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1207392380yun 文档编号:75612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9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21.21.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 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 ,会写“塞、秦”等 10 个字,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2.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准古诗的节奏。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 读准多音字 “将” , 初读古诗, 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准古诗的节奏,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 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助学出塞 ,感悟“边塞诗”的学法学习活动一:助学出塞 ,感悟

2、“边塞诗”的学法 1.出示关于边塞的图片,初步感知边塞的苍凉。 2.认识“边塞诗”的特点。(结合资料) 3.朗读出塞和凉州词这两首边塞诗。 4.指导学习出塞 (1)“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出塞”是乐府旧题,后人多用此题反映军旅、边塞生活。 2 (2)认识王昌龄其人,学生介绍课前所积累的资料。 (3)对照注释、查阅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如:但使、龙城飞将、教、胡马、阴山等 (4)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句诗的含义。 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 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 山。 (5)主题讨论: “秦时明月

3、汉时关”用了“互文”的手法, “秦”和“汉”是 两个朝代,为什么放在一句写?(结合史料感悟“时间”和“空间”的穿越 感和苍凉感) (6)主题交流:诗歌看起来在写前朝名将李广,其实是借对李将军的怀念表 达什么呢?诗中哪个词最能表达这种情感?(补充“飞将军”李广的故事) (7)诵读感悟边塞诗的苍凉和悲壮,并读出作者对名将的怀念、对边疆安宁 的渴望。 A 感悟画面之悲。 1.师范读诗句。 你眼前出现一幅什么画面? (板书:明月 关 人未还)这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2.指导读出感觉。 小结: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和边关。 “明月” “边关” 已经成了戍守边关将士们生活的两个典型

4、的景物。 B 感悟人心之悲。 3 1.从征人角度感悟。 “人”指什么人?(板书:同情征人) (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人) 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 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家 亲人) 5.配乐感悟诗歌意境,读好全诗。 6.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边塞诗的步骤。 (1)揭题、解题。 (2)认识作者及创作背景。 (3)对照注释通读全诗,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大意。 (4)思考这首诗和“边塞”有什么关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7.读诵积累出塞 。 学习活动二:自学凉州词学习活动二:自学凉州词) ),应用学法应用学法 1.复习出塞的学习步

5、骤及方法。 2.对照步骤自学王翰的凉州词 。 3.检查自学成果。 (1)诵读诗文,做到有节奏、有感情。 “琵、琶”注意:葡萄和琵琶的读音。 “词、催、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催”是左窄右宽; “醉”左右结构匀 称。 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感,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作者及创作背景。 4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4)主题讨论。 从“欲”和“催”这两个字读出了什么? 比较感悟将士们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还想开怀痛饮,另一方面却被催促着 要上马出征。 诗中哪里能体现出“边塞诗”的特点?(聚焦:马上催、沙场、古来征战) 从宴会和沙场这两个场景的对比中,你读

6、出了什么?(感受“对比”的写 法) 想象:宴会上的将士们拿着酒杯会说什么?想什么?(升华诗文的主题) 4.引导理解“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1)从哪里看出沙场很凶险?(几人回) (2)为什么“醉了”也莫笑?(感受悲凉) (3)小结: “古来征战几人回” ,如此凶险都不怕,还怕“醉卧沙场”?将士 们的劝酒中带着份悲壮、豪迈。(指导诵读) 5.拓展王之涣的凉州词(其一) ,积累并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沙 场”情景? 出示: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引导对比学习: 凉州词和出塞同为边塞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各抒已见) 7.读诵两

7、首边塞诗。 5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出塞 夏日绝句 。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边塞诗”和“怀古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边塞诗”和“怀古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助学夏日绝句学习活动三:助学夏日绝句 ,感悟“怀古诗”的学法。感悟“怀古诗”的学法。 1.介绍“怀古诗” ,补充怀古诗的知识。 2.认识李清照及创作

8、背景。 出示: 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情调活泼优美,主要抒 写少女、少妇闺情与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后期金兵入侵,丈夫去世,她只 身漂泊,在愁苦中度过晚年,作品情调低沉、凄苦,深厚的故土之情、悲 凉的身世之感和慷慨的国家兴亡之痛,一并抒发其中。 3.对照资料思考: 夏日绝句是李清照什么时期的作品?对照注释理解诗 6 句意思。 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 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 1127 年,李清照途经当年 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 句 。 4.感悟作者的用典: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

9、江东。 ”(补充故事介绍)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 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 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 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 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 自刎,时年 31 岁。 5.追问思考:历史人物那么多,为什么李清照却要“至今思项羽”?(诗人 把满腔的爱国情,集中表现在对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思念与赞美中) 6.点拨:大多数怀古诗都会引用以前的典故,借古喻今。 7.主题讨论:在李清照看来什么样

10、的人才能称为英雄?你能举出相关的人 物例子吗? (结合例子来谈“人杰”和“鬼雄”的表现) 8.读诵积累夏日绝句 学习活动四:读诵积累学习活动四:读诵积累,拓展认知拓展认知 1.读诵积累 古诗三首 , 思考: 这三首诗中两首是边塞诗, 一首是怀古诗。 你觉得编者把它们三首放在一起的用意是什么? 7 2.交流讨论:这三首诗的相同之处。 3.“诗词活动” :边塞怀古知多少? (课前积累其他的边塞诗或怀古诗,大家一起来吟诵古诗、感悟豪情) 4.课外积累其他的边塞诗或怀古诗。 5.以小组为单位出一份“诗词小报” ,以“边塞”或“怀古”为主题。 6.交流小报,大家互学。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精彩片段精彩片段

11、 师:王翰存诗不多,最有名的就是这首凉州词了。这首诗的一、二两 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场非常豪华的宴会场景。从哪里看出很豪华? 生:我从“葡萄美酒”可以看出他们喝的酒很高级,是用葡萄酿制的美酒。 师:是的,这不是普通的酒,是上等的葡萄美酒,你尝过这样的酒吗? 生:我尝过,但是我不喜欢喝酒,我爸喜欢小酌两杯,他说好喝。 师:是啊, 小学生可不能喝酒。但是我们可以从诗句中感受到美酒的香醇、 甘甜,爱喝酒的人真的想一杯复一杯,一醉方休。还从哪儿看出宴会很豪 华? 生:我从“夜光杯”看出来,夜光杯是一种很高级的酒杯。 师:是的,不仅酒很美,杯子也很美,一切都很美,令人陶醉。 8 生:我还从“琵琶”看出来,他

12、们不但有好杯子、好酒,还有琵琶伴奏呢, 好的音乐也能让人陶醉。 师:对于“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句诗,你是如何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生:士兵们正在开怀畅饮呢,忽然听到了琵琶声,这些琵琶声由远及近地 从马上传过来。于是,战士们在悠扬的琵琶声中继续饮酒。这时,号角吹 响了,在催促将士们出发。 师:古时候,人们一般都是在马上弹奏琵琶的,你这个理解有道理。 生:我的理解和他不同。战士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 音,这是出征的号角,在催促将士们出发了。这时候,战士们到底是饮酒 还是不饮酒呢?很矛盾。 师:是啊,真是矛盾,你的理解也有道理。战士们参加的真是一场豪华的 盛宴!有美酒佳肴,有琵琶演奏

13、,也许还有歌舞表演。听到催促出发的号 角后,正在痛饮的战士们会怎么想呢? 生:这么快就要出征了,我还没有喝够。 生:真想再饮一杯美酒,无奈就要出发! 师:诗文的三、四句就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这也许就是他们用来劝酒的 词令吧。我们来读读: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谁来说说意 思? 生:我如果醉倒在沙场上,你不要笑话我啊,主要是因为我刚刚喝多了。 从古至今,外出征战的人有几个人能回来呢?也许我以后就无法再喝上这 美酒了!来来来,我们再喝一杯吧。 师: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9 生:将士们很留恋宴会和美酒,不想上战场,但是又必须要去保卫边疆。 师:是啊,将士们内心有着矛盾、不舍、担忧

14、,最后一句是反问句,好像 是在自我追问。明知上了沙场是回不来的,但是偏要去战斗,这是戍边将 士的职责和使命! 生:读好这首诗。 师: 这是一首边塞诗, 虽然诗人对边塞的风景和战争的场景没有过多描写, 仅仅写了出征前的宴会场景,但是我们分明能感受到沙场的残酷以及这些 将士们的勇敢! 点评点评: 教学片段聚焦两个问题,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第一个问题是:从哪里看出 这是场豪华的宴会?借助这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 琵琶马上催”这句诗所描绘的宴会场景。第二个问题是:听到即将出发的 催促声, 将士们会怎样想?借助这个问题, 启发学生读出诗文的言外之意, 揣度将士们充满矛盾冲突的心理感受。在

15、教学中,教师还引导学生多角度 解读“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句诗的意思,鼓励学生多元解读。 22.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崛、范”等 9 个生字,会写“肃、晰”等 11 个字,会写“严肃、 清晰”等 15 个词语。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0 3.能根据时间、地点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提炼小标题,并连起来说清 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初读课文,能根据时间、地点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 事,提炼小标题,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时间、地点归

16、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提炼小标题,并连起来 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课题导入学习活动一:课题导入,梳理事件梳理事件 1.指名读课题。 2.解题: 崛字形:山字旁。 崛起本义是山崖的高起、突起,在这里引申为民族的繁荣昌盛。 3.简单介绍周恩来:大家了解这个人物吗? 4.学习生字词。 (1)检查“崛、沈、范、魏、晰、振、胸、怀、赞、效、淮、租、惑、斥” 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辱,读(r)不要读成(l) 。淮,读(hui)不要读成(zhn) , “斥” “沈”为翘舌音, “租”为平舌音,注意读准确。 11 字形难点: “怀”的偏旁是竖

17、心旁, “晰” “训”的左半部窄,右半部宽。 “赞” “辱” 上下大小一样。 重点关注多音字“背” 。 (2)引导学生理解词句: 光耀门桶 学事 为之一振 中华不振 有志者当效此生 5.指导学生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 (1)文章没有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了周恩来的志向,再写了 与志向相关的三件事,你能找到这三件事吗? 第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到东北,伯父和他说不要轻易到租界去玩。 第二个故事是周恩来和同学闯租界。 第三个故事是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每个事件中有哪几个人物,学会辨识主要人物。 (3)说说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情? (4)三个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 (5)领会作者用意:

18、三个事件,为什么不按时间顺序写?为什么第一个事件 写得最详细? (6)结合表格,辅助梳理: 序号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事件 1 十二岁那年 奉天 伯父、周恩来 耳闻“中华不振” 2 一个星期天 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中国妇女、周恩来、 中国警察 目睹“中华不振” 3 新学年开始 学校 魏校长、周恩来 立志“振兴中华” 12 6.借助表格,尝试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耳闻“中华不振” (1-6) 目睹“中华不振” (7-8) 立志“振兴中华” (7-8)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

19、容,体会少年周恩来博大的 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3.能根据补充资料理解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 因,感受周恩来少年伟人的形象,树立个人的志向。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 怀和远大的志向。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周恩来少年伟人的形象,树立个人的志向。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二:抓住对衬学习活动二:抓住对衬,了解伟人了解伟人 1.为何周恩来小小年纪就能有如此抱负?(中华不振)自读课文, “中华不振” 13 表现在哪些地方? 2.学习“对衬”的写法,体会周恩来的远大志向。 (1)对衬

20、一:周恩来与伯父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关注: “叹了一口气”与 “难以忘怀”) (2)对衬二:周恩来与同校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3)对衬三:周恩来与围观的中国人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对比体会,如: “紧握着拳头”谁又敢怎么样呢” “只 能” “劝慰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等。 3.读懂这些对比,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补充资料介绍:租界。 4.在文中,租界指的是什么?(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区分“租界”与“租借” 。文中有一个词概括出了租界的样子。(热闹非凡) 5.朗读体会周恩来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口头说说周恩来的想 法。

21、 6.教师总结: 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拓展周恩来的生平资料。 7.拓展梁启超中国少年说 。 学习活动三:朗读指导学习活动三:朗读指导,升华情感升华情感 1.分角色朗读文章的第 19 自然段。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关注“默默、若有所思、清晰而坚定、连声赞叹” 等词语的意思和感情色彩。 3.引导学生走进周恩来的内心世界: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周恩来的话, 你会想些什么? 14 4.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感情。 这个故事的结尾说“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沉重 分量” ,现在你体会到了么? (中华不振就是我们总是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负。 )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受到委屈都

22、没人管。 )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不敢帮助中国人。 )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 生活很困难, 而洋人却过得很好, 还欺负人。 ) 师:体会得真好。 (板书: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的志向。 5.出示课后第 2 题练习(含注释和注音),朗读诗句,了解诗意并感受周恩 来的救国抱负。 6.读诵积累课后的诗句。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22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精彩片段精彩片段 师:请你轻声读这段文字,想一想,在这件事中,有哪些人物?你关注到 15 了什么人物的什么表现? 生:在这段文字中,我看到了魏校长、周恩来和同学们。魏校长向同学们 提出了

23、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同学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但大多是没怎么经过 慎重思考的,而周恩来却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最后才清晰而坚定地回答 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师:你说到了许多人物以及他们的表现,能不能聚焦到某个人物的某种表 现?你重点关注到了谁?他的什么表现让你印象深刻? 生:我关注到了周恩来的表现。 首先, 整篇课文主要介绍的就是他的故事; 其次,他给校长的回答和其他同学有本质上的不同。 师:你关注到了周恩来的表现,周恩来回答了几遍问题? 生:两遍,这是一种重复。 师:齐读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个句子。正因为这句是全文之魂,所以作者要 反复、强调,你还关注到了谁的表现? 生:我还关注到了魏校长的

24、表现。魏校长能当上校长,肯定是有很丰富的 教学经验的,肯定也见过各种各样的学生,但现在周恩来居然只说了一句 话,就让魏校长连声赞叹。 生:而且魏校长第一次听到周恩来的回答,就为之一振,睁大了眼睛,并 且又追问了一遍。 师:他为什么为之一振? 生:因为他没有想到周恩来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抱负和胸怀,所以他为之 一振。 生:而且上文同学们的回答都是“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等等, 16 魏校长可能是第一次听到有同学是这么回答的。 生:我还关注到了感叹号,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能想到为整个国家的 崛起而读书,十二三岁是一个很小的年纪,一般想到中华崛起的至少也要 成年了,而年纪小的小孩子大多数时

25、候都只是想到自己,可是周恩来竟然 已经想到了国家,这实在是太让魏校长赞叹了。 师:感叹他的年纪之小,又感叹他的抱负之大。魏校长接下去还有表现, 他又追问了一遍。这样做是为什么?难道是他没有听清吗? 生:不是,他听得很清楚了,周恩来说得“清晰而坚定”但是因为周恩来 年纪很小,抱负却很大,所以校长觉得不可思议,让他再说一遍。 师:他觉得太吃惊,太不可思议了!你就是魏校长,你来问。 生:你再说一遍,你为什么而读书? 师:我们一起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生齐:你再说一遍,你为什么而读书?(全班再齐答) 师:这是魏校长第一次听到周恩来的回答之后的表现。第二次之后他的表 现又有所不同,不同在哪里?

26、 生:第一次他只是追问,第二次他就高兴地连声赞叹。 师:你就是魏校长,你来读。 生: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师:这是赞叹,但魏校长是“连声赞叹” 。 生:好哇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当效此生啊! 点评点评: 教学片段中关注了魏校长和周恩来的不同视角,启发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感 17 受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放手让学生自主表达阅读感受,让学生走进 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品读的时候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的情感色彩。 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反复追问、强调和朗读,让学生读中品味、印象深刻。 23.23.梅兰芳蓄须梅兰芳蓄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蓄、迫”等 11 个生字,读准多音

27、字“宁、要” ,理解“蓄须” “花 旦” “斩钉截铁”等词语的含义。 2.借助表格,梳理梅兰芳为了拒演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3.结合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并感受他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梳理梅兰芳为了拒演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感受梅兰芳的民族 气节。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内容和搜集的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并感受他的民族气节。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借助资料学习活动一:借助资料,认识梅兰芳认识梅兰芳 1.揭示课题,解释“蓄须”的意思。 2.交流资料,认识梅兰芳其人。 18 (1)小组交流自己准备的资料(包含故事的时代背景、租界的介绍等资料)

28、, 互相分享。 (2)全班交流课文中没有提及的资料,注意倾听同学的介绍,避免重复。 (3)从这些资料中,你看出了梅兰芳有什么特质? (表演艺术高超、很有气节等) 3.“旦角”是什么意思?和“蓄须”有什么关系? 4.再读课题,思考: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5.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梅兰芳蓄须 学习活动二:提炼关键学习活动二:提炼关键,梳理信息梳理信息 1.默读文章的第 27 自然段,思考:为了拒绝为日本人演戏,梅兰芳用了 哪些办法? (自由交流) 2.在这个过程中,梅兰芳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1)引导学生借助时间,区分不同的事件。 (2)围绕主要人物梅兰芳概括事件。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

29、圈画关键词,并 把关键词串联起来概括。 (3)总结提炼。 藏身回避,不能安居。 蓄须明志,不能演出。 卖房度日,不能生活。 冒险生病,不惜性命。 3.结合板书,概述文章大意。 19 4.结合事例,谈谈自己眼中的梅兰芳。 学习活动三:区分详略学习活动三:区分详略,把握关系把握关系 1.判断:在梅兰芳的这么多事件中,哪一个是主要事件?为什么?(打针让 自己生病) 2.推测:梅兰芳法让自己生一场“大病” ,可能会有怎样的结果?(结合文 本内容朗读感悟) 3.谈感受:对于梅兰芳让自己生病的这个决定,你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4.辨析:课题是梅兰芳蓄须 ,为什么作者没有详写蓄须的过程,而是详 写了他设法让

30、自己生一场“大病”这个事件? 学习活动四:聚焦结尾学习活动四:聚焦结尾,想象练笔想象练笔 1.精读最后一自然段。 (1)什么样的人才会被称为“艺术家”? (自由谈,艺术家是指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并从事艺术创 作劳动而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 (2)梅兰芳为什么被称为“艺术家? (3)从“更”字看出了什么?(全文着力描写的是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4) “民族气节” 是什么意思?(民族气节就是一个民族所坚持的信仰追求、 文明准则、价值尺度,包括高尚道德、优秀品质等) 2.补写练笔。 (1)再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久没 有看、非常期待、喜爱和敬佩)

31、 (2)想象练笔:当梅兰芳表演完之后,人们一定会报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20 他们会说什么?做什么?以“演出散场后”为情境写一段话。 (3)学生练笔,全班交流。 3.总结: 梅兰芳是一位具有高超演出艺术水平的京剧艺术家, 他蓄须明志、 不惜牺牲自己的艺术生命,这就是为了祖国宁可牺牲的爱国表现。他的民 族气节让人敬佩,难怪会被评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2323 梅兰芳蓄须梅兰芳蓄须 牺牲艺术生命民族气节 藏身回避 不能安居 蓄须明志 不能演出 卖房度日 不能生活 冒险生病 不惜性命 精彩片段精彩片段 师:读读第 4 自然段,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生:梅兰芳宁可卖房度

32、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师:其实,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这个小节的意思。以后我们在 阅读的时候,要特别关注每一段开头和结尾的句子,有很多重要信息就藏 在其中。 师:这一段,为什么要写戏园子的老板? 生:为了衬托出梅兰芳的骨气和气节。梅兰芳不论条件多么优厚,都统统 拒绝。 师:从哪里看出条件很优厚? 21 生: “预支二十两黄金” ,还没有表演就可以收获一笔巨款,完全可以帮助 一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师:难道梅兰芳的家人不会怪他吗? 生:梅兰芳的志向一定早就告知了全家人,在他精神的感召下,家人们也 一定会和他样有民族气节。 师:那些戏园子老板会怎么想? 生:他们都很期待梅

33、兰芳来演戏,毕竟他是台柱子,大家期待已久。老板 们其实也是很想帮他的。看到梅兰芳如此坚定地拒绝,老板们估计也会对 他肃然起敬的。 师:这一段,作者时而写戏园子老板开出优厚的条件,时而写梅兰芳的坚 决拒绝,让梅兰芳的形象更加突出。这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方法。因为有了戏园子老板的描写,才让梅兰芳的气节得到更好的体现。 请你根据下面的句子,也来写段描写,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 (教师出示: “他很善于跑步。 ”学生自由撰写) 生:他很善于跑步,每次八百米跑步比赛都少不了他。跑步时的他总是轻 盈飞快、身姿矫健,不一会儿的工夫就甩出其他同学好远。他总是跑在所 有选手的最前面,第二名都被

34、他落下一大截。他跑步的样子很轻松,两臂 有节奏地摆动着。在他后面的选手有的直喘粗气,有的面露难色,有的痛 苦不堪观看跑步的同学们都在为他纷纷喝彩: “哇!他跑得好快! ” 师:写得真好,既正面描写了他很善于跑步,也侧面描写了其他的选手和 观众,让他的善跑跃然纸上。 点评点评: 22 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读写结合,让学生学有所得。首先,教师紧扣文本, 引导学生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容, 引导学生寻找关键句来概括大意的方法。 其次,引导学生品读文本中对梅兰芳的正面描写、对戏园子老板的侧面描 写,让学生感受到两相结合的好处。最后,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这 样的写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得以迁移。 24.

35、24.延安,我把你追寻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习“延、苛”等 7 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借助资料, 理解全诗的内容, 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借助资料,理解全诗的内容,领会延安精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诗歌。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全诗的内容,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介绍背景学习活动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1.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 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

36、革命闪光的篇章。今天,我们 23 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 2.补充交流关于“延安”的资料。 3.交流预习诗文后的初步感受。 学习活动二:初读感知学习活动二:初读感知,理解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词语 1.听录音,指导朗读,要求读通、读顺。 2.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强调“笋”是平舌音,请学生组词并巩固字音。 3.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语言环境理解。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帮助理解,如结合图片、生活经验理解“镢头、 土炕” ;结合旧知理解“满目琳琅” 。 (2)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予以板书,边学文边理解。 4.齐读诗歌,读通读顺。 学习活

37、动三:结合资料袋学习活动三:结合资料袋,理解文本内容理解文本内容 1.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诗歌的每一节各讲了什么? 2.结合资料袋,出示自学提示 (1)圈一圈:默读诗歌,圈画出不理解之处。 (2)读一读:出示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等介绍资料,学生读资料。 (3)说一说: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想法。 (4)悟一悟:你能听出诗歌的言外之意吗? 3.小组交流展示,教师相机点拨。 4.小结: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追寻的仅仅是延安这个地方吗?追寻的是革 命前辈们的延安精神,这是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与百姓同甘 24 共苦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

38、身的精神。 5.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生生互评,教师相机点拨,示范。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2424 延安延安,我把你追寻我把你追寻 追寻 延河 枣园 南泥湾 杨家岭 延安精神 精彩片段精彩片段 师:诗人在延安追寻什么呢?请找出诗中的词语。 生: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对延安比较陌生,阅读每个小组手中的资料袋,结合诗歌内容, 说说你对第 2 节的理解。 生:以前,我只是听说过延安,今天我终于有幸目睹了延河的图片,那宝 塔山下静静流淌着的延河,那在暮色笼罩下的延河,还有那农耕归来的父 女俩眼中那温顺的延河,我觉得很美,很想去看一看延河,更想去听一听 作者诗中所讲的延河叮咚的流

39、水声。 生:我也看了延河这一部分,知道了延河流经延安,它是黄河的一条支流, 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我想,作者文中说的“追 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可以理解为是在追寻人们当年在延安度过的革命 日子。 生:枣园在延安很有代表性,因为它曾是党中央的所在地,我们前几天学 了毛主席写的为人民服务一文,我现在从资料中了解到,原来它就是 25 在枣园这里写成的。 生:园中有棵梨树,开满梨花,看到这,我好像隐隐闻到阵阵梨花的清香。 生:毛主席等革命领导人一定在这里做了不少事。 师:是啊,他曾在延安从事了许多革命活动。 点评点评: 片段抓住 “诗人在延安追寻什么”这个问题展开教学, 引导学生发

40、现延河、 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名,梳理诗歌创作的脉络。在教学中,教师 引导学生自主交流阅读感受,一边交流,一边感悟作者选择这些地点的用 意。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视朗读的指导,加强读中抒情、读中感悟。 习作习作:写信写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写信的实用意义,掌握书信写作的正确格式,了解信封的写法。 2.激发学生写信的兴趣, 能够运用简单的书信与人进行思想、 情感的交流, 把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写得明白易懂。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写信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书信写作的正确格式,了解信封的写 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书信与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把要告诉对方的事 情写得

41、明白易懂。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26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学习成语学习活动一:学习成语,了解书信了解书信 1.请学生朗读一组成语 雁去鱼来 鸿雁传书 青鸟使者 飞鸽传书 见字如面 平安家书 2.你们发现了吗?这组成语都和什么活动有关?书信。 3.这里有一封老师写给大家的书信,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信要怎么写? 出示例信,学生根据例信回顾书信写作的格式。 亲爱的同学们亲爱的同学们:( (称呼称呼) ) 你们好你们好!( (问候问候) )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你们已经看到我了。很抱歉你们已经看到我了。很抱歉,我没办法在事先我没办法在事先 就联系上你们就联系上你们,

42、所以只能到开学第一天将信交给你们。 是不是有点小难受所以只能到开学第一天将信交给你们。 是不是有点小难受, 因为你们看到的不是原来熟悉的班主任?我能理解你们的心情。 仔细想来因为你们看到的不是原来熟悉的班主任?我能理解你们的心情。 仔细想来, 我们能够相识纯属“缘分”啊我们能够相识纯属“缘分”啊!你想想你想想,这世上那么多的学生这世上那么多的学生,我为什么我为什么 就遇到了你们呢?这世上那么多老师就遇到了你们呢?这世上那么多老师,你们为什么就遇到我了呢?呵呵你们为什么就遇到我了呢?呵呵, 这是不是缘分呢?这是不是缘分呢? 同学们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你们在学校的每一天从现在开始你们在学校的每一天,

43、我都将和你们一起度过。我都将和你们一起度过。 我会和你们一起诵读美妙的古诗我会和你们一起诵读美妙的古诗,用我们快乐的欢笑迎接每一个黎明的来用我们快乐的欢笑迎接每一个黎明的来 临。我会和你们一起学习课文临。我会和你们一起学习课文,起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我会给你们讲一起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我会给你们讲一 个又一个好听的故事个又一个好听的故事,在故事中一起去感受人性的真善美。我还要带你们在故事中一起去感受人性的真善美。我还要带你们 读一本又一本的妤书。哦读一本又一本的妤书。哦,我还会把我揣摩多年的写作“独家秘笈”传授我还会把我揣摩多年的写作“独家秘笈”传授 27 给你们给你们, 让你们也成为 “写作

44、小达人” 。 怎么样?兴奋不兴奋?欢喜不欢喜?让你们也成为 “写作小达人” 。 怎么样?兴奋不兴奋?欢喜不欢喜? 同学们同学们,学好语文的根本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在我看来学好语文的根本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在我看来,评评 价你们语文水平的标准可能有若干条价你们语文水平的标准可能有若干条,但最重要的只有一项但最重要的只有一项:你们是否具你们是否具 备了相应的阅读能力。和分数相比备了相应的阅读能力。和分数相比,这是“软指标”然而比起分数这是“软指标”然而比起分数,它对它对 你们一生的意义不知重要了多少倍。因为你们一生的意义不知重要了多少倍。因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一个人的精

45、神发育史实质上就 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 (正正文文) ) 衷心祝福衷心祝福 每天进步每天进步,开心快乐开心快乐!( (祝福祝福) ) 你们的老师你们的老师( (署名署名) ) 20192019 年年 9 9 月月 1 1 日日( (日期日期) ) 4.谁来说说一封信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格式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地方?谁可以结合这封信,给大家介绍一下?(教师相机板书) 5.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老师把书信的格式编成了顺口溜,我们一起来读一 读: 称呼顶格打冒号,先向亲友问个好。 正文每段空两格,一事一段不乱套。 事情说完写祝福,健康快乐常说到。 署名日期别漏掉,工整写在

46、右下角。 学习活动二:点拨题材学习活动二:点拨题材,自由酝酿自由酝酿 1.信的格式掌握了,现在你最想给谁写信呢?你想告诉他(她)什么? 2.教师相机总结板书: (1)写信的对象可以是:亲朋好友、同学、老师、偶像、校长 28 (2)写信的内容可以是:学校活动、家中近况、感谢、道歉、叙旧、问候、 邀请、 愿望、 家乡的风土人情、 风味小吃、 名胜古迹、 建议意见趣事新闻 3.请几名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思路,教师提示注意事项,相机板书。 学习活动三:交流表达学习活动三:交流表达,小试牛刀小试牛刀 1.掌握了写信的格式,明确写信的对象和写信的内容,现在,就让我们小 试牛刀,赶紧拿起笔来把自己心里最想说的

47、话写下来吧。 2.学生当堂作文,教师巡视。 3.展示部分学生作文,师生共同点评。 4.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解决学生在书信表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学习活动四:探究实践学习活动四:探究实践,学写信封学写信封 1.信写好了,可是怎样才能让对方读到我们的信呢?一封完整的书信包括 信封和信纸两个部分。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信封,请大家看看一张信封应 包含哪些内容? 2.出示信封范例: 3.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信封的格式部分。 29 4.教师小结:注意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姓名、地址,邮编的书写位置,以及 邮票的作用。特别强调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地址不要写错。特别提示:不要 写“某某人敬启” ,因为这样意思就搞反了,意指“让对方尊敬地开启” , 而不是表达你对收信人的尊敬之情了。 5.同学们,如果现在请你给老师写一封信,你知道信封该怎么写老师才能 收到吗?现在拿出信封,动笔写一写吧。 6.出示教师地址、邮编及学生所在学校的地址和邮编。 学习活动五:交流书信的文化意义学习活动五:交流书信的文化意义,练写一篇完整的信练写一篇完整的信 1.阅读一段新闻,交流阅读感悟。 “1010 年前年前,打开装得鼓鼓囊囊的邮包打开装得鼓鼓囊囊的邮包,90%90%都是私人信件。现在一个星都是私人信件。现在一个星 期能有一两封信就算多的了期能有一两封信就算多的了! ”邮递员老张说。据国家邮政总局统计”邮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四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