务行业的发展等方面, 并未涉及任何专门学术领域的知识。 与文学类作品翻译不同, 四级考试要求考生能够忠实且准确地译出原文, 并不需要使用华丽的语言及修辞, 因 此考生能努力做到“ 信” 和“ 达” 即可。但翻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要做好四级翻译并拿到高分, 考生就必须明白 “ 熟能生巧” 的道理, 平时多注意语言的学习、 积累、 训练和总结, 以达到知己知彼、
3、 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考生还 有必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以便轻松地应对一些翻译难题, 从而保证译文的质量。根据改革后的四级考 试翻译题型的特点和要求, 我们有针对性地总结了一些对应试有所帮助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以供广大考生参考。 二、 技巧解读 在熟悉和掌握四级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之后, 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怎么做好翻译?如果考生能够熟练 掌握词语、 句子翻译的基本翻译技巧和方法, 那么在处理四级考试中的翻译题时就可以更加得心应手。下面我们 将通过三个步骤来介绍四级翻译试题的具体解题技巧: ( 一) 译前: 通读全文, 理解原文 考生在拿到试题时, 先不要急着动笔翻译, 而应仔
4、细通读全文, 熟悉短文的题材并理解原文的内容, 了解自身 是否拥有与选材相关的背景知识储备。从宏观上把握整个试题后, 再开始逐句分析。具体可先确立主干或主句 ( ) ; 然后再确定修饰成分, 比如定语、 状语、 补语等是否可处理为介词短语、 非谓语动词或各种从句等。 ( 二) 译中: 逐词逐句, 各个击破 在翻译具体的汉语句子时, 首先必须确保译文符合英语语法的要求。我们除了要清楚五种基本句型之外( 见 写作篇) , 还需明白英语句型也是千变万化的, 比如时态、 语态、 语气、 语序以及修饰成分等的变化。首先要确定这 些变化, 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 下面我们将通过“ 词的翻译” 、 “ 句的
5、翻译” 及“ 语篇的翻译” 这三个版块来详细介绍相关翻译技巧: 词的翻译 语篇是由长度不同的句子构成, 而每个句子又由不同的词或短语构成。考生应对常用词汇熟记于心, 另外还 需特别掌握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和专有词汇, 学会比较和区分某些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汇, 然后反复练习, 以 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 ) 选择词义 英语中, 越是普通的词, 越是拥有繁多的释义和搭配, 翻译过程中的词义也就越难以确定, 所以选择合适的词 义尤为重要。所谓选择词义, 是指根据词义所处语境或者褒贬色彩等进行适当的选择。 ) 词义所处语境 例:【 原文】 到 年 月, 审批才又谨慎地恢复。【 译文】 , 【 要点
6、】 虽然“ ” 和“ ” 均有“ 恢复” 的意思, 但“ ” 侧重于表示“ 恢 复( 某种情况) ; 恢复秩序” , 根据语境, 用于本句翻译最合适。 ) 词义的褒贬 例:【 原文】 中国还启动了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计划, 其中包括到 年建成一个太空站。【 译文】 , , 【 要 点】 “ 雄心勃勃的” 可以作为褒义词或贬义词使用, 鉴于其在该句中带有明显的褒义色彩, 在翻译时, 也需要注意选 择对应的具有褒义用法的英文词汇, 故此处译为“ ” 。 ( ) 转换词性 词性转换是一种常用的翻译技巧, 是指在必要的时候, 对原文中的某个词进行词性上的更改, 以符合译文语 境。这种转换会使译文更加灵活
7、变通, 不拘泥于原文形式, 却能更准确传达出原文内涵。此过程可能涉及动词、 名 词、 形容词和副词之间的相互转换。 例:【 原文】 大熊猫( ) 是一种温顺的动物, 长着独特的黑白皮毛。【 译文】 【 要点】 分析发现, 如果将该句调整为“ 大熊猫是一种长着独特的黑白皮 毛的温顺的动物” , 意思并未发生变化, 但可清晰知道, 主干句为“ 大熊猫是一种动物” , 而“ 长着独特的黑白皮毛的 温顺的” 作“ 动物” 的定语。句中出现了“ 是” 和“ 长着” 两个动词, 可将“ 是” 作系动词, 将“ 长着” 转化为 介 词结构, 译为 。在这种情况下, 介词结构的使用, 将两个分句合二为一, 在
8、体现大熊猫特 点的同时, 也使句子简单明了。 温馨提示: 汉语动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英语。这是因为英语句法受主谓关系的限制, 一个简单句或分句大 多只有一个谓语动词。而且, 英语还可以通过谓语动词以外各种词性的词来体现动词意义。因此将汉语句子里的 动词转换为英语里其他词性的词是翻译中的常用技巧之一。当然, 考生在掌握汉语动词转换技巧的同时, 还应灵 活掌握其他汉语用词的转换技巧, 从而对自己的译文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 ) 适当增词 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 代词、 连词、 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 凡 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 必须
9、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 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 主代词或增添一些词、 短语或句子, 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此外, 在使用增译法时, 需要注意以 下原则: 符合上下文的需要; 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和英美等国的文化习俗; 符合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具体请看下面 的例子: 例:【 原文】 随着旅行多了, 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 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 有些 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 译文】 , , , 【 要点】 译文对伴 随状语增译了“ 经验” , 使“ 旅行带来的意义” 更加具体完整。 ( ) 合理省词 中文句子有时会由于强调、 修辞等需要, 重复出现某些词语
10、, 或者叠加使用意义相近的形容词。而英文强调简 洁扼要、 层次分明。因此, 将汉语翻译成英文时, 在充分理解中文含义的基础上, 可删去不符合英语思维习惯、 语言 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 以确保译文简洁流畅。 例:【 原文】 一些为接受更好教育而转往城市上学的学生如今又回到了本地农村学校就读。【 译文】 【 要点】 本句的译文省略了原文中的动词“ 接受” 、 “ 上学” 和“ 就读” , 但仍然完整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 突显 了英语行文简洁的特点。 省略词语绝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删减原文的词句, 它同样需要遵守一些原则: 在译文中看来是可有可无的, 或是 多余的; 其含义已经包含在上下文里; 其含义在
11、译文中是不言而喻的。 汉译英中所省略的词语分以下几类: 省略重复出现的某词; 省略原文中表示范畴的词语( 汉语里有一些名词, 如“ 任务” 、 “ 工作” 、 “ 情况” 、 “ 状态” 、 “ 问题” 、 “ 制度” 、 “ 事业” 、 “ 局面” 等等用来表明范畴时, 一般可以省略不翻 译。例如, 原句: 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译文: , 此处省略了“ 问题 ” 的翻译) ; 省 略可能影响译文修辞效果的词语( 加以简化和压缩: 翻译主要的和不可缺少的词语, 略去次要的或不言而喻的词 语; 将具体词语抽象概括为笼统的概念词) 。 句的翻译 现代翻译理论认为, 句子是最重要的翻译单位。大学英语
12、四级考试中的翻译题型虽然以段落的形式给出, 但 也是以句子翻译为主, 其中不乏长句、 难句的出现。在汉译英时, 无论汉语句子结构如何复杂, 首先要考虑英语句 子的“ 主 谓” 主干框架, 然后再做出相应的时态、 语态、 语气变化和句式转换( 肯定、 否定、 疑问、 强调及倒装句式 等) , 添加定语、 状语、 插入语等修饰成分。 ( ) 直译 意译 直译通常有两种情况: 译文完全按照原文的形式, 语句顺序及语法结构不作任何调整; 译文不完全按照原文的 结构形式, 根据需要对原文的词序或语序作些必要的调整。意译是指在翻译时, 译文着重表达原文的思想, 而无需 与原文词义、 形式结构一一对应。无论
13、是直译还是意译, 考生都要明白英汉结构的差异: 英语表达常按句内主次从 属并列关系排列, 句子之间的修饰词及限定语较多; 汉语短句多, 动词多, 并且汉语喜欢重复。那么在翻译的时候 要注意英汉之间的转化。具体翻译时, 考生可将直译与意译联系起来, 两种译法可以并用, 相互补充。 例:【 原文】 自 年该基金会成立以来, 大熊猫就一直是它的徽标。【 译文 】 , 【 译文 】 【 要点】 译文 是典型的直译, 既保持原文内容, 也保持了原文形式。译文 采取了意译的 方法, 虽然形式上与原文不同, 但内容却一致。一般情况下, 可以将一些本身意思就很简单明确的句子直译出来。 而对于直译不能表达原文意
14、思的句子则需要意译。按照上下文语境, 直译与意译可以互为补充, 翻译时可以选择 并用这两种译法。 ( ) 拆译 合译 汉译英时, 需要对长句或者结构复杂的句子进行拆译。一般来说, 可以从主语转变处拆分, 从关联词( 如转折) 处拆分, 从意义完整、 独立处拆分, 从原文总说分述处拆分等。当然, 在具体翻译过程中, 还可选用适当的连词、 介 词短语或插入语, 以确保译文的紧密衔接。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 原文】 阅读对于中小学生尤为重要, 假如他们没有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阅读的兴趣, 以后要培养成阅读 的习惯就很难了。【 译文】 , 【 要点】 本句由两个 分句组成, 前一个分句的主干为“ 阅读
15、对于尤为重要” , 第二个分句中的“ 假如” 表示一种条件或假设的情 况。由于句子较长, 可考虑分译法, 拆成两句。因为“ 假设” 表明这是另一个话题, 所以可从此处断开。具体翻译 时, 因为句中出现了假设词“ 假如” , 可将后半部分处理为 或 引导的从句。 补充:此外, “ 假如, 很难了” , 与“ 阅读对于中小学生尤为重要” 构成隐含的因果关系, 而该句重点强 调的是前半部分, 所以可将前半部分作为主句, 而将后半部分作为原因状语从句译出( 译为: , ) 。 因为汉语重意合, 结构较为松散, 因此简单句较多。英语强调形合, 结构较为严谨, 因此长句较多。汉译英时 要根据情况利用连词、
16、 介词( 短语) 、 不定式、 定语从句、 独立主格结构等把汉语短句连成长句。翻译时, 遇到几个主 语重复、 代词复指、 逻辑或意思紧密的汉语短句时, 既可以合译为一个主从句, 也可合译为成分较为复杂( 如包含非 谓语动词) 的简单句。其优点在于不仅用词不多, 而且译文的逻辑关系更为明显, 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请看下 面的例子: 例 : 【 原文】 这项比赛证明是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的好方法。它为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提供了更 好地了解中国的机会。【 译文】 , 【 要点】 这两句按逻辑关系是否紧密的原则进行了合译。因为后一句中的“ 它” 指代的是前一句提到的“ 这项 比赛” , 属于代
17、词复指, 因此将前一句作为主句, 而将后一句处理成了 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这样处理 既避免了相同内容的重复, 也使句间关系更为紧密。 例 :【 原文】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构成现代世界基础的许多元素都起源于中国。【 译文】 , , 【 要点】 这两句按主语或者关键词是否重复的原则进行了合译。译文中“ 爥” 引导的定语从句 进一步修饰了“ ” 。同时, 引导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避免了“ 中国” 一词的重复, 且使两句之 间的衔接更为紧密。 ( ) 换序译法 语序是指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英语和汉语在基本语序上大同小异。相同的是主语、 谓语和宾语的位置, 不 同的是状语和定语的位置。但是
18、, 汉语是分析型的语言, 语序比较固定; 而英语是分析、 综合参半的语言, 语序比较 灵活。所以, 在汉译英时, 必须考虑到英语读者的思维习惯, 适当地将译文的语序进行转换调整。请看下面的 例子: 例 :【 原文】 大多数包裹里装着网上订购的物品。【 译文 】 【 译文 】 【 要点】 本句的翻译涉及到了定语的换序。中文原句的 主干为“ 包裹里装着物品” , 其中“ 网上订购的” 为定语, 修饰“ 物品” 。虽然汉语中定语通常放在名词之 前, 但在英语中, 词组或从句作定语时则要放在名词之后, 以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因此, 可以将定语 “ 网上订购的” 处理为定语从句, 或处理为过去
19、分词作后置定语。( 如译文 和 所示) 例 :【 原文】 有些教育工作者 年就建议设立全民读书日。【 译文】 , 【 要点】 本句的翻译涉及状语的换序。译文将原句中置于句中的时间状语“ 年” 移 至主语“ 有些教育者” 之前, 起到了强调作用。当然, 也可以将其放置在句末, 例如, ( ) 转态译法 转态译法是指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互译。一般来说, 英语里运用被动语态的频率明显高于汉语。从句法角 度看: 英语重形合, 注重句法结构和表达形式。当主动式不便于表达时, 出于造句的需要或修辞的考虑, 往往采用 被动式。从文体的角度看: 某些文体较多使用被动句, 以迎合其表达的需要。总的说来, 英语常
20、用结构被动式, 少 用意义被动式。汉语则常用意义被动式, 少用结构被动式。 汉语多采用主动语态, 但在英译时有时改用被动语态。语态变换的主要原因是: 为了强调接受动作的人或事 物的重要性; 为了加强上下文的连贯性; 为了使措辞得当, 语气委婉; 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动者。 汉语的被动句子, 从结构上来说, 大体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 带有表达被动意义的标记, 比如被, 用于, 为所等。 例:【 原文】 这些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 购买书籍, 使 万多所中小学受益。【 译文】 , 【 要点】 因为该句中的“ 用于” 暗含被动意味, 所以宜用被动语态。 第二类, 不带表达被动意义的标记: 这类句子
21、在形式上一般都有主语, 也有谓语动词, 但是主语实为谓语动词 的动作承受者, 而不是执行者。动作执行者并未出现。这种句子结构上为主动句, 而含义上是被动句。这一类被 动句在汉语中大量存在, 英译时一般也要用被动语态来处理。 例: 【 原文】 年 月日本核电站事故后, 中国的核能开发停了下来, 中止审批新的核电站, 并开展全国性的 核安全检查。【 译文】 , , 【 要点】 因原句中“ 中止审批新的核电站” 和“ 并开展全国性的核安全检查” 两个分句没有 明确的主语, 所以对于这种不强调施动者的句子, 可使用被动语态将其译出。译文将这两个分句均作被动语态处 理, 前后对称, 句式整齐。 ( )
22、灵活处理难词 句 考生在翻译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一些难词、 谚语、 俗语、 四字结构等。在这种情况下, 考生很容易因为没有掌握 与汉语原文相对应的英语词汇或者由于不会拼写, 而导致丢分。遇到这种情况时, 考生可以通过使用同 近义词或 采用解释法的方式, 灵活处理。具体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 原文】 长期以来, 大米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以至于有谚语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 译文】 “ ” 【 要点】 在本句中, 很多考生会在常见的谚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上绞尽脑汁。 比较地道的译文为“ ” ; 因为原句提到“ 大米” , 为了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对 应, 所
23、以一定要将“ 大米 ” 翻译出来, 不可过于意译, 可以按照字面意思进行处理, 即“ ” 这就提醒考生在遇到此类翻译时, 不要拘泥于固有的或常见的表达, 而要联系上下 文, 合理组织自己的译文。 语篇的翻译 四级翻译由原来的单个句子翻译改革为短文翻译后, 字数和难度都有所增加, 但同时也为考生提供了充分的 上下文语境。这就要求考生树立语篇意识, 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争取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汉语原文所表 达的意思。首先要仔细通读原文, 把握其主题及作者的意图, 然后找出其中的关键性词句, 并在翻译时选用恰当的 时态、 语气和语态, 使译文有较好的整体效果, 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例: 【 原
24、文】 “ 你要茶还是咖啡? ” 是用餐人常被问到的问题。许多西方人会选咖啡, 而中国人则会选茶。相传, 中国的一位帝王于五千年前发现了茶, 并用来治病。在明清( ) 期间, 茶馆遍布全国。饮 茶在六世纪传到日本, 但直到十七、 十八世纪才传到欧美。如今, 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料( ) 之一。茶是 中国的民族饮品, 也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译文】“ ? ” , , , , , 【 分析】这段选文主要围绕中国的茶文化展开讨论, 其中涉及到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 例如: “ 茶” 和“ 茶 馆” , 在翻译时需要特别注意它们对应的英文译法。其次, 要分析原文的文体类型及风格, 以求
25、在翻译时达到较好 的整体效果。此外, 在把握原文全篇特点的同时, 还需理清短文的脉络、 层次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连接和连贯关系。 例如, 从句间关系看, 首句以提出问题入手, 引出话题。第二句表明中西方在饮品方面的不同。接着三、 四、 五句讲 述了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第六句指出中国茶在世界上的地位。最后一句总结说明茶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语篇层次分明、 详略得当、 衔接有序。另外, 因为三、 四、 五句涉及到茶文化的发展史, 所以宜用一般过去 时, 而其他句子因为是对茶的客观描述, 应用一般现在时。 总体来说, 汉译英在语篇层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 一致性。即文章前后的时态、 人
26、称和语言风格是否一致, 以及译文的遣词造句是否和原文风格一致。 ( 例如, 原文中出现了“ 相传” 、 “ 五千年前” 、 “ 明清期间” 、 “ 六世纪” 、 “ 十七、 十八世纪” 和“ 如今” 等表示时间的词 语, 在翻译时也需要在译文中选用对应的时态。 ) 第二点: 逻辑性。汉语的各个句子之间很少使用连词或者表示逻辑关系的副词, 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需要译者 在阅读的过程中去体会。而英语句子之间通常有明确的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例如, , , , , , , 等词, 这些词语的使用可有效地提升整篇文章的逻辑性。 第三点: 多变性。汉语篇章中的各个句子如果基本结构类似, 可以给读者一种“ 整齐
27、” 的美感, 但英语在语篇的 表达中较为注重句型的变化。因此,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译文的长、 短句相结合以及简单、 并列、 复合句 相结合, 尽量使句子的表达多样化。 其他技巧 ( ) 确定时态 四级翻译只考查几种常用的时态( 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 现在进行时、 现在完成时和一般将来时) 以及与这 些时态相关的被动语态形式。考生可以根据汉语原文中表示时间或频率的标识词或短语、 一些特殊的副词或助动 词、 主从句的关系和篇章的题材等来确定使用何种时态。 例:【 原文】 自 年该基金会成立以来, 大熊猫就一直是它的徽标。【 译文】 【 要点】 本句中“ 自以来” 可用介词 表示,
28、 同时, 由于 是现在完成时 态的标志词, 且“ 一直” 表明了“ 大熊猫是该基金会的徽标” 这一状态持续到现在或将继续维持下去, 因此在处理时, 主句应使用现在完成时态。而由“ 年该基金会成立” 可知,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应使用一般过去时态。 ( ) 固定搭配、 特殊 常见表述 四级考试中不乏对固定搭配、 特殊和常见句式的考查, 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总结和积累。本部分通过 举例的方式给出了相关总结, 以供考生参考,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 考生在复习时还需注意累积。 固定搭配: 例 :【 原文】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译文】 【 要 点】 原文是“ 是最的之一” 结构, 遇到这种
29、形式时, 可用句型“ 形容词最高级 名词 复数” 译出。 例 :【 原文】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 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 译文】 , 【 要点】 上述原文中的“ 越来越多的” 表示程度或数量上的递增。可采用“ 爥” 的形式译为“ ” , 也可以处 理为“ ” 。 例 :【 原文】 长期以来, 大米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以至于有谚语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 译文】 “ ” 【 要点】 上述原文含有“ 在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 可以采用“ 爥 爥” 这一固定结构译出。 特殊 常见表述: 例 :使用衔接词: 【 原文】 中国网民更多是出于社交原因使用互联网,
30、 因而更广泛地使用论坛、 博客、 聊天室 等。【 译文】 , , 【 要点】 文中“ 因而” 表示结果。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汇是我们翻译题的考查要点。除 了同学们常用的 和 , 以下用法也很常见, 诸如 , , , , , , 爥, , , , , , 等。 例 :使用强调句: 【 原文】 到 年 月, 审批才又谨慎地恢复。【 译文】 , 【 要点】 典型的“ ( 直) 到才” 结构。在遇到类似情况时, 可用句型 “ 爥 爥” 译出。也可使用强调句型“ ( ) 时间状语( 从句) 主句” 译出。 例 :使用非谓语形式作状语: 【 原文】 这些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 购买书籍, 使 万多所中小学受益
31、。【 译 文】 , , 【 要点】 在原文中, 谓语动词“ 用于” 和“ 使” 的逻辑主语均为“ 这些资金” 。如果遇到两个 分句( 逻辑) 主语相同的情况, 可首先考虑将其中某一分句处理为非谓语形式, 以状语成分出现, 使译文更有层 次感。 ( ) 定语的翻译 ) 前置定语: 使用形容词( 短语) 或分词作定语, 放在所修饰名词之前。 例:【 原文】 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料( ) 之一。【 译文】 , 【 要点】 原文中“ 最流行的” 为定语, 修饰名词“ 饮料( ) ” , 翻译时, 可按照原文的顺序将其译 为“ ” , 置于所修饰的名词“ 饮料( ) 之前。因此, 在遇到形容词作定语的情
32、况时, 可以考虑将 其处理为前置定语。 ) 后置定语: 使用不定式、 分词短语或介词短语做定语, 置于所修饰词的后面。 例 :【 原文】 随着技术和安全措施的改进, 发生核事故的可能性完全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 译文】 , 【 要点】 该 译文将定语“ 技术和安全措施的” 和“ 发生事故的” 均处理成了“ 介词 短语” 的形式, 分别置于所修饰名词“ 改 进” 和“ 可能性” 之后。 例 :【 原文】 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 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 译文】 【 要点】 该译文将定语“ 探索外部世界的” 处理为动词不定式的形式, 置于所修饰名词“ 好奇心” 之后
33、。 考生们需注意的是, 在遇到汉语中结构复杂或较长的定语时, 可以考虑将其译为定语从句。 例:【 原文】 一些为接受更好教育而转往城市上学的学生如今又回到了本地农村学校就读。【 译文】 【 要点】 在上述原文中, 由于修饰主语“ 学生” 的定语“ 一些为接受更好教育而转往城市上学的” 较长, 译文 将其处理为定语从句的形式, 置于主语之后, 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 ) 中文逗号后面信息的表述 逗号是为断句服务的, 翻译时有三种处理方式: 保留逗号, 将其后的内容处理为非谓语动词形式、 介词短语 结构或定语从句形式; 保留逗号, 将后面的句子用 连接, 处理为并列句; 将逗号译成中文时写成“
34、句号” , 后 面信息独立成句。 例 :【 原文】 大熊猫是熊科中最稀有的成员, 主要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森林里。【 译文】 , 【 要点】 该句逗号后面的信息处理为定语从句。 例 :【 原文】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 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 译文 】 【 译文 】 , 【 要点】 译文中逗号后面的信息独立成句; 译文中 连接了逗号后面的信息。 ( 三) 译后: 仔细检查, 认真核对 首先快速浏览整个译文, 检查其中的表述是否完整, 句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 然后将译文与原文进行对照, 检查是否存在漏译和低级的拼写错误( 包括检查大小写、 标点符号、 数字、 年份等) ; 最后仔
35、细检查时态、 语态、 主谓 一致、 名词单复数、 冠词( 定冠词 及不定冠词 ) 、 代词、 介词、 固定搭配等的使用是否正确。 三、 常见错误分析 ( 一) 主谓一致 例: 在该句中, 表复数意义, 所以从句中应相应使用 与之搭配。 ( 二) 词性误用 例: 因为划线部分在冠词“ ” 后, 名词“ ” 前, 所以此处应为形容词, 而非动词 , 应将其改为 。 ( 三) 标点符号 例: , 在例句中, 为代词, 不能连接两个独立的句子。可在后一分句前添加 , 变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或将 改为 , 使该部 分变成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也可将逗号变成分号或者句号。 ( 四) 名词单复数 例: , 在“ 形容词最高级 名词复数” 结构中, 名词一定要用复数形式。因此, 需要将 变为 。 ( 五) 混淆词义 例: 爥原句为“ 饮茶在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