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大树有多高第 课时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 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理解: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简单运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杂运用:创见:挑战性目标利用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教学难点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2、教学过程关注差异(侧重策略运用)一、 预学查异课前讲述聪明的阿凡提卖树荫的故事。师:课前我们听了卖树荫的故事。可是,故事并没有结束。有一天,巴依老爷趁阿凡提出门,带着几个打手准备把大树砍倒。长工们纷纷恳求巴依老爷不要砍树,只见巴依眼珠一转:“不砍树也行。只要你们哪个人能说出这棵大树有多高,条件是不准爬上树去量。不然的话,你们还是凑足金币再来乘凉吧!” 同学们,如果你在现场,你能帮长工们想个办法吗?【生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提出相应问题:*量出影子的长度,怎么知道大树有多高呢?*影子的长短会发生变化吗?*影子的长短和哪些因素有关系呢?(测量时间 测量地点 物体高度)师:影子的长短和这些因素有怎样的关
3、系呢?你们想怎么研究呢?小组讨论,看能否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小组讨论】汇报:找几根长度相同、长度不同的竹竿,同时测量它们的长度和影子的长度,找找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过一段时间,再测量一次,看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二、初学适异1、上午10时,测量四根竹竿的影长师:根据你们的活动方案,课前老师请几名同学帮忙做了一个测量,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把他们的测量数据填在记录表一中。注意,我们在实际测量时一般取整厘米数进行计算。【视频展示:四组同学拿出100厘米、100厘米、150厘米、200厘米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观察一下竹竿影长的走向,并做好量影长的准备。教师参与活动负责发令,要求各小组同时测出并报出四根
4、竹竿的影长。】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交流】讨论:通过测量,大家得出什么结论?(竹竿长度相同,其影长也相同;竹竿长度不同,其影长也不同。)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师:你估计什么会相同呢?(竹竿与影子的比值)师:各小组用计算器算出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各组交流算出的比值】师:现在你们有什么发现?(比值相同)小结规律:不同长度的竹竿,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3、下午4时,再次测量四根竹竿的影长师:下午4时,我们再次对四根竹竿的影长进行了测量,猜测下,影长会有变化吗?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还是0.58吗?(比值会怎样变化?)我们来验证下,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把他们的测
5、量数据填在记录表二中。【视频展示:四组同学拿出100厘米、100厘米、150厘米、200厘米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各小组同时测出并报出四根竹竿的影长。】师:现在将两组数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生交流发现】4、总结规律师: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相等。【板书】三、研学导异1、得出大树的高度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影长与物体高度之间的关系,现在能想出办法帮长工们解决难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逐步演示下面过程:在大树旁垂直竖一根1米长的竹竿,同时量得竹竿的影长为2米,大树的影长为5.6米。】各组同学汇报本组的解题方法与思
6、路。 提问:如果我先测量竹竿与它的影长,算出比值,过5小时再去测量大树的影长,用刚才算出的比值去计算,可以吗?为什么呢?强调: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参照物与所测物体,影长测量要是同一时刻。四、拓学展异1、谈话:看,校园中还有很多比较高的物体,比如旗杆、楼房、篮球架等,你能测算出它们的高度吗?请小组同学继续合作,设计出活动方案。(1)先在小组中商议,确定本小组的测量对象。(2)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同时测算出物体的高度。2、回到教室,在作业本上写出所测出的相关数据,并计算出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实际高度。(1)各自在作业本独立完成推算的过程。(2)让学生小组中交流推算的方法与结果。(3)引导全班交流测算的方法与结果。(今天由于天气原因,不能到室外进行实际测量,请同学们课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将你们设计的活动方案付诸于实际行动,能行吗?)以故事的形式出现,让学生体会数学课堂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有利于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共同进步。通过看视频让学生自己总结,这样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板书设计: 大树有多高测量地点 测量时间 物体高度 同一地点 同时测量 不同长度 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相等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