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对于课堂教学的了解,我们从中可以提取出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个个的教学活动,从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过程。一、传统课堂教学
2、中的问题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多不足,例如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在调研与学习的基础上,我认为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以教定学。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由于教师课前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教学起点有时不相吻合,等到上课时,好多东西都是学生早已知道的。备课没备到点子上,没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需要去备课,这样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以本为本。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
3、,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随便处理。好多教师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他们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教学也就没有创意。 3、教路单一。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
4、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 4、学法单一。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
5、、封闭。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5、目标单一。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进行的是一种“颈部以上”的学习,它只强调记忆、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
6、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6、问题单一。多少年来,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是循着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采用一连串的追问,牵着学生亦步亦趋地接受一个又一个结论。在问题的设计上,往往过细、过窄、缺乏思考价值,当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正是所期望得到的答案时,教师便会立即抓住,如获至宝地加以肯定或赞扬,于是,对某个问题的讨论也就此画上了句号。即便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但常常又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无疑在客观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培养与发展,致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模仿性和依赖性。教学中的每一步都由教师领着学生走,教师好像是导游,
7、拿着旗子在前面喊,一队学生跟着走,无法停下来按自己的需要去观赏,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可谓走马观花,没有切身体会。 7、评价单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掌握教师所交给的数学知识,会做题,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传统的教学评价,是过于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8、过程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教,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以教为主,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不教不学,真正地做到拷贝不走样,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新
8、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正是由于传统教学存在以上种种弊端,所以说,在2001年国家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配套出台了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我市2002年秋进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已走过九年的历程,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对比,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有几多变化呢?我觉得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思考。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在老师的心中根深蒂固,已成为一种课堂教学习惯,那么新课程的一些新理念在操作中便成为一种形式。对于这一点,我想,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有所共识。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由于老师经过新课程的多次培训,
9、已经掌握了一些新的理念,但是并不深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操作也只能成为形式,不具有有效性。比如说小组合作还没有开始便让学生汇报,自主学习让学生随心所欲,教学情境虚假无效等等。接下来我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平时的下校调研为依托,来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当然,多数是小学数学中存在的,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指正。1、关于自主学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课堂上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这些道理教师们都很明白,在课堂上为了不违背这些道理,教师常常跟着学生走,学生想干啥就干啥。【案例】在有一次千
10、分考核的时候我听了这样一堂美术课,上课前,教师问:同学们,现在可以上课了吗?学生随声附和,准备好了;然后教师展示一只瓦罐,接着说:“今天,我们就画这只罐子,同学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完后,学生作业展示:有的画得像坛子,有的像酒瓶,有的像圆柱体,有的什么也不像教师都给予表扬“画得真好”“有创意”。【策略】像上述片段教师打着自主学习的旗号,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一切都由学生说了算,教师却“淡化出场”,游离于学生活动之外,缺乏必要指导,从而使有些学生对如何画罐不得要领,无从下手;有些学生又乱画一通,不成样子,最终都没有掌握画图技巧,这样的“活动”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
11、不能把自主理解为就是让教师放开手脚,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若离开教师的指导,势必如一盘散沙。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 对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应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应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应为之。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应是在教师指导下,在不背离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拥有适当的自主选择权;在不误解或曲解文本思想意义的前提下,让学生拥有对文本的自我解读权;在不脱离教学实践的前提下,让学生拥有学习方法的选择权。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切实得到保证,自主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2、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
12、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课标思想指导下,在课改的口号声中,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案例】当前公开课的一个普遍现象是:班级的桌子全都要重新拼一遍,有时两两相拼,有时三张桌子相拼,学生来了以后经过教师的安排,依次坐好,后来听得多了,才知道由于要进行合作学习。这使我茫然,课桌一拼就表示走进新课程了?就表示合作
13、学习了?再看,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我经常观察:有的是优生在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时间差不多了,即使学生正处于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教师一个手势,合作学习便嘎然而止,每位学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准备汇报。被叫到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这难道就是小组合作吗?【策略】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具体表现在:就教师而言,部分教师误
14、把“合作”等同于“合并”,认为提几个问题,再把桌子拼拼,前后排学生围坐在一起,就达到了合作的目的,而很少考虑小组成员安排的合理性及具体分工,导致学生对如何合作无从下手。同时部分教师给出的讨论题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想在哪讨论就在哪讨论,甚至于学生讨论的题目并不具备讨论价值的问题都也要在小组里讨论。有时讨论的时间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就学生而言,讨论中不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从表面看很热闹,实际上,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小组中只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彼此不友好合作或合作程度不够,彼此不注重倾
15、听对方意见,小组间的交流很少,没有真正的讨论与合作,基本停留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层次之上等。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名无实,只流于形式,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实效,教师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交流。其一,小组的安排要合理,分工要明确。其二,规范操作。其三,明确任务(提出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其四,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内容可以是知识与技能,也可以是过程与方法,还可以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其五,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规范行为、发现火花、排除障碍、引导深化)只有这样,才能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3、关于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
16、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为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素材。但是,我在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案例】某教师在一节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米老鼠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米老鼠头像+复习题,其次是米老
17、鼠头像+例题,再次是米老鼠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米老鼠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米老鼠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米老鼠的出现,就在这样不伦不类的场合中也失去了它应有的“磁场效应”。【策略】以上现象需要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传统教学加点“味精”吗?我认为,“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上述现象的出现,也正是教师追求形式化,忽略这一基本需要的缘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果情境创设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如
18、果情境创设不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伪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要坚决摒弃。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不能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引入。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更不能是虚拟的,如果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4、如何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这话本身没错,然而不知怎的却变成了一些教师随意处理教材的借口,一些教
19、师出于“用教材教”而不去吃透教材,甚至脱离教材。【案例】我们在平时听课时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学生的书本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这一节课我们讲”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有教材。【策略】上述现象是把过去的“以本为本”一下改为完全脱离教材,导致了从一个极端走另一个极端。现代教学认为,教学内容不限于书本,它既来自课本,但也来自学生生活;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为此,新课标提倡教学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天地。而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为教材是可有可无的教
20、学资源,以至于有的课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课外内容的补充上,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早、过多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离开文本去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也有一些教师不加分析、思考就急急忙忙地改教材;有的课堂甚至从开始到结束根本见不到有教材。凡此种种,对教材本身的学习大大削弱了。我认为,“用教材教”首先是“用”,而不是抛开教材另搞一套。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不能凭空来,就用教材做一个媒介,做一个跳板,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是淡化教材,而不是忽视教材、脱离教材。上述这种随意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的做法是不对的、是极端不负责任的。另外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
21、师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等问题,都应该引起老师们的重视,都应该成为我们学科教研的重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成为有效的课堂。三、有效的课堂教学曾经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优秀的课是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准备的。”从这句话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孩子心灵的启蒙者,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自己的眼界,不断钻研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课堂的有效性主要是体现在课堂的高效上。所谓的高效就是指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和学段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
22、师讲的再多,学生不感兴趣或什么都不知道,遇到同样的问题不会或者不会举一反三,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不能因为求速度,直接让学生吃到最后的食物,从而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变被动就不会达到学习的效果,就更谈不上学习的高效。通过下校调研以及自己的学习,我认为只要蕴含“自学、合作、交流、展示、反馈”的课堂,都应该是高效的课堂。那么,课堂要做到高效,首先,必须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1、课堂中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反之,同学们学习就会被动,抑制学习的欲望。老师要对每个学生都抱有一定的期望,通过老师的态度,语言行为来呈现给学生,学
23、生在受到老师的启发和鼓舞,表扬与激励后,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更加的喜欢和信赖老师,从而达到所期望的课堂氛围,学习的高效性也随之而来。因此和谐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的首要条件。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心情带进课堂。对此我颇有体会,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有时因学生作业情况不好,上课前先把学生训一顿,自己出出气,然后再上课。此时学生回报于自己的则是坐得端正,课堂安静,但同学们思维迟钝,发言不积极了,怕自己回答错成了老师的出气筒,整节课就是沉闷,学生学得不积极,老师的心情就更糟。相反,改变我们的态度,面带微笑,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气氛轻松了,孩子们的思维活跃
24、,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高涨起来,从而有更高的学习效果。2、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课堂还给他们。我们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即引导者和组织者。我们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实际上,老师在课堂上很少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出问题立马回答,学生回答不出,不是请优生代替就是过早地把答案和盘托出。久而久之孩子们形成了懒惰的思想,遇到问题不会独立思考,习惯依赖别人依赖老师,这样就不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的高效也就不能体现出来。因此,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才能激起灵感点燃思维火花,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高效不是老师讲了多少容量多少,关键是孩子学了多少。其次,课堂上让学生能讨论交流、合
25、作与探究,最后达到生成。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将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呈现出来,优生就掌握大局,多数同学当听众。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的主体中,一部分是主动学习,另一部分是被动学习。如何让这些被动参与者也主动参与学习?可以把课堂教学设计成小组讨论的形式,优生带动其余的学生,使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每名学生有事可做。老师流动性的指导,以使结果更加完美。讨论交流结束,问题由小组长指定的同学回答,其余同学补充。这样,以往在学习上依赖别人,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同学态度就有明显的变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种互讨论互交流的合作方式,训练了同学们表达能力,培养了同学们良好的听、说、看的习惯,促使
26、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能生帮生解决的问题,不用老师一一讲解,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同学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再次,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课堂上以学生展示为主要方式,在学生对探究成果的展示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辅助点拨,拔高,达到新知识新能力的生成。以学生展示为核心,展示是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在课堂时间分配中的重点。学生们都很爱表现自己,更喜欢听到老师对自己肯定的评价,老师短短的表扬,也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最后,课堂的巩固与达标。展示环节结束后教师进行课堂检测,通过发放试卷,选作业题,板书或多媒体出示等方式制定任务与时间,当堂反馈明确效果。这样,可以查漏补缺,发现问题,争取做到“节节
27、清”。四、“导学自主”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只有做到了有效,才可以成为高效。“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将是我市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的重要方式。接下来,我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来谈一谈“导学自主“教学模式的应用。学案自学:学案自学是一堂课的根基所在,在整堂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从有形指导转向了无形指导。有些教师认为学案的编写就是将整节课的复习题、例题、练习题堆积在一块,然后让学生自学完成,其实不然,这样,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歪曲对数学的理解。我认为:1、学案自学部分的编写应该在遵循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的基础上编写,在此基础之上,老师可以将自己真正上这堂课时的程序层次化、问题
28、化的呈现出来。当然,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越细化越好,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思维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肯定是越具有探究性、开放性越好。2、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的的原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在班级展示环节有思路、有观点。3、应设计一些激励性的话语,来带领学生完成学案自学的内容。小组合作:在这一环节,有不少教师就是让学生4人为一小组讨论,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干什么,经常性的会造成课堂的混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对于此环节,我认为关键是让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来完成学案自学部分的内容,当然,有可能全部解决,也有可能有遗留问题。对此,我认为1、老师应该明确分组,遵循同质异组、异质同组的
29、原则。2、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对此,教师可以专门召开小组长会议。班级展示:本环节是一堂课的精彩所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还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学案自学的内容,学生学的被动,教师教的无助,不少教师产生了“对答案”的感觉。对此,我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识到关键在于教师在学案自学中题目的设计不灵活、不开放,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另外,教师的评价不及时、不到位,不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不能够促使学生思维的拓展。质疑探究:可以将一堂课推向高潮。但是在听课过程当中老师们却不能很好的把握,总是觉得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探究的价值,这一环节也就在
30、老师的无从下手中不了了之。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老师没有把握教材,没有读懂教材。教师如果能够从数学知识的综合性和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上下功夫,那么,只要老师的稍加点拨,便会出现另一番可喜的景象。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确实不知该从何提出问题,在此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说可以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掌握了提出问题的方法,那么,老师们还会无从下手吗?自悟自得:本环节是一堂课学习效果的体现。老师们在课堂教学当中常用的做法是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随便说几点也就结束了该环节。我认为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在此环节的操作上,老师可以先教给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总结,比如说知识方面、技
31、能方面、方法方面、情感方面等等。刚开始,我们可以让小组长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对于各小组的总结,教师应及时给以肯定并进行总结,让全班学生都清楚他们组总结的方法,久而久之,便可以放手让全班学生进行总结。达标测评:本环节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这一环节可以说是老师们的强项,编写出的检测内容即全面又具有代表性,我觉得非常好。但是,老师们在操作过程中评价的方式与方法不够,不能够激起学生展示的欲望。在此环节,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展示,应该及时的给予肯定,给予鼓励性评价,让他们不但积极展示而且还要用心倾听。课后反思:此环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实际教学中教师们的反思简单、不全面,不能够促其专业成长。对于这一点,我觉得关键在于学校的督促与监管、评价。综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呈现出的典型的课堂教学问题,究其实质主要是对新课标的精神吃的不透,盲目地赶潮流,求轰动,在追求形式上做文章所造成的。在我们走进新课程时,只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精髓,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从而我们巩义市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