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历史上,一次由地震诱发的滑坡切断了河流,形成堰塞湖(如图),该堰塞湖存续时间长达2万年。据此完成13题。1孕育该滑坡事件的关键因素是()A坡度 B岩性C地层倾向 D断裂构造2堰塞湖形成后,其上游、下游河流输沙量都下降了,主要是因为()上游流速减慢上游水位升高下游水量减小下游落差减小A BC D3与大部分堰塞湖相比,该堰塞湖存续时间显著偏长,最可能是由于堰塞体()A规模较小 B透水性好C底部坚实 D蓄水量大干旱地区洪水分为冰雪融化型、暴雨降水型和混合洪水型三种类型。2021年7月塔克
2、拉玛干沙漠发生了罕见洪水,阿拉尔市塔里木河河段8月出现了1 35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大大超过警戒流量50立方米/秒。下图是新疆塔里木河流域1号水文站记录的三个不同时间段内洪水过程线。据此完成46题。42021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罕见洪水灾害的原因有()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受暴雨和冰川融水的影响,水量急剧增加人为原因造成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沙漠地区地表物质疏松,下渗快,但涵养水源的能力差A BC D5下列有关干旱地区发生洪水的有利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表水量增加,沙漠地区将变为绿洲B缓解土地盐碱化C.改善生态环境,利于河流下游生态补水D解决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6下列关于1号水文站的
3、三次洪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冰雪融化洪水过程具有明显规律的日变化周期,洪水涨落缓慢B暴雨洪水多陡涨陡落,洪峰出现时间和降水最大强度出现时间一致C因叠加效应,混合洪水的洪峰流量和总洪量一般大于融雪型洪水和暴雨型洪水D.冰雪融化洪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洪水总量取决于气温回升速度和高温持续的时间2022年9月17日广西融水遭特大暴雨袭击,因受暴雨山洪影响,位于山体冲沟口的某村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致使道路损毁中断。据此完成78题。7与此次地质灾害相关的因素不包括()A暴雨 B植被破坏C山高谷深 D火山喷发8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A对人类心理、生理的伤害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D停工
4、停产和交通、通信中断2022年3月16日北京时间22:36,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发生7.4级地震,3月22日日本政府呼吁“节约能源,避免停电”。居民及企业选用关灯、调低暖气温度等方式节能。据此完成911题。9地震后日本政府发出供电吃紧警报,震后用电紧张的原因不包括()A输电设备遭到破坏B能源结构以核电为主C寒潮影响气温下降D部分发电机械故障10日本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除了地震之外,日本还多发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旱涝沙尘暴滑坡A BC D11地震发生时,自救措施正确的有()身处平房,应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区身处户外,应躲到房屋外墙窗下避灾身处楼房,应迅速用绳索下楼逃生身处街道,应护住头部,远离高层建
5、筑A BC D干旱是对台湾岛生产和生活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2021年3月以来,台湾日月潭因缺水“见底”的新闻频频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台湾旱灾的关注。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出现频次分布。据此完成1215题。12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大于30次的区域集中分布在()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C西南地区 D东、中部地区13导致我国干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A森林破坏严重 B冬季风不稳定C夏季风不稳定 D人类不合理活动14缓解干旱灾害的科学措施有()深打机井,漫灌农田开垦河岸滩地大面积植树造林完善水利基础设施A BC D15台湾岛干旱灾害使水循环环节()A降水量增多 B下渗量减少C蒸发量增大 D径流量增大2018年9
6、月28日4时40分台风“鲇鱼”在福建省厦门附近登陆。下图为该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1627日21时到28日21时,厦门风向和风速变化是()A一直吹偏东风,风速先变小后变大B一直吹偏西风,风速先变大后变小C偏北风逐渐转为偏南风,风速先变大后变小D偏南风逐渐转为偏北风,风速先变小后变大17为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退耕还湖,加固河堤B整体搬迁,全面撤离C学校放假,船舶离港D加强监测,修建海堤18关于寒潮的正确叙述是()寒潮造成灾害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寒潮是指强烈的冷高压活动带来的强冷空气侵袭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植树造林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方法寒潮入侵时,会产生剧烈的降
7、温、大风和降水等天气现象ABCD读“我国部分地区低温冻害发生频次分布图”,回答1920题。19图中P区域低温冻害高发,主要是因为()A纬度较高,冷气团势力较强大B地势较高,暖湿气流难以到达C冷空气南下时受地形阻挡并在此堆积D其西侧高大山地对冷空气有明显阻挡20我国受低温冻害影响较严重的季节是()A初春B夏末C初秋D隆冬二、非选择题(5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受南亚西南季风影响的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泥石流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的灾害事件,其中,位于波密县境内的古乡沟,是发育在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边缘地区的一条大型冰川泥石流沟,自1953年以来,这里泥石流频
8、繁暴发,古乡沟是帕隆藏布江的一条支流,泥石流规模大,暴发频率高,曾两次阻断帕隆藏布江,形成堰塞湖。下图是古乡堰塞湖位置。(1)推测古乡沟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述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14分)(2)为减轻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8分)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图中乙气象灾害的名称是_,造成的危害主要有_、_、_。(8分)(2)图中甲气象灾害的名称是_,发生在_季时对农作物危害最大。请简述该气象灾害对西藏和云贵高原影响较小,以及不易侵入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等地的原因。(12分)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材料一自然灾害的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9、是除专业部门的灾害监测和工程建设以外的一些政府和社会防御措施。材料二自然灾害体验让人们在仿真的平台上,亲身体验灾害发生时的场景,加强人们对灾害的认识,同时通过仿真的平台让人们在灾害发生时有更正确的逃生方式。下图为自然灾害体验馆中的场景照片。(1)图中模拟体验的自然灾害是_。(2分)(2)试列举此灾害的三项非工程性防御措施。(6分)13.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片麻岩中存在一道断裂,且滑坡发生时沿断裂面下滑了一段距离,D选项正确。故选D。第2题,堰塞湖形成后,水位升高,与上游的落差减小,上游流速减慢,侵蚀能力减弱,输沙量下降,正确。由于堰塞体的拦截,下游水量大幅度减小,下游输沙总量减小,正确。A
10、选项正确。故选A。第3题,堰塞体透水性较好,意味着上涨的湖水可以随时持续通过透水层渗流下泄,水位上涨较慢,对堰塞体的水压较小,故堰塞体维持的时间较长而不会快速溃决,B正确。故选B。答案:1.D2.A3.B46.解析:第4题,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导致洪水发生,正确;该次为混合洪水,受暴雨和冰川融水的影响,水量急剧增加,正确;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稀少,对洪水的形成影响很小,错误;沙漠地区地表物质疏松,下渗快,但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水流汇集速度快,易形成洪水,正确。故选D。第5题,洪水时间较为短暂,沙漠下渗快,地表难以储水,沙漠地区难变为绿洲,A错误;短期的洪水对缓解土地盐碱化作用不大,B错误;塔里木河为
11、内流河,水量增加有利于向下游输水,增加生态补水,C正确;洪水很快消退,对干旱不能起到长期作用,D错误。故选C。第6题,冰雪融化受气温影响大,洪水过程具有明显规律的日变化周期,洪水涨落缓慢,A正确;暴雨洪水是由短期强降水所造成的,洪峰滞后于最大降水量,B错误;因叠加效应,混合洪水的洪峰流量和总洪量一般大于融雪型洪水和暴雨型洪水,C正确;冰雪融化洪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洪水总量取决于气温回升速度和高温持续的时间,D正确。故选B。答案:4.D5.C6.B78.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该地质灾害为泥石流,泥石流的发生与火山喷发无关,D符合题意。此次地质灾害是由暴雨引发,山区山高谷深,地表径流
12、量大,再加上植被破坏而形成泥石流,A、B、C错误。故选D。第8题,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等。其中,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短时间无法恢复,A正确;财产损失、资源与环境破坏及停工停产均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危害有限,B、C、D错误。故选A。答案:7.D8.A911.解析:第9题,地震后会对基础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输电设备和发电机械产生故障、破坏的现象,3月16日是早春季节,气温下降引起的用电高峰也可能使电力需求增大,以上都可能是震后用电紧张的原因,A、C、D错;日本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2020年日本
13、化石能源发电占到76.3%,其中石油6.3%、煤炭31%、天然气39%,B不是震后用电紧张的原因,符合题意。故选B。第10题,日本是太平洋上的岛国,属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旱涝频发,受海洋影响大,台风多至,区域内多山,洪涝和台风带来的强降水会引发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台风、旱涝、滑坡都是日本多发的自然灾害,正确,D对;沙尘暴是冬季风引发的,沙源地位于蒙古,距日本较远,且需要跨过日本海,发生频率不高,错,A、B、C错。故选D。第11题,地震发生时,房屋有倒塌的危险,应迅速跑到户外,但由于房屋外墙容易倒塌,不能作为躲避场所,也不能在窗户上垂索逃生,对,错;地震时高层建筑容易掉落危险物品,砸到头
14、部,身处街道,应护住头部,远离高层建筑,对。符合题意,A对,B、C、D错。故选A。答案:9.B10.D11.A1215.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我国干旱频次大于30次的区域是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华南地区,属于我国东、中部地区,D正确;图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的干旱频次小于30次,A、B、C错误。故选D。第13题,森林破坏严重与干旱灾害多发关系不大,A错误;干旱灾害多发春夏秋季节,人类农业、工业及生活需水量大,但夏季风降水不稳定,导致水资源紧缺出现干旱灾害,冬季风与干旱灾害关系不大,B错误,C正确;人类不合理活动不是导致我国干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第14题,深打机
15、井,漫灌农田会造成土地盐碱化,且漫灌农田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错误;开垦河岸滩地会造成河岸坍塌,错误;大面积植树造林,可通过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增加枯水季节河川径流量,缓解干旱灾害,正确;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可蓄水防洪防旱,正确。综合上述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5题,干旱灾害发生时当地降水量减少,且干旱灾害多由降水量减少导致的,并不是干旱灾害导致降水量减少,A错误;干旱灾害发生时,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B正确,D错误;干旱发生时河流径流量少,土壤中水分不足,蒸发量较小,C错误。故选B。答案:12.D13.C14.B15.B1617.解析:第16题,27日21时到2
16、8日21时,台风中心离厦门先越来越近后又越来越远,风速先变大后变小,台风中心的位置由位于厦门东南变成西北,风向由偏北风逐渐转为偏南风,所以C正确。第17题,退耕还湖,加固河堤对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作用不大;整体搬迁,全面撤离、船舶离港也不能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加强监测,修建海堤可以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所以D正确。答案:16.C17.D18解析:寒潮是指强烈的冷高压活动带来的强冷空气侵袭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入侵时,会产生强烈的降温、大风和降水等天气现象,正确。寒潮造成灾害最严重的季节是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错误;植树造林不能防御寒潮,错误。故选C。答案:C1920.解析:第19题,低温冻害主要
17、是气温的异常变化造成的。图中的P区域处于三山夹峙地带,向北敞开,东西两侧山脉为南北走向,形成冷空气通道,冷空气可长驱南下;南侧山脉为东西走向,阻挡冷空气南下,冷空气在此堆积,致使该区域低温冻害高发,故C项正确。第20题,初春和深秋是农作物生长季节的初始和末尾,发生低温冻害时,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故A选项正确。答案:19.C20.A21解析:(1)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产生条件是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根据材料,受南亚西南季风影响的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西南季风为夏季风,推测出泥石流多发季节为夏季。夏秋季节气温高,
18、冰雪融水量大,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该地区为山区,地势起伏大,汇水速度快;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地表多疏松堆积物。(2)对于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两类主要的措施,一是工程措施,如以人工挖掘、爆破、拦截等方式来引流或疏通河道,使其汇入主流流域或分散到水库,以免造成洪灾;另一类是非工程措施,如加强监测,进行灾害教育,疏导居民离开受灾地等。答案:(1)夏秋(夏)季节。夏秋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雨季,降水集中;地形陡峭,汇水速度快;地表物质疏松,堆积物丰富。(2)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通河道,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等。22解析:甲自然灾害从陆地内部吹向海洋,乙自然灾害从海洋吹向陆地,分析可知
19、甲为寒潮,乙为台风。台风的主要危害表现为狂风、暴雨、风暴潮。我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春、秋季时危害最大。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地由于地势高,受寒潮影响小。受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作用影响,我国的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等地受寒潮影响小。答案:(1)台风狂风暴雨风暴潮(2)寒潮春、秋西藏、云贵高原因地势高,受寒潮影响较小。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远离冬季风的源地;此外,强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沿途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层层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加上受南方温暖地面的影响,寒冷程度降低,所以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一带很少受寒潮影响。23解析:第(1)题,观察图可看出模拟体验的是地震灾害。第(2)题,防御地震灾害的非工程性措施有:完善法律法规和灾害管理体系,制订应急预案,模拟应急演练、进行防灾减灾知识教育等。答案:(1)地震(2)加大地震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制订应急预案;模拟地震来临的应急演习训练等。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