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6.4.3 第2课时 正弦定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正弦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尤其是向量证明法;2.掌握正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3.通过对正弦定理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等数学素养。二、教学重难点1.利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 正弦定理的证明,正弦定理在解三角形时应用思路。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某游览风景区欲在两山之间架设一条观光索道,现要测的两山之间B、C两点的距离,如何求得B、C两点的距离?现在岸边选定1公里的基线AB,并在A点处测得A=600,在C点测得C=450,如何求得B.C两点的距离?学生活动1
2、探究1:你能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写出已知量和要求的量吗?CABbca学生活动2探究2:在中,如何求边BC的长呢?回忆一下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C为直角) 如右图,中的边角关系:_;_; _=1_; _c_;_c_;_c_;_那么,上述结论,如何证明?(学生小组活动探究)探究3:这个关系式对任意也成立吗二. 建构数学探究4:如何证明这个等式?(教师点拨)(作高法)在ABC中,角A、B、C的对边为a、b、c,1.在RtABC中,C=900, csinA=a,csinB=b,即 = 。2. 在锐角ABC中,过C做CDAB于D,则|CD|=,即 ,同理得 ,故有 。3. 在钝角ABC中,B为钝角,过
3、C做CDAB交AB的延长线D,则|CD|=,即 ,故有。(学生小组活动探究)(向量法)过作单位向量垂直于,由+,两边同乘以单位向量得(+,则+|cos90+|cos(90-)=| |cos(90-) =同理,若过作垂直于得:= 探究5:还有其它的证明方法吗?课后尝试用其它方法来证明!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比相等,即:=它适合于任何三角形。探究6:正弦定理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什么?_结构和谐、对称体现了数学的和谐美与对称美_探究7:正弦定理里面包含了几个等式?生答:3个 ,=,每个等式中有几个量?生答:4个解斜三角形是指由六个元素(三条边和三个角)中的三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
4、),求其余三个未知元素的过程。学生活动3 如图下列哪些可以直接使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归纳使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条件:_(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_(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_三. 数学应用例1. 某游览风景区欲在两山之间架设一条观光索道,现要测的两山之间B、C两点的距离,如何求得B、C两点的距离?现在岸边选定1公里的基线AB,并在A点处测得A=600,在C点测得C=450,如何求得B.C两点的距离?解:由正弦定理得,所以答:变题:在ABC中,已知b=10, A=60,C=45,求角B,a和c答案:B=1050 ,a=;c=总结:此问题归为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例2.在ABC中,已知a=16, b=, A=,求角B,C和边c解:由正弦定理得解得所以变题: 在ABC中,已知a=16,b=, B=45 .求角A,C和边c解:由正弦定理得解得法一、法二、总结:此问题归为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四、小结:正弦定理: 应用:(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方法:(1)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2)作高法证明正弦定理; (3)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五、作业:习题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