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 七年级语文 一(25 分) 1.用诗句原文填空。(11 分) (1),洪波涌起。(曹植观沧海) (2) 羌笛何须怨杨柳,。(王之涣凉州词) (3) 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4),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7)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8) 论语用语录的方式,告诉我们最朴素的道理,例如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会用 “,”表达你的喜悦之情,又如面对不合乎道义的财富,你会坦然地说
2、出:“ ,” 【答案】 (1)秋风萧瑟 (2)春风不度玉门关 (3)风正一帆悬 (4)我寄愁心与明月 (5)一夜征人尽望乡 (6)谈笑有鸿儒 (7)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2.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名言。(4 分) 道不远人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书写。一般来说,不写错字,没有格式错误,字体比较美观,都可以拿到 3 分。 如果要得到 4 分,一般来说需要学生本身有一定的书法功底,同时每个汉字大小大体相当,间架结构 安排合理,整体看起来匀称美观大方。 3 3. .阅读下列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3、(4 分) 古都金陵的春天,正是鸡鸣寺的樱花烂 mn()的时节,远远望去,就像灿烂的云霞,樱花 树下,人头攒 ( )动,如云似雪的樱花惹得游人驻足。欣赏着花团锦 c()的美景,聆听微风 吹来时花瓣簌簌落下的声音,甚是惬意。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愿樱花不要吝 ( )啬它的秀美, 和游人来一场美丽的约会。 (1)烂 mn(2)人头攒 动(3)花团锦 c(4)吝 啬 【答案】漫;cun;簇;ln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其中烂漫出自课内秋天的怀念,人头攒动和花团锦 簇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 4. .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 分) A.好朋友丁文每次做题时总
4、是不 求 甚 解 ,王海常提醒他说:“学习要深入思考,你可不能总是浅尝 辄止呀!” B.这两本成语词典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各 得 其 所 ,特色都很鲜明。 C.置身在莫愁湖公园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切都美 不 胜 收 。 D.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 然 而 生 。 【答案】B 【解析】B 选项加点词“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 排。在这个句子中,是想形容两本词典各有各的优点,应当使用“各有千秋”。 5 5. .对下面语境中加点词词性解说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老师安妮莎莉文来 到 (助词)我家的这一天,
5、是(助词)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 再塑生命的人) B.全淀的芦苇收割,垛 (动词)起 垛(名词)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白洋淀纪事) C.船是只新船,油 (名词)得黄黄的,干净得可以作为教堂的神龛。 (湘行散记) 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 (名词)很暖和安适地睡着。 (济南的冬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性的感知与掌握。判别词性,最重要的是观察词语在句子当中的位置。一般 来说,主语和宾语位置的词多为名词性质的词语或短语;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谓语,通常是动词或形容词 性质的词;修饰限定主语和宾语的,通常是形容词;修饰限定整个句子的,往往是形容词
6、或副词。此外, 还有一些标志性的词也能够帮助判断,例如:“的”前往往是形容词或名词;“得”前往往是动词或形 容词。 本题中,C 选项“油得黄黄的”中的“油”在“得”前,我们就判断他是一个动词。 6 6. .参照例句,用“贪婪”造句。(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活用)(2 分) 例句: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 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朱自清春) 造句: 【参考答案】我把自己的书桌上堆起了厚厚的书堆,做完作业了,迫不及待地打开书,贪婪地汲取书 中的知识,沐浴前人的智慧,与窗外的虫鸣应和着。 二(40 分) 天净
7、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7 7. .这两首(体裁)都描写了时的景象,营造出宁静、寂寥的氛围。(2 分) 【参考答案】散曲(小令);秋季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文学体裁的相关知识以及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能力。首先,我们看到两首诗歌都 使用了“天净沙”这一曲牌名,因此可以根据我们的课内知识直接断定,两首诗歌都是属于散曲当中 的小令。由于部分学校的课堂上可能并未涉及到这一点,因此,能够写到散曲基本可以得分。同时, 从两首散曲的题目就可以看出, 他们的主要描写对象所
8、处的时间都是秋季。 因此, 题目当中问“ 时”,我们可知是要我们回答诗歌描绘的时间或者季节,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8 8. .白朴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结,由远及近,体现秋日的特点,马致远以“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结,表达了诗人 【参考答案】颜色丰富明丽;乡愁旅思,游子情怀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诗歌写景句的理解赏析与诗歌思想感情的领会能力。第一空,问“青山绿水,白 草红叶黄花”的特点,从诗歌当中,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一共十字,出现了 5 种色彩,而且青红黄白等 颜色对比鲜明,颜色明丽,所以这里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颜色丰富明丽”。第二空,天净沙秋思是课 内重点诗歌,其思想感情也很明显
9、,集中体现在“天涯”一词。“天涯”指距离相隔之远, 这里实际 上是指作者与家乡遥隔万里,所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阅读古文,完成 9-12 题。(13 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 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 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 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
10、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虞(y)人:侍卫。焉之:到哪里。 9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 分) (1)尊君在不 ( )(2)元方入门不顾 ( ) (3)魏文侯与虞人期 猎()(4)乃 往() 【答案】同“否”;回头看;约定;就 【解析】本题考查闻言重点词语解释,期中,前两空均为课下注释,学生背过即可。第三空虽然出自 课外文章,但是是课内知识点迁移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期”也是约定的意思。第四空的词 需要学生综合理解文意,或者课外积累相对丰富,因为课内陈太丘与友期行中,“乃”的意思是 “才”,但是这里,则是作为表顺承的连词“
11、就”。 1 10 0. .划分句子节奏,划一处,用“/”标出。(1 分) 【答案】吾与虞人/期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 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的;(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本句中,“期猎”作为整个句子的谓语和宾语部分,应当何前面 的主语与状语区分开。因此,需要在“期”前划线区分。 1 11 1. .翻译文中画线句。(4 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2、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参考答案】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虽然(即使)很快乐,怎么可以不按当初的约定相会 呢? 【解析】本题考察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的重点是“字字落实,一一对应”,本题第一句偏 重课内,第二句要注重几个关键字词“虽”、“岂”、“一”。 1 12 2. .微写作(4 分) 假如陈太丘之友打算给陈太丘写一封邀请函,一来表达歉意,二来邀请她参加自己母亲的八十寿 宴,请你帮他完成此邀请函。要求:1.含谦辞和敬辞;2.内容表达完整,语言通顺简明。(备选谦辞和 敬辞:犬子、令郎、家严、令爱、家君、家慈) 邀请函 太丘贤弟: 【参考答案】 日前事乃鄙人之过也,幸得令郎
13、指教。且家慈八十生辰将近,万望不计前嫌,不吝惠临。 兄友:XX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应用文体写作的能力,学生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1)内容完整,包括表达歉意 和邀请对方参加自己母亲的八十大寿。(2)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这里主要是“君”、“令郎”、 “家慈”。 (三)阅读散步一文,完成 13-15 题。(10 分) 散步 莫怀威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 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14、。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 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 东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 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 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 我想拆 散一家人,分成两路,
15、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 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 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 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 世界。 1 13 3. .本文从“主要事件”的角度来拟题,请你换个角度,重
16、新给本文拟一个题目,并且说说你的理由。 (4 分) 我拟题的角度: 我拟定的题目: 我拟题的理由: 【参考答案】从文章的主旨情感角度;背上的整个世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吸引读者兴趣,暗示了作者疼爱幼子,孝敬母亲,承上启下,勇担家庭重任的主旨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首先,考生需要理解,所谓“拟标题的角度”就是这个标题与文章的 哪一部分有关,是故事背景,是故事内容,还是情感态度,理解之后选择其中之一作为自己的拟标题 的角度。其次,拟标题的时候,考生需要注意与文章内容的联系,不要脱离文章主体,能够在第一步 中确立的角度上,反映全文即可。第三,讲明自己的理由即是说明自
17、己拟出的标题的好处。 1 14 4. .说说第小节写景语句在文中的作用。(3 分) 【参考答案】点明故事发生在初春,烘托出一种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氛围;衬托出作者以及家人的 愉悦心情;暗示了文章的情感主旨,生命的延续以及时代的传承。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分为:对环境,对人物,对情节以及对主旨四大 方面。这里描绘初春的美景,字里行间散发出作者身心的愉悦,前两点都很好答出。同时,下文并无 和这里所描写的环境有关的情节,所以第三点可以略去,而环境描写最后落脚在了两个字“生命”, 与文章所表现出的“家庭”,“传承”,“责任”有关,所以这里还包括了对主旨的暗示与烘托。 1 15
18、 5. .阅读第小节,揣摩母亲改变主意时的心理活动,并把它写下来。(3 分) 【参考答案】大路好走,可小孙子觉得没风景,没趣味,我不扫他的兴致,他毕竟还小;儿子很孝顺,替 我考虑,决定走大路,其实他心里也作难,我也不能让他为难;不过小路的风景也的确不错,走小路, 看看风景,更重要的是不让儿子为难,也不让孙子扫兴,何乐不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这类题型要求学生:(1) 把握人物思想活动的要点;(2)使 用第一人称。这里母亲面临着大路和小路的选择,要表现出母亲这里自己两难的心理,同时要表现最后 母亲选择为了儿子和孙子考虑的心态,最后记得使用第一人称来写即可。 (四)阅读下面选
19、文,完成 16-19 题。(13 分) 父亲的病(节选)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 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 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 即 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 走进百 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 这可谁也 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
20、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 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 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 “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 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 也 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象平地木那样, 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
21、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 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 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现在是让步一点了, 连 医生自己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但是 S 城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 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轩辕岐伯的嫡派门徒包办。
22、轩辕时候是巫医不分的, 所以直 到现在,他的门徒就还见鬼,而且觉得“舌乃心之灵苗”。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 的。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 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 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 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 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 中西的思想确
23、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 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 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 “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 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 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
24、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 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注】冤愆(qin):迷信说法。怨鬼作祟,要求偿债索命之类。 1 16 6. .仿照示例,概括“我”在父亲生病期间为他做的事情。(2 分
25、) 寻药引请医生 【参考答案】买丸药;叫父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的概括能力。学生首先需要在文章中定位找出已经给出的部分。“寻药引” 在第 2、3 段,“请医生”出现在第 9 段。因此,我们需要概括的就是第 4-8 段的内容以及 11 段以后 的部分。同时概括是注意(1)每句三个字;(2)必须是“我”为“父亲”做的事。 1 17 7. .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句子。(3 分) 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 【参考答案】使用了对比的表达方式,将这次陈莲河出诊和之前来给父亲看病的时候作对比,从他停用 无效的“败鼓皮丸”表现出此时父亲的病已经相当之严重;而另一方面,陈莲河
26、仍旧能够“泰然”,表现 出了他的厚颜无耻与道貌岸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的掌握。从这里的“仍旧”一词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在将陈 莲河本次出诊与之前的出诊作比较。而这里相同的是“泰然”,不同的是“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这 里就需要揣摩作者的用意,同样的泰然说明陈的无耻,而不同的“停用败鼓皮丸”是因为陈这次也知 道作者“父亲”病重。 1 18 8. .说说文章结尾画线句蕴含的情感。(4 分) 【参考答案】对于因为自己而没能使父亲死前享受安宁而感到后悔;为父亲的逝去而感到悲伤;对父 亲的遭遇而感到愤怒,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批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这里我们看到本题分
27、值为 4 分,所以至少为 3 点。本 句位于文章末尾,父亲死后,所以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作者为父亲的死而感到悲伤。句子最后落脚 在“错处”可见,我觉得对不起父亲,因此有一层后悔在。同时作者之所以犯错,我们可以看到是前 文“精通礼节”的衍太太给“我”的影响。所以这里还有对这些封建礼教的批判。 1 19 9. .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请联系书中篇目(父亲的病除 外)说说你对这个评价的看法。(4 分) 【参考答案】我同意这个说法,例如在五猖会一文中,作者既表达了对童年时的五猖会热闹非凡 场面的向往,同时又表达了对于父亲逼着我背鉴略的怨念,以及对于封建家庭教育抹杀孩子天
28、性 的批判。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名著内容的了解。首先,这道题问学生的看法,所以一定要先答自己同意或者 不同意。然后再结合朝花夕拾名著内容,选择“温馨”和“批判”并存的篇目,五猖会,无常, 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目中都存在相关情节,把二者都谈到,语言清晰流畅即可。 三(35 分) 2 20 0. .阅读某学生习作片段,按照要求进行修改。(5 分) 粗心的妈妈 说起我妈妈,她真是一个粗心大王。她的包里永远乱七八糟,什么书啊,面巾纸啊,化装品啊, 你想找什么都找不到。每次爸爸批评她,她都说记住了,但从不改正。这不,又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妈妈 上班比较早,我还在吃早饭,她就准备出门了。 “钥匙找不到了
29、!快快快!帮我找找钥匙!快快快!”只听见妈妈站在门口边喊边跺脚,就像小 鹿在林间跳跃。听见这话,我翻了个白眼,继续喝着牛奶。爸爸二话没说走进了卧室,不一会儿就拿 着一串钥匙出来,他无奈地说:“不是就在你大衣口袋里吗?和你说多少次了,钥匙放包里,不要乱 放。”妈妈捏着钥匙小心翼翼地放在背包里,满不在乎地说:“好好,我记住了。”“你记住才有 鬼。”我在心里暗暗地说。 果然,放学回来,我看到妈妈在门口狼狈站着,菜和肉放了一地,她钥匙又找不到了。 (1)第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改为“”。(1 分) (2)第句修辞使用不当,应改为“”。(2 分) (3)第句中有两处用词与人物特点不相符,应改为“”。
30、 (可适当删增或重写此句)(2 分) 【参考答案】“装”“妆”;示例:只听见妈妈站在门口边喊边跺脚,就像猴子用竹篮去捞月亮;妈 妈把钥匙大大咧咧地塞进背包里,满不在乎的说:“好好,我记住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本句中,需要表现的是妈妈“粗心”的特点。所以“捏”和“小 心翼翼”用的不妥当,应当换成表现妈妈粗心的特点的动作。 2 21 1. .请以“真的谢谢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30 分) 要求: (1)文章不少于 500 字。 (2)叙事过程要完整,人物特征要明显。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考生注意体会“谢谢你”与“真的谢谢你”的不同。后者“真的” 具有强调的语气,感情由衷而发。同时,“你”的内涵可做延展,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植物,也 可以是物件,比如“书”。第三,注意文章的写作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