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B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C俶尔远逝(忽然)D悄怆幽邃(静悄悄的样子)2下列句子中“可”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B皆若空游无所依。(鱼儿都好像在空旷的水里游,孤独无依。)C其岸势犬牙差互。(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D似与游者相乐。(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4阅读课文
2、,回答问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本文作者_,他与唐代的_,宋代的_、_、_、_、_、_合称为“唐宋八大家”。(2)第1段写“心
3、乐之”,第4段又写“悄怆”。结合课文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作者这“乐”与“忧”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小石潭本是永州一无名小潭,却因柳宗元诗情画意的笔调而闻名古今。结合全文,说说柳宗元描写山水的成功之处。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悄怆:凄凉。2【答案】A【解析】A项,“可”的意思是“大约”。B、C、D三项,“可”的意思是“可以,能够”。3【答案】B【解析】正确的翻译应为:鱼儿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4(1)【答案】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答案】乐,是因为作者听到了悦耳的水声。忧,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使作者联想到自己被贬后的境况,触发了凄苦、孤寂的心情。
4、【解析】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在这种背景下,作者与友人来到小石潭,想要寄情山水,排遣内心的痛苦,寻找快乐。“闻水声,如鸣珮环”,因为听到了悦耳的水声而按捺不住心中的快乐。但这快乐是暂时的,因为小石潭毕竟幽深冷寂,这一环境又触发了作者被贬的抑郁忧伤之情,因而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答案】情景交融。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侧面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了小石潭水清澈见底的特点。【解析】可以从课文运用的写景、抒情的方法这一角度解答本题。写景时,运用动静结合、侧面描写的方法;抒情时,运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方法,然后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