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课第十三课 陈子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 柳永柳永八声甘州八声甘州陈子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一、解题一、解题l幽州台又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蓟北楼”、黄金台,亦称招贤、黄金台,亦称招贤台,位于今北京大兴,是战国燕昭王为宴请台,位于今北京大兴,是战国燕昭王为宴请天下士而筑。天下士而筑。l战国策战国策原文系原文系“筑宫筑宫”,后人诗文改写,后人诗文改写成黄金台之名。成黄金台之名。陈子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一、解题一、解题l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武则天委派武),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契丹,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攸宜率军征讨契丹,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
2、参谋,随同出征。陈子昂屡向武进言,不听,参谋,随同出征。陈子昂屡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二、作者简介:二、作者简介:l陈子昂陈子昂,字伯玉(约公元字伯玉(约公元659公元公元700),梓),梓州射洪人(今四川射洪)。唐代文学家,州射洪人(今四川射洪)。唐代文学家,初唐初唐诗诗文革新人物之一。文革新人物之一。l 在文学上,他继在文学上,他继“初唐初唐四杰四杰”之后,高举革之后,高举革新
3、大旗,大力反对齐梁文风,提倡新大旗,大力反对齐梁文风,提倡“汉魏风汉魏风骨骨”,强调兴寄。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躯。,强调兴寄。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躯。其诗有其诗有陈伯玉陈伯玉集集传世。传世。三、三、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原文及解释原文及解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韵译韵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三、三、登幽州
4、台歌登幽州台歌原文及解释原文及解释l“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l这里的这里的古人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如战国时代燕昭王。君主。如战国时代燕昭王。l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l诗人觉得自己真是生不逢时,表露出自己无用诗人觉得自己真是生不逢时,表露出自己无用才之地的感伤。才之地的感伤。三、三、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原文及解释原文及解释l“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l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
5、久,不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l悠悠:长久悠悠:长久,遥远遥远。l怆然:凄伤的样子。怆然:凄伤的样子。l涕:眼泪。涕:眼泪。l第三句,俯仰天地,背景辽阔。第四句,独立第三句,俯仰天地,背景辽阔。第四句,独立苍茫,形象高大。感喟孤苦悲痛,时不我待。苍茫,形象高大。感喟孤苦悲痛,时不我待。四、艺术特色四、艺术特色l1、取象宏大,托意深远。给人以雄伟博大、取象宏大,托意深远。给人以雄伟博大、沉郁悲壮的美感。沉郁悲壮的美感。l2、在用辞造语方面,受、在用辞造语方面,受楚辞楚辞中中远游远游篇的影响。篇的影响。远游
6、远游有云: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四、艺术特色四、艺术特色l3、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前前不见不见古人,后古人,后不见不见来者;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念念天地天地之之悠悠,独悠悠,独怆然怆然而而涕下。涕下。四、艺术特色四、艺术特色 3、在
7、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之”和和“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长叹的情景。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小结:小结:l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
8、的心绪。孤单悲苦的心绪。l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l视频见百度,搜索,视频见百度,搜索,“笛子独奏笛子独奏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演奏:马迪演奏:马迪”第十三课第十三课 柳永柳永 八声甘州八声甘州王国维论人生三境界王国维论人生三境界:l王国维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l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9、。(晏殊(晏殊蝶恋花蝶恋花)l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蝶恋花)l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珊处。(辛弃疾青玉案青玉案)。)。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 柳永(约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崇安(今),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北宋著名词人。官至屯田员福建崇安县)人。北宋著名词人。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时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
10、字批语:“且去且去填词填词”。便自称。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竟由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群妓合金而葬。一、作者简介:柳永对词的发展的贡献一、作者简介:柳永对词的发展的贡献首先,在词的形式上是发展了慢词。首先,在词的形式上是发展了慢词。其次,在词的内容上的扩展,多描绘城市生活的其次,在词的内容上的扩展,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寄居异繁华,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寄居异乡)行役(泛指外出旅行)之情。乡)行役(泛指外出旅行)之情。再其次,词的语言上雅俗共商。据说,再其次,词的
11、语言上雅俗共商。据说,“凡有井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叶梦得避暑录话避暑录话)他是中国词史上的第一位专业词人。作品有他是中国词史上的第一位专业词人。作品有乐乐章集章集。柳永对词的发展的贡献柳永对词的发展的贡献l1 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l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小令的体制小令的体制短小,一首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三十字,容短小,一首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三
12、十字,容量有限。而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量有限。而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字,多则一二百字。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能力。词至柳永,体制始备。词至柳永,体制始备。l2 市民情调的表现。市民情调的表现。l柳永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柳永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趣味,即变“雅雅”为为“俗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l柳词有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柳词有面向市民大
13、众的特点。l3 词的表现方法的改变词的表现方法的改变 l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革新。他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副词语。诸如副词“恁恁”、“怎怎”、“争争”等,代等,代词词“我我”、“你你”、“伊伊”、“自家自家”、“伊家伊家”、“阿谁阿谁”等,动词等,动词“看承看承”、“都都来来”、“抵死抵死”、“消得消得”等,柳永词都反等,柳永词都反复使用。复使用。柳永词代表作柳永词代表作l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望海潮最为有名最为有名
14、;l2、描写羁旅行役,江湖落拓的感慨,、描写羁旅行役,江湖落拓的感慨,雨霖雨霖铃铃、八声甘州八声甘州是这部分词的代表作;是这部分词的代表作;l3、描写男女情爱,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描写男女情爱,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风波定风波。二、二、八声甘八声甘 州州原词原词二、原文二、原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不忍登高临
15、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恁凝愁。注释注释潇潇:雨声急骤;潇潇:雨声急骤;渐: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渐: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霜风:刺骨寒风。霜风:刺骨寒风。凄紧:谓寒风疾厉,寒意逼人。凄紧:谓寒风疾厉,寒意逼人。关河:关山关河:关山河流;冷落:冷清河流;冷落:冷清;不热闹。残照:落日的光不热闹。残照:落日的光辉辉;夕照。当楼:对着楼台。夕照。当楼:对着楼台。是处:到处;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朵凋零,绿叶枯萎。红衰翠减:花朵凋零,
16、绿叶枯萎。注释注释苒苒:渐渐地;苒苒:渐渐地;物华休:美好的景致已不复物华休:美好的景致已不复存在;存在;淹留:久留;淹留:久留;颙(颙(yng):抬头;):抬头;天际识归舟:谢眺之天际识归舟:谢眺之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桥诗: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指多少次将远处来的船误认几回天际识归舟,指多少次将远处来的船误认作是丈夫的归舟,极写思情之深作是丈夫的归舟,极写思情之深争知:怎知。争知:怎知。恁(恁(nn嫩):如此,这样。嫩):如此,这样。凝愁:愁思郁凝愁:愁思郁结。结。三、内容分析三、内容分析l甘州甘州是唐边地乐曲,甘州
17、在今甘肃张掖一是唐边地乐曲,甘州在今甘肃张掖一带。这个词调凡八韵,故名带。这个词调凡八韵,故名八声甘州八声甘州。柳。柳永写离情别绪的词,这首是代表作之一。通篇永写离情别绪的词,这首是代表作之一。通篇贯穿一个贯穿一个“望望”字。上片是登临凝眸的望中所字。上片是登临凝眸的望中所见,下片是望中所思。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见,下片是望中所思。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三、分析三、分析上片是写登高所见之景上片是写登高所见之景。l第一层:第一层:“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秋。”开头两句先总写秋江雨景。雨后江天,开头两句先总写秋江雨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澄澈如洗。l这两句有个这
18、两句有个“对对”是领字。领字所起的作用是是领字。领字所起的作用是在语意转折处总领下文若干句子,便于铺叙在语意转折处总领下文若干句子,便于铺叙。“洗洗”字用得好字用得好 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第二层:第二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
19、落,残照当楼。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写雨后的景象,以写景渲染气氛,内蕴了萧写雨后的景象,以写景渲染气氛,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瑟、峻肃的悲秋气韵。“渐渐”是领字。残照当是领字。残照当楼,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楼,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这三句词,这三句词,“不减唐人高处不减唐人高处”。意思:。意思:把把山水自然和自己的感情结合在一起且表现得开山水自然和自己的感情结合在一起且表现得开阔博大。意象苍茫寥廓、高远雄浑。如阔博大。意象苍茫寥廓、高远雄浑。如“江江天天”“”“霜风霜风”“”“关河关河”“”“残照残照”等意象。等意象。第三层:第三层:“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是处红
20、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写近景细节,写近景细节,“物华休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这也是对前三句景物的总结,并和下句消逝。这也是对前三句景物的总结,并和下句“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形成对比、比喻的形成对比、比喻的关系。关系。第四层:第四层:“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从中,生发出的情感:羁旅愁思、时光易渡。从中,生发出的情感:羁旅愁思、时光易逝、岁月蹉跎的感慨。逝、岁月蹉跎的感慨。小
21、结:上片写景,写景中浸染了作者浓小结:上片写景,写景中浸染了作者浓厚的离愁。厚的离愁。下片第一层:下片第一层:“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思难收。”起句就直言其归思之情。起句就直言其归思之情。本来就是登高临远,换头却以本来就是登高临远,换头却以“不忍不忍”领领起,感情显得委婉曲折。起,感情显得委婉曲折。登高望故乡,太遥远,望不见。看到的登高望故乡,太遥远,望不见。看到的尽是凄凉景物,所以有尽是凄凉景物,所以有“不忍不忍”的感情。而乡的感情。而乡思一发,难以收拾了。思一发,难以收拾了。第二层:第二层:“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l词人
22、自问,到底词人自问,到底“何事苦淹留何事苦淹留”?表现了他?表现了他“归思归思”与与“淹留淹留”的矛盾心理。的矛盾心理。l不单纯是思乡念情的感受,更多的当是一种功不单纯是思乡念情的感受,更多的当是一种功业无成而无奈的愤激业无成而无奈的愤激。第三层:第三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归舟?”转换角度,以想象虚拟的手法,写家人的转换角度,以想象虚拟的手法,写家人的望归。望归。“妆楼颙望妆楼颙望”是想象之词,但善于推已是想象之词,但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楼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及人,本是自己登楼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人
23、,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杜甫杜甫月夜月夜诗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看”一样,思乡之情更深化,进一步抒发了一样,思乡之情更深化,进一步抒发了词人一种无法排遣的思念和牵记。词人一种无法排遣的思念和牵记。第四层:第四层:“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愁。”l最后两句从对方由回到自己,但仍从对方的角最后两句从对方由回到自己,但仍从对方的角度说话。词人把本来是自己的独望写成双方隔度说话。词人把本来是自己的独望写成双方隔千里相望。千里相望。l篇末点题,写出自己欲归未得的愁情。篇末点题,写出自己欲归未得的愁情。三、艺术特色三、艺术特色1、情景相融。其中的
24、情,主要是思归,想佳人,、情景相融。其中的情,主要是思归,想佳人,青春不再,功业无成等。其中的景,是秋景,青春不再,功业无成等。其中的景,是秋景,秋雨、秋江、霜风、残照等,既有远景,空间秋雨、秋江、霜风、残照等,既有远景,空间辽阔;又有近景,红衰翠减等。辽阔;又有近景,红衰翠减等。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三、艺术特色三、艺术特色l2、理解、理解“虚写求实虚写求实”及及“实写从虚实写从虚”写法。写法。佳人怀念自己,出于想像,应是虚写,却用具佳人怀念自己,出于想像,应是虚写,却用具体细节来表达其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真体细节来表达其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真切细腻。倚栏凝愁,本是实情
25、,却从对方设想,切细腻。倚栏凝愁,本是实情,却从对方设想,“争知我争知我”,又化实为虚,感情曲折,文笔变,又化实为虚,感情曲折,文笔变化。化。三、艺术特色三、艺术特色l3、语言通俗,擅长白描。、语言通俗,擅长白描。l所谓白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指不所谓白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线勾勒人和物的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线勾勒人和物的形象的画法。它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求形象的画法。它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求神似。后来人们把这种写意的技法引进写作。神似。后来人们把这种写意的技法引进写作。白描手法指的是不加任何修饰,可以体现事物白描手法指的是不加任何修
26、饰,可以体现事物本色美的描写语句本色美的描写语句。三、艺术特色三、艺术特色l词人将难以形容的景物,复杂的意绪,用自然词人将难以形容的景物,复杂的意绪,用自然而不加雕琢的词语表达出来,明白如话。如,而不加雕琢的词语表达出来,明白如话。如,写秋景,用写秋景,用“潇潇潇潇”、“凄紧凄紧”、“冷落冷落”词词汇;写江水汇;写江水“无语东流无语东流”,都含有主观感情,都含有主观感情,又如白话。又用前人词句入词,融化其中,增又如白话。又用前人词句入词,融化其中,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强了词的表现力。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梁丽芳著梁丽芳著 柳永及其词之研究柳永及其词之研究,三联香港分店三联香港分店出版出版1985-
27、06 出版。出版。2、吴熊和、吴熊和唐宋词通论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浙江古籍出版社版社1989年第年第2版。版。3、杜若鸿杜若鸿 柳永及其词之论衡柳永及其词之论衡 浙江大浙江大学出版社学出版社 2006年版。年版。p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p Study Constantly,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The More You Know,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写在最后感谢聆听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结束语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