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高考政治三轮复习热点问题梳理与命题分析热点01: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时政解读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本届高峰论坛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到目前为止,来自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已确认与会,参会嘉宾注册人数已超过4000人。10年来,中国与五大洲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上万亿美元投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共建国家不断深化规则标准等领域合作。高峰论坛的举办将向世界表明,共建“一带一
2、路”将是一个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展现中国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全面成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心和决心。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并为来华出席本届高峰论坛的嘉宾举行欢迎宴会和双边活动。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让我们谨记人民期盼,勇扛历史重担,把准时代脉搏,继往开来、勇毅前行,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届高峰论坛期间的活动包括开幕式,互联
3、互通、绿色发展、数字经济3场高级别论坛,以及关于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智库交流、廉洁丝路、地方合作、海洋合作的6场专题论坛,同时还举办了企业家大会。本届高峰论坛发表了一份主席声明,梳理总结与会各方达成的共识,明确下阶段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方向及重点领域。本届高峰论坛还发布一份多边合作成果文件清单、一份务实合作项目清单,全面梳理汇总3场高级别论坛、6场专题论坛框架内形成的各项成果。企业家大会上,中外企业商签了一批合作项目。在第一个10年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已结出累累硕果。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共建“一带一路”将会更具创新与活力,更加开放和包容,为中国和世界打开新的机遇之窗、繁荣之
4、窗、幸福之窗。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走到了关键当口。是坚持合作与融合,还是走向分裂与对抗?是携手维护和平稳定,还是滑向“新冷战”的深渊?历史的钟摆朝向何方,取决于我们的抉择。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共享机遇,共克时艰,共创未来,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共同把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命题分析【经济与社会】: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如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答: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了开放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
5、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设计制造的雅万高铁首批高速动车组和综合检测列车运抵印尼,一批重大项目也相继落地,都更好发挥了政府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哲学与文化】:(2024菏泽高三期末)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由愿景转变为现实的历史必然。答: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目的和动力。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着眼于当前人类前途命运和
6、整体利益提出的,连接着历史、现实、未来,凝聚着梦想、奋斗、希望,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和各国人民的美好期待。【哲学与文化】:(2024烟台高三期末)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述共建“一带一路”走的是人间正道。答:这是相关国家作出的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带一路”是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共建“一带一路”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哲学与文化】: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
7、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何能从规划图转化成实景图。答: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符合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着眼于未来作出长远规划,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了新平台,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哲学与文化】: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意义。答: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学习和吸收民族
8、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不断深入发展。答:“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推动全球化进程。“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和发展战略,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一带一路”倡
9、议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参与国得到了实惠、分享了红利、促进了发展。【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2024菏泽高三期末)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谈谈共建“一带一路”是如何为世界经济增添活力的。答: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了共建国家贸易发展,维护了全球供应链稳定,促进了共建国家之间共同协商、加强合作、共同繁荣,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案,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逻辑与思维】: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一带一路”倡议是如何运用发散与聚合的创新思维方法的。答:发散与聚合是创新思维的两翼,思维方向相反,人们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要二者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成
10、功。“一带一路”倡议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运用了聚合思维。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发散,探究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教材融合: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新时代我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认识。答: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
11、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有利于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国团结、合作,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全球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教材融合:(2024滨州高三期末)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以“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1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我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我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国市场、资本、技术、资源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教材考点链接(一)必修
1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1.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2.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二)必修2经济与生活角度:1.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坚持新发展理念,完整、全面、准确贯彻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3.坚持以人民为中
14、心的发展思想4.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三)必修4哲学与文化角度: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3.实践的特点、与认识的辩证关系4.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其余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可能出现的考点链接:(可以了解看看)1.发挥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2.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3.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4.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
15、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和历史创造者作用。7.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8.文化对社会的影响。9.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10.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四)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角度:世界多极化角度:1.我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当今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3.综合国力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中国的地位和作用:中
16、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在国际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4.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符合沿线各国的共同利益,有利于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经济全球化角度: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我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和发展战略,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
17、、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热点02: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政解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定向领航。【问题导向2023年经济工作】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
18、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五个必须”深化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与“发展是硬道理”一脉相承,高质量发展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推进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着眼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着眼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强调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
19、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这一点强调的是发展与安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也要努力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打好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以“最大的政治”为统领,强调聚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五个必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明了前进方向。【定调明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
20、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12个字”: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关键是把握好蕴含其中的辩证关系。”在“稳”的基础上推动“进”,通过经济结构、发展质量、重大改革上的“进”来实现“稳”。在“立”和“破”上也需要把握好先后顺序,否则会影响经济发展大局。形势越是复杂多变,越要坚持稳中求进。稳是大局,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经济回升向好、社会发展稳定的基础上,为“进”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进是方向,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通过经济结构、发展质量、重大
21、改革等方面的“进”,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九项重点任务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五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六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七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八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九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四个“抓落实”: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雷厉风行抓落实,统筹把握时度效;求真务实抓落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四个“抓落实”,强调的是知行合一,考验的是担当作为。新提法释放
22、新信号: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会议指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热点词 词本身就是一个时政热点)命题分析【经济与社会】:结合材料,综合运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我国如何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答:建立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统筹城乡区域协
23、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释放内需潜能,进一步做大国内消费市场规模;持续优化初次分配格局,逐步健全再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 【哲学与文化】:(2024德州高三期末)从“先破后立”到“先立后破”,都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正确抉择。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答:矛盾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矛盾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同。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当前国内外形势以及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政策、推进改革。具体问题具体
24、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无论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建设,只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当时社会矛盾的正确方法。【哲学与文化】: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明年经济工作为什么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答: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稳与进、立与破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促进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矛盾是普遍的,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
25、法的前提,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承认进与稳、破与立的矛盾。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兼顾进与稳、立与破。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于当前经济形势,会议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目的应该是要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避免之前出现过的盲目求快或一刀切的做法。【逻辑与思维】:(2024德州高三期末)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说明当前改革应如何做到“立”“破”有度。答: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当前在改革中要把握好政策调整的力度,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积极
26、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坚持适度思维,“得中”处之。积极寻求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与经济运行和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最佳结合点,提高宏观政策的效果,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改革过程中,在现有的体制机制完善的前提下,要积极破除不适应的旧体制机制,推动经济新飞跃。【逻辑与思维】:(2024潍坊高三期末)结合材料,选用一个恰当的辩证思维方法,阐明“先立后破”中蕴含的改革魄力与智慧。答: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在经济工作中,要在完善既有体制机制基础上,把经济发
27、展的新机制与新模式立起来,再破除原有机制体制中各类阻碍经济增长的堵点,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推动中国经济创新发展。(若从矛盾分析法、辩证分合等角度分析,可酌情给分)【逻辑与思维】:(2024潍坊高三期末)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答: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最高利益,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抓好粮食生产,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断提高自身粮食生产能力,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面对全球多重因素造成的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坚持
28、走和平发展道路,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抓好自身粮食安全供给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建立起全球粮食安全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筑全球安全。【逻辑与思维】: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质量互变规律的相关知识,谈一谈你对“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认识。答:(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稳”是“进”的前提和基础,“进”是“稳”的结果并推动“稳”。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掌握适度原则,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之内,防止过犹不及。
29、“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强调循序渐进的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教材融合: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逻辑与思维知识,谈谈我国能源转型应如何处理“先立”与“后破”的关系。答: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我国能源转型一边是经济发展,一边是绿色减碳,既要发展新型能源,又要破除传统能源,两方面对立统一。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否定的过程是消灭旧事物的环节,也是产生新事物的环节。根据我国传统能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实际,调整能源结构不能全面淘汰传统能源,在新能源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立”起来之前,“破除
30、”以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为代表的传统发展模式不宜操之过急,否则会影响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解决问题不能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要坚持辩证的否定。我国能源转型要坚持先立后破,“先立”应发展新动能,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后破”应淘汰旧动能,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推动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处理好中长期绿色转型与短期经济平稳增长之间的关系,推动能源转型平稳过渡。教材考点链接(一)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1.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4.中国梦。5.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新时
31、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二)必修2经济与生活角度: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加强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3.建立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增强国际竞争新优势。4.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要求:实现区域良性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
32、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6.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民共享。8.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
33、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9.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所有制制度。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三)必修3政治与法治角度:1.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我国
34、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三)必修4哲学与文化角度:1.坚持一切实际出发。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适应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2.意识的能动作用。会议强调,要树立全面、整体的观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要进行综合影响评估,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3.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在认识利用规律的基础上,造福人类。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
35、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中国在疫情期间依然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发展规律,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6.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受疫情影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面临不小挑战,尤其是大部分脱贫群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性收入,疫情影响就业,脱贫群体的收入也直接受到影响。7.整体和
36、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面对风高浪急白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予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8.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要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9.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10.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
37、统一。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1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12.抓好主要矛盾。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1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会议指出,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14.矛盾主要方面与矛盾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
38、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15、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但需要克服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困难和挑战。16.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17
39、.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18.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秉持光荣传统,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作出更大贡献,要政企同心,让民营经济这艘“航船”始终能行稳致远;让民营企业家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向前。19.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发挥农民作为推进乡村振兴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四
40、)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角度:1.要正确处理好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2.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大重点领域引进外资力度,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互利共赢。3.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4.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贡献者。5.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五)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角度:1.辩证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辩证否
41、定观(先立后破);质量互变规律;适度原则2.创新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超前思维热点03:新质生产力时政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42、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2.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3.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1)及时应用科技创新成果: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2)布局产业链: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3)围绕
43、战略任务科学布局: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4)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4.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1)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2)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3)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
44、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4)优化经济政策工具箱。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形成新型生产关系5.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1)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2)深化改革: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3)扩大高水平开放。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
45、际环境。6.完善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1)完善工作机制: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3)健全分配机制: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命题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新时代青年以青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写一篇短评。【参考答案】青年
46、的我们以朝气,锐气,志气,心存理想,向先辈学习,以青春之我,成青春之国家。青年坚定理想与信念,正确面对历史发展规律,认识我国新时代下的国情,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华民族复兴大任而奋斗的决心。新时代青年应始终关注国家、民族与人类前途命运,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积极探索社会变革的道路,助力国家现代化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未来属于青年的我们,国家的未来寄希望于青年,我们肩负时代重任,青年在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华章。在新时代的成长道路上我们坚定党的领导,在党的带领下,青年的我们,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以青春助力国家发展。2、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
47、新质生产力何以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未来。【参考答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根本遵循。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坚持创新发展,推动科技发展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密切联系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经济与社会】1、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参考答案】坚持创新理念(或创新是第一动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
48、引擎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要说服广大群众相信社会主义优越性,必须努力把经济搞上去,以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快的速度发展,逐步缩小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2、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角度,国家应当如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条件。【参考答案】积极履行国家职能,发展教育事业,强化人才支撑,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人才条件;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形成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的法治环境,破除一切束缚创新发展的观念和体制障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社会环境;建设统一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