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将相和将相和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会认“璧、臣”等 16 个生字,会读“强、划、削”3 个多音字,会写“召、 臣”等 13 个生字。 2.练习朗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不停读、不回 读,结合历史故事阅读规律,继续练习快速阅读。 3.能抓住典型事件,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理解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 文章的脉络。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典型事件,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速读课文,分类学词 1.激趣揭题 (1)学
2、生自主畅谈自己所知道的历史故事。 (2)揭题: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 他撰写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根据司马迁史 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相关内容改写的将相和 (3)学生自读课题。 提问:看到课题时,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呢? “将” 是谁? “相”是谁? 2.初读课文 (1)运用上节课所学的不停读、不回读的方法速读课文,读完后根据课件的 计时钟记录时间。 (2)检查课文情况,重点提醒下列字词的读音。 和氏璧 蔺相如 承诺 廉颇 抵御 鼓瑟 击缶 上卿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怯、臣”等。 (4)学生交流难理解的词语。 缶”和“瑟” :出示图片,
3、请学生辨认“缶”和“瑟” 。 “缶”为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瑟”为古代弦乐器,像琴。现在所用 的瑟有两种,一种有二十五根弦,另一种有十六根弦。 学习活动二:练习速读,理清文脉 1.巧用速读。 (1)再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地读, 不要一个字个字地读,尝试提高阅读速度。 (2)相互交流;读这篇课文用了多长时间。 你的速读诀窍是什么?如何连词成句地读。 总结:快速阅读的时候,我们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连词成句读,如 找到句子的主干,以关键词串联理解整句句意,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件等。 2.理清脉络 (1)再读一遍课文,思考文章一共写了几个小故事,尝试通过抓住文
4、章的主 要事件来提高阅读速度。记下时间。 (2)提问:课文围绕着“将相和”讲了几个小故事?快速浏览课文,用阅读 故事的方法画出每个故事中小结性的句子,圈出关键词,并概括成小标题。 (3)借助小标题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学习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3.能结合具体事例,借助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对人物 的印象,并进行相应的表达实践。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 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能结
5、合具体事例,借助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对人物的 印象,并进行相应的表达实践。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聚焦言行,品味人物 1.问题指引 (1)提问:题目是将相和 , “和”是什么意思?(和好的意思)那肯定有不 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 (2)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第 16 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 (3)用课件出示史记中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片段,了解廉颇这么说的原 因。 (4)小结: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蔺相 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呢?官到底该不该 升?这就是
6、咱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2.提供支架 (1)聚焦蔺相如的言行,自主阅读“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两个小故事。 提问:蔺相如的哪一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2)根据交流先聚焦一处进行讨论:出示“完璧归赵”中蔺相如面见秦王的 片段,说一说你为什么对蔺相如的言行印象深刻。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特点的表达。 语言“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引导思考:你觉得璧有 毛病吗?联系背景,说一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蔺相如说璧有毛病,你能体 会出什么?(足智多谋) 动作“上前一步” “捧着璧” “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引导思考: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几个动作中你能读出蔺相如怎样的
7、心理,你从中读 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机智勇敢) (3)总结:我们可以联系背景、联系上下文来揣摩人物心理,从人物动作、 语言描写中体会人物形象。 3.交流反馈。 (1)用同样的方法自主阅读,找出蔺相如的言行,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 面的描写入手揣摩人物形象。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 (2)小结:作者在“完璧归赵”渑池会面”两个小故事中,通过语言、神态、 动作的描写刻画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临危不惧、一心为国的人物形象。 学习活动四:角色体验,归纳总结 1.理解内容 (1)提问:蔺相如通过自己的聪明机智加官进爵、步步高升的过程,也是将 相“不和”的过程,那将相是怎么“和”的? (2)引导学生总结
8、:廉颇的态度发生转变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平和。 (3)引导学生体会廉颇知错就改的真诚态度、蔺相如宽容大度的品格,以及 两人身上心为国的精神品质。 2.改写剧本 (1)提问:廉颇是如何负荆请罪的?出示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想想他们 可能说什么做什么。 (2)小组合作将这个片段改写成剧本。 3.合作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角色,练习表演。 (2)教师点拨:在表演中也需要注意角色的神态、动作、语言。 (3)选择小组在班级中进行表演,师生合作评议。 4.归纳总结 (1)再回顾三个小故事,读一读标题,想一想三个故事中蔺相如写得最多, 而写到廉颇的文字却是寥寥几笔,是不是廉颇不重要?请你找一找三个故 事
9、中描写廉颇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尝试阅读原文廉颇蔺相如列传 ,拓展积累。 板书设计 6.6.将相和将相和 精彩片段 师:看来蔺相如没有瞎说,那么接下来说的话,是不是对的呢?我们不得 而知。现在看他第二次说了什么?哪个同学介绍给我们听? 生:第二次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这块璧是块什么璧? 生:和氏璧。 师:是一块什么样的和氏璧? 生:是无价之宝。 师:刚才同学说这块价值连城的璧没有毛病。现在蔺相如又说这块璧有点 小毛病。问题出来了,不是璧不好,就是蔺相如说谎,到底怎么回事?是 蔺相如说谎了。 生:是蔺相如说谎了。 师:蔺相如
10、说谎了,那蔺相如就不是一个诚实的人了呀?这块璧没毛病啊, 那蔺相如怎么成说谎的人了?怎么理解这件事情? 生:因为秦王拿到了和氏璧赞不绝口,但是没有提要拿十五座城交换的事。 师:那就是他说话的背景让他不得不这样说,现在谁愿意把背景情况介绍 一下?秦王在文中是怎么做的? 生: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师:秦王双手捧着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说明这 块璧怎么样? 生:说明这块璧非常珍贵,就连秦王都怕摔坏了。 师:这个“捧”用得好不好?改成任何一个字都不能恰当表现秦王的心情。 假如你现在是秦王,一边看一边称赞,你会称赞什么? 生:真是一块宝玉啊,简直就是
11、稀世之宝。 师:这又一次印证了这是块宝玉。秦王无非就是说了这些,但是他心里在 想什么,你们有谁知道? 生:他心里想: “我要把这块宝玉骗到手,绝不把十五座城交给赵国。 ” 师:这秦王够阴险的。这会儿如果我是蔺相如,我一看秦王,心想:坏了! 直接上去,拿来,秦王给不给?直接上去抢,行不行? 生:秦王不会给,上去抢也不行。 师:那这宝玉怎么办,就成了人家的了?城池也拿不到。这是怎么样的时 刻? 生:千钩一发,关键,十万火急 师:大家语文功底真好!那这块璧怎么要回来?于是蔺相如就略施小计, 对秦王说 生: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师:再看秦王,你看看,秦王马上就把璧给蔺相如了,不用他去抢也不用 去要了。这回,这块玉在谁手里? 生:蔺相如。 点评: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蔺相如的语言来揣摩他的心理, 用联系上下文,结合背景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蔺相如说和氏璧有问题是 “以 退为进” ,体会到蔺相如勇敢机智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