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旋风(xun)蓦然(m)磅礴亢奋B挣脱(zhng)辐射(f)隐秘碰撞C束缚(f)陌生(m)搏击严峻D恬静(tin)羁绊(pn)想象躯体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近不惑,他回首与书法相伴的三十载,在对人生充满种种了悟的同时,于书法艺术也有一种大彻大悟的释然之感。B终于双脚着地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旅行”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C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D正当我听得陶醉的时候,那美妙的音乐戛然而止。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安塞腰鼓的表演活动,我
2、市人民都认识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B在安塞腰鼓的表演舞台上,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D弘扬传统文化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4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回答问题。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
3、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好一个安塞腰鼓!(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放在文前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2)文段一开始写腰鼓表演前的“静”,是用哪些景物衬托的?(3)“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的
4、“似乎”可以去掉吗?为什么?(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5)谈谈你对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绊”应读bn。2【答案】C【解析】“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这是个褒义词,不能用来修饰网络诈骗。3【答案】C【解析】语序不当,应该调换“纠正”和“指出”的顺序。4(1)【答案】这句话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为下文写安塞腰鼓迸发的力量作铺垫。【解析】文段用“茂腾腾”来修饰“后生”,写出了年轻生命的气势和生命力,热烈奔放、充满力量,为下文安塞腰鼓的气势和迸发的力量作铺垫。(2)【答案】南风吹动高粱叶子及衣衫,呆呆的腰鼓。【解析】第24段
5、主要写腰鼓表演前的“静”。作者从观者的角度,观察到了南风吹动高粱叶、吹动衣裳这种细微的景象,可见这个场景相当宁静。“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这句话将腰鼓拟人化,“呆呆的腰鼓”也衬托出场景的宁静。(3)【答案】不可以。“似乎”有猜测的意思,去掉之后,就变成肯定的语气了。【解析】腰鼓并不是真正不曾响过,这句话意在表现安塞腰鼓安静的状态,作者想展现“人鼓一体”这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似乎”表示猜测,如果去掉,就变成了肯定的语气腰鼓从未响过,这与实际情况不符。(4)【答案】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安塞腰鼓骤响时的声、形、光彩、力量,描绘出其气吞山河的场面、震撼人心的阵势,表现出后生们的力量美、豪放美,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雄浑有力,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力量的赞美。【解析】文中将“骤雨”“旋风”“乱蛙”等多个比喻句组成排比句,表现了安塞腰鼓表演的精彩,从声、形、光彩、力量等方面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气势美、力量美和豪放美,表达了对生命力量的由衷赞美与歌颂。(5)【答案】示例:生命的力量是伟大的、不可阻挡的。【解析】安塞腰鼓的表演是力量的象征,是激情的释放,更是生命能量的写照。文中用“束缚”“羁绊”“闭塞”等词语揭示其对生命力量的见证。“那么一股劲”不可阻挡,它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这正揭示了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