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精讲精练.doc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7522225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精讲精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精讲精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精讲精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精讲精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精讲精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精讲精练一、精讲小石潭记文学常识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和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有柳河东集,代表作品为捕蛇者说、黔之驴、小石潭记等。小石潭记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政治集团的改革,因为受到宦官集团的打击,改革失败,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核心人物被贬官外放。王叔文不久后死去,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

2、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课文精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1行百二十步,隔篁(hung)竹2,闻水声,如鸣佩环3,心乐4之。伐5竹取6道, 下见小潭7,水尤清冽(li)8。全石以为底9,近岸,卷石底以出10,为坻(ch)11,为屿(y),为嵁(kn)12,为岩。青树翠蔓(mn)13,蒙络摇缀(zhu),参(cn)差(c)披拂14。【注释】1.西:向西,名词作状语。2.篁竹:成林的竹子,竹林。3.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4.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5.伐:砍伐。6.取

3、:这里指开辟。7.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8.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9.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全,完整的。以,把。为,当作。10.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11.坻:水中高地。12.嵁:不平的岩石。13.翠蔓:翠绿的藤蔓。14.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动。【译文】从小丘再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流水的声音,像是玉佩和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中感到很快乐。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往下走见到有个小水潭,潭水特别

4、清澈。一整块大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鱼可1百许2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4。佁(y)然5不动,俶(ch)尔6远逝,往来翕(x)忽7,似与游者相乐。【注释】1.可:大约。2.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3.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布:照映,分布。澈,穿透。5.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6.俶尔:忽然。7.翕

5、忽:轻快迅疾的样子。翕:迅疾。【译文】潭中的鱼儿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静止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潭西南而望,斗折1蛇行2,明灭可见3。其岸势犬牙差(c)互4,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o)无人,凄神寒骨,悄(qio)怆(chung)幽邃(su)5。以6其境过7清,不可久居8,乃记之而去9。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10,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注释】1.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斗,名词作状语。2.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前行。蛇,名词作状语。3.

6、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4.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名词作状语。差互,互相交错。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悄怆,凄凉、忧伤的样子。邃,深。6.以:因为。7.过:过于,过分。8.居:停留。9.去:离开。10.隶而从者:跟随着同去的人。隶,作为随从,动词。【译文】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那石岸的地势就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坐在石潭上,四周都被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整个气氛)使人感到孤寂、凄凉,寒气透骨,寂

7、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那种环境实在过于冷清,不能久留,于是我记下景色就离开了。一同去游玩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去的还有两个崔姓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 (名词作状语,向西)2.下见小谭(名词作状语,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4.日光下澈(名词作状语,向下)5.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6.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7.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8.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9.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一词多义1.环玉质装饰物如鸣佩环环绕四面竹树环合2.清清凉水尤清冽

8、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3.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能够,可以不可知其源能够,可以明灭可见古今异义(1)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2)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特殊句式1、倒装句:全石以为底。(应为“以全石为底”。译:潭以整块石头为底。)2、省略句: 日光下澈(潭底)。(译:阳光照到水底.) 影布(于)石上。(译: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溪水)斗折蛇行。(译: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坐(于)潭上。(译:坐在小石潭上.)(余)以其境过清。(译:(我)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虚词的运用1.为(作为)全石以为底(成为)为坻2.以(把,用)全石以为底(相

9、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卷石底以出(因为)以其境过清课文理解1.本文描写了什么景色?突出了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石潭幽美、静穆的景色;突出其“幽静”的特点;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游览顺序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愁)的写法4.作者是如何运

10、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1)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2)对比描写。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3)拟人。“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笔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二、精练【提高练习】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14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11、,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选自浣花溪记)注玦(ju):环形有缺口的佩玉。琅(lng ):像珠子的美石。潆回:水流回旋。委:聚集。荠(j):荠菜。舁(y)夫:轿夫

12、。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1)水尤清洌 洌:(2)佁然不动 佁然:(3)西折纤秀长曲 西:(4)尽溪,平坦如荠 尽:2、翻译下列句子。(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58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

13、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

14、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注释】霁:天放晴。漎:流水声。巂(gu):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鬣(li):马颈上的长毛。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ng)坞先生”指姚范。就:完成。卒:同“猝”,突然。(姚鼐游媚笔泉记)5.解释文中划线词语。水尤清洌乃记之而去被而名之要客九人饮于是6.把下列句子翻

15、译成现代汉语。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翼乎临于溪右。7.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浏览小石潭的感受。8.【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

16、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17、注释】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垠:边界,尽头。睥睨(pn):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屋的正梁。堡坞(w):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箭:小竹子。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9.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少 人 而 多 石10.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其岸势犬牙差互(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益奇而坚(4)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18、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1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投以小石先帝不以臣卑鄙B.是固劳而无用潭西南而望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环而攻之而不胜D.是二者,余未信之是日更定矣13.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的不平之气。四、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红桥游记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

19、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4,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倚歌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亦属和。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6,而

20、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者。注袨服(xun):艳服。指王羲之和谢安登上冶城时的感叹。指齐景公和晏子游牛山时的感叹。季夏之望:六月十五日。意思是用音乐来陶冶性情。6遘(gu):相遇;碰上。1.小石潭记作者是代的(人名)。(2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顾而乐之()(2)良会未易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佁然不动,俶尔远逝。4.小石潭记勾画出一幅的游鱼图。(3分)5.红桥游记描绘了红桥的特点。(3分)6.小石潭记作者感情的变化由“喜乐”到(2分),红桥游记作者感情的变化由到再到。(6分)五、甲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

21、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A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醉翁亭记(节选)C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以上选文的作者是唐代

22、的和宋代的。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快乐的(鱼儿),忽然向着远处游过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B.(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慢慢消失。C.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有诸峰山,树林和山谷特别优美。D.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通过描写潭水的清澈,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和鱼互相取乐的情景。B.乙文开篇用“环滁皆山也”暗示了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人迹罕至。C.甲乙两文在写景时都有动有静,修辞方面也都运用了比喻。D.甲乙两文都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记叙了各自游览的过程。4.下列语

23、句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1)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六、根据小石潭记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悄怆幽邃邃:深B、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水中高地。C、斗折蛇行蛇:蜿蜒曲折D、以其境过清清:凄清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潭西南而望 人不知而不愠B、以以其境过清 属予作文以记之C、之心乐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D、乃乃记之而去 乃重修岳阳楼3.下列对课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了游览小石潭的全过程。B、本文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属于游记,都

24、借山水之景表达了作者悲伤厌世之情。C、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第四段表现出来的凄神寒骨源于作者内心的悲伤、凄凉。D、本文是作者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流连于自然胜景,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而作。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日光下澈,影布石上。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潭中鱼可百许头佁然不动俶尔远逝以其境过清6.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描写水声,表现出水声清脆,令

25、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C、课文第二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7.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材料链接(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书信),探究其深层原因。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1一遇和景,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与李翰林建书注:囚拘圆土:被囚禁在圆形的土墙之中。8.下列句中

26、加点的“为”与“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 B.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 D.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9.作者的情感由快乐变为凄苦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作者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B、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C、作者停留潭上,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D、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

27、,巧妙而贴切。11.下面的链接材料表明了对游记写作及游览的一种观点,请简要概括。你是否赞同链接材料中的划线部分对小石潭记的分析?请简要分析。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兴味索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尽妙境。概括评价:七、【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28、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节选自 袁中道西山十记

29、之记四【注释】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罅:裂缝。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刺泼:鱼击水声。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 怕”“只怕”。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心乐之 乐:(2)不可久居居:(3)不里许 许: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长尺许者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B.乃记之而去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或投饼于左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D.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

30、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4.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描写水清澈的一组是()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写影潭底,清慧可怜。下深丈许,了若径寸。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A.B.C.D.5.【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提高练习】(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1.(1)凉(2)呆呆的样子(3)向西(4)走到尽头2.(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

31、上。)(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3、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4、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58题。5.清洌:清澈寒冷。去:离开。名:命名。要:同“邀”,邀请。6.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弯弯曲曲,溪水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像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7.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8.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了比喻

32、的手法,生动形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比成在空中,表现了溪水的“清洌”。“俯视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对象是鸟,因人在高处,所以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此表现作者“向上爬”时已到达很高处。(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9、其 气 之 灵/不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10、(1)像狗牙那样(2)凄清(3)更加(4)有的人11、(1)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12、D13、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四)【参考答案】1.(1)唐(2)柳宗元2.(1)看 (2)容易3.鱼儿静止不

33、动,忽然又向远方游走.4.生动活泼5.赏心悦目 6.凄凉(孤寂) 感到快乐徘徊感叹释然(五)1.柳宗元欧阳修2.D3.C4.(1)表现了作者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抑郁苦闷)之情。(2)表现了作者借山水之乐来派遣谪居生活的苦闷心情(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之情)(六)1.2.D3.B4.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似的。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狗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向小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前行,时隐时现。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5.大约呆呆的样子忽然凄清6.D7.(1)柳宗元写小石潭的美景

34、,是为写自己被贬官后的愤懑孤凄做铺垫,以乐景写悲情,也隐喻自己如美景被埋没的境地。(2)材料中譬如囚拘圆土,然终不得出等句,也表达了对统治者排挤埋没人才的不满和嘲讽,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压抑和孤凄。8.D9.柳宗元遭贬,寄情山水,看到小石潭的美景,心情愉悦,但这种快乐是短哲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0.B11.概括:不写尽不游尽更妙/游玩和写游记都不必穷尽妙处评析:我赞同。潭西南而望一段不写尽小石潭的源头,更具神秘感,更显得环境幽深,给读者想象空间。坐潭上一段,不游尽小潭,体现了环境的凄清,更显得作者心境的孤凄悲凉。七【答案】1.(1)乐:以为乐(2)居:停留(3)许:大约2.D3.(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的鱼儿。4.B5.【甲】文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忧伤的感情。【乙】文表现作者西山游玩的欢愉心情。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精讲精练.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