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节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一)物质 世界观: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哲学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哲学:哲学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形成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系统论论证而形成关于世
2、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系统化和化和理论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世界观。世界观世界观哲学哲学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认识改造改造世界世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主观世界主观世界(精神现象精神现象)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古代朴唯物主义对物质
3、概念的理解经历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素的唯物主义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三个基本阶段。义物质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三个基本阶段。(一)物质(一)物质培根培根赫拉克利特马克思马克思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火火”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的本原 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照规律熄灭着的一团永恒的活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分 子原 子物 质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形
4、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济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道尔顿道尔顿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把把“物质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具有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等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等缺陷。物质就是原子物质就是原子近代形而上
5、学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尔巴赫洛克霍布斯培根爱尔维修拉美特里狄德罗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物、物质无非是各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中抽象出来的的”。恩格斯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从恩格斯对物质的看法可以得出:A、物质概念是对整个世界的事物的总称B、它是从具体事物中概括、抽象出来的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或共同本质C、他侧重于从一般与个别的角度来认识物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在的哲
6、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摄影、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唯心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二元论唯物主义一元唯物主义一元论论第二、第二、可知论可知论反映论反映论不可知论不可知论第三、第三、物质物质=物质具体形态物质具体形态物质物质=原子原子物质物质=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对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客观实在性是对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抽象,这种抽象是建立在复杂、变化、多样质的抽象,这种抽象是建立在复杂、变
7、化、多样的事物和现象的基础上,是运用辩证思维的结果,的事物和现象的基础上,是运用辩证思维的结果,因此,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了辩证法。因此,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了辩证法。第四、第四、观观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唯物主义自然观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和历史观的统一哲学物质观的形成和发展哲学物质观的形成和发展物质概念的立体审视物质概念的立体审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物质=具体物质形态 个性个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原子 部分共性部分共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客观存在 共性共性(二
8、)物质的存在形式(二)物质的存在形式1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的具体形式:机械运动运动的具体形式: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化学运动 生物生物/生命运动生命运动 社会运动社会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过程的哲学范畴。(1 1)什么是运动)什么是运动“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起
9、直到思维。”(2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凡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凡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的物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凡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凡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质的运动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坐地日行八万里,遥天巡看一千河。(3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包括空间的绝对位置处于暂时
10、稳定和平衡状态,包括空间的绝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着两种状态。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着两种状态。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在绝对的运动中有相对的静止,在相对的静的;在绝对的运动中有相对的静止,在相对的静止中包含有绝对的运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止中包含有绝对的运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2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具有一维性、不可逆性,即一去不复返。时间具有一维性、不可逆性,即一去不复返。“机不可失,时不再
11、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难买寸光阴”空间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宽宽长长高高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空间具有三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纯粹”时间和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也空间,另一方面,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在
12、时,是指具体事物在时间上有始有终,在空间上有边有际。间上有始有终,在空间上有边有际。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际。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内在统一性的方法论意义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内在统一性的方法论意义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的内在统一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三)(三)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的基础 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
13、史前提,又是使二者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的历史前提,又是使二者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自在的原初的自然的运动变化是自发的,自发地产生人自在的原初的自然的运动变化是自发的,自发地产生人类,人类实践活动对象化形成社会。类,人类实践活动对象化形成社会。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制约和改造自然界。展又反过来影响、制约和改造自然界。(三)(三)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基础 实践实践是自是自在世在世界和界和人类人类世界世界分化分化与统与统一的一的基础基础 实践统一的客观物质世
14、界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参与运参与运动动自然基础自然基础 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种物质变换。马克思马克思 人们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人们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人类。利,自然界都报复了人类。恩格斯恩格斯全球危机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全球危机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马克思主义确认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会生活“当做实践去当做实践去理解理解”。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
15、会的基础,是理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中,不仅同自然界发生联中,不仅同自然界发生联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必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必然要结成一定的关系。然要结成一定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人与自然的关系系人与人的关人与人的关系系人与其意识的关系人与其意识的关
16、系实实 践践物质物质 生活生活精神精神 生活生活政治政治 生活生活(2)(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政治生活政治生活物质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创造物质创造物质资料的实践资料的实践创立社会创立社会关系的实践关系的实践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文化的实践物质生活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经济经济领域领域 政治政治领域领域 观念观念领域领域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3)实践构成了社
17、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剧中人剧中人”“剧作者剧作者”历史历史 主体主体物质物质 生产生产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造改造 社会社会 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阶级阶级 斗争斗争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实实 践践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合规律性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目的性社会发展社会发展规律规律实实 践践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的起源来看: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从一切物质的反应
18、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性感应性从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性感应性岩石风化岩石风化葵花向阳葵花向阳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形成中起了决定性的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形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作用:1 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需要和可能。、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需要和可能。2 2、在劳动中猿脑进化成人脑。、在劳动中猿脑进化成人脑。3 3、在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在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展。案例:案例:狼孩的故事狼孩的故事语
19、言语言文字文字条件条件反射反射人脑人脑意识的能动作用 表表 现现实现途径实现途径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的作用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马克思说: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
20、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尼采:所有的进步都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尼采:所有的进步都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所有的退步都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所有的退步都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技术发明技术发明 文学创作文学创作 形势预测形势预测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列宁:列宁:“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界。”“”“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改造客观世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改造客观世界。界。”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地球卫星 空间站空间站 人工林人工林第三,意识能
21、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第三,意识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杯弓蛇影杯弓蛇影第四,意识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第四,意识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望梅止渴望梅止渴第四,意识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第四,意识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案例:一位医生因填错了编号使两个胸部透视的病人相互取走了对方的检查报告单,一个患有肺结核,却因编号错误而诊断为“没有任何问题”。那个真正患有肺结核的病人以为自己没有病,后来他的病竟然不治而愈了,而另一个根本就是健康的人,因受到错误的报告单的暗示,最终住进了医院。n(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
22、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关系。拔苗助长拔苗助长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马克思“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庖丁解牛庖丁解牛”某地的白兰瓜曾享誉全国,但当地瓜农为抢市某地的白兰瓜曾享誉全国,但当地瓜农为抢市场卖好价,用化学肥料代替传统肥料,甚至用场卖好价,用化学肥料代替传统肥料,甚至用催熟剂擦洗,硬是将催熟剂擦洗,硬是将120120天的生长期缩短到天的生长期缩短到7575天左右。天左右。“早产早产”的白兰瓜不但不甜,反添苦的白兰瓜不但不甜,反添苦涩味,变成了涩味,
23、变成了“苦瓜苦瓜”,上市后无人问津。,上市后无人问津。瓜农们瓜农们错在哪里?错在哪里?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挥主观能动性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列宁规律是客观的,但它并不排斥和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客观的,但它并不排斥和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人们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人的主观人们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发挥的基础是(能动性,其发挥的基础是()A A、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从实际
24、出发,实事求是 B B、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与规律的关系人 规律不能创造、改造、消灭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把人变成规律的奴隶的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把人变成规律的奴隶的消极坐等的机械论、宿命论;又要反对不讲科学,消极坐等的机械论、宿命论;又要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因为这两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因为这两种做法都是(种做法都是()A、割裂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割裂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 B B、割裂了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关系割裂了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
25、作用的关系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 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理想,就要有使用为了实现理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实践力量的人。马克思马克思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 光谱分析仪光谱分析仪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社会历史趋
26、向: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性和必然性,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说的是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主体选择: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社会历史社会历史趋向趋向 具有客观具有客观 必然性必然性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社会进步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进步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即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扬弃”的过程的过程主体主体 选择性选择性民族利益民族利益国内外交往国内外交往对历史必然性和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对历史必然性和
27、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一个一个 民族民族 发发 展展道道 路的路的 选择选择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从意识的来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技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三、世界统一于物质三、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
28、然有意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三、世界统一于物质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 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 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两三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两三 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 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 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与唯心论、宗教神学根本对立的,是与二元论对立的,是与科学的实践观相统一的,它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哲学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哲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