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高考复习知识点背诵清单精编详细版(实用必备!).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273713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7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高考复习知识点背诵清单精编详细版(实用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高考复习知识点背诵清单精编详细版(实用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高考复习知识点背诵清单精编详细版(实用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高考复习知识点背诵清单精编详细版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夏朝大约何时建立?简要说一说夏朝的政治制度情况并指出夏文化的主要遗存。(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国家夏。(2)夏朝的政治制度: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禹死后,

2、其子启继位,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并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同时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3)河南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2、商朝大约何时建立?商王是如何对全国进行统治的?(1)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朝建立。(2)商朝政治制度(商朝统治):实行内外服制:内服也就是王畿,由商王直接统治;外服是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其首领侯、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战。商王对内服有实际支配权,但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

3、事务的官吏。3、西周大约何时建立?都城在哪里?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西周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经过牧野之战,武王推翻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2)西周政治制度基本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相配合,政治权利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关于分封制关于宗法制内容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享有封国内的世袭统治权,可在封疆内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同时诸侯对周天子承担的义务包括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用父系血缘的亲疏来

4、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特点贵族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家国同构;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宗室为主;分封制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评价分封制是较商朝的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打破了商朝时期方国联盟的松散状态,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对于开发边远地区,也起到积极作用。但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权力较大,独立性较强,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膨胀,最终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纷争。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有利于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

5、权。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主要体现,宗法血缘关系则是分封制的主要依据。4、商周的政体中君主的权力是不是绝对的?为什么?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即“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这些原始民主遗存,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5、我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带有原始民主遗存;夏商

6、周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6、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秦朝所确立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了哪些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秦朝所确立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7、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是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8、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什么制度?秦朝的中央官制有何特征?(1)秦朝的中央官制称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监察百官。三公

7、之下是分掌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2)秦朝的中央官制的特征: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中央主要官职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又彼此制约,最终军政大权操纵于皇帝手中。 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都是为皇帝专设的,是为皇帝私人服务的。国与家同治。9、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该制度的推行有何积极意义?(1)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郡下设县,置县令(长)、县丞、县尉等。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

8、任命,中央垂直管理地方。(2)意义:该制度打破了贵族世禄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控制,有利于统一多名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10、秦朝在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各级官僚机构均是通过什么来推行行政管理的?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秦朝还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11、汉朝的中央行政制度是怎样演变的(汉朝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的)?(1)西汉建立后,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为三公九卿制。 (2)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或称内朝),由皇

9、帝的侍从、亲信组成,逐渐成为国家的决策机构,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3)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至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12、隋唐时期的中央行政制度是什么制度?其特征和意义是什么?(1)隋唐时期的中央行政制度称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与尚书仆射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2)特征和意

10、义: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分掌宰相职权,使相权分散削弱,同时各部门的相互牵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对后世中央行政制度影响深远。13、宋朝的最高行政长官具体官职称作什么?宋朝是通过何种方式加强皇权的?(1)宋朝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2)宋朝是通过分割相权(分化事权)的方式加强皇权的,即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院掌管军政,设三司掌握财政大权,分割宰相的权力(称“二府三司”制)。14、元朝的中央行政制度与其他朝代有何不同?元朝实行由

11、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区制度。(说明: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地位和职能是不同的,唐朝时,相权分割,中书省是宰相机构之一,行使部分宰相职权,即主要负责草拟政令,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15、宰相制度正式废除于哪个朝代?是哪一位皇帝废除的?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由皇帝亲理政务,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绵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16、宰相制度废除之后,明朝的行政中枢后来又是怎样演变的?废宰相后,皇帝选拔一些文官到宫廷的殿阁值守,是为“内阁”。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内阁的主要职权是“票拟”。17、与宰相制度相比,明朝内阁制度有何特

12、征?(明朝内阁制度与宰相制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明朝以前,宰相是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重要。而明朝内阁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18、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19、秦汉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是怎样演变的?西汉建立后,地方政治制度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汉初地方行政制度中还包括王国和侯国,形成郡国并行制,后来通过汉景帝

13、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中央集权大大加强。汉武帝时,还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刺史改称为州牧,形成州、县、郡三级制,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20、唐宋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如何演变的?(1)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沿用。(2)唐朝还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若干“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来,道变成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实体。唐中期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统兵征战,部

14、分节度使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3)宋朝改道为路,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又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路设有“四监司”,即安抚使司(帅司)、转运使司(漕司)、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州府最高长官为知州(知府),又设有通判监督、制约知州(知府)。21、元明清时期是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1)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行省”由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逐渐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形成了省、路、府、州、县的多级行政制度。行省长官的权力很大,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有利于统一多民

15、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2)明初废行省,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原行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来,朝廷又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清承明制,在内地分立18省,各省设巡抚,成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并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藏族等民族事务。明清时期,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体制。 22、秦朝之后各个大一统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是怎样的?秦朝是郡县两级制;汉朝从郡县两级制逐渐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以

16、州统县,形成州县两级制;唐朝逐渐形成道州县三级制;宋朝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形成了省、路、府、州、县的多级行政制度;明清时期形成省、府(州)、县三级行政体制。2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分别是什么?(1)演变趋势:沿袭变革是变迁的主线。县级行政层级最稳定,而县级之上的行政层级变化较大,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特征。最高行政区划的边界设置山川形势和犬牙交错原则并行。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要因素。南方行政区划数目逐渐增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不同于汉族的行政制度进行管辖。(2)原因: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南方)开发,人口增多,疆域扩展,专制主义中

17、央集权强化的需要等等。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争渡的演变1、古代希腊城邦大约形成于何时?古希腊城邦有哪些特征?(1)形成时间: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形成。(2)特征: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其制度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但各城邦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古代希腊城邦数量众多,小国寡民、独立自主。2、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型城邦是哪个城邦?其主要国家政权机构有哪些(公民通过哪些国家机构行使权力、管理国家)?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加,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议事会是常设机构

18、,议事会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议事会成员由抽签产生;陪审法庭陪审法庭是国家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审理各种案件,同时对公职人员监督,陪审员由抽签产生。官员官员由选举产生,在任时需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和局限性?(1)特征:公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直接民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2)积极作用:是民主的创举:提供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了民主运作的新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 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的发展:民主制重视全体公民的个体自由

19、和责任感,调动了雅典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雅典的管理水平,推动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希腊的全面繁荣。(3)局限性:民主性质的原始性: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民主范围的狭隘性: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极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公民权。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的隐患,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最终造成了雅典城邦的衰落。程序性民主不能保证实质性民主。4、与雅典齐名

20、的斯巴达城邦,其政治制度与雅典有何不同?斯巴达是寡头政治: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实际权力有限;国王世袭继承,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是实际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但他们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因而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作用。 特征:实权掌握在国王和长老会手中,公民大会权力较小。5、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政治制度是怎样演变的?(1)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

21、法出任;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执政官有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执行相关决议元老院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2)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罗马帝国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有何相同点?形式上都实现了分权;根本上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利益

22、,维护奴隶制度;公民仅是少数;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没有资格参与政治。7、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和主要封建国家是怎样形成的?(1)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最初的日耳曼人君主把他们征服的地区视为私产,分封给儿子和随从,形成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的封建制度。(2)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帝国。他死后,国家陷入分裂,形成后世西欧三个主要国家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8、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什么?(1)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的封建制度;(2)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时有冲突。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

23、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3)庄园和农奴制是经济基础。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单位,维护庄园秩序的机构是庄园法庭。9、中古时期,法国和英国分别形成了怎样的君主制?(1)法国的等级君主制: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2)英国的议会君主制: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他们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大宪章肯定了国王的合法

24、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大宪章限制了王权,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则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10、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时通过怎样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比较典型的是什么政体?近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和法国的共和制最为典型。1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后又是怎样逐步完善的?(1)确立: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法律由议会

25、制定,国王无权废止;议会定期召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议会的权利逐渐超过国王权力,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完善:1701年,议会颁布王位继承法,对英国王位继承作了具体规定,明确了天主教徒不能担任继承王位;18世纪初,英国逐渐形成内阁制度。国王的权力限于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首相,并批准首相提名的各部大臣,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国王处于“统而不治”。19世纪,英国议会经过三次改革后,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更加完善。1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什么?英国君主立宪制体现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融合为一体的产物,它是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

26、任内阁制为核心。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首相由议会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原则,政治上共进退,首相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2)基本原则:有限王权、议会权力至上13、近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演进有哪些特点?(1)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如议会政治传统、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中体现的法律至上、有限王权等的

27、基本原则都被继承下来,体现了连续性特点。(2)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3)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制。14、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美国在哪一年赢得独立战争的最终胜利?1776年7月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1783年独立战争取得最终胜利,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5、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现了哪些基本政治原则)?(1)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1787年宪法的颁布(2)

28、1787年宪法主要内容:联邦制原则: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高于各州的权力,各州在不违返联邦宪法的前提下,可以制定本州的宪法和法律,同时联邦与州实行分权;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对宪法和法律有最终解释权。三权即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人民主权原则(共和制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均由人民选举产生。16、简要对美国1787年宪法评价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宪法首次在一个大国中确立民主共和制度,奠定了美国

29、政治法律制度的基础,保持了美国政治的长期稳定;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民主制度仍不完善,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印第安人的公民权利等。17、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走向共和之路的历程有何特征?(1)标志: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政局动荡,政体更迭频繁,共和政体与君主政体反复更迭,1870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标志着共和政体在法国的最终确立。 (2)历程特征:曲折性、反复性、妥协性18、法国共和制确立艰难的原因是什么?法国曾经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君主派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共和派力量相对弱小。1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

30、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近代法国的共和制与美国的共和制主要有哪些不同?(1)主要内容: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行使,参议院议员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三分之一,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议案; 众议院议员任期四年,权利较小,并受到参议院和总统的控制;总统任期七年,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解散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2)与美国共和制不同之处:总统权力、任期及产生办法不同;参议院与众议院地位不同;总统与议会的关系不同等等20、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总体认识(总体特征、作用、启示)(1)特征:议会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行使国

31、家权力的机关,议员由普选产生,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议会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或权力制衡的原则。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2)作用:资产阶级代议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但它仍有历史局限,如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3)启示:政治民主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完善是一个长期、曲折、反复的过程,它既是民主政治力量斗争的结果,更

32、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这一过程说明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可逆转。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呈现出统一性与多样性,这是由各国国情决定的。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都带有局限性,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同时分权制衡也会影响行政效率。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说一说中华民国成立时的相关情况(时间、临时大总统就任、定都、国旗、纪年等)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 年为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何时由谁制定颁布?主要目的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它的颁布有何意义和局

33、限性?(1)颁布:1912年3月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制定(2)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3)主要内容: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4)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但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职权不明、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3、简要谈一谈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是如何走向名存实亡的?其原因有哪些?(1)过程: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

34、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之后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下去。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就任正式大总统后,袁世凯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2)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名存实亡的原因: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国初年的中国不具备实行政党政治的经济

35、基础。 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和文化教育水平的落后,加之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限,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缺乏实行政党政治的政治文化和心理基础。 民国初年的中国缺乏实施政党政治的坚实民众基础和阶级基础。 民国初年封建势力强大,政权操控在军阀手中,政党政治缺乏政权的有力支持,。4、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有何突出特点?党派分化组合多变;政党林立,政治倾向大抵为激进和保守两派;国民党力量强大,立场较为激进;政党形式上活跃,但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受执政者打压,政党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5、袁世凯是何时恢复帝制的?结果怎样?这说明了什么?(1)1915年,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

36、洪宪元年;(2)结果:蔡锷等发起护国运动,在革命党人和各界人土的反对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政治格局混乱不堪。(3)袁世凯复辟帝制很快就失败了,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复辟帝制是历史的倒退,必将失败。6、按照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分为哪三个阶段?按照实践情况来看,各个阶段大致是什么时间结束或开始?(1)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2)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后,颁布训政纲领,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直至1948年,国民党才打出“行宪

37、”的招牌,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7、国民党的“训政”和“宪政”实质是什么?国民党的所谓“训政”,就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制。所谓“宪政”也是由国民党一党包办。8、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制度探索的成就是怎样的,分别有何意义?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背景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各地苏维埃政权陆续建立。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逐步扩大;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战局的发展变化,解放区的日益扩大。探索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了宪法大纲

38、,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推行抗日民主制度,实行“三三制”原则。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行政区先后建立,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意义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9、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何时发表的?有何重大意义?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根本政治制

39、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何时召开的?它的主要成果是什么?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讨论并通过了新中国成立的相关问题,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何时正式建立的?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什么?(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起来。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

40、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1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2)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基本职能是

41、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14、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什么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15、2019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什么“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等制度体系作出了新的制度安排?全会突出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强调了中

42、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哪些方面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三个坚持”有机结合: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1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又有何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

43、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8、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分别是什么?(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2)特点: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 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 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

44、族当家作主。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与改革1、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变法是哪国的什么变法?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1)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变法:秦国商鞅变法(2)变法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井田制逐渐瓦解,分封制遭到破坏,王室衰微,诸侯割据纷争不断,同时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私学兴盛、百家争鸣的局面。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 2、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有何积极意义?(1)主要内容:秦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2)

45、积极意义:变法措施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虎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3、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阐述其在政治制度和移风易俗上的改革内容,指出改革带来的影响。(1)背景: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势力强大的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但淝水之战后又迅速瓦解。新崛起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同时,北魏政权前期由于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民族矛盾尖锐,农民受到沉重剥削和

46、压迫,阶级矛盾激化,人民起义不断,北魏统治面临严重危机。(2)内容: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孝文帝亲政后,又采取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3)影响:改革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同时也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4、分别概括指出北宋王安石变法和明朝张居正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成效和结局。北宋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改革历史背景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

47、强烈。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开始时间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进行改革。主要内容王安石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针对明中后期政治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起反抗的状况,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成效结局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王安石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新法实行五六年后,王安石被罢职,变法措施被废止。张居正辅政十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但他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性质是为了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变法运动5、影响我国古代改革变法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改革变法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与时俱进、改革措施和用人是否得当、最高统治者是否坚定支持、主持改革变法的人态度是否坚定和有魄力、改革变法的阻力是否过于强大等等6、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1)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使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高考复习知识点背诵清单精编详细版(实用必备!).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