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 4 比比 为了突出“比和比例”的独立性、重要性,修订后的教科书把比单独设为单元。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成 三部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应用。 “比的意义”的教学是以富有教育意义的“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例子为载体,引出同类量的比、不 同类量的比。接着以这几个比为例,说出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比与 除法、分数的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教科书联系学生学过的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想 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相应的性质,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 单的整数比。 教科书涉及的比的应用,主要是按比分配。所谓按比分
2、配就是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 “平均分”问题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比例” “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由于比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的基础知识安排在分数的乘、除法后面教学,既能加强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又可为以后教学比例、圆周率、百分数及其相关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生在一至五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除法的意义与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与 除法的关系等知识,会进行分数乘、除法计算,会解答有关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六年级的学生已经 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按一定的比稀释清洁剂、加工混凝土”等与比相关的现象已不陌生。因而可 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感受比
3、的含义和特征,进而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按比分配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一定感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 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 化、数学化、系统化。 1.联系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比的后项不能为 0 与除数、分母不能为 0 是一致的,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求比值与求 商、化简比与约分、按比分配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是一致的,等等。因此,教学这部分内 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进
4、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新问题,得到新结论。教科书在例题、 “做一做”以及练习的设计和编排上非常注 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怎么做” ,同时还要求 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 2.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 的联系,不仅有利于生成新知识,也能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为此,教学时应当采 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并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也应注意,揭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宜求全、求深。 第第 1 课时课时
5、 比的意义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 P4849 内容及 “做一做” 第 1、 2 题, 完成教科书 P52 “练习十一” 中第 1 3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 比值的方法,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2.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6、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 ,引出“比”引出“比” 课件展示教科书 P48 上方描述及图片。 师:杨利伟在太空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 15cm,宽 10cm。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 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情预设】 预设 1: 相差关系的两个问题: 长比宽多多少厘米?宽比长少多少厘米? 预设 2:倍数关系的两个问题:长是宽的多少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关于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 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 ,一方面激发
7、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 二、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 ,认识“比”认识“比” 1.1.同类量的比。同类量的比。 师: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 15cm,宽 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倍 数关系? 【学情预设】【学情预设】预设 1:可以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 预设 2:也可以用“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 15 比 10。那么,1015 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 【教学提示】 教学时,一方面 要利用此素材激发学 生兴趣
8、,感受数学与 现实生活的联系;另 一方面,要利用此素 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科学教育等, 在数学课程中实践全 面育人的目标。 教学笔记教学笔记 【学情预设】【学情预设】有学生会说出“宽和长的比是 10 比 15” 。 师:想一想:15 比 10 和 10 比 15 一样吗?能随便调换两个数的顺序吗? 【学情预设】【学情预设】引导学生理解 15 比 10 表示长和宽的比,而 10 比 15 表示的是宽和长 的比。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同,所以不能随便调换两个数的顺序。 师:你能举出像这样的比吗? 【学情预设】【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举出例子,如:我们班男生有 25 人,女生有 22 人,男 生和
9、女生人数的比是 25 比 22,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22 比 25。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用比的方法分别对长度和人数这两组数量的比较,增强学生对同 类量的比的感知与体验。 2.2.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 (1)出示课件。 师: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读题理解题意,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独立解答,说清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尝试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学情预设】【学情预设】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42252 比 90。 (2)生活中不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习题。 师:你能写出这个比吗? 【学情预设】【学情预设】大多
10、数学生能写出这个比是 28 比 3,少数写错成 3 比 28。教师注意 纠正。 三、沟通联系,理解“比”三、沟通联系,理解“比” 1.1.抽象、概括比的意义。抽象、概括比的意义。 (1)师:观察上面的例子,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比都表示相除的关系,但前两组的两个量,相比的是同类量; 后两组的两个量,是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 师:想一想,路程与时间的比可以表示哪个新的量?(速度) (2)归纳比的概念。 师小结: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板书) 【教学提示】 教学时可以让学 生多举出生活中关于 比的实例,加深他们 对同类量和不同类量 两种具体的比的意
11、义 的理解。 教学笔记教学笔记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并对比有了初步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对 两个同类量的比与两个不同类量的比进行观察、比较,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发现两个 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在主动思考、 积极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 概括的过程, 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比的本质意义,从而使学生对比的概念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2.2.比的读、写法和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比的读、写法和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 P49 内容,看看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学习,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学情预设】比的写法和读法。 “”是比号。15 比 10 记作
12、 1510,读作“15 比 10” 。 比的各部分名称。 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板书: 比值的求法和表示方法。 比值=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师:请你观察板书,想一想,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 【学情预设】【学情预设】比表示两个量的相除关系。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 用整数或小数表示。 【设计【设计意图】意图】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概念之后,有关比的知识还有很多,都是一些概念 性的知识,教师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 动使学生将零散
13、的、复杂的知识点梳理得清晰、明确、深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 能力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3.3.沟通联系。沟通联系。 (1)师: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讨论: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和分数中的什么? 学生自主填写下表。 (课件出示表中内容)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提示】 教学时要充分放 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只需在交流汇报 时适时点拨即可。 教学笔记教学笔记 全班交流订正。 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ab=a b= a b (b0) 教师指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 1510 也可以写成 15 1
14、0 ,仍读作“15 比 10” 。 (2)师:0 能不能作比的后项?(不能)为什么?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 0,而足球赛 中会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 【学情预设】【学情预设】学生知道“0”不能作比的后项,但对于足球赛中的“20”解释不 清。 教师及时补充:足球赛中记录的“2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 进球分数,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它们之间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除法和分 数间的关系学生掌握得较好,因而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会很难,在讨论交流的过 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15、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数学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 四、解决问题四、解决问题, ,应用“比”应用“比” 1.1.课件展示教科书课件展示教科书 P49P49“做一做”第“做一做”第 1 1 题。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说求比值的方法。 2.2.课件展示教科书课件展示教科书 P49P49“做一做”第“做一做”第 2 2 题。题。 (1)学生独立填空。 (2)组织讨论:你是怎样求出比的前项和后项的。 3.3.课件展示教科书课件展示教科书 P52P52“练习十一”第“练习十一”第 1 1 题。题。 (1)学生自主填空,教师巡视提醒:有的量没有直接给出,需要计算出来,例如
16、,航 空模型小组的女生人数。 (2)指名汇报。对于不同类量的比,可让学生说说它表示的具体含义。 (3)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比的前项和后项是有顺序的,前、后项所表示的量与数 据之间必须一一对应。 4.4.课件展示教科书课件展示教科书 P52P52“练习十一”第“练习十一”第 2 2 题。题。 (1)学生自主判断。 (2)同桌交换看法,说说判断的方法。 (3)集体交流订正。 5.5.课件展示教科书课件展示教科书 P52P52“练习十一”第“练习十一”第 3 3 题。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教学提示】 练习时,教师要 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比 的意义,使学生知道 两个量(甚至
17、多个量) 的比表示的是它们之 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笔记教学笔记 (2)全班汇报,总结方法: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等于比值。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第 3 题是求比值的练习题。4 个比的前、后项的数据形式各异,有整 数比、小数比、分数比,也有小数与分数混合的。通过练习,既能巩固比值的概念和求 比值的方法,又可以进一步熟练掌握整数、分数、小数混合的除法和乘法计算,有助于 提高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回顾反思五、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1510=1510=32ab=ab=ab(b0) 教
18、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从实际出发,由“神舟”五号发射引出课题,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立足于 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背景。在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活跃,并能积 极主动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在学习比的意义、各部分名 称及读、写方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学教科书的方式,因为自学教科书也是学生探索问 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分数的关系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 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将教科书、板书、课件有机地结合,总结出三者 之间的联系,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 100 分对应课时作业 P32 第三题。 三、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三、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参考答案 教学笔记教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