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精讲精练.doc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7522235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精讲精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精讲精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精讲精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精讲精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精讲精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八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精讲精练一、精讲杜甫老先生不仅忧国,而且忧民。他的忧民,是因为他自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生活也非常地困难,据史书记载,困难到他自己要亲自山上砍柴、采野果为食,困难到连自己的孩子都饿死了。正因为他自己经历过这种生活,所以面对穷苦的百姓,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从内心中产生一种真切的同情。公元759年,47岁的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拖家带口地来到了四川成都,投靠他担任节度使的朋友严武。严武是杜甫朋友的儿子,这孩子看在老爹的面子上对杜甫很照顾,不仅收留了杜甫,还筹钱帮他盖了房子,就是后来所说的杜甫草堂。不仅如此,严武还给朝廷写奏折,帮杜甫争取了个“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这样的话,

2、杜甫也算是有了合法稳定的收入。这也是为什么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的原因。不过严武虽然对杜甫好,可这个老先生仗着自己是长辈,经常耍耍威风,发发自己大诗人的脾气。你想啊,人家严武好歹是你杜甫的上司啊,又帮了你那么多,你总得给点面子不是吗?可据说严武有的时候来看杜甫,这老先生是也不梳头也不穿戴整齐就出来了,这可是对上司的极大的不尊重啊,在古代,就算不死也够治罪的了!还有一次,不知道杜甫是不是真的喝醉了,竟然站到床上指着严武的鼻子说:“没想到你爹严挺之竟然生了你这样的儿子!(严挺之竟有此儿!)”严武的涵养可是极好的,表面上给他面子没理他,可心里是恨上他了,心说“老子给你吃给你喝的供着你,你还骂我,等我

3、有机会不弄死你才怪了!”后来严武还真想杀了杜甫,好在门帘上的钩子挂住了严武的衣服,拖延了点时间,有人趁着这个机会报告了严老夫人,才让杜甫留下了一条命。从这件事情上看,杜甫的性格还是有缺陷的,他的受苦受累,是有自己的原因的。前面咱们说到了杜甫的草堂,就开始读今天的跟草堂有关的诗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所”是被动句的标志,可以解释为“被”。这是一首古体诗。八月秋高风怒号(ho),卷我屋上三重(chng)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n)长(ch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o)。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4、布衾(q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怒号的意思是大声吼叫。三重茅是几层茅草,多层茅草。“三”要注意的,在古文中它不是确切的数字,很多时候指的就是多次。比方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多个人走路,不一定是三个人走路。八月的一天,本来应该是秋高气爽的时候,突然刮起了狂风,狂风怒吼着,把我屋顶上的好几层茅草都给卷飞了。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罥是挂结的意思。挂罥就是挂着,挂

5、住。长在这里的意思是高。塘坳指低洼积水的地方。这句诗是说这茅草被风刮啊刮啊,刮过了江洒在了江边上,落在高处的就挂在了树梢上,落在低处的就沉到了池塘的水里。这几句写出了秋风之狂,“风怒号”,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飞”“渡”“洒”“挂”等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怒号图,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为下文做铺垫。开头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韵脚似乎能让读者听到阵阵风声。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一个接一个的动词不仅描写出茅草被狂风卷起时的状态,而且紧紧地牵动着诗人的视线,拨动着诗人的心弦。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

6、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忍是狠心的意思。能解释为如此,这样。这句诗是说南边村里的那些小孩子们欺负我老人家软弱无力,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劫的事,公然抱着我的茅草跑到了竹林里去。“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写出了诗人的老态、愤懑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年迈穷困的现实,为后文中的悲惨遭遇埋下伏笔。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我大叫着想阻止他们,可是喊得口干舌燥也阻止不住,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站在那里一个人唉声叹气。呼不得的意思是喝止不住。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俄顷的意思是不久,一会儿。这句诗是说不一会儿,风停了,可是一片片乌云滚滚而来,眼看着天渐渐黑了下来。这是马上就要下大雨的节奏啊。这要

7、是一下雨,屋顶的茅草也没了,可怎么办呢?这里的景物描写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渲染了阴沉黑暗的环境氛围,烘托出诗人黯淡愁惨的心境。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布衾是布做的被子。“衾”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比如“罗衾不耐五更寒”、“翡翠衾寒谁与共”。家里还有床布做的被子,不过已经盖得时间长了不能保暖了,我家那个孩子晚上睡觉睡相不好,把被子都给蹬破了。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雨脚如麻是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这句诗的意思是位于床头的屋顶漏了,屋里没有哪个地方还是干燥的,外面的雨还在不停地下着,雨水不停地落到屋里来。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丧乱指战乱,也就是当时的安史之

8、乱。何由的意思是怎能、如何。彻是到,这里指到天亮。这句诗是说自从经历了安史之乱,这几年来老先生我就很少睡过好觉,今天这一晚上,屋里漏雨被子也湿了,这可怎么能让我挨到天亮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广厦指宽敞的大屋。庇是遮盖,掩护。寒士指贫寒的士人。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结实的大屋子啊,能够给天下贫寒的人们居住,庇护他们,让他们都能够喜笑颜开,即使大风大雨之中也能像山一样安稳啊!这里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的宽广胸怀。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意这两个词:突兀是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通“现”,出现。唉,什么时

9、候眼前能够出现这样的大房子,就算只有我的房子破了漏了把我冻死我也心满意足了啊!这里表明了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理想,把诗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作者从自己的遭遇想到全天下的贫寒的人们,他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一点上,和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里面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是一致的。【重点问题】1、主旨: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过程,表达了自己生活的不幸,并推己及人,忧国忧民,表现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2、本诗分为四节,试概括每节的内容,并说说其中蕴含

10、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节:写秋风破屋,卷走茅草,蕴含了诗人焦灼愁苦的心情。第二节:写群童抱走茅草,蕴含诗人的无奈叹息。第三节:写屋破又遭连夜雨,彻夜难眠的境况,蕴含诗人的凄凉痛苦之情。第四节:写诗人推己及人,通过议论抒情表现了诗人体察民生疾苦的济世情怀。3、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一个“怒”字,将秋风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猛烈呼啸的情状。一个“卷”字富有动态,突出秋风的猛烈和席卷茅草的状态,表现出诗人秋风破屋后无可奈何、焦灼痛苦的心情。4、“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过了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的乌云向墨一样,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

11、。这一景物描写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了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文描写诗人遭逢大雨时的窘境做铺垫,为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5、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由当时的个人苦难遭遇,联想到天下的寒士和他一样有着共同的命运,因此他大声疾呼,希望普天下的寒士都能得到一个不为风雨所动的庇护所,安居乐业。诗人推己及人,表现出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屋里漏的雨点比作垂的麻线,没有间断,形象地写出秋雨的细密连绵,侧面表现了诗人凄苦的生活。7、“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

12、感?诗人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诗人饱览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崇高精神。二、精练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2.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的诗句是: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4.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

13、:()A、这首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B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D、“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南村群童欺侮的愤懑心情,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

14、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6.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

15、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以七言为主,辅以二言、九言,体现了“歌”的特点: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行”的动感。B.本诗根据主题的需要,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娇儿踏被”“屋漏床湿”等情节,为后文蓄势。C.本诗语言既朴实准确,又形象生动,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倚杖”一词,准确生动地描摹出诗人年迈、无奈的形象。D.全诗先叙事,后抒情议论,既写了诗人贫困悲苦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愿望。8.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在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谈谈你的理解。9.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16、俱欢颜”一句中诗人所要表达的含义?10.诗人的理想你们看来,在当时可以实现吗?那为何还要如此不切实际?11.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 12.【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乙】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两段文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甲】侧重表达的博大胸怀,【乙】表达的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

17、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两段文字的抒情方式也有所不同,【甲】文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而【乙】则是。13.这首诗中,诗圣杜甫由自身遭遇想到“天下寒士”的冷暖,体现了“推己及人”的济世情怀。下列最契合这种情怀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B.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中庸)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D.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14.这首诗中的“归来倚杖自叹息”,描绘了诗人“倚杖”的形象;陆游游山西村中的“拄杖无时夜叩门”,描绘了诗人“拄杖”的形象。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说说这两个形象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案】1.何时眼前突兀见

18、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D5.D6.A7.A8.诗人以小见大,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9.诗人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饱经磨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从风雨飘摇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战乱中的整个国家。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从而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10.诗人的理想在当时是不能实现的。即使他甘愿自我牺牲也是一样。他生出这样的愿望,

19、是基于对人民困苦生活情况的深切体会,诗人个人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意识迫使他自己为民疾呼,这在于他是自然的,毫无功利色彩。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突出了现实的残酷,一方面也突显出诗人“兼济天下”的情怀,那一颗热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诗人超人一等的博大胸襟,将个人与社稷命运紧密相连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正是这首诗最大的艺术价值所在。11.民生疾苦(民生艰苦);忧国忧民12.渴望广济苍生;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13.C1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倚杖”的形象,写诗人屋上被秋风吹走的茅草又遭村童抢掠,自己无法追回只能倚杖叹息,表现了诗人焦灼、痛心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游山西村中诗人“拄杖”的形象,写出诗人想要在以后趁着月明来闲游,随时都会拄着拐杖在夜里敲门拜访,表现了诗人悠闲惬意、向往田园生活的心境。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精讲精练.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