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易错点 1 1 不明确大气各垂直分层气温变化的原因不明确大气各垂直分层气温变化的原因 读下面“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 1.()图中各处气温变化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易错 ) A.a 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B.b 层:臭氧大量吸收波长较长的紫外线 C.c 层处:二氧化碳较少,吸收的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较少 D.c 层处:氧原子大量吸收波长较长的紫外线 2.()下列关于图中 a 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自上而下变化较小,有利于飞机航行和无线电短波通信 B.温度自上而下变化较大,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C.以平
2、流运动为主,温度自下而上降低 D.以对流运动为主,温度自上而下降低 3.(原创,)下列关于地球各大气层热量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平流层顶 B.平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对流层顶 C.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D.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易错点易错点 2 2 不理解水汽凝结的条件不理解水汽凝结的条件 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 面两题。 4.()该山间河谷此时段多雨。下列四幅图中,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5.()该山间河谷冬季多雾,原因是( 易错 ) 位于河谷地区,水汽较多 位于河谷中,风力较弱 位于河谷中,气温较高,蒸发量大
3、夜晚降温幅度大 A. B. C. D. 易混点易混点 1 1 不能正确区分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不能正确区分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目前来看,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 与这一效应相伴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6.()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易错 ) A. B. C. D. 7.()导致“地球变暗”的大气热力作用主要是( 易错 ) A. B. C. D. 易混点易混点 2 2 不能理解高空与近地面气压和风向的区别不能理解高空与近地面气压和风向的区别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 3 500 米高空水平气压(单位:hPa)分布示意图。读
4、图, 回答下面两题。 8.()近地面 P 处的风向可能是( 易错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 两处对应近地面气温状况是 M 处N 处 B.M、N 两处对应近地面气压状况是 M 处N 处 C.M、N 两处对应近地面天气状况是 M 处为阴雨天气,N 处为晴朗天气 D. M、N 两处对应近地面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 N 处 答案全解全析答案全解全析 易混易错练 1.B 2.B 3.C 4.C 5.B 6.D 7.B 8.B 9.D 1.B a 层为对流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强烈吸收的热量包括两部分;太阳 辐射中的红外线和地面长波辐射
5、,其中主要的热量来自地面长波辐射。b 层为平流 层,平流层中的臭氧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大于 0.175 微米的紫外线。c 层为高 层大气,处降温是因为该层无臭氧,不能吸收紫外线;处升温是因为氧原子大 量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小于 0.175 微米的紫外线。综上分析,B 选项正确。 要想弄清楚地球各大气层气温变化的原因,必须明确各大气层的热量来源,否则容 易判断错误。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二氧化碳和水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故 随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降低;平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臭氧大量吸收波长较长的紫 外线,故随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升高;高层大气上层的热量主要来自氧原子大量吸 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故随海拔
6、的上升气温逐渐升高。 2.B a 层是对流层,气温自下而上逐渐降低,且变化较大,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天气 复杂多变,不利于飞机航行;对流层没有电离层,与无线电短波通信无关。故 B 项 正确。 3.C 通过上面第 1 题的分析得知,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4.C 夜晚山顶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而山间谷地气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水汽 容易遇冷凝结,形成阴雨天气,故 C 选项符合题意。 5.B 形成雾的条件有:水汽多、气温较低、风力较小。河谷中水汽多,且空气流 动性差,风力较小,再加上夜晚山坡的冷空气下沉,导致河谷夜晚的降温幅度较大, 大量的水汽遇冷凝结而形成雾。B 选项正确。 水汽凝结的条件主
7、要有两个:丰富的水汽和明显的降温。在高空中水汽凝结形成 阴雨天气是气流上升的结果,而在近地面水汽凝结形成雾则是近地面剧烈降温的 结果。 6.D 全球变暖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关系密切。二氧化碳能够大量吸收地面长波 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进而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图中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7.B “地球变暗”指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增强,故导致“地球变暗”的大气热力作用主要是大气的削弱作用,即图中的 。 削弱作用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保温作用是大气对近地面的作用。故在分析 时要把握住:只要是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就用削弱作用来分析;只要是对近地面温 度高低的影响,就用
8、保温作用来分析。 8.B 图中显示,在 3 500 米高空 M 处为低压,N 处为高压,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近地 面的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故 M 处对应的近地面为高压,N 处对应的近地面为低压。 所以,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指向东的,又由于该地位于北半球,风向受 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故 P 处的风向可能是西北风。 做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是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还是高空等压线分布图。(2) 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高低相反。(3)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判断不同:在近地面,风 受三个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在高空,风受两个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9.D 由上题分析可知,M、N 两处对应的近地面分别为高压和低压,气压高的地方 气温较低,气压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故 A、B 选项错误。M 处近地面为高压,气流下 沉,多为晴朗天气;N 处近地面为低压,气流上升,多为阴雨天气,C 选项错误。由于 该地区位于平原地区,有城市分布的地区在城区容易形成热岛效应,故气温较高,N 处对应的近地面为低压,说明气温较高,故可能有城市分布,D 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