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 岳麓版必修二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限时练.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75771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 岳麓版必修二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限时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复习 岳麓版必修二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限时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复习 岳麓版必修二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限时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复习 岳麓版必修二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限时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复习 岳麓版必修二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限时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试题第 1 页(共 15 页)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限时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限时练 姓名:_班级:_小组:_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钱穆先生指出:汉代很多奴隶的产生是农民主动离开土地,逃避国家赋税的结果。这 些奴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汉代( ) A 小农经济解体 B 田庄经济盛行 C 土地全部国有 D 工商食官产生 2黄梅戏天仙配插曲歌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 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 ) A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丰衣足食的情景 B 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C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 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 3据史料记载:明中期以后,江苏江阴

2、县“农无田者十有七” 、 “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 为人佃作者什九” 、 “乡间富户, 田连阡陌, 合一二里饥饿之民, 皆其佃户” 。 由此可知, 当时江阴县( ) A 租佃经营方式盛行 B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C 人们生活比较富足 D 富商大贾横行乡里 4南方地区经过孙吴、 东晋、南朝的开发, 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 南方经济发展的结果,可能会导致( ) A 北方经济的落后 B 北方文化的进步 C 南方文化的进步 D 南方文化的落后 5青白瓷是一种产生于唐宋之际的新的瓷器品种,其新颖的釉色比白瓷更符合社会上层 人士的艺术品味。在他们的推动下,青白瓷渐成风尚,最终在南方地区形成

3、一个足以 与传统青瓷相抗衡的窑系。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百姓生活富裕 B 奢靡消费成风 C 中央集权加强 D 生产技术进步 6 西汉时期, 出土的随葬品中青铜礼器逐渐减少, 陶礼器增多。 到东汉时期陶礼器减少, 豪强地主墓葬中实用类冥器模型大量出现,如仓、井、灶、猪圈、鸡舍、磨房、建筑 模型等。这从侧面反映出( ) A 东汉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发展 B 东汉时期礼乐制度的彻底崩坏 C 两汉时期手工业技术全面衰落 D 两汉时期百姓生活的安乐富足 7明初景德镇有官窑 58 座,民窑不过 20 座。但官窑管理腐败,很快衰落。为完成上贡 历史试题第 2 页(共 15 页) 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

4、烧” (民窑烧造,官府给子报酬)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 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这反映了明代( ) A 手工业分工细,管理手段新 B 官窑产品占据了市场 C 民营制瓷业逐渐占主导地位 D 区域性分工更加明确 8据周良霄著元代史记载:元代的青花瓷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新产 品每“窑火既歇,商争取售” ,产品远销国内外。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 A 制瓷技术有新发展 B 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C 青花瓷器十分畅销 D 青花瓷器属于青瓷系列品种 91983 年,广州出土了一套南越国(公元前 204 年前 112 年)的铜制印花凸版,被认 为是目前世界纺织史上最早的一套古代彩色印花织

5、物工具。同时,出土了大量花纹尚 可辨认的丝织物。据此可知,当时( ) A 雕版印刷术水平较高 B 中原丝织技术外传 C 丝绸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D 纺织技术比较发达 10明朝中期农村雇工非常听雇主的话,到了明末“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 、 “夏必加 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 抑商政策的瓦解 C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 资本主义的产生 11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A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 “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

6、是铺席买卖” 12 “宋代城市革命”为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工商业行会应运而生。 都城纪胜记载: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 ”据此可知,工商业行会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抑商政策的废止 B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工商业竞争激烈 D 工商官营的确立 13宋朝时期,政府在商业管理上出现两种模式,一曰“买扑” ,一曰“钞引” 。 “买扑”类 似于后世的招标承包制。在暴利性的盐业出现“钞引” ,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 的钱物换取凭证, 拿凭证到指定机构支取食盐, 再到指定地点销售。 材料表明宋代 ( ) A 放弃了传统盐铁专卖政策 B 政府专营政策有所放松 历史试题

7、第 3 页(共 15 页) C 民间商人已处于主导地位 D 官商勾结现象日益严重 14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指出: “ (中国)宋朝时期发 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 以下最能体现“商业 革命”内涵的是( ) A 出现区域性大商帮 B 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C 逐渐放弃抑商政策 D 大量商业市镇兴起 15汉以前的官吏薪俸,都是以谷和粟等实物来支付的;到了西汉,官俸名义上虽然叫若 干石,但在实际发放时,有的发一半谷粟、一半铜钱,有的则完全发钱。这反映了当 时( ) A 粮食产量减少 B 拜金主义兴起 C 中央集权加强 D 商业贸易发展 16明代

8、中叶以后,江南市镇的分布十分密集,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 市五里,东至王江泾镇六里,北至平望镇十五里,西南至新城镇三十里,至濮院镇五 十里,西至震泽镇三十里,至南浔镇五十里。这些密集的市镇网络( ) A 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B 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C 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 D 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7 明代嘉靖年间, 王阳明在为弃儒经商的方麟所写的墓志铭中说:“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 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 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 ”王阳明这种观点形成的根源是( ) A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9、 C 传统社会结构逐步瓦解 D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8宋史专家漆侠指出,我国古代城市往往随着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而表现出它的盛衰。 北宋灭亡,汴京也随之而萧然一空;南宋灭亡,临安也失去了往昔的光彩和繁华。这说 明( ) A 城市发展受制于政治因素 B 城市的经济职能薄弱 C 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缓慢 D 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 19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B 吴郡“游手之徒,十室九空” C 苏州机户“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D 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口” 20康熙帝南巡时,江南士子进献耕织图 。在此图基础上,康熙帝命人另绘耕图、织图 各

10、 23 幅,并亲自赋七言绝句并撰写序文。这表明清朝统治者( ) A 重视江南绘画艺术 B 坚持以农为本理念 历史试题第 4 页(共 15 页) C 推行民族融合政策 D 标榜自身诗词天赋 21有学者称, “重农抑商”政策使职业分工呈不合理状态,社会全员消费集中在农业生产 领城,消费产品农业化致使社会中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是低水平的。该学者意在说 明“重农抑商”政策( ) A 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宗旨 B 无法适应稳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C 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D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2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 ,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 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

11、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 A 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 强化了经济控制 C 开通了丝路贸易 D 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23明代洪武年间规定“农、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 得农、纱” 。到正德年间,政府又强调“商贩、朴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材 料表明明代这一时期( ) A 农民的社会地位切实有所提高 B 政府依然延续传统的经济政策 C 商人的社会身份处于社会底层 D 官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有提升 二、材料阅读二、材料阅读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 分) 下表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 时间 史实 汉朝 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

12、。大秦王安敦派使臣 来东汉。 魏晋南北 朝时期 226 年,大秦商人来到建业,西晋初年又派使者来到中国。波斯、大月 氏的商人、使者不断来华。445 年,波斯王朝遣使来华。佛教传入并不 断发展,印度等国的僧侣来华传教。日本、朝鲜多次派使者来华。 唐朝 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日本 高僧空海长安求法。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 宋朝 高丽政府遣使到宋朝搜求书籍。日僧寂昭、元灯等乘宋商船渡海入宋。 明州城出现多处波斯馆 清真寺 。印刷术外传朝鲜、日本、印度、 历史试题第 5 页(共 15 页) 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广州、泉州城内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 元朝 元初,高

13、丽从中国购经籍一万多卷。元朝和日本两国僧人互相访问极为 频繁,来华日僧仅知名者即达 220 余人。1299 年,妙慈弘济大师把程 朱理学传到日本, 长期成为日本统治阶层的思想武器。 马可 波罗来华。 明朝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 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 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1840 年前) 郑成功收复台湾, 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 向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 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

14、史 任选一个角度,评述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 (要求:写明角度,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东京城商业繁荣,商业活动突破区域和时间的限制。汴河两岸,店铺林立,人流密 集, 甚至出现了夜市。 城市格局不再有坊、 市的严格区分, 坊制对商业的空间制约越来越小。 摘编自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明中期以后,中小商业市镇大量兴起,还出现了专业市镇,如盛泽镇居民以蚕桑为业, 枫泾镇、洙泾镇居民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居民以制瓷为业。专业市镇的形成,是明中期以 后国内市场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表现。 摘编自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三 清顺治年间,严禁商民下海交易。

15、后来又进一步厉行海禁并下了迁海令,同时规定片 板不许下海 ,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海禁政策妨碍了中国原始资本的积累,阻碍了资本 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商业活动的表现。 (4 分) 历史试题第 6 页(共 15 页) (2)根据材料二,简述明中期以后商业市镇发展的状况。 (4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实施海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 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 分) 材料一 汉昭帝时,针对武帝时的盐铁官营问题展开讨论,下表为会上双方所持主张。 桑弘羊等官员 贤良文学派 强 国 富 民 之 道 开本末

16、之途,通有无之用;设百倍之 利,收泽之税 罢盐铁,养桑麻,尽地力 治 国 理 民 之 法 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法疏则罪 漏,罪漏则民放佚 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 人而不能使人仁 摘编自恒宽盐铁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两派的各自主张及其原因。 (6 分)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公元 9 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 (飞钱) , 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 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宋朝时已经有了一些 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宋朝已经有了专 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

17、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等。 摘编自(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2)据材料指出“宋代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的表现。 (4 分) 材料三 伊懋可教授发现:中国在 1619 世纪的经济存在高度平衡陷阱 ,即指由于农业剩余 的减少以及人均收入和人均需求的下降,劳动力越来越廉价,而资源和资本越来越昂贵。因 此, 随着农耕和运输技术的日趋完善难以作出细小的改进, 农民和商人的合理策略取向不是 去发明省力的机器,而是经济地使用资源与固定资本。一旦出现任何短缺时,基于廉价运输 的商业灵活性是比发明机器更迅速、更可靠的补救办法。巨大而静态的市场,无法在生产体 系中创造出有可能促进创造力的

18、瓶颈。 正是这种传统经济的发展使有利可图的发明变得越来 越困难。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不能实现转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 历史试题第 7 页(共 15 页) (5 分) 历史试题第 8 页(共 15 页) 曹县三桐中学限时练曹县三桐中学限时练 4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A C D C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B D B C B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9、 答案 D A C A A C B A A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答案 B A B C D A 1 【答案】B【解析】据材料汉代很多奴隶的产生是农民主动离开土地,逃避国家赋税 的结果说明农民为逃避赋税主动成为奴隶,结合所学,汉代农民将土地自愿奉献给 豪强地主的田庄以逃避赋税可知田庄经济盛行,故选 B 项;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鸦片 战争以后,排除 A 项;据所学土地全部国有是夏商周时期,排除 C 项;工商食官产生 是夏商周时期,排除 D 项。 2 【答案】B【解析】根据你耕田来我织布 ,结合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征可知,材 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故选 B 项;歌

20、词里虽然反映了以家庭为生产 单位,但小农经济十分脆弱,经常不能实现丰衣足食,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农民 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进行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排除 C 项;材料 反映的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没有反映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的生产格局,排 除 D 项。 3 【答案】A【解析】略 4 【答案】A【解析】据材料为人佃作者什九 皆其佃户可知,当时江阴县佃户很 多,说明当时租佃经营方式盛行,故选 A 项;材料叙述的是农村经营方式,并未提及 商业,无法看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排除 B 项;佃户多是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其数 历史试题第 9 页(共 15 页) 量较多说明土地兼并较严重

21、,人们生活比较贫困而非富足,排除 C 项;材料中的乡 间富户并不等于富商大贾,从材料无法得出 D 项的结论,排除 D 项。 5 【答案】C【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南方经济的发展会促进南方文化的发展, 带来南方文化的进步,故选 C 项;北方经济的落后与否取决于北方的发展情况,并非 由南方经济发展导致,排除 A 项;北方文化的进步与否取决于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 与南方无直接关系,排除 B 项;经济发展会促进文化的发展,改变落后局面,带来文 化的进步,排除 D 项。 6 【答案】D【解析】据材料青白瓷渐成风尚,最终在南方地区形成一个足以与传统青 瓷相抗衡的窑系说明制瓷技术取得进步,故选 D 项

22、;材料符合社会上层人士的艺 术品味说明不是百姓,排除 A 项;奢靡消费成风的说明过于绝对, 青白瓷渐成风 尚不能说明奢靡成风,排除 B 项;据所学,唐宋之际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中 央集权遭到削弱,排除 C 项。 7 【答案】C【解析】根据但官窑管理腐败,很快衰落 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 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可知,明代景德镇的官窑逐渐衰落,民窑的数量快速 发展,并且规模大于官窑,并代替官窑为政府烧造瓷器,这反映了明代民营制瓷业逐 渐占主导地位, 故选 C 项; 题干并没有反映明代制瓷业的分工和管理手段, 排除 A 项; 官窑产品主要消费对象时皇帝、贵族等封建统治者,并不面向市场,排除

23、 B 项;题干 只反映了明朝景德镇官窑和民窑的发展变化,不能体现区域性分工,排除 D 项。 8 【答案】D【解析】据材料新产品可知,青花瓷是元代产生的一种新的瓷器,而青 瓷在东汉即已出现,因此青花瓷器并不属于青瓷系列品种,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据材料新品种可知,青花瓷的出现说明制瓷技术有新发展,故 A 项正确,不符合 题意;青花瓷已有色彩装饰,属于彩瓷的一种,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产 品远销国内外可知,青花瓷十分畅销,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 【答案】A【解析】据材料仓、井、灶、猪圈、鸡舍、磨房、建筑模型等可知,东 汉豪强地主墓葬中的冥器模型中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器具一应

24、俱全,间接反映了其自给 自足的庄园经济发展,故选 A 项;材料仅提及东汉时期陶礼器减少 ,这并不能说 明礼乐制度的彻底崩坏,排除 B 项;据所学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知识可知,两汉时期手 工业技术全面发展而非衰落,排除 C 项;材料描述的是豪强地主的墓葬,无法反映普 通百姓生活,排除 D 项。 10 【答案】D【解析】 钿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 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体现的是古代官营手工业对工 匠的培养,这些规定有利于手工技艺的传承,故选 D 项;材料的内容是说明工匠的培 养时间, 不是官营手工业的细致分工, 排除 A 项; 材料的内容是说明工

25、匠的培养时间, 无法体现提高工匠的政治地位,排除 B 项;材料的内容是指官营手工业工匠的培养, 没有涉及民营手工业的发展问题,排除 C 项。 11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铜制印花凸版,被认为是目前世界纺织史上最早的一套 古代彩色印花织物工具。同时,出土了大量花纹尚可辨认的丝织物可知,当时纺织 技术发达,故选 D 项;材料反映的是纺织技术发达,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纺织技 术发达,不涉及技术外传,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纺织技术发达,不涉及衣料,且 当时民众主要衣料是麻,绝不可能是丝绸,丝绸是贵族的主要衣料,排除 C 项。 历史试题第 10 页(共 15 页) 12 【答案】C【解析】

26、据材料农村雇工非常听雇主的话和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 粥说明雇工的地位提高,结合所学明末商品经济发展可知商品经济发展促使雇佣关 系的变化,故选 C 项;材料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说明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排除 A 项;据所学明清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排除 B 项;据所学,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 代,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13 【答案】B【解析】根据 买扑类似于后世的招标承包制 ,以及在暴利性的盐业上 允许一些商人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销售可知, 宋朝时期政府在商业管理上做出了调整, 适当放松了专营政策,故选 B 项;根据题干中

27、钞引的概念可知,宋代只是调整了 专卖政策的管理模式,对盐的销售依旧受到政府的控制,传统的盐铁专卖政策并没有 放弃,排除 A 项;材料表明只有获得政府凭证的商人可以到指定地点售盐,不能说明 民间商人已处于主导地位,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府对商人的引导,而不是官商 勾结现象,排除 D 项。 14 【答案】B【解析】据所学宋朝商业发展的知识可知,宋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 反映了商业的繁荣,故选 B 项;商帮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 A 项;中国封建社会的统 治者从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C 项;大量商业市镇兴起也是在明清时期,排除 D 项。 15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大意可知,汉以后薪俸

28、逐渐由实物过渡到钱币,说明汉代 钱币量逐渐增多,结合所学可知钱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薪俸的钱币化是商业 贸易发展的结果,故选 D 项;汉代薪俸逐渐钱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能反映 当时粮食产量减少,且粮食产量减少不符合史实,排除 A 项;汉代薪俸的钱币化反映 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不能反映当时拜金主义的兴起,排除 B 项;中央集权强调地方 各方面受控于中央,而材料中的现象并不能反映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 C 项。 16 【答案】B【解析】 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反映了城市管理中存在严格 坊市界限,能直接反映唐朝前期长安城的状况,故选 B 项;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 青帘上酒楼涉及农

29、村草市,与设问坊市关系不符,排除 A 项; 夜市直至三更尽, 才五更又复开张涉及城市管理中打破时间限制,与设问坊市关系不符,排除 C 项;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反映了城市管理中打破坊市界限,为宋代以 后,与唐朝前期长安城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17 【答案】C【解析】据材料明代营建紫禁城所用巨木大多出自浙江、江西、湖南、湖 北、四川、贵州、山西等省,政府征用民夫数十万,通过江河、运河等渠道,运输里 程长达数千里 ,可知明代时南北交通相对发达,便利了长途贸易,故选 C 项;清代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排除 A 项;材料说的紫禁城修建 的巨木运输,与经济重心关

30、系不大,排除 B 项;出产巨木的省份中包括山西,并不能 说明北方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排除 D 项。 18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为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工商业行 会应运而生并结合所学可知,工商业行会的出现主要是受到宋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的影响,故选 B 项;抑商政策没有被废,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竞争问题,排除 C 项;工商官营是周代确立的,而不是宋代,排除 D 项。 19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市镇的分布十分密集 ,而且东南 历史试题第 11 页(共 15 页) 西北绵延至几十里形成市镇网络,有利于各地区商品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故选 C 项; 材料

31、 江南市镇的分布十分密集 主要体现市镇密集而没有体现长途贩运, 排除 A 项;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B 项;中国古代实行重农 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不会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 D 项。 20 【答案】B【解析】据材料明朝后期,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家庭融入商品经济可知, 明朝后期市镇崛起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 B 项;鸦片战争后,我国自然经济 开始解体,排除 A 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雇佣劳动,排除 C 项;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 政府鼓励民间丝绵业发展,排除 D 项。 21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汉使已率领官方船队从番禺(即今广州) 出发到达了东南亚等

32、地外国的香料、金银器、奇珍异宝等亦从海路运抵番禺可 知,汉朝时期广州是对外贸易往来的重要口岸,故选 D 项;材料只能反映汉武帝时期 官方船队从广州出发到达东南亚等地,不知此前是否有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事件,因 此不能断定广州率先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广州是当时对外贸 易往来的重要口岸,不涉及造船技术,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广州是当时对外贸易 往来的重要口岸,不能反映广州在南方的经济地位,排除 C 项。 22 【答案】A【解析】材料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体现了王阳明对工商业的重视,这种 观点形成的根源是明代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故选 A 项;明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并没有松弛

33、,排除 B 项;材料传统社会结构依然是士农工商四民社会,排除 C 项;明 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刚刚萌发,排除 D 项。 23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古代万国来朝 天下共主的朝贡体系,体现了王道 观念,鸦片战争后的条约体系以列强殖民侵略为前提,体现了霸道观念,故选 C 项; 题干表达是两种对外政策,看不出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排除 A 项;朝贡体系也是不 平等的, 排除 B 项; 条约体系是伴随着殖民侵略而来的, 是侵犯了殖民地国家的主权, 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排除 D 项。 24 【答案】A【解析】据材料古代城市往往随着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而盛衰 ,可 知城市的发展受制于政治因素,故选 A

34、项;材料表达的是政治对城市兴衰的影响,无 法得出城市经济职能强弱,排除 B 项;材料重在讲两宋时期汴京和临安因为两宋的灭 亡而衰落,而没有体现到其他城市的发展缓慢,排除 C 项;材料表达的是政治对城市 兴衰的影响,无法得出城市经济稳定否,排除 D 项。 25 【答案】A【解析】明代晋商和徽商兴起,同时期政府制定了关于商人子弟参加科举考 试的特殊政策,晋商和徽商子弟中举数量较多,说明当时士商阶层渗透融合,故选 A 项;商人成为官吏主要来源不符合史实,儒生是官吏的主要来源,排除 B 项;政府允 许商人子弟应试,说明抑商政策松动,排除 C 项;商帮左右国家政策的制定过分夸大 了商帮的作用,商帮最多只

35、能对国家政策有所影响,排除 D 项。 26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中国古代手工业相关知识可知,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在一些 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 生产的这一现象, 设机督造,雇匠织造符合这一特点,故选 C 项; 人烟数十里, 贾户数千家反映汉口商业发展状况,与资本主义萌芽的雇佣关系不符,排除 A 项; 游手之徒,十室九空反映吴郡游手好闲之人众多,与资本主义萌芽的雇佣关系不 符,排除 B 项;绅士商民近百万口反映临清从事商业人数之多,与资本主义萌芽的 历史试题第 12 页(共 15 页) 雇佣关系不符,排除 D 项。 27 【答案】B【解析】据

36、材料康熙帝命人另绘耕图、织图各 23 幅,并亲自赋七言绝句 并撰写序文说明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故选 B 项;材料另绘耕图、织图说明继 承是绘画内容不是江南绘画艺术,排除 A 项;材料耕织属于农业不是民族融合, 排除 C 项;材料绘耕图、织图说明重视农业不是诗词,排除 D 项。 28 【答案】A【解析】根据并由此基本政策衍化出轻商、贱商、鄙商的观心和意识可 知,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它的长期推行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故选 A 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与闭关锁国政策密 切相关,排除 B 项;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了轻商、贱商、鄙商的观心和意识,不利于商 业发展

37、,排除 C 项;重农抑商政策形成的轻商传统,导致商人将资金买田置地,不利 于资本原始积累,排除 D 项。 29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农事惟邦本敢为惜劳躬可知,雍正皇帝对农业生 产的重视,故选 A 项;材料反映的是雍正皇帝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不能反映他向往田 园生活,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雍正皇帝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不涉及抑商,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雍正皇帝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不涉及保护农民利益,排除 D 项。 30 【答案】D【解析】由材料社会全员消费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城,消费产品农业化致使 社会中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是低水平的可知重农抑商使得市场有限,限制了人们 的消费能力,不利于社会

38、经济的发展,故选 D 项;材料强调重农抑商的消极影响而非 目的,排除 A 项;小农经济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消费产品 的农业和而非农产品的商品化,排除 C 项。 31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西 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西 汉政府推行盐铁官营政策,由官府直接组织食盐生产、运输和经营,打击了山东 东部地区渔业盐业等工商业的优势,故选 B 项;西汉政府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推动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材料所述山东东部地区商业低谷 无关,排除 A 项; 西汉政府开通了丝路贸易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

39、展,并非山东东部地区开始步入 商业低谷的原因,排除 C 项;儒家义利观强调重义轻利,义以为上,以义克利等义 利思想,涉及主体为义利关系,影响整个宏观的汉代经济,与材料所述山东东部地 区商业低谷 不符,排除 D 项。 32 【答案】A【解析】据材料西汉中期以后,为了加强对手工业、工矿业的管理,防止 私造钱币,中央政府设立了工官 9 处,铁官 46 处,实行专营统管矿产和铸币权。政府 还建立完善了工商贸易立法 ,可知西汉中期以后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利于维 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故选 A 项; 全面一词过于绝对化,排除 B 项;新儒学是汉武 帝时创立, 当时并没有成熟, 排除 C 项; 材料中提到

40、的只是对工商食官的继承和发展, 并不是照搬,排除 D 项。 33 【答案】B【解析】材料明代洪武年间规定农、纱、绢、布,商贾止衣绢 。 到正德年间,政府又强调商贩、朴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说明从明代政府 一直对商人的服饰穿着实行歧视性政策,延续传统了的抑商政策,故选 B 项;材料反 映的政府对商人的压制没有体现农民地位的变化,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人的政 治地位不是社会地位,排除 C 项;材料是对商人的政策不是对官员,排除 D 项。 历史试题第 13 页(共 15 页) 34 【答案】C【解析】由材料凡将马、牛、铁器、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 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货物船车

41、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 事情者斩可知明朝实行严格的海外贸易政策,限制民众的对外贸易,是海禁政策的 体现,故选 C 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外贸易而非长途贩运,排除 A 项;材料中呈现出的 是不公正的贸易环境,排除 B 项;材料强调法律的内容而非管理民众的形式,排除 D 项。 35 【答案】D【解析】 洋务既指清末时期与外国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 化等事务,也指模仿外国上述方面的事务,清政府一口通商时期,广州十三行成 为中国当时闭关锁国状态下仅存的外贸与外交窗口,因此成为当时中国独特的外贸特 区和洋务基地,故选 D 项;广州十三行的设立是中国农耕文明和闭关锁国政策的 体

42、现,是对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和朝贡体系的维护,排除 A 项; 阻断一词太绝对, 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仅存的外贸与外交窗口,排除 B 项;明清时期继续实行专卖制度, 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排除 C 项。 36 【答案】A【解析】材料记载的是海禁政策的内容,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贸易, 限制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故选 A 项; 海禁政策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排除 B 项;根据 材料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 悉治以罪。 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 必置于重法。 可知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

43、下进行,并没有完全禁 止,排除 C 项;因为海禁政策禁止国人未经官方允许私自出海贸易,海外国家要来中 国贸易,则需以朝贡的形式来完成,于是朝贡贸易伴随海禁政策而出现, 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D 项。 二、材料阅读二、材料阅读 37 【答案】 示例示例1: 角度:中国对外交流的内容。 (2分) 评述: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内容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政治:如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唐朝派使 者到天竺;郑和下西洋等。 经济:如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同亚洲、非洲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贸易往来;从越南传入 的占城稻,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等。 文化:如

44、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徐光启翻译了传教士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的 四大发明传到西亚、北非和欧洲等。 (7分) 总之,总之,中外交流内容丰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分) 示例示例2: 历史试题第 14 页(共 15 页) 角度: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 (2分) 评述:从汉到元,总体来看,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统治者大 都采取开明的对外政策。如唐宋政府重视中外交流,支持海外贸易,扩大了中华文明 的影响。 明清时期, 面对西方殖民扩张, 厉行 “海禁” , 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阻碍了中外交流,使我国逐步落后于西方。 (7分) 总之,总之,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由开放

45、趋向保守,这既是本国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也 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2分) (其它角度,如:中国对外交流的路线;中国对外交流的途径等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 【解析】题干表格主要列举了从汉朝到清朝,中国历代政府对外交流的情况,内容非常 之多,在题干中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角度 ,可以说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思路和方法,如 我们可以选择中国对外交流的内容、中国对外交流的政策、中国对外交流的途径等多 个方面;如果我们选择中国对外交流的内容 ,我们大致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 等几个方面,然后我们要从表格中梳理出历朝历代有哪些内容体现了上述三个方面, 如政治方面: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

46、学生来唐朝,唐朝 派使者到天竺;郑和下西洋等,经济方面,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同亚洲、非洲和欧洲 一些国家的贸易往来;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烟草等作物传 入我国等,文化方面,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徐光启翻译了传教士利玛窦带来的科学 著作;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西亚、北非和欧洲等;如果我们选择中国对外交流的政 策 , 综观材料中的表格, 我们可以看出: 从汉到元, 总体来看, 国家统一、 政治清明, 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统治者大都采取开明的对外政策;但是,明清时期,面对西方 殖民扩张,厉行海禁 ,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阻碍了中外交流,使我国 逐步落后于西方。 38 【答案】 (

47、1)表现:商业繁荣;打破时间限制。 (2)状况:商业市镇大量兴起;专业市镇的形成。 (3)影响:阻碍对外贸易。 【解析】略 39 【答案】 (1)主张:桑弘羊等主张盐铁官营,重视法治(加强刑法) 。 (1分) 原因:遏止了豪强势力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盐铁官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为西汉抗击匈奴提供了经济保障;严明法纪有利于治国理民。 (2分) 主张:贤良文学派反对盐铁官营,主张以儒家仁义思想治国。 (1分) 原因:以农为本才是强国之道,盐铁官营与民争利,不利于社会稳定;以仁义教 化百姓才能长治久安。 (2分) 历史试题第 15 页(共 15 页) (2)表现:出现汇票(飞钱) ;商品销售有批

48、发和零售的形式;出现专业经纪人;出 现了商业公司和专业经理;出现了投资公司和理财专家。 (4分) (3)原因: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缺乏革新农具的热情和条件; “重农抑商”政 策影响;工商业难以发展壮大;商人将资金买田置地,无法完成资本原始 积累; 农民大量束缚在土地上, 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 政府推行闭关锁国, 造成国内外市场狭小;封建君主专制的阻碍。 (5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一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 令严而民慎,法设而 奸禁 ,结合桑弘羊提出的盐铁政策可得桑弘羊等主张盐铁官营,重视法治;根 据材料一罢盐铁 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可得贤良 文学派反对盐铁官营,主张以儒家仁义思想治国。第二小问原因,结合盐铁官营 政策对豪强势力和中央集权的影响可得遏止了豪强势力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 根据材料一设百倍之利,收泽之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第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历史复习 岳麓版必修二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限时练.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