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29 2021 年高考政治必修 3 文化生活知识与真题完全整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目录 考情分析 . 1 考向预测 . 2 思维导图 . 2 知识清单 . 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 3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9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 . 14 真题再现 . 18 【考情分析】【考情分析】 考试大纲考试大纲 要求要求 课标全国卷地区课标全国卷地区 考题考题 考查点考查点 文化的多 样性与文 化传播 2020新课标全国卷 .20 结合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主要考查文化遗产、文 化多样性、文化的交流传播、文化多样性的知识 2019 新
2、课标全国卷 19 结合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的时事,主要考查文化遗产、文化 多样性的知识 2018 新课标19 结合中国话语在国外知名度的提高,考查中华文化的传播 2018 新课标20 结合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考查中华文化的传播 文 化 的 继 承与发展 2020新课标全国卷 .19 结合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文化创新 2018 新课标20 结合某市对中医药文化资源的发展,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018 新课标19 结合我国文化领域首个国际技术标准的发布,考查我国文化的发 2 / 29 展和影响力 文化创新 2020 新课标全国卷 19 结合歌曲
3、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诞生,考查文化创新的根基、文 化创新的途径 2019 新课标全国卷 19 结合流浪地球的火爆,考查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创新的途 径 2018 新课标 III19 结合文化节目的火爆,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考向预测】【考向预测】 高考全国卷对本考点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主要集中在文化遗产保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 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传播交流的途径和手段及其意义、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促进文化发展的 因素等知识点上。命题人经常在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文化交流的影响和意义、对传统文化特点的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继承与文
4、化发展的关系、决定文 化发展方向的因素以及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等问题上设置认识误区迷惑考生。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3 / 29 知识清单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清单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点一:文化的多样性考点一:文化的多样性 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 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比较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 点拨:点拨: (1)通过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可以体现文化多样性,但文化多样性也可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 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体现出
5、来。 (2)传统习俗民族节日。 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 (3)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化。 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即人类文化表现 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化,又有落后的、 腐朽的文化。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二、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4 / 29 点拨:点拨: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并不意味着任何外来文化都可为我所用。任何民族的文化有其精华, 也有其糟粕;有适合我们的,也有不适
6、合我们的,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吸取先进的、积极的外 来文化,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5 / 29 点拨:点拨: (1)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并不是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样对待。发展文化,首先要植根于 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与发展;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中,我们要学习世界 文化的有益成果,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2)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反对盲目自大地贬低、排斥异族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 拜异族文化的错误倾向。 (3)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不能认为世界
7、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 考点二:文化传播考点二:文化传播 一、文化传播途径和手段 1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 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6 / 29 点拨:点拨: (1)文化传播不局限于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这三种途径,而是无处不在地发生于日常生活中。小 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的传媒方式被淘汰。大众传媒是当今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以印刷 媒体的推广为标志,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
8、的发展,大众传媒越来越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 地促进世界信息的汇集和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应看到,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 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意义 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 发展。 2做文化交流的使者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点
9、拨:点拨: 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既包括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也包括外域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文化交流的作用 是双重的,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能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也有利 7 / 29 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易混易错点易混易错点 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提示: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 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混淆。 2保护文化遗产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 提示:保护文化遗产根本上在于其社会价值。过分重视经济价值不利于文化遗产
10、的保护。 3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承认文化的同一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并促使文化差 异性的消失。( ) 提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不可能同一; 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创新与融合,但不会使文化差异性消失。 4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国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是世界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可以保持世界 文化的一致性。( ) 提示:各国的文化遗产不一定是世界遗产。各国的文化遗产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决定并予以保护;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5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 提示:商贸、人口迁徙
11、、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6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 提示: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 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遵循各民族 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7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 提示:现代传媒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8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和途径。( ) 提示:立足实践不断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关键;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9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提示: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方式而不
12、是文化传播途径。 10 我们进行文化交流, 既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 提示:我们进行文化交流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 向世界。 知识整合知识整合 1正确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从民族文化发展看: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 用,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8 / 29 (2)从文化传承看: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做到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文化创新奠定根基。 (3)从民族发展看: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沉
13、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伟 大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系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 聚力。 2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 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坚持各 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 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是通过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
14、秀文化成果来 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 3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措施 (1)进行文化交流的意义 对文化发展的意义: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 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 繁荣。 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对国际政治的意义: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 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 (2)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中华文化在
15、世界的传播,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先进的文化成果,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有利于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理解和友谊,构建和谐世界。 (3)如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进行文化交流,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要充分利用商贸活动等途径,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文化交流。 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
16、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同时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 9 / 29 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知识清单二: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知识清单二: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表现 (1)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传统 建筑: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3)传统文艺:中国传统文艺是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
17、部分。(4)传统思想: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 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的特点 4.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 点拨:点拨: (1)传统文化相对于外来文化来说,是指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来说,是指历史上流传下 来的文化。它或者表现于物质载体,如建筑、雕塑、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或者表现于各种知识信息的 积累储存。 10 / 29 (2)作为传统文化必须是现存的,而不是已经湮灭的、绝迹的文化。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甄别与选择, 自身的内容和形式已经成熟和相对稳定。 (3)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稳定”而非“永恒不变” ,一定要把握传统文化的“
18、变的绝对性” 与“不变的相对性” 。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并不意味着不同民族间的传统文化不具有共性的东西。 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怎么样) 1是什么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为什么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因为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 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3怎么办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的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1)对于传
19、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3)把握住社会制度的更替或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机遇,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不失时机开展思想运动,加 强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点拨:点拨: (1)如何用表格法区分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 (2)如何正确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做到“四看” :一要看它对社会稳定起维护作用还是破坏作用,二要看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 用还是阻碍作用,三要看它对社会民主化进程起推动作用还是阻
20、碍作用,四要看它对民众思想和社会风尚 起净化提升作用还是毒害涣散作用。如爱国主义精神、 “大同”思想、 “和为贵”思想等是精华; “法轮功” 之类的邪教及其宣扬的“宿命论” “世界末日论”等思想是糟粕。 坚持 “两原则” : 要坚持民众认同和参与程度及以时间、 地点和客观条件为转移的原则。 当一个国家、 社会、地区的绝大多数民众都对某种文化赞同、支持甚至参与的时候,一般来说,这种文化应被划入精华 之列;不过,在一时一地被视为精华的东西,放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看,可能并不是精华,甚 至是糟粕,如巫术等。 11 / 29 当然,在传统文化中,有些是瑕瑜互见,精华与糟粕并存的。对此类传统文化
21、,不能简单地戴上一 顶“精华”或“糟粕”的帽子,而应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作科学、具体的分析。 考点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考点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 过程中,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 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和享用者。 2影
22、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通过对受教育 者的“传道、授业、解惑”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2)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点拨:点拨: (1)无论是发展文化,还是继承传统文化,都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 程的两个方面,不存在先后顺序。 (2)在影响文化发展的几个因素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影响 巨大。而社会制度的更替导致的是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是质变,所以对文化的发展影响最大 的因素
23、应是社会制度的更替。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对于继承和发展,不是要先继承,后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因为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的这种关系可用记关键词法去把握)。 (4)对文化的继承,是批判地继承。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还是对外来文化、本土文化,也无 论是民族文化、世界文化,都要批判地继承。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一概继承。 (5)不能认为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实现文化的发展,不断创造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文化, 因为传统文化
24、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文化发展的根基。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 12 / 29 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区别:a.内涵不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的是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 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指的是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 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b.强调的重点不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 进文化
25、的过程。 联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都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从一定意义 上说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 易混易错点易混易错点 1传统文化就是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 ) 提示: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 提示: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 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对待传统文 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3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 提示:传统
26、习俗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习俗的作用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传统习俗应批判继承。 4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 提示: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伴随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也不断融入新的时 代内容,实现自身的发展。 5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 提示:传统文化自身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如果顺 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会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则会阻碍社会发展。 6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 提示:对待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个过程。 7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 提示
2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8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 提示: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 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9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艺术的形式因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 ) 提示:文化具有传承性,认为文化不可承袭的观点错误;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 13 / 29 言、表现手法等,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但也不是不可复制的。 10科技发展必然使先进文化代替落后文化。( ) 提示:科技发展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
28、素。但科技发展,也为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支撑。 知识整合知识整合 1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传承 2.全面认识教育的文化力量 3.科学技术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14 / 29 知识清单三:文化创新知识清单三:文化创新 考点:文化创新考点:文化创新 正确认识文化创新 15 / 29 点拨:点拨: 1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从横向上看,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从纵向上看,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这 些都是文化发展的过程。前者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交融,后者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2从空间和时间角度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从空间上看,文化具有区域
29、性,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同区域的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国家的 文化需要交流,这就形成了文化传播。 从时间上看,同一民族在不同时间创造的文化延续下来,形成了传统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只 有通过创新才能继续向前发展。文化的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3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建立在社 会实践基础上。 4文化创新的途径既包括社会实践,也包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优秀外来文化。其中文化创新的 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优秀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5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文
30、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人类文明 的一切优秀成果,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方法与规律】 关于文化创新相关问题的解答模板 1为什么进行文化创新? 答题要素:必然性重要性 必然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要随着社会 实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创新。 重要性: (1)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及时有效地赋予文化以新的内容和时代精 神,使其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活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
31、传播手段 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16 / 29 2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答题要素: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基本要求人民群众反对错误倾向科技手段内容 (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基本要求: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4)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 汲取营养。 (5)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6)科技手段: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
32、,促进文化发展。 (7)内容: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创新。 易混易错点易混易错点 1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提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继承传统的民族文化是进行文化创新的一个具体途径。 2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提示:文化创新的灵感来源于社会实践,而非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 造的主体。 3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提示: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4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33、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 ) 提示: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根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繁荣我 国文化的关键是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 5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 提示:立足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文化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之一。 6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 提示: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7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 提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文化创新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8只有借鉴外国文化,才能推
34、动我国文化发展创新。( ) 提示:文化发展创新需要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但不是绝对的。 9文化创新的根基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 10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和“海纳百川”是相互矛盾的。( ) 提示:二者并不矛盾。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 17 / 29 文化的民族特色;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 交流、融合、合作和共处。 知识整合知识整合 1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的积极向 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
35、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 以改造或剔除。 (2)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不断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 2理解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 3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 原则,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
36、成果, 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中腐朽、 糟粕的部分, 而不能简单地认为 “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不相容, 应该坚决抵制” 。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真题再现】【真题再现】 一、选择题 1.(2020新课标全国卷.1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农村改革带来的希望在 心底里流淌、在劳动中萌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在希望的田野上点燃,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由此诞生。如今,这首唱响大江南北的歌已凝结成标示时代巨变的音乐符号,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奋发进 取。
37、这表明( ) 群众喜闻乐见是评价艺术价值的客观标准 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讴歌人民、讴歌劳动 18 / 29 激情与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 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要回应时代要求又能引领时代方向 A. B. C. D. 【答案】C 【解析】:群众是否喜闻乐见是评价艺术是否受欢迎的一个标准,但不是评价艺术价值的客观标准, 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农村改革带来的希望在心底里流淌、在劳动 中萌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在希望的田野上点燃,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由此诞生,这说明 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讴歌人民、讴歌劳动,正确。: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错误。 :“歌曲在希望的田
38、野上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的背景下创作的”说 明文艺创作也立足于时代;“如今,这首唱响大江南北的歌已凝结成标示时代巨变的音乐符号,激励着亿 万中华儿女奋发进取”说明优秀的文化对时代发展的引领作用。故正确。 2.(2020新课标全国卷.19)某居民委员会并把家风家训教育有作为道德建设的切入点,组织居民讲家 训、晒家风、评家教,把尊老爱动、守望相助、勤俭持家等传统家庭美德融入居民生活、院落文化、社区 治理、主题活动,受居民喜爱,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这启示我们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应该( ) 全面传承和弘扬传统道德规范 善于监管人们日益多样的文化生活 广泛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
39、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又立足现实生活 A. B. C. D. 【答案】D 【解析】:传统道德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面传承和弘扬,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开展多种形 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不是监管人们日益多样的 文化生活,故排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 动,形成社会风尚,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新 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应该,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好优秀传统美德,又要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体现 时代特点,故正确。 3.(2020新课标全国卷.19)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
40、历来注重敦亲睦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一 以贯之的外交理念。我们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就是要诚心诚意同邻居相处,一心一意 共谋发展,携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享发展成果。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 19 / 29 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 表明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取决于时代的变迁 增强了坚守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信心 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范例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从“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敦亲睦邻”到“我们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 念”,中华民族文化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不断焕发生机,这彰显了中华民族
41、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 命力,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社会实践,传统文化是否焕发生机取决于是否立足于社会 实践,而不是社会实践的变迁,错误。:传统文化中有优有劣,坚守的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错误。:在我国“历来注重敦亲睦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符合 了时代的发展要求,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符合 题意。 4.(2020新课标全国卷.20)2019年 4月,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火灾受损。11 月,中法双方 签署文件,决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双方商定在 2020 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
42、题、 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同时明确双方将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训项目。中法 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 ) 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 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推动中法文化在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中法双方决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同时明确双方将就陕西秦始皇陵 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训项目, 这有利于双方开展文物保护的交流, 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 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符合题意。: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多 样性,但并没有改变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43、因此无法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不符合题意。:中法开 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有利于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并没有改变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没有赋 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不符合题意。 20 / 29 5 (2020 天津卷)徜徉古镇杨柳青,声声古琴音从青砖灰瓦间溢出,沿运河两岸流淌,一幅隽永的文化长 卷就此舒展。石家大院等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孕育了大院文化;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声名 远扬的木版年画,滋养着吉祥文化。杨柳青古镇独具特色的文化( ) 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借助传统建筑和传统工艺得以传承 在世代相传中从未改变 A B C D 【答案】A 【解析】:
44、古镇杨柳青清代民居建筑群以及木版年画,滋养着杨柳青人的吉祥文化,可见,这说明杨柳 青古镇独具特色的文化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确。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 文化的标志,排除。:石家大院等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孕育了大院文化;家家会点染、户户 善丹青,声名远扬的木版年画,滋养着吉祥文化。这说明杨柳青古镇独具特色的文化借助传统建筑和传统 工艺得以传承,正确。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杨柳青古镇独具特色的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 留着其基本特征,但其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中的“从未改变”说法错误。 6 (2020 山东卷)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 年 5 月 21 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 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 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 “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 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 B C D 【答案】D 【解析】: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说法有误。:文化多样性是 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说法有误。:由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