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一、省略句式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省略主语。(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承后省(也作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省略介词“于”。如
2、:“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二、倒装句式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疑
3、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4、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3.介宾短语后置 (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宾短语。标志词:于、以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5、”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德何如,则可以王矣?何由知吾可也?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三、被动句式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臣诚恐见欺于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2.“为”“为所”表被动。如:“而身死国灭
6、,为天下笑。”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予群从所得。恐为操所先。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3.“受”“受.于”表被动。如:“受制于人。”四、判断句式一、者,也。这是古汉语里最典型的判断句式,它相当于现代汉语“是”。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二、,也。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来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主语)往见(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其(代指?)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判断句)”新唐书李白传三、者,。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也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不过,这种句式比少。如:粟者,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四、,者也。在谓语后面“者也”连用,也相当于“是”。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