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为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根据*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意见(陕安委202*10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一)总体思路:通过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加强源头管控,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准确分析和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前面、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
2、上事故发生。(二)工作目标:力争到202*年底,实现区、镇(街道办)和企业多层次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形成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改自报,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一)主要任务1、评定风险等级。要全方位、全过程辨识企业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安全风险辨识要做到系统、全
3、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防范遏制较大以上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原则上,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个等级,并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国省行业管理部门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2、科学管控风险。要开展风险辨识、评估,明确风险点、风险等级、风险类型,建立“一图、两清单”(“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点分布图、风险管控责任清单、风险管控措施清单),实施风险公示和分级管控。3、完善基础数据。对已纳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企业,分行业建立风险点基础数据库、重大危险源台
4、账,为安全监管提供信息化支撑。4、全面整治隐患。要建立健全以责任清单、隐患分级和排查治理标准、闭环管理和考核奖惩为核心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全面排查隐患,有效治理隐患。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系统化、程序化、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常态化。(二)责任分工1、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行业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由区安监局负责。 2、道路交通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行业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由区交通局负责。 3、大型综合体、人员密集场所、民爆运输和使用等行业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由区公安分局负责。 4、消防、高层建筑、电气火灾等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由区消防队负责。 5、宾馆、饭店、商场(超市)等工贸行业领域“
5、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由区工信局负责。 6、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等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由区住建局负责。 7、市政设施、地下管廊、管线作业及城市运行等行业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由区执法分局负责。 8、地质灾害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由区国土局负责。 9、特种设备行业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由区质监分局负责。 10、学校(幼儿园)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由区教育局负责。 11、影剧院、网吧、印刷、娱乐场所、公园景区等行业“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由区文体局负责。 12、医院、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垃圾堆场等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由区卫计局负责。 13、涉农企业、农业机械等行业领域“双重预防机制
6、”建设分别由区农业局和区农业园区办负责。 14、河道安全和水利设施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由区水务局负责。 15、油气输送管道“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由区发改局负责。 16、其他领域方面:如敬(养)老院、寄递物流等行业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由各自主管部门负责。 三、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一)方法步骤1、企业层面(1)辨识安全风险。各企业要组织专业人员全面检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点及重要建构筑物、施工场所、城市垃圾堆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等方面。(2)评定风险等级。各企业要对排查、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建立风险点
7、基础数据库、重大危险源台账。确定风险类别(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坍塌、坠落等危险因素和高温、粉尘、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以及环境和安全影响)。按照风险点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根据各行业制定的安全风险分级标准,按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等级,并绘制出“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电子分布图。(3)明确管控措施和责任。各企业要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建立“两个清单”。一是管控责任清单,明确管控责任(企业、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二是管控措施清单,制定具体的管控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含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
8、化控制措施等)、物理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含应急管理)、教育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4)风险公告警示。各企业要公示本单位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明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5)排查消除隐患。各企业要明确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
9、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立班组班前会、车间安全生产调度会、月安全生产办公会、季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会等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布置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工作。严格落实岗位、班组每日自查,安全管理部门每周检查、领导班子每月带队抽查制度。每月向区安监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属地镇办和企业职代会报告事故隐患自查自改情况(重大隐患及时报告)。编制隐患排查与整改验收表,实行对表排查、整改验收。形成企业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程序化、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常态化。作业现场配备职业病危害防护装备,定期检查更新。依法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
10、准的防护用品用具,并监督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现状评价,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6)加强应急管理。各企业要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制定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定期组织应急演练。2、各镇办和各区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层面(1)确定试点单位。各镇办和各区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辖区和分管行业领域特点,确定至少1家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效果较好的生产经营企业作为202*年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
11、企业。(2)排查风险点。各镇办和各区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负责督促本辖区、本行业领域内的企业开展风险点(危险源)排查,重点排查可能导致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点及重要建构筑物、施工场所、城市垃圾堆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3)制定风险分级标准。各镇办和各区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对本辖区、本行业领域确定的试点企业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行论证、评估和完善。要根据区域、企业安全风险大小程度,按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等级,绘制出“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电子分布图和安全监管网格图,并
12、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制定“一企一策”和“一地一策”监管措施,实行动态化、差异化监管,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厘清人员监管责任清单,实行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4)制定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各镇办和各区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在确定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标准后,参考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制定行业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并制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办法,督促行业内企业贯彻落实。(5)制定重大危险源判定标准。各镇办和各区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参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标准,建立行
13、业内重大危险源判定标准和台账,督促行业内企业贯彻落实。(6)加强风险公告警示。各镇办和各区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对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风险进行公告警示,重点公布应急处置方法和应急设施设备存放地点,以及应急疏散通道。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各企业单位。(7)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各镇办和各区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分级和排查治理标准,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对标排查、对标执法。并在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本辖区、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监督检查,各村(社区)每半月至少组织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检查过程中发现一般隐患责令立即整改,重大事故隐患,下达整
14、改指令书,做到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对经整改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要坚决依法关闭、取缔。(8)加强应急救援管理。各镇办和各区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和队伍,建立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和事故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依托公安消防、大型企业等应急救援力量,加强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医疗救护等重点行业领域应急救援工作,扩大覆盖范围,增强专业救援能力。各区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主动与上级对口部门联系,对接“三项”标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重大隐患判定标准、重大危险源判定标准)的判定情况,若省级部门已制定出台,要严格贯彻落实;若省级主管部门
15、未出台,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先行制定判定标准并开展各项工作,待省级对口部门公布标准后再行修订。 (二)时间安排1、202*年5月20日前,各镇办和各区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完成确定试点企业工作,并将试点企业名单上报区安委会办公室。 2、202*年7月底前,各镇办和各区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完成试点企业风险点排查、评估工作,并建立风险点数据库。按行业、按镇(办)分别建立试点企业“一图、两清单”。 3、202*年9月底前,各区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完成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和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并制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办法。 4、202*年10月底前,各镇办和各区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区域、按行业
16、建立全面的风险点基础数据库、重大危险源台账和重大隐患治理台账。 5、202*年11月底前,各镇办和各区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区域、按行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全面建立“一图、两清单”。 6、202*年12月底前,各镇办和各区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四、工作要求(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全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组织领导,区上成立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杨满卫任组长,区政府副区长刘国栋、区安监局局长陈印科任副组长,区工信局、区公安分局、区住建局、区执法分局、区交通局、区发委局、区国土局、区质
17、监分局、区教育局、区文体局、区农林局、区水务局、区卫计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组织领导、安排部署、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督导检查和考核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安监局,具体负责方案制定、组织协调、督查检查、试点经验推广等日常工作。各镇办和各区级行业主管部门、各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提出具体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工作要求,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二)严密组织,加强督促指导。一要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要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组织全员、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
18、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要加强在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工作,有效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责任制和考核机制,逐级、逐岗签订责任书,做到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二要督促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企业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创建、运行过程中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三要督促企业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年度自评,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变化,持续进行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的持续完善。四要督促
19、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企业要率先抓紧建立功能齐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风险点、危险源的在线监测或视频监控,确保风险点、危险源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并随时汇总上报风险点、危险源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三)明确责任,分级分类监管。各镇办和各区级行业主管部门要强化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监管,组织并督促企业按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标准和重点隐患判定标准对其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整体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企业整体安全风险等级,并根据企业安全风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要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确定不同的执法检查频次、重点内容等,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要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镇
20、(办)及区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支持推动企业有效实施管控整治措施。要有针对性地树立、培育一批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标杆企业,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本辖区、本行业的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四)加强考核,严肃追究责任。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由以事故为重点向以风险为重点的转变,把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从事后问责向事前问责的转变。区安委会已将各镇办和各区级行业主管部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纳入考核。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将予以表彰;对消极应付、工作落后的,将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对风险管控不力、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而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并酿成事故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各镇办和各区级行业主管部门也要强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要求,建立情况通报、跟踪督办、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