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喜看稻菽千重浪 知识技能 一、学习通讯对人物的细节描写。 二、体会并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准确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 一、了解本文的通讯人物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格。 二、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教学课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述杂交稻前的水稻的情况,引入课文,体现袁隆平的贡献。 二、袁隆平概述 袁生北京,1953 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和杂交娑研究。70 年代,袁利 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稗”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 作物育种的禁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袁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他
2、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 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袁虽已 70 多岁,但仍然一如既往地活跃在科研与生 产实践的第一线,从不间断地进行着研究、实验与应用。 三、基础梳理 1生字 菽( )馑( )埂( )穗( )蔸( ) 蕊( )籼( )粳( )蘖( ) 2多音多义词 撒( )撒谎 ( )撒播 3词语(由学生找出文中的词语并板书,然后学生交流理解) 力排众议:敢于排除别人的异议,有力坚持自己的观点。 饥馑:饥饿,饥荒。 四、脉胳梳理(板书) 前言:指明写作背景 实践是他发现趔的途径(注重实践,勇于探索) 喜看稻菽千重浪 主体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不迷信权
3、威 勇于创新)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的态度(坚持事实 实事求是)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目标远大 不断进取) 五、课文导读 1第一部分导读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这一节是怎样来写袁隆平的,怎样表现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人物描写(一位老人眯起双眼走下了稻田), 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 对科学 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 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这一过程说明了袁隆平怎样的精神? 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 1960 年 7 月的一天发起了挑 战):
4、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 信)发现真理(收获) 2第二部分导读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袁隆平在研究杂交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 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 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以上三点都是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 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3第三部分导读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面对谣言,袁隆平是抱怎样的态度的? 面对贬斥杂交稻的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袁隆平心平气和,写了一封信刊登在人 民日报上。他用事实,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充分地否定了那些谣言,以事实捍卫了科 学的原则。 4第四部分导读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这一部分通过几件事说明袁隆平的心愿的? 一个梦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写出了袁隆平梦想和希望的美好; 战略设想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写出了袁隆平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两个心愿“超级杂交稻”合成;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六、作业(巩固练习) 1课后“思考 探究 练习” 2通过学习这篇通讯,你对袁隆平有什么认识?从袁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3将这篇通讯与东方风来满眼春进行比较,看看这两篇通讯在写法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