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表格式教案.pdf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683510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DF 页数:75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表格式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表格式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表格式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表格式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表格式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六年数学下册教案 (表格) 教学目标: 1、 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会肜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 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 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 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 大或缩小 4、 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 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

2、能产生的误导。 6、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 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 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 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圆柱与圆锥 2、比例 3、整理和复习

3、教学难点: 1、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正确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及体积的推导过程 3、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串成知识线,由知 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85 课时 课时安排: 1、.3 课时 2、圆柱与圆锥13 课时 3、比例.18 课时 4、统计.2 课时 5、数学广角.3 课时 6、整理和复习.46 课时 负数 教学目标: 1、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 能正确的读写正确和 负数,知道 0 既不是正数也

4、不是负数。 2、 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验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 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教学重点: 1、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 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负数与正数的关系。 教学关键:借助一些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负数与正数是具有表示 两种相反意义的关系。 教学时间数:3 课时 1、 认识负数1 课时 2、 比较大小1 课时 3、 单元测试1 课时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认识负数 教学 目的 1、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 意义, 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 2、能对生

5、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重点 :认识负数 难点 关键 :理争负数的含义 :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情 景引入 1、说说对温度的认识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 负数 板书课题:负数 二 、 探 索新知 1、教学(例 1) (1)观察课本的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上了解到 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 (2)组内交流,讨论 (3)教师简要说明 1) “”表示度 2) “”表示摄氏度 3) 零下 16用“-16表示 “-”是负号,表示比 0低 4) “16用”+16表示 “+”是正号,表示比 0高 2、教学(例 2) (1)出示银行存折,观察

6、存折中的数据 (2)以 500 和-500 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 的量 3、认识负数 (1)什么是负数 (2)什么是正数 (3)关于 0,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 、 巩 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 13 2、全班交流,订正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比较大小 教学 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则 2、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能正确比较负数的大小。 3、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 重点 难点 关键 :负数大小的比较 :负数大小的比较 :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检 查复习 1、什么是负数? 2、读一读,填一填

7、8+100.5120300 7/912.525/11 正数负数 3、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二 、 探 索新知 1、教学(例 3) 指导学生看例题情境图 问题一:如果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 情况呢? (1)学生尝试画直线表示 (2)教师启发,引导 问题二:在数轴上表示出15,如果你想从起点 到15 处,应如何运动? (1)学生口头回答,教师板书配合说明。 (2)如果从2 处到 2 处应如何运动? 2、教学(例 4) 指导学生看课本情境图。 (1)说一说从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2)读一读其中各数 (3)把这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填在表中。 时间 周 一 周 二 周 三 周 四 周 五

8、周 六 周 日 气温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单元测试 教学 目的 通过本单元的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 补缺。 重点 难点 关键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进行各种练习 课型 检测 教具 试卷 一、填一填: 1、某旅游景区白天平均温度是零上 22,记作,夜 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 4,记作。 2、如果+15 分表示比平均分高 15 分,那么比平均分低 8 分应记 作。 3、-122 -3.4100-45 45 04/7 +69.5-17/3-0.02+1.01-51/100+1/10 正数负数 二、在数轴上描出各数 -2 -1/2 5 -3.5 -1/5 3 三、

9、比较大小 -60.6 -99 0-2 7/8-8/7 1-1 -3/4-1/2 -1/9-1/8 -0.20.2 0.05-0.01 四、六年级 3 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一题得 10 分,答错一题扣 10 分,不答得 0 分, (一班 0 分;二班+20 分;三班-10 分)根据三 个班的得分,说说他们答第四题的得分情况。 课后记 圆柱与圆锥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 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 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 简单实际问题。 3、 这观察,设计和

10、掉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在图 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教学重点: 1、 圆柱体积,表面积计算 2、 圆锥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关键: 利用教具,学具进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经历计算公 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时数:13 课时 课时安排:1、圆柱.7 课时 2、圆锥.3 课时 3、整理和复习.2 课时 4、单元测试.1 课时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圆柱的认识 教学 目的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判断能力。 重

11、点 难点 关键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建立空间观念,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 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导 入新课 1、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 2、现在我们再来研究一种立体图形圆柱 教师板书:圆柱认识 二 、 探 究新知 1、指导学生看课本的画面,思考:这些物体的 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2、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3、观察圆柱,弄清各部分名称。 (1)什么叫圆柱的底面? (2)什么叫圆柱的侧面? (3)什么叫圆柱的高? 4、利用实物指出底面,侧面和高 5、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

12、曲面。 6、操作实验 (1)圆柱侧面剪开,展开出现长方形。 (2)将长方形围起来,形成原来的圆柱形。 (3)想一想: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 关?有什么关系? 三 、 巩 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的 14 题 2、全班交流订正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 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重点 难点 关键 :表面积的计算 :侧面积的含义与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利用教具,学具演示,弄清侧面积与圆的关系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学 前准

13、备 1、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 5 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 多少? (2)圆的直径是 3 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 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柱体的特征。 二 、 探 索新知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表面积 的计算(教师板书课题) 2、教学(例 3) (1)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同时 让学生拿着圆柱摸一摸它的表面积。 (2)你想应该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学生说明计算表面积方法 教师演示教具配合说明。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 的面积。 (3)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积你会计算吗? 学生回顾侧面形状以及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教师教具演示配

14、合说明 板书推导过程 3、尝试练习 三 、 巩 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的 58 题 2、集体交流,订正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解决问题 教学 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 的实际问题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 难点 关键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判断实际物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认真观察实际物体,了解物体的形状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学 前准备 1、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表面积? 2、一个圆柱的直径 20 厘米,主 30 厘米,求它 的侧面积 3、一个圆柱直径 5 厘米,高 15 厘米,求它的表

15、面积。 二 、 探 索新知 1、教学(例 4) (1)出示(例 4)指名读题 (2)出示教具纸制帽子 (3)引发提问: 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实际是求什么? 这个帽子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4)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5)汇报计算情况 板书: 帽子的侧面积 3.142281758.4(cm) 帽子的底面积 3.14(202)314(cm) 帽子的表面积 1758.4+3142072.42080(cm) 答:至少需要用 2080cm面料 三 、 巩 固练习 1、一种圆柱形流水管 (1)说说对题的理解及解题思路 (2)列式计算 2、完成练习二的 920 题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圆

16、柱的体积 教学 目的 1、 经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 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2、能运用圆柱体积计算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关键 :圆柱体积的计算 :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借助教具演示,弄清圆柱与长方体的关系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学 前准备 1、提问: (1)什么叫体积?长方体体积怎样求? (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导入:我们能不能把圆柱体转化成学过的立 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 二 、 探 究新知 1、教学(例 5)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 (1)教师演示推导过程 (2)学生

17、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 (3)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通 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4) 观察, 操作后你能说出圆柱体积的公式吗? (5)用字母怎样表示呢? (6)求圆柱的体积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三 、 巩 固练习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圆柱的体积 教学 目的 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利用圆柱的高和半 径,直径或周长,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培 养应用意识。 重点 难点 关键 :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和高,求体积。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学 前准备 1、说一说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描述公式

18、推 导的过程。 2、口头列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 1.2m,高 5m (2)底面积是 48cm,高 20cm 二 、 探 究新知 1、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 r 和高 h,能 不能计算圆柱的体积?体积公式还可以怎样表 示? 2、教学(例 6) (1)出示课文例题的内容 (2)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3)尝试列式解答 (4)汇报交流:教师整理并板书计算过程: 杯子的底面积: 3.14(82) 杯子的容积: 50.2410 3、练一练: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你 能计算圆柱的体积吗? 三 、 巩 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三 25 2、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课后记 第周第课

19、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圆柱体积(或容积) 教学 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 难点 关键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基 础练习 1、说说圆柱体积的公式? 2、计算圆柱体积需要几个已知条件?可以是什 么? 3、算一算 (1)底面积是 35cm,高 10cm (2)底面半径是 5cm,高 6cm (3)底面直径是 80dm,高 15dm (4)底面周长是 25.12m,高 5m 二 、 综 合练习 完成练习三的 6

20、11 题 1、第 6 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说一说 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 计算长方体,圆柱体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 2、第 7 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说说解题步骤 3、第 8 题 (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说说已知条件和问 题 (2)列算式,并计算 三 、 巩 固练习 1、第 911 题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综合练习 教学 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和体积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 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 难点 关键 :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基 础

21、练习 1、说一说 (1)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 么? (3)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4)计算圆柱体积需要什么已知条件? 已知条件 问题 底面积 高 底面半径 高 底面直径 高 底面周长 高 体 积 2、算一算 (1)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 50.24cm,底面积是 12.56cm,它的表面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 10 厘米,高 20 厘米, 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 厘米? (3)圆柱的表面积与求体积有什么区别? 二 、 综 合练习 1、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 (1) 一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 (侧 面积;表面积

22、;容积;体积) (2)做一圆柱体的油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 是求油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2、一个圆柱体积是 94.2 立方厘米,底面直径 4 厘米,高是多少? 三 、 巩 固练习 1、第 911 题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圆锥的认识 教学 目的 1、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测量圆锥的高,了解圆锥的侧面 重点 难点 关键 :圆锥的特征 :认识圆锥的高 :通过操作活动,测量圆锥的高,在活动中找到圆锥的高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学 前准备 1、提问: (1)圆锥体有什么特征? (2)什么叫圆锥的

23、高? 2、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物体 (出示实物模型)叫圆锥 二 、 探 究新知 1、教学(例 1) (1)出示实物教具,摸一摸看一看,圆锥与圆 柱有什么不同 (2)学生汇报后板书 顶点:(1 个) 侧面:(1 面) 面: 底面:(圆) 2、认识圆锥的高 (1)学生观察圆锥实物,指出高 (2)教师说明: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 离是圆锥的高 (3)测量圆锥圆 3、认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1)把自己做的圆锥的侧面展开,看一看是什 么形? (2)测量自制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 三 、 巩 固练习 1、练习四的 1、2 题 2、集体订正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圆锥

24、的体积 教学 目的 1、 经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 公式,能正确地计算 2、能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关键 :圆锥体积的计算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经历实验活动,在活动中探索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学 前准备 1、说说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2、圆锥的特征 3、导入新课 二 、 探 究新课 1、实验活动 (1)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2)教师示范:用空圆锥装满沙往空圆柱里倒, 让学生看看倒了几次才能倒满圆柱,你有什么发 现? (3)你从发现的规律中知道了什么? (4)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

25、V1/3sh 2、 教学(例 3) (1) 认真审题,说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 学生尝试计算 (3) 汇报交流 沙堆底面积:3.14(4/2)12.56(m) 沙堆的体积:1/312.561.25.024 5.02(cm) 答:略 三 、 巩 固练习 练习四的第 38 题 1、 第 3 题独立计算后与同学交流 2、 第 48 题独立完成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圆锥的体积 教学 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过进一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运用 圆锥体积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关键 :熟练运用圆锥体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基

26、 本练习 1、说说圆柱,圆锥的体积关系 教师板书: 前提条件:等底等高 二 、 指 导练习 1、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周长 9.42 米,高 1.2 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 740 千克,这堆小麦约 重多少千克? 引导提问: (1) 这个麦堆是什么形状? (2) 小麦的重量与什么有关? (3) 你想怎样解决问题? (4) 你想怎样列式计算? 底面半径:9.423.1421.5(米) 底面积:3.141.57.065(立方米) 体积:1/37.0651.22.826(立方米) 小麦重量:7402.8262091.24(千克) 2、求圆锥的高要知道什么条件? 3、圆锥的体积,底面积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27、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整理和复习 教学 目的 1、 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础知识, 进一步理解圆柱、 圆锥的关系,能正确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重点 难点 关键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知 识梳理 1、特征:认真观察课本中的图形,说说这些图 形的名称和特征 (1)圆柱的特征: (2)圆锥的特征: 2、表面积和体积 (1)圆柱:侧面积,表面积怎样计算 (2)圆柱,圆锥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算一算,填一填 (1)整理与复习的第 2 题 过程要求: a) 独立计算,将结果填在表中 b) 与同

28、桌交流,说计算方法和结果 c) 全班交流 (2)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 3 题 过程要求: a)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b) 依据题中的有关数据列式计算 c) 汇报结果 二 、 巩 固 与 应 用 完成课本练习五的 16 1、 第 1 题: (1)说每个图是怎样展开的? (2)在图上标出圆柱的高 2、依次完成其它各题。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整理和复习 教学 目的 1、 使学生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 生综合解题能力。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精神 重点 难点 关键 :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引

29、 导练习 1、一个圆柱形有盖玻璃杯从里面量底面直径 20 厘米, 高是 20 厘米, 如果装满水可装水多少升? 引导提问: (1)求可装水多少升就是求什么? (2)玻璃杯是什么形状的?如何计算玻璃杯容 积? (3)在计算过程中注意什么? (4)尝试计算 2、一根钢管,外直径 4 分米,内直径 3 分米, 长 2.5 米,每立方分米钢重 7.8 千克,这根钢管 重多少千克? 引导提问: (1)钢管的重量与什么有关? (2)这里的重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3)你认为要先求什么?怎么求? (4)钢管是什么形状,如何计算它的体积? (5)学生尝试计算 二 、 综 合练习 1、把一个底面直径 9 厘米的

30、圆柱体侧面展开, 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体高是多少? 2、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体积相差 37.68 立方厘米, 已知圆柱的底面积 28.26 平方厘 米,圆柱的高是多少?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单元检测 教学 目的 通过本单元的检测,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 便查漏补缺 重点 难点 关键 :能运肜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类问题 课型 检测 教具 试卷 一、判断题 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 3 倍() 2、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与圆柱体的体积相等() 3、将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 2 倍,体积也扩大 2 倍() 4、两个圆柱的同积相等,体积也相等() 二、选择题 1、将

31、一个圆锥的高扩大 6 倍,底面积不变,那么圆锥的体积扩大 () A、6 倍 B、3 倍 C、2 倍 2、做一段圆柱形烟囱,如果要计算所需铁皮,是求圆柱的() A、表面积 B、侧面积 C、容积 3、圆柱体体积不变,如果底面半径扩大 2 倍,高应该() A、扩大 2 倍 B、缩小 2 倍 C、缩小 4 倍 4、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的体积是原来圆柱体积的 () A、1/3 B、2/3 C、1/2 三、算一算 1、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 10 分米,高 20 分米 (1)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2、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 12cm,高 6cm,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

32、少? 四、解决问题 1、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平径是 25cm,高 50cm,需 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近似于圆锥形麦堆,底面周长 12.56m,高 1.2m,如果每立 方米小麦约重 740 千克,这堆小麦约多少千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课后记 比例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 量,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 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能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原理,并能把简单的图形进行放大与 缩小。 二、

33、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两个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和反比 例的意义。 2、能从比例知识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比例知识 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关键:理解正、反比例意义,认真分析两个量的变化情况 教学时数:18 课时 课时安排: 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

34、质.3 课时 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5 课时 3、 比例的应用.5 课时 4、 整理和复习.4 课时 5、 单元测试.1 课时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比例的意义 教学 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 例 重点 难点 关键 :比例的意义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正确计算比的比值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学 前准备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 5 小时行驶 300 千米,写出路程 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300:560:1 (2)小明身高 1.2 米,小红身高 1.4 米,写出小 明与小红身高的比 1.2:1.412:146:7 2、

35、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163/4:1/8 二 、 探 索新知 1、教学(例 1) (1)看课文的情境图 (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 (3)测量教室国旗长和宽各多少? (4)教室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5)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不和? 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6)什么是比例? (7)找比例: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 找出哪些可以组成比例? 三、练 习 1、练习六的 13 题 2、全班交流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 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

36、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重点 难点 关键 :比例的基本性质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观察比列中内、外项的关系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学 前准备 1、什么叫比例? 2、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 和 0.2:0.4 1/5:1/2 和 5:2 3/4:5/8 和 5/8:3/4 2、 用下面的两个圆的有关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 比例? 二 、 探 索新知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1)学生认一认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 学生独立探索其中规律 (2)

37、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 汇报你的发现,班上交流 (4) 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5) 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三、练 习 1、完成练习六的 46 题 2、班上交流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解比例 教学 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 比例 2、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关键 :解比例 :解比例的方法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学 前准备 1、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填空:3:815:() 。你是怎么填出后项的 3、 导入: 如果把 3“815:()写成 3:815:X 你

38、 能解出这个比例吗? 4、教师板书课题:解比例 二 、 探 索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1)比例中只有几个项?有什么关系? (2)说明什么叫做解比例 2、教学(例 2) (1)出示例题和情境图 (2)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3)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 (4)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5)汇报解答情况 3、教学(例 3) (1)独立解出未知项 (2)同桌相互交流 (3)请学生板演 4、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5、小结: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三、练 习 1、练习六的 713 题 2、班上交流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 目的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

39、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 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 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 关的简单问题 重点 难点 关键 :正比例意义 :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认真分析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揭 示课题 1、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 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 也随着变化,你能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吗? 2、 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3、:板书课题: 二 、 探 索新知 一、教学(例 1) 1、出示例 1 的情境图问: 你看到了什么? 2 出示表格问: 你有什

40、么发现? 3、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4、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正比例关 系的? 5、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6、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二、教学(例 2) 1、出示表格 2、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 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练 习 1、练习七的 15 题 2、班上交流思考过程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 目的 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 比例的意义。 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重点 难点 关键 :反比例的意义 :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认真分析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及规律 步骤

41、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导 入新课 1、说说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2、举例说明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反比例两种 量是什么关系时,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呢? 二 、 探 索新知 一、教学(例 3) 1、出示例题和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表格,观察后你又有什么发现? 3、归纳反比例的意义 4、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6、你还有什么疑问? 7、小结成反比例量的变化特征。 三、巩 固练习 完成练习七的第 615 题 1、第 1 题: (1)读题,说说表中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2)与同学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2、其它各题

42、同上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课 教学 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 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重点 难点 关键 :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基 本练习 1、填一填,说一说 (1)每箱的木瓜个数一定,运来木瓜的箱数和 木瓜总个数如下表 箱数/箱 4 8 16 32 总个数 32 64 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说说箱数和总个数的变化情况 这里哪一个量不变? 箱数和总个数成什么比例? (2)木瓜的总个数一定,每箱个数与所装的箱 数

43、情况如下表 每箱个数 4 8 10 20 箱数 50 25 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 说一说每箱个数和箱数的变化情况 这里的哪一个量不变? 每箱的个数和箱数成什么比例? 2、正、反比例的意义 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不同? 二、综 合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 反比例? 1、每袋面粉的质量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正、反比例意义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 目的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 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够正确地判断正、反比例 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等能力。 重点 难

44、点 关键 :正确判断正、反比例的关系 :区别正、反比例 :掌握正、反比例的特征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复 习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 反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3、生产总时间一定,生产一个零件所用的时间 和零件总数 4、中国儿童报的订烽和钱数 5、圆的面积与半径 6、长方形的周长和宽 二 、 指 导练习 1、出示表一: 路程 40 80 160 200 320 时间 1 2 4 5 8 出示表二: 速度 120 90 60 40 30 时间 3 4 6 9 12 (1)说一说:从表一中你怎样发现速度是一定 的?根据什么判

45、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想一想: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中每 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2、小结: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方法是什么?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正比例、反比例综合练习 教学 目的 通过一组练习,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 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掌握成正、反比例的特征,培 养学生的分析,判断等能力 重点 难点 关键 :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区别正、反比例 :掌握正、反比例的特征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复 习提问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什么叫做正比例的关 系? 2、怎样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式? 3

46、、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什么叫做反比例的关 系? 4、怎样用字母表示反比例的关系式? 5、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 、 巩 固练习 1、判断下列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 例关系?关说明理由。 (1)每包书中的册数相同,包数和总册数 (2)全班的学生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3)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4)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一个单位食堂每天吃大米的数量,吃的天数 和大米的总量如下表: 吃的天数 1 2 3 4 5 6 大米总量 50 100 150 200 250 300 表中相关联的量是 () 和 () () 随着 () 变化, ()是一定的,因此大米的成(

47、) 关系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比例尺 教学 目的 1、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 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重点 难点 关键 :比例尺的意义 :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弄清线段比例尺的具体含义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揭 示课题 1、出示地图 (1)学生观察地图,找到图中标准的比例尺 (2)教师说明比例尺的作用: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 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 (或扩大) 再画在图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 比,这就是比例尺 二 、 探 索新知 1、什么叫做比例尺? 师: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数值比例尺 (1)出示课本插图 (2)找到比例尺 1:100000000 (3)认数值比例尺 1: 100000000 是数值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 1 厘 米相当于实际距离 100000000 厘米 3、线段比例尺 (1)看课文插图找到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人教版(2024) > 六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表格式教案.pdf)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