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743653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2021 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 生物试题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磷脂属于脂肪,是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B. 胃蛋白酶属于蛋白质,能够为相关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C. 淀粉和糖原有相同的基本单位和不同的空间结构 D. DNA和 RNA属于核酸,都是细胞内遗传物质 【答案】C 【分析】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2、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纤维素、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但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不同。 4、含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2、【详解】A、磷脂属于脂质,而不是属于脂肪,磷脂是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A 错误; B、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实现其催化作用而加快反应速度,酶不能够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B 错 误; C、 淀粉和糖原都是由葡糖糖构成, 但葡糖糖的连接方式不同构成了淀粉和糖原的不同的空间结构, C 正确; D、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DNA,D 错误。故选 C。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有呼吸酶,有利于催化丙酮酸分解 B. 蓝藻细胞含有叶绿体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 C. 乳酸菌、酵母菌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 叶绿体内膜附着光合色素,利于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3、 【答案】C 【分析】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 、原生动物(如草履虫、 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 、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 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 、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而且原 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叶绿体: (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 合作用的细胞器, 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还有少量 DNA 和 RNA, 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 在片

4、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 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 【详解】A、催化丙酮酸分解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基质,A 错误; B、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B 错误; C、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C 正确; D、叶绿体类囊体膜上附着光合色素,利于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D 错误。 故选 C。 3. 3H亮氨酸合成 3HX 的过程如图,a、b、c、d 表示不同的细胞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c、d 都具有膜结构 B. c 可用健那绿染液染色观察 C. 该过程中 d 的膜面积会逐渐增大 D. 3HX 通过主动运

5、输排出细胞 【答案】B 【详解】A、图中 a、b、c、d 分别表示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其中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A 错误; B、线粒体可用健那绿染液染色观察,B 正确; C、该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C 错误; D、3HX 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D 错误。故选 B。 4. 如图 1为 ATP 的结构,图 2为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 1的 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 图 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此反应与吸能反应紧密联系 C. 细胞内 ATP 与 ADP 快速转化体现了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 D. 图 1框内部分是 HI

6、V病毒增殖所需的原料之一 【答案】A 【分析】 图 1 是 ATP 的结构,其中 A 是腺嘌呤碱基,五边形表示核糖,P 是磷酸基,“-”是普通化学键,“”是高能 磷酸键;图 2 是 ATP 水解和合成过程,向右表示 ATP 水解过程,向左是 ATP 合成过程,酶 1 是 ATP 水解 酶,酶 2 是 ATP 合成酶 【详解】A、由分析可知,图 1 中“A”代表腺嘌呤碱基,A 错误; B、图 2 中的反应向右进行时,是 ATP 水解,常伴随着吸能反应的进行,B 正确; C、ATP 与 ADP 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C 正确; D、图 1 框内部分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HIV 病毒的遗传

7、物质是 RNA,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 HIV 病毒增殖 所需的原料之一,D 正确。故选 A。 5. 下列是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 pH 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 B. 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 一性 C. 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加热、Fe3+和过氧化氢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的原因都 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D.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先将淀粉液与淀粉酶液混合后,再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 5 分钟 【答案】B 【分析】1、含有过氧化氢酶的肝脏研磨液呈弱碱性,但氯化

8、铁溶液呈现酸性,用取过氯化铁的滴管再取肝 脏研磨液时,滴管中残留的氯化铁会使过氧化氢酶失活,从而失去了催化作用,影响实验结果。 2、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 性。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步骤是取 3 支试管,编号, 各注入 2mL 淀粉液; 另取 3 支试管,编号, 各注入 1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将 6 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份淀粉液和-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 60的热水、沸水和冰水中;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液试管中,维持各自的温度 5min; 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观察实验现象。 【详解】A、探究

9、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就是 pH,A 错误; B、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产生麦芽糖(属于还原糖) ,而淀粉 酶不能水解蔗糖(属于非还原糖) ,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B 正确; C、加热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C 错误; D、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液和酶溶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 5 分钟,然后 将对应的温度保温下的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D 错误。 故选 B。 6. 在植物体内叶肉细胞中合成的蔗糖不断运出,再由筛管转运到其他部位贮存、利用。如图表示蔗糖分子 的跨膜运输及相关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

10、的是 A. 蔗糖载体和 ATP 酶之间功能的差异与它们分子结构的差异直接相关 B. 图中蔗糖和 K+的运输都属于主动运输,但两者的运输动力不同 C. 若将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可能会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现象 D. 叶肉细胞保持较高的 pH有利于蔗糖分子运出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叶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蔗糖载体、ATP-酶;钾离子从叶肉细胞运输到筛管、氢离子从 筛管运输到叶肉细胞都需要消耗 ATP,说明两者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同时也说明叶肉细胞中的氢离 子浓度高于筛管,则蔗糖运输的动力为氢离子的浓度差,因此蔗糖通过蔗糖载体运输到筛管的方式也是主 动运输。 【详解】

11、A、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蔗糖载体与 ATP 酶的功能不同,其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 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A 正确; B、图示蔗糖主动运输的动力是膜两侧 H+浓度差,而 K+的运输动力是 ATP,B 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蔗糖可以从叶肉细胞运出后运到一些部位储存,则洋葱细胞可以吸收蔗糖,因此将 洋葱表皮细胞放在一定的蔗糖溶液中,可能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C 正确; D、根据图示蔗糖运输时,蔗糖须与 H+同向运输,因此,叶肉细胞内 H+多(pH低)更有利于蔗糖运出叶肉细 胞,D 错误。故选 D。 7. 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

12、述正确的是( ) A. 条件 X下,ATP 的产生只发生在葡萄糖丙酮酸的过程中 B. 条件 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 CO2和 H2O C. 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与酒精反应产生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灰绿色 D. 物质 a产生的场所仅为线粒体基质 【答案】A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 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 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 少量 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 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 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13、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 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图中的条件 X 为无氧条件,物质 a 是 CO2,条件 Y 是有氧条件下,物质 b 是水。 【详解】A、条件 X 为无氧条件,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 ATP,A 正确; B、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进入线粒体进行分解,B 错误; 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检测 CO2,而试剂甲是重铬酸钾溶液,再酸性的条件下,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 色,C 错误; D、物质 a 为 CO2,其产生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D 错误。故选 A。 8.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研究者测定了野

14、生型拟南芥和气孔发育不良的突变体在不同光强下的 CO2吸收速率, 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 ) A. 无光照时突变体呼吸速率与野生型基本相同 B. 野生型和突变体均在光强为 P 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 光强度在 7501250 molm -2s-1范围内,单位时间内突变体有机物的积累量小于野生型 D. 光强为 Q 时,二者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突变体的气孔小于野生型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 光反应的主要变化是水的分解和 ATP 的形成,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主要变化是 CO2的固

15、定 和 C3的还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细胞质基质内完成的是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反应,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在线粒体 基质内,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 CO2和H同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 的H和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 曲线解读,在没有光照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 CO2吸收量为负值,随着光照 强度的增强,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但由于这时的光照强度弱,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从 外观来看,植物的 CO2仍是负值,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植

16、物的呼吸作用,这 时植物 CO2的吸收值为零,然后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植物的 CO2 吸收值为正,最后当光照强度达到某一值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发生变化,这时 植物的光合作用达到了最大值。据此分析选项。 【详解】由图可以看出无光照时,两曲线合成一条曲线,表明无光照时突变体呼吸速率与野生型基本相同, A 正确;P 点是野生型和突变体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B 错误;光强度在 7501250 molm -2s-1范围内, 单位时间内突变体吸收的 CO 2小于野生型吸收的 CO2, 因此有机物的积累量突变体小 于野生型,C 正确;由于

17、突变体的气孔发育不良,结合图像所给信息,光照强度为 Q 时,野生型的光合强度 比突变型的大,因此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突变体的气孔小于野生型,造成突变型对外界 CO2的吸收量不足引起 的,D 正确;因此选 B。 【点睛】准确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正确的识图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9. 如图是某同学实验时拍摄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图, 表示不同的细胞分裂时期。”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 时期整个细胞的 DNA与染色体数量之比等于 1 B. 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跑中央的细胞板上 C. 时期细胞内两组中心粒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D. 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 【答案】D 【分析】洋葱根

18、尖进行饿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由题图可知,染色体正移向细胞两极,是有丝分裂 后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是有丝分裂中期,图中染色体逐渐变成染色体质,出现新核膜,是有 丝分裂末期,是有丝分裂前期,是细胞分裂间期。 【详解】A、为有丝分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每条染色体上含有 1 个 DNA,但细胞质中含 有 DNA,因此整个细胞的 DNA 与染色体数量之比大于 1,A错误; B、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而不是细胞板上,B错误; C、洋葱是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C错误; D、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D正确。故选 D。 10.

19、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利于机体稳态的维持 B. 细胞衰老表现为大部分酶活性下降,细胞核变大 C. 诱导癌细胞正常分化和凋亡是癌症治疗的可选策略 D.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功能趋向专门化,提高了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答案】A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 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

20、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 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 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 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 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被病原体感

21、染的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A 错误; B、衰老的细胞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变大,B正确; C、诱导癌细胞正常分化和凋亡是癌症治疗的可选策略,使其进入正常的细胞生命历程,阻止其无限分裂, C正确; D、细胞分化使细胞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趋向专门化,提高了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正确。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 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1. 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 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 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

22、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 A、a 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 X 染色体 B. 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 bc 段和图丙中的 kl 段 C. 图乙中的 bc 段和图丙中的 hj 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D. 图乙中的 cd 段和图丙中 jk 段形成的原因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考查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和数目变化的理解。根据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规律可判断图丙代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 【详解】A、X、Y 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X、Y 不可能位于减数第二 次分裂的细胞中,

23、则基因 A、a 位于一常染色体上,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A 错误; B、图甲为减数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其中每条染色体两个 DNA,可对应于图乙中的 bc 段,而图丙表示有丝 分裂,B 错误; C、图乙中的 bc 段时每条染色体含有 2 个 DNA,代表前期和中期,图丙中的 hj 段代表的是有丝分裂的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组加倍,但每条染色体只含有 1 个 DNA,C 正确; D、图乙中的 cd 段形成的原因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D 错误。故选 C。 12. 实验材料的选择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材料选对了就等于实验成功了一半。下面有关洋葱及酶 实验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4、表皮细胞大,容易观察,可用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B. 根尖细胞分裂旺盛,可用于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 C.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呈紫色,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 D. 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不适宜用斐林试剂鉴定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材料的选择,要熟知各个实验的选材标准。 【详解】A、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作用原理是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作用 时间是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前期,因此选择的实验材料最好是植物的分生组织或分生区细胞,而表皮细 胞是成熟细胞,不能继续分裂,A 错误; B、细胞减数分裂是形成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而根尖细胞是体细胞,不能

25、进行减数分裂,B 错误; C、叶绿体色素提取一般选用绿色植物叶片,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C 错误; D、斐林试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 50-65水浴加热,会改变实验温度,因此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不适 宜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D 正确;故选 D。 【点睛】植物的表皮细胞是成熟细胞,不能进行分裂(除非离体植物组织培养) ,且一般不含叶绿体。 13. 最能正确表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 A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 B、图 B 表示双杂合子自交,不能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错误; C、图 C 中的

26、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 D、自由组合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 D。 14.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a. 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此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若杂交后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 d. 孟德尔得到了高茎矮茎=3034 属于“演绎”的内容 e. 孟德尔发现问题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先杂交再测交 f. 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一定出现 9331 的

27、分离比 g. 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产生过程中,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中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A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发生时间:实质为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 裂后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期。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 出结论。 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 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 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 子

28、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 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 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 数量相等的类型) ; 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 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 【详解】a.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且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此 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则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错误; b.一对性状可由一对等位基因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若多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错 误; c.若杂交后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

29、只能说明该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证明基因是位于 常染色体还是位于 X 染色体,错误; d.孟德尔得到了高茎:矮茎30:34 属于测交实验结果,并不属于“演绎”的内容,错误; e.孟德尔发现问题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先杂交再自交,错误; f.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一定出现 9331 的分离比,如可能出现 9:7;9:3:4 等特殊比例,正确; g.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形成配子的过程中,错误。 综上所述,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15. 图 1是某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对该家系中 14 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正

30、常基因 的相关 DNA片段用电泳法分离。 含有正常基因的 DNA片段显示一个条带, 含有患病基因的 DNA 片段显示 为另一个不同的条带,结果如图 2。下列有关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图 2中的编号 c 对应系谱图中的 4 号个体 B. 条带 2 的 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 C. 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 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2/3 D. 9号个体与该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1/8 【答案】D 【分析】图中 4 号个体为患者,双亲均正常,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 1 号个体正常,则进一步判断该病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逐步判断各个体的基因型即可解题。表格中

31、只有编号 c 缺少条带 1,并且 4 号个 体不存在正常基因,因此编号 c 对应系谱图中的 4 号个体。 【详解】首先根据 1、2 和 4 判断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4 号的基因型分别为 Aa、Aa、A_、aa,4 号只含有 a 基因,在图 2 中应只有一个条带,即对应编号 c,由此可确定条带 1 和条带 2 分别代表 A、a 基 因,A、B 正确;根据图 2 可确定 3 号的基因型为 Aa,8 号个体基因型为 l/3AA、2/3Aa,所以 8 号个体的基 因型与 3 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2/3,C 正确;9 号个体(l/3AA、2/3Aa)与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结婚, 孩子患

32、病的概率为 2/31/4=1/6,D 错误。故选 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 的遗传方式是关键。 16. 下列关于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Y 染色体总是比 X染色体短小 B. 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均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不能在体细胞中表达 D. 女性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含有 X 染色体 【答案】D 【分析】性染色体上有控制性别的基因,所以能控制性别,但也有与性别无关的基因,例如色盲基因等,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伴随着性染色体遗传的。 【详解】A、人类的 Y 染色体是比

33、X 染色体短小,但果蝇的 Y 染色体比 X 染色体长,A 错误; B、有些生物体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如豌豆,B 错误; C、性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能在体细胞中表达,例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C 错误; D、女性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含有 X 染色体,D 正确。故选 D。 17. 出生缺陷即先天性畸形,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下列关于出生缺陷和遗传 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1 三体综合征属于出生缺陷,重大出生缺陷就是遗传病 B. 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适合中学生进行遗传病发病率调查 C. 利用基因诊断技术能更好地监测和预防遗传病和所有出生缺陷 D. 苯丙酮

34、尿症是由隐性基因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 【答案】D 【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 、伴 X 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 、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 21 三 体综合征) 。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

35、性疾病,产前诊断 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禁止近亲结婚:可大大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详解】A、21三体综合征属于出生缺陷,但出生缺陷并不能说就是遗传病,如有些先天性疾病是在胎儿发 育时产生的,并非遗传而来,A错误; B、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而进行遗传病发病率调查时一般选择单基因遗传病,B错误; C、利用基因诊断技术能更好地监测和预防遗传病,但不能监测和预防所有出生缺陷,C错误; D、苯丙酮尿症是由隐性基因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D正确。故选 D。 18. 菠菜是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 XY型。已知菠菜的

36、抗霜和不抗霜、抗病和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 状。用抗霜抗病植株作为父本,不抗霜抗病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下列对杂 交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不抗霜抗病 不抗霜不抗病 抗霜抗病 抗霜不抗病 雄株 3/4 1/4 0 0 雌株 0 0 3/4 1/4 A. 抗霜性状为隐性性状,抗病性状为显性性状 B. 上述杂交实验中的父本为纯合子,母本为杂合子 C. 抗霜不抗霜性状遗传的现象体现了交叉遗传的特点 D. 抗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 【答案】C 【详解】A.用抗霜抗病植株作为父本,不抗霜抗病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后代性状统计分析,不抗霜: 抗霜=1:1,抗病:抗病:

37、不抗病=3:1,可知抗病为显性,不抗病为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抗霜位 于 X 染色体显性遗传,A错误; B.抗霜抗病植株作为父本,其基因型是 AaXBY,不抗霜抗病植株作为母本,其基因型是 AaXbXb,B错误; C.抗霜不抗霜性状遗传为 X染色体显性遗传,体现了交叉遗传的特点,C正确; D.不抗霜:抗霜=1:1,抗病:不抗病=3:1,可知抗病为显性,不抗病为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抗 霜位于 X 染色体显性遗传,D 错误。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 19. 下图 X、Y、Z

38、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X 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 是构成细胞膜的 主要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如果 X 被人的红细胞吸收,不需要消耗 ATP B. 脂溶性物质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 Y 有关 C. 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 Z D. 构成细胞膜的 Y 可以运动,而 Z 是静止的 【答案】BCD 【分析】据题文描述和分析图示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糖类与脂质和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X 由 C、H、O 三种元素构成,为细胞生命

39、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则 X 属于糖类,如果 X 被人 的红细胞吸收,则 X 是葡萄糖,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消耗 ATP,A 正确;Y、Z 是构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据此结合图示分析可推知:由 C、H、O、N 构成的化合物 Y 是蛋白质,由 C、H、O、N、 P 构成的化合物 Z 是磷脂,脂溶性物质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 Z 所示的磷脂有关,B错误; 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水解,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 Y 所示的蛋白质,C 错 误;构成细胞膜的 Z 所示的磷脂与 Y所示的蛋白质都可以运动,D错误。 【点睛】梳理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种类与化学组成

40、及其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相关知 识,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定位图中 X、Y、Z 所指代的物质名 称,进而对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判断。 20. 如图所示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有关细胞器的代谢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可以调节细胞内的环境 B. 乙为叶绿体,a在类囊体薄膜上形成,用于 B 的还原 C. 若 G与 F是同一种物质,则 G在丙的基质中产生 D. 无光条件下,乙不能产生 ATP 但能产生 E,而丙能产生 ATP 【答案】ABC 【分析】甲是液泡,乙是叶绿体,丙是线粒体。B 是 C3,C 是水,D 是 O2,E 是

41、(CH20) 、F 是 CO2,H 是 H20,G 是 CO2,据此答题。 【详解】A、甲为液泡,内含有细胞液,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A 正确; B、乙为叶绿体,a 为 ATP,用于暗反应中 B(C3)的还原,B 正确; C、G 与 F 都是 CO2,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 CO2,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C 正确; D、在无光的条件下,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D 错误。故选 ABC。 21. 二甲双胍(Met)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降血糖药物,近年来发现它可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为癌症患者 带来福音。为探究 Met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 Met的培养液培养肝癌细胞,结果

42、如图 1 所 示。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结果如图 2所示。研究人员用含 1mmol/LMet 的培养 液培养肝癌细胞 12h 后,结果发现呼吸链复合物的活性下降,呼吸链复合物位于线粒体内膜上。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图 1实验自变量是二甲双胍(Met)的浓度 B. 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C. 由图 2 结果可推测二甲双胍(Met)可将肝癌细胞的增殖阻滞在 G1期 D. 由实验结果推测 Met可通过减少 ATP 供应,抑制肝癌细胞的有丝分裂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Met 对肝癌细胞增殖的

43、影响,结合图 1、图 2 可知该实验 单一变量是 Met 浓度、时间,因变量是细胞增值存活率、不同时期细胞的相对数量。据图 1 分析可知,Met 的浓度越高,细胞增殖存活率越低,处理时间越长,细胞增殖存活率也越低,说明二甲双胍(Met)的浓度 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强;据图 2 分析,与对照组相比,两种 Met 浓度处理 后的 G1期的细胞都增多了,而 S 期、G2期和 M 期的细胞都减少了,说明 Met 可将肝癌细胞的增殖阻滞在 G1期。 【详解】A、由图 1 可知,不同二甲双胍(Met)的浓度和不同的处理时间是该实验的自变量,A 错误; B、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

4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B 正确; C、据图 2 分析,与对照组相比,两种 Met 浓度处理后的 G1期的细胞都增多了,而 S 期、G2期和 M 期的 细胞都减少了,说明 Met 可将肝癌细胞的增殖阻滞在 G1期,C 正确; D、研究人员用含 1mmol/L Met 的培养液培养肝癌细胞 12h 后,结果发现呼吸链复合物的活性下降,说明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 ATP 减少了,即 Met 通过减少能量供应,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D 正确。 故选 BCD。 22. 矮牵牛花瓣中存在合成红色和蓝色色素的生化途径(如图所示,A、B、E为控制相应生化途径的基因)。 矮牵牛在红色和蓝色色素均存在

45、时表现为紫色。若一亲本组合杂交得 F1,F1自交产生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紫色:红色:蓋色:白色=9: 3: 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亲本基因型可为 AABBEE aaBBee或 AABBee aaBBEE B. 本实验无法判断 A、B基因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 F2中紫色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不会出现白色个体 D. F2中蓝色矮牵牛花自交,其后代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2/3 【答案】AB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矮牵牛花花瓣中合成红色和蓝色色素受三对基因控制,如图所示 A、B、E 为控 制相应生化途径的基因,矮牵牛在红色和蓝色色素均存在时表现为紫色,所以 aa_E_为蓝色

46、,A_B_ee 为红 色,A_B_E_为紫色,aa_ee 为白色。 【详解】A、让基因型为 AABBEE aaBBee 的或 AABBee aaBBEE 亲本杂交得 F1,基因型为 AaBBEe,由 于 BB 纯合,所以 F1自交产生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A_BBE_) :红色(A_BBee) :蓝色(aaBBE_) : 白色(aaBBee)=9:3:3:1,A 正确; B、由以上亲本基因型可知 BB 是纯合的,所以无法通过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判断其与 A 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B 正确; C、F2中紫色个体(A_BBE_)与白色个体(aaBBee)杂交,完全可能出现白色个体(aa

47、BBee) ,C 错误; D、F2中蓝色矮牵牛花的基因型为 aaBBEE 和 aaBBEe,比例为 1:2,所以其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1/3+2/3 1/2=2/3,D 正确。故选 ABD。 三、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 23. 下图 1 为某雌性哺乳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 2 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即小窝,与 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所示结构中,参与生物膜系统构成的有_(填写序号) ,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新型冠 状病毒与图 1 中结构_(填结构名称)的化学组成最相似。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的结构有 _(填写序号) 。 (2)图 1 中参与小窝蛋

48、白形成的细胞器有 _(填写序号) 。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 _(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均位于图 1 细胞的 _ 中(填写序号) 。 (3)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 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 1(82101 位氨基酸)和 肽段 2(101126 位氨基酸)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 3。据此分析可得到 的结论是 _。 (4)当小窝中结合的胆固醇过少时,小窝蛋白的 _结构改变,小窝会变扁平,影响细胞的信 息传递功能。 【答案】 (1). (2). 核糖体 (3). () (4). (5). 疏水性 (6). (7). 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 1 中 (8). 空间 【分析】分析图 1可知:分别是内质网、细胞质基质、核仁、染色质、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细 胞膜、核膜和高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