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效果检测.doc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695047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效果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效果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效果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效果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附件附件 1: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二单元单元 教学目标细目表教学目标细目表 (教学目标分解、教学设计建议、教案及教学效果检测)(教学目标分解、教学设计建议、教案及教学效果检测) 一、一、教学目标分解教学目标分解 教科版五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年级上册科科学学第二单元光 (第二单元光 (8 8 课时)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课时)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检测方法 识 记 理 解 操 作 比 较 运 用 兴 趣 a b c d e 光 和 影 1、光源; 2、影子 1、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

2、影子叫做投 影,投影的变化是规律的。 阳 光 下 的 影 子 1 观察阳光 下物体影子 的变化; 2、 整理我们 的记录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变化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 3、总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光 是 怎 样 传 播 的 1、 光是怎样 照到物体上 的; 2、 验证光的 传播路线 1、推测并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2、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光 的 反 射 1、 照亮目标 2、 运用光的 反射 1、认识光的反射 2、了解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运用 3、制作潜望镜 光 与 热 1、 光的强弱 与温度; 2、 凹面镜和 凸透镜能聚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 2、太阳

3、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教学目标细目表教学目标细目表 (教学目标分解、教学设计建议、教案及教学效果检测)(教学目标分解、教学设计建议、教案及教学效果检测) 光 3、温度的高低与光的强弱有关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检测方法 识 记 理 解 操 作 比 较 运 用 兴 趣 a b c d e 怎样 得到 更多 光和 热 1、 物体的颜 色与吸热; 2、阳光直 射、射与吸 热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 3、物体受光照射的角度与与吸热的关系 做个 太阳 能热 水器 1、 初步认识 太阳能热水 器; 2、 设计制作 太阳能热水 器 1、认识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2、小组

4、设计制作太阳能的方案 3、全班交流介绍的设计思路、原理 评价 我们 的太 阳能 热水 器 1、 展示太阳 能热水器; 2、 检验太阳 能热水器; 3、 比较、 反 思热水器 1、展示各小组太阳能热水器,并分组汇报 2、检验太阳能热水器,做好数据的观测和记 录 3、总结、评价、反思太阳能热水器 一、分解一、分解 教科教科版版五五年级上册年级上册科科学学第一单元光 (第一单元光 (8 8 课时)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课时)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 (说明:说明:1.1.“学习水平”中,识记、理解、“学习水平”中,识记、理解、运用为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其他运用为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其他“操作、比较、兴趣”

5、课根“操作、比较、兴趣”课根 据学科特点来设计。据学科特点来设计。2.2.检测方法主要题型:检测方法主要题型:a a 填空,填空,b b 判断,判断,c c 选择,选择,d d 操作,操作,e e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计建议(请大家参照教师教学用书)二、教学设计建议(请大家参照教师教学用书) (一)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一)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 光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光究竟是什么呢?光是一种电磁波。按波长电磁波可以分为无线电波、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几个波谱区。其中可见光区又可细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光既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光是一种物质,光也是一种能量

6、。 由于学生的理解水平所限,小学科学中不可能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上去认识光。本单元只引导学生观察 发现它的传播特点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另外认识太阳光具有热能,探究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学生天天和光接触,对于光的传播特点和光可以转化为热,他们有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生活中他们也接 触了一些利用光的原理制作的玩具和仪器。因此本单元的教学是具有一定基础的。 这一单元中内容是这样安排的。 第 14 课研究光的传播特点(路径、反射) ,第 57 课研究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光和影的关系开始,包括第 1 课“光和影” 、第 2 课“阳光下的影子” 。因为影 子的产生和其特点正好反映了光

7、直线传播的规律。所不同的是,第一课时在教室里进行,后一课时在室外观 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第 3 课“光是怎样传播的” ,是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推测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然后回过头去解释影子的成因。 第 4 课 “光的反射” ,是第 3 课的延续。 光的传播特点还包括光遇到物体会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本课通过三个逐渐增加难度、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并知道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从第 5 课开始,探究光和热的关系。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 给我们带来了温暖。但是光的强弱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呢?本课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测得出自己

8、的结论。 第 6 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这一课内容紧接着上一课的内容,研究光的强度与热的关系。重点从 材料的性质和物体受阳光照射的角度去探究。 第 7、8 课是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学生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因为太阳能热水器 涉及到很多科学原理,所以这两课的活动要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首先观察、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 以及工作过程和原理,接着是设计、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最后通过展示、实践、评价、交流来进一步 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二)关于教学设计的建(二)关于教学设计的建议议 第第一课教学建议:一课教学建议: 1.引入 因为是开始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教学活动可

9、以从了解学生开始,通过谈话了解一下学生对于光已经知道 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然后提出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活动前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学生往往忽视“屏”这个条件。这时 教师不必急于纠正,因为通过实际操作以及讨论和交流,学生们会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光、挡光物体, 还需要屏(墙面、地面或其他物体) 。 3.关于“光源”的教学 教师可以接着上面的话题提问: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我们知道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在学生列举的 许多发光物体中,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分类,哪些物体自己能发光,哪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从而提出 像电灯这样自己能

10、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影子的特点”是本课探究的重点 活动前,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提出在影子游戏这个活动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 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可能有的学生已经发现光源和影子的方向、大小有关系,教师应给予鼓励。并 告诉学生,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 探究影子特点这一活动的要求和操作方法都已写在课文中了,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看教科书,看看学生 是否能理解这 3 个活动的实验方法、步骤和要求。如果学生理解有误,教师再作必要的讲解和提示。进行影 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活动时,教师要提示,光源位置的改变包括光线照射的角度和方向(不包括 远近)

11、 。角度可通过目测光线和水平桌面之间的夹角大致估计,方向用左、右、前、后描述。当光源垂直照射 在物体的上面时,要提高物体,使物体稍微离开桌面才能看到影子。因为是第一个实验,而且难度较大,教 师最好示范、演示实验和记录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先在桌上的白纸(屏)上用铅笔画下实际的影子,然后 再把结果画在课本上。 关于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关系的活动,教师要提示,屏最好垂直竖起来,屏和光源位置 不变,只改变遮挡物离光源的距离,最后要把影子记录在课本上的表示屏的那条线上。 在做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关系的活动时,教师要提示,当光源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 使物体离开桌面才能看到影子。实

12、验结果要画在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回顾和总结 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们今天学习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再做一次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 们发现的这些规律。验证的内容可以是:改变光源的位置,手影发生了什么变化;改变光源离物体的距离, 手影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光源照射手的不同侧面,得到的手影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教学建议:第二课教学建议: 1.本课教学活动建议用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指导观察和进行观察,第二课时整理观测数据、交流讨论 发现规律。 2.教学活动可以这样引入。首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即影子变化的特点。然后问学生,在阳光 下我们看到过影子吗?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13、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谈谈这个 问题。接着以教科书上的图为例,让学生对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进行推测。对于学生的推测, 教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们的推测是否都一样,有几种推测,并把它们都记在黑 板上。 3.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为了确保活动有效进行,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事先进行勘察,选择好 观测点; (2)日影仪可提前准备好,让学生在课上有更多的时间观测; (3)给每个小组配指南针,用指南针 定出方向; (4)在观测前要让学生读懂课本上的说明,确信学生明白了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5) 让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观测活动中。虽然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14、的,但应该要求每个学生都记录下小组的 观测结果。 4.对观测记录的数据整理,需要在下一节课进行。在整理观测数据时,教师首先要检查学生上节课及课 后的观察记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前段活动进行适当的总结和鼓励。然后让各小组汇报展示各组观测 到的数据。学生的数据如果略有差异,这是正常现象。 5.教师要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教师也可把 学生的课后观察时间安排在一个双休日,观察地点在家或附近一天中太阳都能照射到的地方。观测从清晨太 阳出来后的一个正点时间开始,每隔一个小时观测记录一次,用这样的数据来制作柱状图。 柱状图的画法,教师要边讲边示范,带着学

15、生做。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随时巡视,随时发现问题,随 时纠正,否则会影响后面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 6.对于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天中是中午 12 点左右影子最短,清晨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但由于我国地域辽 阔,横跨 5 个时区,而大家都用的是北京时间。在祖国的西部地区,学生会发现影子最短的时间不是中午 12 点。比如贵阳市大约在 13 点影子才是最短的。在新疆乌鲁木齐,大约在 14 点时,影子才是最短的。但这都 无关紧要,只要学生发现影子的长短变化随太阳位置的高低发生变化,在太阳位置最高时(正当头顶时)影 子最短,而在清晨、快落山时(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就行了。 7.对于古人为什么利用影子计时,只

16、要求学生知道因为影子每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就行,因为以后在“时 间”单元学生还要学习。 第三课教学建议第三课教学建议 1.本课的教学活动,遵循问题解释实验验证解释的程序,其中的实验验证虽是本课重点,但是并 不难。根据学生的情况,估计寻找假设的依据是比较难的。活动开始,教师在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时, 一定要求他们说出依据。过程与方法中推测很重要,然而推测的依据更重要。 学生寻找推测的依据时, 不要受教科书上插图的局限,教科书上的图是比较直观的, “舞台上的灯光” “从 云层中透过的太阳光”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光和影的关系中及种种现象中寻找更多的证据,这样才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

17、力。其实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现象,以及我们在前两课研究的影子的特点, 比如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源的方向和位置发生改变时,影子则发生相应的改变;光能被不透明物体挡 住,物体只有向光的一面才是明亮的,而背光的一面是黑暗的;影子的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等,都可 以作为光是直线传播的依据。 2.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教科书上介绍得很清楚,且操作简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阅读实验方法和步 骤,自行操作。 3.教科书上学生操作的验证实验,器材简单,操作容易,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做一做。通过不同的方法验 证一个假设,这可使结论更具说服力。但要注意,不论是直管还是弯管,不能用内壁反光强的器材,否则达 不到应有的效

18、果。 第四课教学建议第四课教学建议 1.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光的反射及运用。对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可以从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开始。比 如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日光灯管,提问:日光灯管上为什么要装灯罩呢?然后让学生操作教科书上“照亮目 标”的三个活动。光的反射现象学生比较有经验,教科书的三个活动操作起来不困难,可以让学生照着课本 的要求自行操作,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这能使他们对光碰到镜面会被反射,以及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有更好的理解。 日常生活中常听到学生用到“折射”这个名词,但是他们对折射并不理解,认为只要是转折的光线就是 折射。因此也有可能学生会认为“照亮目标”活动中看到的现象是光的折射现象。如

19、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 要明确告诉学生这是反射,而不是折射。 了解光反射的运用时,不仅要求学生知道不少生活器具运用了光的反射,而且要重视画出光的路线图, 这对学生理解是有好处的。 2.潜望镜是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典型例子,教科书中介绍了制作的材料、方法和过程。要说明的是,盒 子两对侧边上的斜线必须是 45 度角,上下两块镜面必须平行,镜面要相对。因为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 理,只有当镜面与盒底边成 45 度角,两块镜面平行时,才能把物体的反射光全部反射到另一块镜子上,然后 全部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寻找现成的牙膏盒进行制作,为了制作方便,可把盒子先从一 侧拆开后展开,在没有颜色和图

20、案的内面画出镜子所在位置和观测孔,然后进行制作。制作好后再把盒子用 胶带纸固定。 3.在介绍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时,要告诉学生这些镜子的特点,它们和普通的平面镜不同,汽 车反光镜镜面是向外凸的,而额镜镜面是向内凹的,两者刚好相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不锈钢勺的内外两 面,内面就好像是凹镜,而外面恰好像凸镜。 4.在讲到瞳孔控制光线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眼睛。如果我们用一面镜子对着自己的眼睛, 把头从黑暗的地方转到明亮的地方,我们就能看到瞳孔由大变小的过程。 5.利用反光原理制作的玩具很多,学生也很感兴趣,比如万花筒、观景箱等,教师可在课外科技活动中 指导学生制作。 第五课教学建议第

21、五课教学建议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自己 的看法,然后稍作一些补充介绍。指出光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热光源,发光又发热,而有的光源是冷 光源,发光不发热。至于为什么有的光源是热光源,有的光源是冷光源,教师不用给学生介绍。 本课重点是探究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怎么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教科书提供的实验方法是分别 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将阳光反射到纸上,这样就得到明亮程度不同(也就是强弱不同)的光斑。怎么知道 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采用的方法是用温度计测量。 2.实验观察应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

22、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这一点学生 通过目测比较光斑的明暗,然后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就能知道。进行这个对比实验,可以有多种安 排,比如分别设“不用镜子组” “一面镜子组” “三面镜子组” “五面镜子组” 。各组先把本组数据记在教科书 的表格中,然后收集其他组的数据也记在表格中,最后根据大家的数据画出柱状图。也可以在一个组中进行 两种情况的对比,比如两面镜子和四面镜子。不管哪种方式,几个对比组的镜子数差异大一些较好。 3.实验的成果影响到结论的得出,因此要确保实验的成功。首先是器材的准备,关键是温度计。学生用 的温度计,一般有些差异。教师事先要经过挑选和配对,使对比实验中的温度计对同一温度的

23、显示要基本一 致。 另外要选择观测的地点,最好是一个比较大的场地,有一面或几面较长的背阴的墙面,能容纳全班所有 的实验组,这样的条件比较一致,也便于教师的巡视和管理。 学生的分组分工及相互合作也非常重要。比如要让 4 个或 5 个学生每人手拿一面镜子把光集中到一点, 没有很好的合作是不行的。 为了便于把光集中到一点,教师可以在镜子后面粘上一张硬纸片,让镜子能立在地上。先大致对准某一 点,然后再适当地调整角度使光斑重叠在一起。 4.凸透镜和凹面镜也能汇集光线得到强光和光温。除了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的相关图、文外,教师最好能 作演示实验。有条件的让学生也亲自观察一下这两种镜子的特点,做做实验,这样印象

24、更为深刻。 对于人们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光线得到强光和高温的例子,城市和农村学生的情况可能不同。一般 来说,城市的学生对放大镜能聚光点燃枯叶和纸片比较熟悉,而对用以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比较陌生。 农村的学生可能因为当地使用了太阳灶,情况刚好相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进行介绍和讲 解。 第六课教学建议第六课教学建议 1.本课重点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 “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由于这两个实验 都是对比实验,就要注意控制相同的条件和不相同的条件。 另外要注意的是一组实验中的几支温度计对相同温度的显示情况要相同。这要求教师课前要对温度计进 行挑选。第一个实验由于

25、有 5 种不同的纸袋,就要求有 5 个基本一致的温度计。第二个实验,因为是与地面 垂直、水平、和太阳光垂直 3 种情况,所以每组需要挑选 3 支温度显示比较一致的温度计。 教师在实验前应把所有温度计拿出来放在相同的地方,先看看温度值是否基本一致,然后把它们放在同 一杯热水中,或者阳光下的同一地点,隔一段时间(比如 10 秒钟)看看温度上升的情况,挑选升温情况比较 接近的 5 支温度计,作为一组。 2.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是本课教学活动的难点。教师要讲清绘制的方法。制作前要先弄清横、纵 坐标各表示什么,刻度值是多少。不同的纸袋分别用什么颜色的点表示,然后根据前面表格中的数据作图。 作图时先根

26、据数据在横、纵坐标上找出点的位置,再把点连成线。点和线的颜色要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画, 最后画出来的应是黄、粉、黑、绿、蓝 5 条不同颜色的折线。 3.对于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这个问题的解释对于学生可 能比较困难,因为涉及到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光和吸收辐射热之间关系的知识。教师可作适当讲解,让学 生知道物体表面反光强,吸收热的本领就小;物体表面反光弱,吸收热的本领大就可以了。 不同情况摆放的纸袋哪个升温快呢?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和阳光的角度,是直射还是斜射,斜 射的程度如何,然后启发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来理解。 4.本课的两个实验结束后,教师最好让学生回

27、顾第 5、6 两课实验中所发现的规律,并引导学生做归纳和 总结: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这对了解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设计、构造及工 作原理是有帮助的。 最后教师可以介绍查阅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资料的途径和方法,方便学生查找。 第七课教学建议第七课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相关信息,把它的构造和原理搞清楚。 2.因为太阳能热水器涉及的科学原理较多,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所以关于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及工作 过程、原理,应该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课后收集资料的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发挥 他们的主动性。在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看法后,教师要简明扼要

28、、深入浅出地讲解归纳。可以按以下顺序进 行讲解:首先是讲构造,其次是讲工作过程,最后是讲提高效能采取的措施。 太阳能热水器构造最重要的就是三部分。一是利用太阳能把冷水加热的部分(集热器) ,二是保持水温的 保温箱,三是控制冷热水进出的控制系统。教师可重点讲前两部分。 工作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通过集热管吸收太阳能给冷水加热,然后把热水送到保温箱保持一定的温度, 当我们需要用热水时,通过控制系统放热水,并补充一定量的冷水到集热器进行加热。 为了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以及方便实用,设计人员在各部分使用的材料以及结构、原理方面动了不 少脑筋。比如最重要的集热器,使用了真空集热管。它用双层玻璃构成,内表镀

29、上热吸收层,能充分吸收太 阳光,就如保温瓶胆的内部结构。两层之间为真空,防止和减少管内外的热对流。保温水箱是采用双层不锈 钢板构成,主要是坚固防锈。中间是聚氨酯整体发泡的保温体,能有效地保持水温。 教师讲解时最好能画出简图,或有课件辅助,使学生容易理解,一目了然。讲解后,要抓住重点提问学 生: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构造有哪些?工作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部分的教学扎实了,在下面的设计、制作活 动中,学生的思路就会比较清晰。 3.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活动要分小组进行。活动的程序建议:一要让学生明确任务和要求;二要 明白太阳能热水器主要应该包括哪几部分;三要了解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四要阅读教科书上的方案

30、实例。 然后分组进行设计,写出设计方案。 教科书提供的设计方案可供学生参考。设计前教师应让学生阅读这份设计方案,弄懂其设计思路。这个 设计方案的塑料瓶、盒子既是集热器又是保温箱。用塑料瓶装水,容易让阳光射进去,减少热量外流,起到 升温和保温的双重作用。盒子里面涂黑色,是为了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盒子内瓶子的背面贴锡纸是为了加 强反射,让透过瓶子的阳光反射回瓶子,减少热量外流。盒子的盖用塑料薄膜,也和塑料瓶一样,减少了盒 内的热量向外辐射。瓶子周围用泡沫塑料,是为了保温。装塑料瓶的盒子支起来,可以改变角度,以保持使 阳光直射。 在理解了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工作过程及原理,又读懂了教科书上的设计方案

31、的基础上,相信学生能 够完成本小组的设计方案。 4.为了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师要重视设计后的交流,鼓励各小组相互学习,取长补 短,反思改进。引导学生应用前面学习的知识,发挥自己的创新性,不局限于教科书上展示的方案和作品, 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第八课教学建议第八课教学建议 1.本课活动重点是检验学生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实际效果。教师要督促学生在本节课前完成制作, 并了解学生的作品情况,如样式、结构,是否能装 200 毫升水等,做到心中有数,没有达到要求的要及时要 求改进,以保证这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 2.为了使检验活动顺利完成,教师还要在活动日期、场地的选择、

32、布置、各组区域的划分、活动器材的 准备、活动的程序和方法、活动的评价等方面作充分的考虑。 3.本课的教学活动,重点是检验作品的实效,因此开始的作品展示活动,不必占很多时间。可以让学生 到各组参观,也可以分别把作品拿到展示台上展示,起到互相了解的作用。 4.检验活动开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检验的标准就是产品设计的目的升温和保温的效果是否达到。 具体的规定就是装水 200 毫升,在 15 分钟内,使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上去。方法是每 5 分钟用温度计测试和 记录一次水温,最后看哪一组的热水器升温最高。 二是要明确活动的规则,即如何公平合理。各组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虽然很多方面都各有不同,但检 验的标

33、准应该相同,应遵守共同的规则,才能准确评价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教师课前可征求学生的看法, 师生共同制定活动的规则,并商讨考虑在活动中如何才能保证这些规则的落实。比如做好器材准备,统一发 令,统一计时,互派巡视员等。 三是要明确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竞赛,而是学习。所以要教育学生重视活动后的交流、反思、改进。为 此,教师要预留一定的时间使此项活动得以落实。 四是教师除了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给予评价外, 还应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的团结合作、 动手动脑、克服困难、交流反思等情况给予关注,纳入评价内容。并把这些评价内容事先告诉学生,起到评 价的教育和导向作用。 三、三、教案(电子教案)教案(电

34、子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光光 第一课第一课 光和影光和影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 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35、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手电筒、4 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入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二、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

36、要屏(墙面、 地面等) 三、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四、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 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 25 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 步骤、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

37、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五、回顾和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六、作业设计六、作业设计 一、 填空 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上的物体叫( ) 。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 ) 。 3、离光源越近影子( ) ,离光源越远影子会( ) 。 二、判断 1、所有的光源都是发光发热的。 ( ) 2、在灯光下,同一物体在不同的侧面的影子是相同的 . ( ) 3、影子的产生必须有光源和遮挡物两个条件。 ( ) 4、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 ( ) 三、选择 1、下面物体中不是光源的

38、是( ) (1)日光灯 (2)蜡烛 (3)太阳 (4)月亮 2、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个杯子,产生的影子会( ) (1)形状相同 (2)形状不同 (3)方位相同 3、在日光灯下,用手做出各种姿态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灯不动,手逐渐向墙靠拢,影子会( ) (1)变大 (2)变小 (3)不变 4、下面属于冷光源的是( ) (1)太阳 (2)月亮 (3)萤火虫 (4)蜡烛 第二课第二课 阳光下的影子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

39、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 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

40、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 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3)看书上第 26 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 说理由。 二、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 三、整理我们的记录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

41、)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 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 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 现? 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 12 时的说明 日影观测仪 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五、作业设计五、作业设计 一、 填空 1、同一时间,不同物体的影子( )相同( )不同。 2、在同一时刻,将不同的物体放在一个地方,其影子的( )相同( )不同。 二、判断 1、影子的方向始终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 ( ) 2、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长;太阳位置最低时,

42、影子最短。 ( ) 三、选择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 (1)长短长 (2)短长短 (3)短长长 (4)长长短 2、阳光下,某一物体的影子由长变短的时间应是( ) (1)早晨 (2)上午 (3)下午 3、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 也称日晷)来计时,其原理是( ) 。 A 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 物体的影子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四、问答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 么时候影子最短? 第三课第三课 光是怎样传播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光是直线传播的科学概念: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有

43、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 分组实验:分组实验:手电筒、3 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 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

44、亮周围的物体 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二、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 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 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 三、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 2829 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最好请个别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作) 2)2 人一组自行操作 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 四、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提示注意用眼 书上资料的介绍 五、作业设计 一、填空 1、光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2、光的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 )千米。

45、3、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 )千米。 二、选择 (1)影子总是在物体( )的一侧。 A对光 B背光 (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现象能证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是( ) 。 A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笔直的光。 B白天能看到书上的字。 三、实验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光是按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第四课第四课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46、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 二、照亮目标 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 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 三、运用光的反射 1)汽车反光镜(凸镜) 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不锈钢勺

47、的内外两面 四、做一个潜望镜 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 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 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 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 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 六、作业设计 一、填空 1、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 被 ( ) 回去, 这种现象叫光的 ( ) 。 也叫 ( ) 。 发射光也是 ( ) 传播的。 2、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 )千米。 二、选择 (1) 教师的墙壁涂成白色主要是为了( ) 。 A. 美观 B. 有利于光的反射 (2) 眼睛有一个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器官,那就是瞳孔。当光线较强时,瞳孔就会( ) ;当光线较弱时, 瞳孔就会( ) 。 A.放大 B.缩小 (3)科学家是利用了( )原理测出了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 A 光的反射 B 光的折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24) > 旧教材(2001版)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效果检测.doc)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