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21 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概括分析文意题专题七:概括分析文意题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1、 【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 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 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 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 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 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
2、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 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 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其说皆自贾 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乃短贾生曰: “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 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 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 “吾久不 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
3、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 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 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 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 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 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 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
4、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2 C. 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 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D. 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 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 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 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 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
5、对。选 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 、 翻译错误、 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 C项, “重新得到重用” 原文没有提及, 只是 “征 见” , “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 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 儿子梁怀王的太傅” ,故选C。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高桢,辽阳渤海人。五世祖牟翰仕辽,官至太师。桢少好学,尝业进士。斡 鲁讨高永昌,已下沈州,永昌惧,伪送款以缓师。是时,桢母在沈州,遂来降, 告以永昌降款非诚,斡鲁乃进攻。既破永昌,遂以桢同知东京留守事,授猛安
6、。 天会六年,迁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加太子太傅。在镇八年,政令清肃,吏畏 而人安之。十五年,加太子太师,提点河北西路钱帛事。 天眷初,同签会宁牧。及熙宗幸燕,兼同知留守,封戴国公,改同知燕京留 守。魏王道济出守中京,以桢为同判,俄改行台平章政事,为西京留守,封任国 公。是时,奚、霤军民皆南徙,谋克别术者因之啸聚为盗。海陵患之,即以桢为 中京留守,命乘驿之官,责以平贼之期。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 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 权贵皆震慑。迁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莒王。策拜司空,进封代王,太子太 保、行御史大夫如故。 桢久在台,弹劾无所避,
7、每进对,必以区别流品,进善退恶为言,当路者忌 之。荐张忠辅、马讽为中丞,二人皆险诐深刻,欲令以事中桢。正隆例封冀国公, 桢因固辞曰: “臣为众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海陵知其忠直,慰 3 而遣之。及疾革,书空独语曰: “某事未决,某事未奏,死有余恨。 ”薨,年六十 九。海陵悼惜之,遣使致奠,赙赠加等。 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虽甚暑,未尝解衣缓带。对妻孥危坐终日,不 一谈笑,其简默如此。(节选自金史高桢传 ,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桢为政清肃。他为官使官吏敬服,百姓安定;虽遭小人嫉恨,却得到海陵 王的信任。 B高桢不畏权贵。他痛打海陵王
8、宠幸的人,因此遭到权贵的嫉恨。 C高桢尽职尽责。即使病重之时,他想的还是某事还未决定,某事还未上奏, 死了也有遗憾。 D高桢方正严肃。他家里没有供养歌伎,即使在家面对妻子儿女也是端坐终日, 不苟言笑。 答案 B 解析 “因此遭到权贵的嫉恨”错, “遭到权贵的嫉恨”的原因是“检举官吏的 罪状无所回避” 。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桢年少时就喜欢学习。尽管他的第五代祖父在辽国做太师,却没有因为可 以受荫庇而放弃学业,他曾经准备进士考试。 B高桢依法办事,为政清明。他在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的八年任期里,能使 官吏敬服,百姓安定,体现了他高超的治政能力。 C高桢不畏
9、权贵,敢于担当。他痛打海陵王宠幸的人,检举官吏的罪状无所回 避,以致掌权的人憎恨他,想借机中伤他。 D高桢忠于政事,正直严肃。他虽然因病免官了,却还惦记着某事还未决定, 某事还未上奏,唯恐死后留有遗憾。 答案 C 解析 对“他痛打海陵王宠幸的人”的解说有误,根据文意,正确的说法是,他 痛打海陵王宠幸的人以致权贵“震惊恐惧” 。 参考译文 高桢,辽阳渤海人。他的第五代祖父高牟翰在辽国做官,官至太师。高桢年 少时就喜欢学习,曾经从事进士举业。金朝斡鲁攻打高永昌,攻下沈州后,高永 4 昌畏惧,假装送投降文书作为缓兵之计。此时,高桢的母亲在沈州,他于是前来 投降,把高永昌送投降文书不是出于诚心一事告诉
10、斡鲁,斡鲁于是进攻高永昌。 打败高永昌后,任高桢为同知东京留守事,授予猛安。天会六年,高桢升尚书左 仆射,判广宁尹,加封太子太傅。他在位八年,治政法律清明严肃,官吏敬服而 百姓安定。天会十五年,高桢被加封太子太师,提点河北西路钱帛事。 天眷初年,高桢为同签会宁牧。等到金熙宗到达燕京,高桢兼同知留守,封 为戴国公,改任同知燕京留守。魏王完颜道济出兵守卫中京,任高桢做同判,不 久改任行台平章政事,任西京留守,封为任国公。这时,奚、霤地军队百姓都向 南迁移,谋克别术趁机聚集众人为盗。皇帝海陵王对此很担忧,就任高桢做中京 留守,命令他乘驿马赴任,并限定他平定盗贼的期限。盗贼平定后,高桢被封为 河内郡王
11、。海陵王到达中京,高桢在夜间戒备森严。皇帝的贴身侍卫冯僧的家奴 李街喜等人都得到海陵王的宠爱,他们曾经在夜里饮酒冒犯禁令,高桢把他们打 得要死,因此权贵们都感到很震惊恐惧。高桢升为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为 莒王。高桢被策授为司空,进封代王,仍为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 高桢长期在御史台,检举官吏的罪状无所回避,每次到朝廷汇报,一定区别 官级,推荐好的官员,撤职坏的官员,掌权的人很憎恨他,就推荐张忠辅、马讽 做中丞,这二人非常阴险邪恶,掌权者想叫他俩找事中伤高桢。正隆年间高桢以 例封为冀国公,高桢于是坚决推辞说: “我被很多小人嫉妒,恐怕不能免除罪行, 怎么还可以接受封爵呢?”海陵王知道他忠诚正
12、直,安慰并且命令他接受。等到 高桢因病免官,他还用手指在空中比画着独自说: “某事还未决定,某事还未上 奏,死了也有遗憾。 ”高桢六十九岁时死去。海陵王很惋惜,派使臣前去祭奠, 加倍赠送丧葬财物。 高桢性情威严,家里没有供养歌伎。即使很炎热,也未曾解带脱衣。他和妻 子儿子面对面坐一天,也不谈笑一句,他就是这样缄默无语。 【精要总结精要总结】 答概括分析文意题要遵循以下三步骤: 第一步:全面理解,整体把握 1依据结构思路,浏览全文。 2借题读文。四个选项,三项正确,一项错误。即便这一项错误,也不是 5 该项全错,只错在某个句子或词语上。虽说一时不能断定哪项错误,但完全可以 借助它们来阅读全文,把
13、握文意。 3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传主生平主要事迹。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还要严防内 容上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不明确。 (2)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严防人 物与事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 (3)人物的对话。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错 误。 (4)文言现象。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作出 合理的解释,严防对文中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第二步:关注细节,依文索义 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等方式作了细微的改动。 所以我们在审读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的言行、
14、对人物的品评、动作 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序等等,都不能忽略。选项对文中信息的描述有 两种方式:直述和转述。如果是转述,我们要注意转述的句意是否与原文保持一 致。判断选项正误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词 句的意思,切记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有的选项可能牵涉原文的多处细节,这些 都要准确找到,不能想当然,要判之有据。如果说某一分句在文中根本找不到相 应的句子,那十有八九是无中生有。 第三步:仔细比对,反复推敲 概括分析文意题的解题关键是“比对” ,就是把每一个选项都与相应的原文 作逐字逐句地细致对比,重点关注人物与事件是否一致,时间上有没有颠倒,空 间上有没有混淆,
15、用词是否妥当,有没有故意拔高或降低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 有没有错误理解某个关键词或关键句。找到某处存疑的地方后,再比对原文中的 句子反复阅读,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一般说来,只要找到,判断出选项是 否错误应该是不难的。 【对点专项提升练对点专项提升练】 1 请判断以下各题内容概括和分析的正误,错误的请给出原因。 6 1.原文片段 (20142014 年新课标卷)年新课标卷)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 日: “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 “禹、汤罪己,其兴也 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 试题选项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
16、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 责的问题。 判断:_ 答案 曲解文意。 “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评析不当。 并非直言不讳,而是委婉含蓄。 【参考译文】肃宗从凤翔回到京城,振奋精神致力于听从接受大臣建议。曾 经对休烈说:“国君的举动一定书写,是好的历史。我有过失,你书写吗?”于休烈 回答说:“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主,不忘改正过 错,我深表庆贺。 ” 2.原文片段(20112011 江苏卷江苏卷)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 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 之折役米。米
17、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 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试题选项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 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判断:_ 答案 改变对象。是皇帝下诏书,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 【参考译文】淮南发生饥荒,安抚和转运使都说寿春太守王正民不尽职,王 正民因这事被免职。朝廷下诏让陈公乘坐驿车去取代他。转运使让管理乡里事务 的公差征调大米从而免除那里的徭役,共征调了十三万石,称为“折役米” 。米 价飞涨,老百姓饥荒更加严重了。陈公到任后就废除了“折役米”制度,并且把 这事上奏给朝廷,又上言说王正民没有罪过,在任治
18、政有方。朝廷下诏又任命王 正民为鄂州知州。 3.3. 原文片段 (20132013 年湖北卷)年湖北卷)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 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 人备酒馔。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诸儒 7 但言困苦,乞归。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试题选项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 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 判断:_ 答案 无中生有 “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 ,文中无此信 息。 【参考译文】 不一会,前宋很多居住在旅馆里的读书人,饥寒交迫,非常狼狈, 衣
19、帽破败,衣袖中揣着自己写的诗稿求见廉希宪,廉希宪的弟兄们都笑话这些人。 蓟公又为他们通报,廉希宪急忙让人铺设坐椅,又告诉家人准备酒菜。 出来到大门 外,恭敬地(把秀才们)迎入家里,陪他们坐着,摆出酒食,对待他们的礼节非常恭 敬,并且记下他们住的地方。书生们只是说困顿,请求回去。第二天廉希宪就向皇 上进言,皇上都答应了他的请求。 4.4. 原文片段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 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后拜侍中, 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 试题选项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 从一个 侧面表明张
20、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判断:_ 答案 曲解文意。 “张文瓘贬谪移职”错,原文是“拜侍中,兼太子宾客” , 指升官。 【参考译文】不到十几天,裁断疑案四百件,被判罪的人没有怨言。 (张文 瓘)曾经患小病,囚犯一起吃斋祈祷,希望(张文瓘病好)马上回到岗位上。当 时因为(张文瓘)执法公平仁恕人们把他比作唐初曾任大理寺少卿的大臣戴胄。 后来(张文瓘)官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许多囚犯听到张文瓘升官调离大理寺, (人人)都垂泪, (张文瓘)得人心就是这样。 5原文片段 (郑善果)在东宫,数进忠言,多所匡谏。未几,检校大理卿。 正身奉法,甚有善绩。寻坐事免。及山东平,持节为招抚大使,坐选举不平除名。 后历
21、礼部、刑部二尚书。贞观元年,出为岐州刺史,复以公事免。三年,起为江 州刺史,卒。 试题选项郑善果多次被贬。郑善果一生经历多个王朝,仕途多有起伏,担 8 任检校大理卿时因选举不公被除名,担任岐州刺史,也因公事被免职。 判断:_ 答案 错位嫁接。 “担任检校大理卿时因选举不公被除名”错,应是奉命出行 担任招抚大使时因选举不公获罪被除名。 【参考译文】 (郑善果)在东宫任职,多次向太子进献忠言,大多都是匡正谏诤的言语。不 久,升任检校大理卿。他端正自己,奉公守法,多有好的政绩。不久因事获罪被 免官。等到山东平定,持节做了招抚大使,因为选举不公平获罪被除去名籍。后 来历任礼部尚书、刑部尚书。贞观元年,
22、出京任岐州刺史,又因为公事免职。贞 观三年,被起用做江州刺史,去世。 6.原文片段 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 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 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 试题选项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 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 自食其果。 判断:_ 答案 无中生有。 选项涉及与吕諲的争权夺利,原文说 “同列吕諲,地望虽悬, 政事在揆之右” ,意思是吕諲地位名望比不上李揆,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超出李揆; “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吕諲管内构求吕諲过失” ,李揆
23、担心吕諲官复原职对自 己构成威胁,于是密令官员到吕諲管辖区域内捏造其过失。由此看来,选项所说 “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于文无据。 【参考译文】 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 上,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 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的过失。吕諲密奏皇上陈述 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长史同正员。 【综合提升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阎立本,唐太宗朝,官位至重,与兄立德齐名。善图画,工于写真。尝奉诏 9 写太宗真容。与立德同制职贡图 ,其人物鞍马、冠冕车服,皆神也。立本画 国
24、王粉本 在人间,昔南北两朝名手,不足过也。 时南山有猛兽害人,太宗使骁勇者捕之,不得。虢王元凤忠义奋发,自往取 之,一箭而毙。太宗壮之,使立本图状,鞍马仆从,皆写其真,无不惊服其能。 有秦府十八学士 凌烟阁功臣等图,亦辉映前古,时人成称其妙。李嗣真 云: “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 太宗尝与侍臣泛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太宗击赏数四,诏座者为咏, 召阎立本写之,阁外传呼云: “画师阎立本。 ”立本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 临池侧,手挥丹青,瞻望座宾,不堪愧赧。退戒其子曰: “吾少好读书,幸免墙 面 。缘情染翰,唯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
25、宜深戒,勿习此也。 ” 立本为性所好,欲罢不能也。 至高宗朝,显庆中累迁将作大匠 ,后代立德为工部尚书,兄弟相代为八座 , 时论荣之。总章元年,立本为右相,与左相姜恪对掌枢密。恪既历任将军,立功 塞外;立本唯善于图画,非宰辅之器。又以年饥,放国子学生归,又限令史通一 经。时人为之语曰: “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三馆学生放散,五台令史 明经。 ” 立本家代善画。至荆州 ,视张僧繇旧迹曰: “定虚得名耳。 ”明日及往,曰: “犹是近代佳手。 ”明日又往,曰: “名下定无虚士。 ”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 日不能去。又张僧繇作醉僧图 ,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耻之,于是聚钱数十 万,货阎立本作醉道土
26、图 。 (摘自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一,个别文字从旧唐书卷七十七) (注)八座:封建时代中央政府八种高级官员,历朝所指不尽相同,文中 指尚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 品 B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 品 C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 品 10 D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 品 10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 定的文言阅读的语
27、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 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 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过”意思是“超过” ,宾语是“之” , “之”代指“郑法士” ,且“后”是下 一句的时间状语,所以“之”和“后”之间要断开,排除 CD 两项。 “乃”意思是“是” , “乃神品”的主语是“阎画” ,所以“阎画”应放在后 一句中,排除 A 项。所以选 B 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粉本:指画稿,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然后依样落笔,故称画稿为粉 本。 B墙面:面对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或一无所知
28、;此处指面壁思 过。 C将作大匠:官名,历代名称不一,职能大致相同,掌管宫室、宗庙修建 等。 D荆州:古九州之一,因境内荆山得名;楚曾建国荆山,故古时荆、楚通 用。 11B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 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 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 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 含义作答。B 项。 , “此处指面壁思过”错误,无“面壁思过”之意,文中“吾少 好读书,幸免墙面”意思是“我小时候爱好读书,值得庆幸的是我还
29、不是个不学 无术的蠢材” ,由此可知此处的“墙面”是比喻不学无术或一无所知。所以选 B 项。 11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阎立本驰誉丹青,工于写真。阎立本绘画技艺高超,在艺术上继承并且 发扬了前人的优秀传统,其作品备受当世推重,所画人物堪称绝妙。 B阎立本热爱绘画,因画生悔。阎立本身为一代画家,深受唐太宗青睐, 但耻于为人驱使,告诫儿子不要习画,自己却因本性使然不能释手。 C阎立本官至宰辅,遭受议论。阎立本尽管在绘画上赢得了名誉,但在选 官授徒上力有不逮,有人借“学生放散,令史明经”一事予以调侃。 D阎立本观画有得,渐入佳境。阎立本对张僧繇的画作一开始
30、并不认可, 后来渐渐品味出其中的滋味,以至于留宿其下反复玩味,不愿离开。 1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 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 的翻译上的错误。 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 。 C 项。 , “在选官授徒上力有不逮”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文章倒数第二段只是 说 “立本唯善于图画, 非宰辅之器” , 但并没有指出在 “选官授徒上” “力有不逮” 。 所以选 C 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太宗壮之,使立本图状,鞍马仆从,皆写其真,无不惊
31、服其能。 (2)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耻之,于是聚钱数十万,货阎立本作醉道士 图 。 13 (1)太宗认为这是一个壮举(或:太宗赞赏他) ,让阎立本画出元凤射 杀猛兽的情景,鞍马仆从,都摹画出当时真实的样子(或:栩栩如生) ,没有人 不惊叹佩服他的绘画技能。 (2)道士们常常用这幅画来嘲笑僧人,僧众们把它当作耻辱,于是(大家) 凑集了几十万钱,花钱聘请阎立本画醉道士图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 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 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 12 己确定句
32、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 “壮” ,形容词意动, 认为是壮举; “使” ,让; “图” ,画出, “状” ,情形; “真” ,真实的样子,形容词 活用为名词; “惊服” ,惊叹佩服; “能” ,技能,才能。 (2)中, “以” ,介词,用; “耻” ,形容词意动,以为耻辱; “钱数十万” ,定语后置,应为“十万钱” ; “货” , 动词,花钱聘请。 14阎立本画技达到精湛境界的原因有哪些?(3 分) 14兴趣浓厚,欲罢不能;师承前人,发扬光大;谦虚好学,善于领 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 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阎立本画技达
33、到精湛境界的原因有哪些” ,然后浏览 文本,圈出与阎立本画技精湛相关的内容,理解其意思,并进行概括。 如“立本为性所好,欲罢不能也” ,可见阎立本对于作画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如“师郑法士,实亦过之” ,可见阎立本作画虽师承前人,但又发扬光大;如最 后一段,阎立本初次看到张僧繇旧迹,认为“定虚得名耳。 ”第二天看到认为“犹 是近代佳手” ,第三天又说“名下定无虚士” ,然后“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日 不能去” ,由此可以看出阎立本谦虚好学,善于领悟。这些都是阎立本画技能够 达到精湛境界的原因。 【参考译文】 阎立本,唐太宗在位时,官至重位,与哥哥阎立德齐名,擅于图画,精于写 真。曾经奉太宗召令为
34、唐太宗画像。与阎立德一同绘制职贡图 ,画中的人物 鞍马、冠冕车服,都非常传神。阎立本绘画的国王的速写单本流传在民间。这以 前南、北两朝的名手,也没有超过他的。 当时南山有凶猛的野兽伤害人,太宗皇帝派遣勇猛的勇士去捕获它,没有捕 到。王元凤自报奋勇,亲自前往捕杀,一箭射死了这只猛兽。太宗皇帝非常喜爱 他的豪壮,让阎立本将他射杀猛兽的场面画下来,鞍马仆从,都栩栩如生,跟真 的一样,没有不惊叹和佩服他技艺的高超的。另外,阎立本还画有秦府十八学 士图 、 凌烟阁功臣图 等作品,也是光耀以前历代绘画名家的。当时的人称 赞其作品的妙处。李嗣真说: “阎立本的画,师承郑法士,实际上已经超过郑法 士。在阎立本
35、之后,还有王知慎,也师从阎立本,很是得其精髓。阎立本的画实 13 乃神品。 ” 唐太宗曾经同侍臣们乘舟在御苑的池中游玩赏景, 看到池中有奇异的怪鸟在 水面上随波浮游。唐太宗手拍船栏杆叫好多次,命令在座陪同的侍臣们当场赋诗 赞咏,又宣召阎立本前来将怪鸟画下来。宫人们当即向岸上传呼道: 召画师阎 立本!”当时,阎立本任主爵郎中。听到传召后,他急忙跑步赶来,大汗淋漓, 立即俯身池边挥笔绘画起来,望向坐上众宾,满面羞愧不堪。事后,阎立本告诫 他的儿子说: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值得庆幸的是我还不是个不学无术的蠢材。 我都是有感而发写文章,只是凭借绘画被人所知。可是,它却使我象奴仆一样地 去侍奉他人,这是
36、莫大的耻辱。你应该深以为戒,不要学习这种技艺了。 ”阎立 本本性爱好绘画,想要停止也是不能的。 到唐高宗在位时,显庆年间,阎立本多次升迁担任将作大臣,之后替代阎立 德担任工部尚书, 兄弟相代担任尚书, 当时人谈论起来认为非常荣耀。 总章元年, 阎立本官为右丞相,与左丞相姜恪一同执掌枢密院。姜恪原是守边将领,在塞外 立有战功;阎立本只善于绘画,没有宰辅的才能。又遇上饥馑,国子监里的学生 都放假让他们回家去了,同时又规定三省、六部及御史台的低级办事人员必须通 晓一门经书 。当时有人赋得打油诗一首: “左丞相是个威震大漠的骁将,丞相 是个驰誉画坛的名家。三馆学生都放羊回家了,三省、六部及御史台的办事员却 要通晓经书” 。 阎立本家世代擅长绘画。他有一次去荆州,观看张僧繇的遗画说: (从这 画来看)他是空有虚名啊。 ”第二天又去看,说: “他还是近代的绘画高手。 ”过 了一宿又去看,说: 盛名之下没有低手。 ”在画前或坐或卧,观赏不已,晚上 就睡在画旁边,过了十天了还不离开。梁人张僧繇画醉僧图 ,道士们常常用 这幅画来嘲笑僧人。僧众们感到羞辱,于是大家凑了十万钱,雇阎立本画醉道 士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