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主要影响第八章 各国反法西斯斗争与世界大战的迫近第七章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主要影响第一节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二节 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英法的调整第三节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四节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第一节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表现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从经济危机到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表现 世纪 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问题和风险:发财致富成为普遍愿望,投机活动倍受青睐有组织的犯罪活动及享乐之风盛行美国等国日益膨胀的生产能力和物质供应大大超过国内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危机信息没能引起人们关注 年 月,危机爆发经济危机的
2、爆发和表现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表现危机迅速波及工农业生产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卷入危机之中显著特点:生产下降幅度之大,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失业率之高,都是空前的在这次危机中,深刻的农业危机与空前严重的金融危机和工业危机相伴随这次危机之后没有出现以往常见的经济复苏,而是从 年开始进入“特种萧条”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造成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经济秩序,战后重建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美国的经济结构严重不平衡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也是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证券市场缺乏监管是当时美国经济中存在的又一问
3、题从经济危机到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危机造成大规模的失业社会不公平现象在危机中变得更加突出大规模的失业和严重的社会不平等,造成人们的强烈不满和社会混乱经济危机期间欧洲各国法西斯组织建立起来严重的经济危机还使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激化危机也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金融货币战不可阻挡市场战、货币战和资源战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重建秩序的努力第二节 美国罗斯福 “新政”与英法的调整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英、法应对危机的措施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胡佛的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建立国内信贷银行系统,供房屋抵押贴现之用农业方面,胡佛政府为了稳定价格曾下令收购农产品对国家经济进行了小规模的干预坚决反
4、对联邦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更反对联邦政府出资救济失业者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开始发展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 年大选中,民主党人富兰克林 罗斯福以绝对优势当选第 任美国总统,国会赋予总统空前的权力“百日新政”:“新政”首先从整顿危机影响最深的金融业开始:紧急银行法案、“炉边谈话”、格拉斯斯特高尔法其次是解决农业危机:农业调整法“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救济失业者兴办公共工程和以工代赈 年 月,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新政”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 年 月罗斯福就职到 年初:应对危机中出现的紧急问题,提出复兴经济的方案和计划 年:进行具有深远意
5、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年,“新政”第一阶段的紧急措施阻遏了危机进一步恶化,但受到既得利益集团和右翼势力的攻击在第二阶段,罗斯福政府进行了社会改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第二次新政”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第二阶段的关键性立法:年 月 日,国会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 年 月 日通过社会保障法 年通过一项对大公司征收超额累进所得税的法令 年 月,国会又通过了一项关于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立法对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进行了调整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新政的意义: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社会经济 形势的进一步恶化“新政”的实施稳定了金融秩序,整顿了工农业生产为千百万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6、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分配不公的状况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劳动者就业率的增加和购买能力的提高,对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危机年代美国社会的稳定,避免了因经济危机而引起激烈的社会动荡对各国治理危机以及以后的经济政策影响深远英、法应对危机的措施英国:废除金本位制,以提高其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英国推动英联邦各成员国和一些与英国经济联系密切的国家组成英镑集团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在危机的影响下,年代英国的政治明显右转英、法应对危机的措施经济危机对法国的影响相对较晚危机导致法国国内政局动荡 年初,左翼三大政党 社会党、激进党和共产党及其他一些团体达成前所未有的联合,通过了人民阵线纲领勃鲁姆的
7、社会经济改革措施:促使法国雇主协会和总工会达成马提翁协议,集体合同法案政府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资本外逃,改革失败第三节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魏玛共和国的危机与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专制制度的确立和扩军备战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魏玛共和国的危机与希特勒上台当美国经济发生危机时,美国投入德国的短期贷款被迅速抽回,经济危机发酵,引起社会危机和政局动荡纳粹运动迅速发展:希特勒利用破产农民、失业工人和城乡中小资产阶级对现实的不满,从社会中下层中寻找支持者:农民纲领、迅速提供就业战胜危机的纲领,引诱失业青年加入冲锋队希特勒还极力争取大资产阶级的支持:攻击民主制度,大谈在经济领域和
8、政治领域树立个人权威,保证根除马克思主义,绝不触动私有财产和企业家权利;种族优越论纳粹举行了各种大规模的群众集会、讲演会、火炬游行,张贴广告,散发传单,制造声势,宣传纳粹的主张魏玛共和国的危机与希特勒上台1932年7月,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但未获得绝对多数垄断资产阶级的帮助使得纳粹党起死回生 年 月 日,施莱歇尔将军出任总理,他力邀施特莱塞出任副总理,希特勒极力阻挠 年 月 日,在大银行家施罗德的策划下,希特勒与巴本达成天主教中央党与纳粹党组建联合内阁的协议,两党联合组阁,希特勒出任总理德国法西斯专制制度的确立和扩军备战为了建立纳粹一党专政的法西斯独裁政权,希特勒宣布解散国会,控制舆论 年
9、 月 日,希特勒的亲信戈林一手策划了所谓“国会纵火案”在白色恐怖之下,年 月 日举行了议会选举,要求宣布共产党的议席无效,通过了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授予希特勒政府为期四年的独裁权,民主制度名存实亡授权法之后,希特勒立刻推行使地方政府、工会组织和军队全部纳粹化的政策德国法西斯专制制度的确立和扩军备战德国法西斯专制制度的确立和扩军备战希特勒实施党禁 年 月 日,希特勒强令国会通过国家元首法,确立权力一体化的原则,把总统和总理合二为一德国法西斯专制制度的原因:魏玛共和国社会根基不牢容克地主大地产制等封建残余,旧帝国的官吏和军官们保留了职务和特权,垄断资产阶级势力强大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等左派力量
10、对纳粹党上台的可能性估计不足纳粹早期的群众基础和经济危机、民族主义情绪德国法西斯专制制度的确立和扩军备战 年 月,成立了由垄断巨头和纳粹党头目组成的控制全国经济的最高机关德国经济总会纳粹统治下的德国,全部社会文化生活受到以戈培尔为首的“德国文化总会”的控制推行极端的反犹政策,原因:强烈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扩张主义思想犹太人失去祖国之后流亡世界各地,饱受欺凌和痛苦,经济地位提高德国法西斯专制制度的确立和扩军备战 年 月,希特勒明确提出解决德国经济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扩大生存空间 年 月 日,希特勒以未能满足德国“军备平等”要求为由,退出日内瓦国联裁军会议,随后又退出国联经过四年的准备,到 年 月,总体军
11、事实力超过所有邻国,再度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军事强国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经济危机打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试图通过战争转移矛盾埃塞俄比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意大利挑起瓦尔 瓦尔事件 年 月 日,埃塞俄比亚向国联求救英法由于把注意力集中于德国身上,主导了对意大利的纵容1935年9月,提出在承认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享有特殊利益的前提下,对埃塞俄比亚实施国际共管 年 月 日,意大利悍然入侵埃塞俄比亚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主张对意大利的禁运物资不包括石油、钢铁制品,以及铜、铅、锌、煤等重要战略物资“霍尔赖伐尔协定”,对埃塞俄比亚提出领土交换主张,而“侵略者得到的东西比他已
12、经得到的还要多一些”年 月,乘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吸引英法注意力之机,墨索里尼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几个月后埃塞俄比亚被兼并罗马柏林轴心英、法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妥协退让态度动摇了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第四节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日本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军事化法西斯政权在日本建立日本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日本帝国主义保留了封建残余:在政治领域,传统的军阀势力在政治舞台上占据特殊地位,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经济领域,日本的军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封建、半封建剥削方式依然广泛存在在社会生活中,封建宗法制仍占统治地位在思想文化领域,神道和儒教被奉为正宗,忠君成为国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日本法西斯
13、势力迅速发展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日本的工农运动开始高涨,法西斯思潮随之泛滥年,法西斯主义理论家北一辉著作日本改造法案大纲 年 月,中国时事月报刊登了一份与“东方会议”有关的文件军队和社会上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法西斯组织:“一夕会”“樱会”;“爱国勤劳党”“血盟团”“国粹大众党”“爱乡塾”“大日本生产党”等 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波及日日本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日本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法西斯分子在军部支持下不断策动暴力事件,法西斯势力迅速壮大“五一五”事件与“举国一致”内阁政党内阁宣告结束国民经济军事化历史原因:明治时代以来一直奉行对外扩张战略经济危机很快冲击了日本的金融、外贸、工业、农业等国民经济的几乎
14、所有领域 年代初,日本开始探索建立优先发展军事生产的经济体制:推行卡特尔和托拉斯化,加紧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控制,强化政府与垄断资本的结合加强政府对与军事工业有关的工业资源的管制,成立了资源局 年 月,犬养毅内阁上台,国民经济步入军事化轨道;年上台的广田内阁是一届“准军事独裁内阁”侵华战争扩大战时经济统制体制法西斯政权在日本建立围绕着实行法西斯军事独裁统治和侵略中国这两个共同目标:军部分裂为激进的“皇道派”和缓进的“统制派”两派“二二六”事件,统制派为核心的军部法西斯势力在日本取得统治地位“五相会议”,内政、外交和国防大权还是控制在军部手里广田内阁:外交上,要求外交与国防相配合,确保日本在东亚大
15、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洋发展;日德防共协定内政上,禁止群众示威游行,严格管制舆论宣传,以巩固后方,适应对外侵略的需要法西斯政权在日本建立 年 月组成的近卫文麿第一届内阁,加强了对共产党人和左翼人士的迫害年 月,近卫文麿第二次组阁,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国防等全方位的法西斯纲领近卫新体制的推行,表明广田内阁时期形成的法西斯专政已经系统化、制度化思考题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有哪些?欧洲战争策源地是如何形成的?亚洲战争策源地是如何形成的?第八章 各国反法西斯斗争与世界大战的迫近第八章 各国反法西斯斗争与世界大战的迫近第一节 中华民
16、族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第二节 西班牙内战第三节 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第四节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第五节 英、法、苏三国谈判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第一节 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九一八”事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西方大国对日绥靖政策“七七”事变与中国的全民族抗战“九一八”事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明治年间,日本就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出兵占领中国山东,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27东方会议、1931九一八事变爆发 年 月,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月 日,日本炮制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年 月 日,日本又在上海挑起“一 二八”事变 年 月上旬,日军攻占热河全
17、境并向长城一线推进,继而突破中国军队防线“九一八”事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国人民的抵抗:年,中共将分散在东北各地的抗日武装统一起来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年又成立中国抗日联军“一 二八”事变中,驻守上海的中国第十九路军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和广大民众的声援下奋起抵抗 年日军进攻热河,中国军队利用长城防线进行坚决抵抗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被日伪盘踞的察东,但察哈尔抗战在日本关东军的攻击下失败“九一八”事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 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一二 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中共瓦窑堡会议 年,中共为争取国共合作抗日,将反
18、蒋抗日的方针改变为逼蒋抗日,后又改变为联蒋抗日 年 月 日西安事变推动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团结抗战奠定了基础“九一八”事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西方大国对日绥靖政策苏联、各国共产党与各国人民纷纷以各种形式表达同情中国、反对日本侵略的态度 年 月 日,中国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的行径诉诸国际联盟,英国无视事实,只要求撤兵国联后做出让日本撤兵决定,但没有制裁措施 年 月 日,虽然美国照会日本,提出“不承认原则”年 月 日,国联派出李顿调查团到达沈阳:对日本关于“满洲为日本之生命线”的观点表示同情,并认为不必恢复中国东北的原状西方大国对日绥靖政策 年年初,日军
19、进攻山海关:英国希望用改善英日关系的方式维护在华利益美国不准备鼓励对日本实行制裁 年,日本加紧在华北增派兵力,而英、美对此没有做出强烈反应英、美的绥靖并没有使西方列强的安全得到保证“七七”事变与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年 月 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将日本陆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中国大陆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初期,英、美继续推行绥靖政策“七七”事变后,中国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行全民族抗战:平型关大捷、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七七”事变与中国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配合正面战
20、场进行作战的同时,在日本占领区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游击战争中国的抗战得到了国际社会进步力量的广泛支持伟大意义: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沉重地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抑制了英、美等西方大国在东亚推行的绥靖政策推动了世界各国人民奋起抵抗法西斯侵略“七七”事变与中国的全民族抗战第二节 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内战与德、意武装干涉苏联和国际纵队的支援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第二节 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内战与德、意武装干涉 世纪初,西班牙是一个经济落后、政治衰败的半封建性质的国家,一战后,社会矛盾尖锐 年 月 日,西班牙自由共和党领袖阿尔卡拉 萨 莫拉组成临时政府,宣布共和国成立西班牙共和国进行的改革遭到各
21、种保王势力的破坏和反抗西班牙右翼政府的政策遭到共和联盟、左翼激进社会党等左翼势力的反对“十月起义”年 月 日,共和联盟、共和党左翼、社会党、共产党等党派组成人民阵线西班牙内战与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反动势力在选举失败后,决定以武力推翻共和国:金融 资本家、大地主贵族、教会上层教士、军队上层反动将领 年 月 日,武 装叛乱从西属摩洛哥开始,佛朗哥成为叛军首领针对武装叛乱,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号召并领导人民进行武装反击德国快速介入西班牙内战:德国认为可以将英法的注意力从德国重整军备方面引开西班牙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资源作为新式武器试验场西班牙内战与德、意武装干涉 年 月,意大利政府成立了武装干涉西班牙
22、委员会 年 月 日,英 法互换照会,宣布对西班牙实施武器和战争物资禁运“不干涉”政策实际上只是对西班 牙人民阵线政府的扼杀原因:出于对西班牙人民阵线的敌视,将其归咎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操纵,担心其蔓延至欧洲其他国家希望通过绥靖德、意,缔结新的洛迦诺公约,因而不愿在西班牙内战的问题上与德、意冲突苏联和国际纵队的支援共产国际就号召各国共产党和进步组织与人士声援西班牙人民的正义斗争苏联旗帜鲜明地支持西班牙共和国 年 月 日,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批准建立国际纵队国际纵队在保卫马德里和其他一些重大战役中与西班牙人民并肩战斗,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国际主义的英雄篇章 年 月,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根据国际不干涉委员会
23、的规定通过决议,决定从西班牙撤出志愿军苏联和国际纵队的支援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 年 月,西班牙共和国军队和国际纵队进行了著名的马德里保卫战两军进入对峙人民阵线政府继续推行民主改革,极大地鼓舞了西班牙人民,是马德里保卫战能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因之一西班牙共和国军队在进行了近三年的顽强抗击后,最终在佛朗哥叛军和德意法西斯军队的联合绞杀下失败评价:阻止法西斯独裁势力上台、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也是反对德、意武装干涉,维护国家独立主权的正义战争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光辉一页第三节 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各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反法西斯斗争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年 月 日至 月 日,共产国
24、际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七次代表大会:指明了反对法西斯的方针与方法,强调必须建立工人阶级的统一战线来努力制止法西斯夺取政权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议:揭露了法西斯的阶级本质,呼吁各国人民行动起来反对法西斯影响:在对世界形势的准确分析、反法西斯斗争策略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对各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世界主要矛盾,采取正确路线和方针反对法西斯势力和法西斯侵略,提供了及时的引导大会也对各国共产党通过反法西斯斗争,将民族解放战争与社会革命结合起来各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反法西斯斗争 年西班牙全国性的罢工和游行示威,西班牙共产党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号召和主张得到广泛支持人民阵线 年年初,法国兴起
25、了反法西斯运动的高潮,反法西斯人民阵线,阻止法西斯政府上台德国和意大利共产党虽然面临着法西斯的残酷迫害和疯狂镇压,两国共产党仍努力推进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亚洲各国建立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最有成效的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建立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反法西斯斗争在苏联和各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在争取民主、反对侵略的斗争中加强了联系与合作,反战大会遭到了各国资产阶级政府的阻挠 年 月 日,国际和平大会在布鲁塞尔举行,参加大会的有:共产党人、社会党人、自由党人、保守党人和宗教界人士由于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势力的一味纵容,国际社会的联合反战运动到 年之后便被弱化第四节 德国吞并奥地
26、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吞并奥地利绥靖政策与慕尼黑协定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吞并奥地利 年希特勒上台之后,采取措施在奥地利扶植法西斯势力;意大利反而支持奥地利独立 年到 年间的国际形势的变化:德国从一系列事件中看到了英法的软弱意大利因为陷入侵埃战争无暇顾及奥地利英、法等西方大国尚未从经济大危机中摆脱出来奥地利新任总理库尔特 许士尼格极力避免刺激德国德国吞并奥地利 年 月 日,希特勒在会谈中再次威逼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在德国事先准备好的协议草案上签字德军在德奥边界采取模拟入侵军事行动进行威慑奥地利受到英法抛弃,德军越过德奥边境占领了奥地利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完成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钳形包围,为德国实施东
27、扩战略获取了第一个战略据点绥靖政策与慕尼黑协定“苏台德危机”“五月危机”捷政府宣布进行局部动员,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也积极支持本国政府的备战法、英、苏的支持缓解了危机“绿色方案”张伯伦两次飞往德国英法提出苏台德地区中德意志人占 以上的地区割让给德国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威胁,捷克斯洛伐克掀起了全国性的抗议浪潮,要求政府抵抗侵略绥靖政策与慕尼黑协定 年 月 日,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会晤后,于当晚签订慕尼黑协定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没有被允许参加会议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高峰,其结果并不像张伯伦所吹嘘的那样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而是进一步加剧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战争危机绥靖政策与
28、慕尼黑协定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年 月 日,在德 国的策动下,由希特勒操纵的 约瑟夫 提索在斯洛伐克宣布成立“自治政府”,自任政府首脑提索独立宣言,德军开入原来的捷克斯洛伐克只剩下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发达的军事工业体系、兵工厂及 个师的军队都落入德国手中第五节 英、法、苏三国谈判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觊觎波兰与英国对波兰的保证英、法、苏三国谈判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觊觎波兰与英国对波兰的保证年 月 日,希特勒以最后通牒的形式威 逼波兰将但泽移交德国英、法政府不得不做出貌似强硬的姿态应付国际舆论,也借此应对德国扩张对英法造成的威胁目的在于以联 合波兰组 成所谓“
29、东线”,造成两线“威慑”德国的态势 年 月 日,希特勒签署入侵波兰的“白色方案”德意友好同盟条约英、法、苏三国谈判1939年苏、英、法三国在莫斯科进行了关于缔结互助条约的谈判苏联建议:苏、英、法三国签订一项为期 年的互助条约当位于波罗的海与黑海之间与苏联毗邻的东欧国家遭到侵略时,苏、英、法三国应在最短期间内,讨论和确定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进行军事援助的规模及方法英片面回应,法的暧昧态度苏联从共同抵御德国法西斯的大局出发,又提出希望与英、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缔结苏、英、法三国互助条约陷入僵局英、法、苏三国谈判苏联为了加快与英、法合作的步伐,不等政治谈判的结果,又建议举行苏、英、法军事谈判遭遇冷落,
30、苏联“有一切理由”对英法“是否想同苏联进行实际而认真的军事合作”表示怀疑英、法长期奉行对德绥靖政策,对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提议和努力持排斥态度,加上三国谈判中英法缺乏诚意,苏联不得不转而同意进行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谈判,以避免自身首先受到德国的战争打击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深恐苏、英、法三国谈判成功:对英国展开秘密外交,阻止英、法与苏联合作 年 月 恢复德苏贸易条约谈判,改善德苏关系苏德签署为期十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缔约双方保证绝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将不给予该第三国任何支持;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评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全面爆发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苏、英、法三国谈判破裂之后苏联不得已所做的选择,是对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的回应为苏联赢取备战时间但条约有利于德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条约的签署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也产生了迷失斗争方向、模糊敌我界线的消极影响损害苏联反法西斯形象,背离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原则思考题中国、西班牙、苏联、英国、法国的反法西斯斗争各有什么特点?西方国家绥靖政策产生的背景是什么?绥靖政策实施后产生了怎样的后果?试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国抗日战场是如何开辟的?其国际影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