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明清 专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976628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明清 专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明清 专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明清 专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明清 专题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1.金世宗在位时,施政仁德,政治清明,得到史书与历代名家认可。朱熹称赞“他能尊行尧舜之道,要做大尧舜也由他”。又说:“他岂能变夷狄之风,恐只是天资高,偶和仁政耳。”这反映出( )A. 南宋时民族矛盾的缓和 B. 传统华夷观念根深蒂固C. 金统治者照搬汉族政治 D. 理学蕴含唯物辩证思想2.北宋时期,散文家的作品常常洋溢强烈的民族意识;南宋时期,从岳飞五岳祠盟记到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等,亦是如此。此外,宋代豪放派、婉约派词人,也具有同样意识。这主要是由于宋代( ) A. 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B. 社会经济的

2、繁荣C. 文学作品的传承发展 D. 民族交融的加强3.宋代绘画以精妙著称,画家以多样的笔法表现不同山石的纹理,不同季节的水波等,昆虫花鸟亦毫发毕现;当时还出现大量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如梅谱橘录昆虫草木略禽经等。这反映出宋代( )A. 关注自然科学成为风尚 B. 崇文抑武使文人寄情自然C. 经世致用思潮影响广泛 D. 格物致知影响文化的氛围4. “八段锦”起源于北宋,每一段都配有歌诀,都与疾病预防、脏腑调理相匹配,每一段都要求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动作柔和、舒展、自然而不用僵力,所谓“锦”者,是誉其似锦之柔和优美,整套动作练习要求做到自然连贯。“八段锦”的出现( )A. 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

3、值观 B. 说明了中国古人对卫生保健的重视C. 证明了古代中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 有效地避免了大型疫病的广泛传播5.如图为以中国的临安(杭州)、明州(宁波)、泉州、广州为起点的南宋贸易路线,该路线不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这说明当时( )A. 中国海上贸易繁荣B. 政府重视贸易管理C. 全球贸易网络形成D. 南宋外贸处于顺差6.明代史家在论史时,总是将史书和“药案”“医方”“药笼”等医家用语联系起来,如“经尤本草,史即药案也,舍此而欲以救世,无他术也”“六经如医家素难(指素问难经),而诸史则药案也”“聊仿古所谓经验方者,将以备当世药笼也”

4、。由此可见,明代( )A 史学与医学已相互融合 B. 史学家注重以史资治C. 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 D. 史学摆脱儒学的束缚7.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针对是否罢市舶司,王圻认为“日本限山隔海,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毋使兴兵致伐。但夷中百货皆中国不可缺者,夷必欲售,而中国必欲得之,自市舶罢,而利孔在下,奸豪外交内讧,海上无宁日矣。”据此可知王圻意在( )A反对武装抗倭斗争 B推动中日贸易往来C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D巩固明朝政府统治8.明清时期,广大乡村开始自发建立宗祠以供奉祖先,后来政府肯定了乡间祠堂的合法地位。广大乡村社会宗族可以依制建祠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不再仅限于在居室之

5、侧设龛祭拜的方式。乡村祠堂在礼制建筑、祭祀礼仪、族规家训等方面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这些做法( )A. 推动了宗法制的完善 B. 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C. 促进了乡约的制度化 D. 缓和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9.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在南京开办书铺,从事戏曲、传奇写作的同时,开展印刻、销售业务。他还组成了“家班女戏”,自编自导剧本在各地巡演,其文名才情“倾动一时,所交多名流才望”。该史料最适合研究的主题是( )A. 政治变革与阶层流动 B. 戏曲艺术与国民素质C. 商品经济与社会观念 D. 世俗文化与主流思想10.据广西合浦县志记载,在清初“迁海”过程中,“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

6、。商人无法从事买卖,渔民无法出海营生,大批居民流离失所。这反映出,清朝初年的“迁海令”( )A. 遭到了社会各阶层强烈反对 B. 扰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C. 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 削弱了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111645年,顺治下诏要求“南京各衙门图书史册,太常司祭器及天文仪象地理户口版籍,应用典故文字,责令各该衙门官吏,用心收掌,不许乘机抽毁致难稽考。其或散失在民间者,许赴官交纳,酌量给赏。”据此可知( )A清朝初年统治者厉行文字狱 B为编纂四库全书做准备C便于加强对南京的地方治理 D明末遗民拒不接受清朝统治12.清代视江南如“家之有府库,人之有胸腹”。然而康熙二十三年(1681年)

7、,皇帝感慨道:“朕向闻江南财赋之地,今观市镇通衢,似觉充盈,其乡村之饶不及北方。”据此可推知,当时的江南地区( )A. 官僚队伍腐败突显 B. 赋税负担较为沉重C.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D. 人地矛盾日益严重13.雍正元年(1723年),鉴于“浙江及江南苏松等府皆仰食于湖广、江西等处”,皇帝要求各省总督巡抚,“凡有米商出境,任便放行,使湖广、江西、安庆等处米船直抵苏州,苏州米船直抵浙江,毋得阻挠。”这反映了( )A江南地区粮食歉收 B雍正坚持以民为本C长途贩运得到发展 D抑商政策已经突破14.清初皖南流行民谚中有的与农业相关,如“良田不如良佃良佃之益有三:一耕种及时;二培壅有力;三蓄泄有方佃有余

8、而主人亦利矣且良佃所居,则屋宇整齐,场圃茂盛,林木葱郁,此皆主人僮仆力所不能及,而良佃自为之。”这表明( )A农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佃农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发展较快 D皖南农民多种经营日益兴盛15.姚鼐在为好友钱坫(17441806)著作所写的序言中,指责某些学者“专求古人名物制度训诂书数,以博为量,以窥隙攻难为功。其甚者,欲尽舍程朱,而宗汉之士,枝之猎而去其根,细之蒐而遗其巨”,这表明( )A姚鼐推崇程朱理学 B清初思想控制严密C程朱理学日益僵化 D汉代儒学注重考据16.有学者研究清实录道光十六年(1836)有关江西全部27条实录后,制成下列表格。内容条数灾荒3盗贼匪

9、徒8官吏贪污渎职7科举舞弊1天主教民闹事1其他(官员任免调动等)7这集中表明( ) A清中期统治危机的加深B人地矛盾导致资源危机C政治腐败引发农民起义D西学东渐冲击清朝统治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计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当时,唐代国家主要由于土地制度以及兵制等方面的改变,以军费为主的内外开支迅速膨胀,财税收入窠名趋于多样化,财政事务越来越繁重,日渐成为国家最主要的政务之一;加之东南成了中央主要的财赋征集地,因此自秦汉以来传统的郡县中央两级财政官吏结构,和以北方经济区为支柱的财源格局,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国家的财政制度因而出现了一系列的调整。 包伟民宋代地方

10、财政史研究 材料二 国家肇造之初,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自建隆至景德,应在金银钱帛粮草杂物在州郡可谓藏富天下矣。 陈傅良(11371203)集卷19祖宗盛时,两浙(每年上供)钱三百三十余万缗,郡国支计皆在其间。(南宋孝宗)淳熙末,两浙岁输(上供)左内藏库钱至千二百万缗, (南宋)李心传朝野杂记甲集卷14两浙岁入数 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 朱子语类卷110材料三 南宋淳熙四年(1177),户部侍郎韩彦古建议“为今之计,谓宜稍仿唐制视其用度多寡而为之制。自上供为始,上供所余,则均之留州。” 宋会要食货五六之五九(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为调整财政制度采取了什么措施?并分

11、析其原因。(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从北宋到南宋中央与地方财赋分配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4分)(3)依据上述材料,你是否认同韩彦古的建议并说明理由。(4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就名称和在外代朝廷行事而言,元行省与魏晋隋唐的行尚书台(省)有许多相似之处。元行省受金行尚书省和蒙古国燕京等三断事官的实际影响最大,金行尚书省有大范围的固定辖区,有类似于朝廷尚书省的左右丞相等建置,实际相当于朝廷尚书省统一领导下管理中原汉地的特殊分设机构。燕京等处三断事官由汗亭直接委派,直接对大汗负责,代表大汗治理汗亭直属的三大新征服区域。这些断事官综揽民政、财政、司法等,职权广泛

12、,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材料二 江西之为省,东接闽浙,西连荆蜀,北逾淮汴,据岭海之会,斥交广之境,提封数千里,固东南一都会之奥区, (元)虞集道园类稿卷39江西行省辖区南北狭长,其治所龙兴路(豫章),地处本省的北部,离北界长江约300里,而距南端恩州(广东肇庆)却有1800里之遥。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材料三 江西行中书省治豫章,天子有诏令,使者自北至,则省臣宪府率僚属郡县文武迎于郊俟望至岸,则有(迎恩)亭焉。中为正厅三间,名之曰星拱,示内向而有所尊也。 (元)虞集道园类稿卷26元帝国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在江西,蒙山(今江西高安)银矿提供的银锭最多,大量供应粮、瓷、茶、布等物资,就乡试举子登会试进士第

13、比率甚至稍领先于江浙行省。 许怀林论元代的江西地区材料四 这种辖区南北狭长而治所明显偏北的格局,在行政地理的理论上是荒谬的,在统治实践中也是弊病很多的。然而,从元帝国蒙古军事征服的特性看,这种格局又是可以理解的。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行省制的特点。(8分)(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材料四的观点。(6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李应龙为人子婿,妻家见有孤子,更不顾条法,不恤幼孤,辄将妻父膏腴田产,与其族人妄作妻父、妻母标拨,天下岂有女婿中分妻家财产之理哉?索李应龙一宗违法干照 (宋)名公书判清明集熊賑元生三子,幼曰資。熊資身死

14、,其妻阿甘已行改嫁,惟存室女一人,户有田三百五十把。從條盡給付女承分。未及畢姻(长辈为晚辈完婚),女復身故。今二兄争以其子立嗣,而阿甘又謂内田百把係自置買,亦欲求分。律之以法,盡合没官,縱是立嗣,不出生前,亦於絶家財産只應給四分之一。今官司不欲例行籍没,仰除見錢十貫足埋葬女外,餘田均作三分,各給其一。此非法意,但官司從厚,听自抛拈 (宋)名公书判清明集材料二 招婿须凭媒约,明立婚书,开写养老或出舍年限。止有一子者,不许出赘。其招婿养老者,仍立同宗应继者一人,承奉祭祀,家产均分。如未立继身死,从族长依例议立。嫁娶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无者,从余亲主婚。其夫亡携女适人者,其女从母主婚

15、。若已定婚未及成亲,而男女或有身故者,不追财礼。 (雍正三年) 大清律例根源一(1)依据材料,概括宋朝与清初女婿和改嫁的妻子在财产继承上相关法律规定的变化。(2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6分)(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从宋朝至清初法律有关财产继承演变的认识。(4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延续千年的中国山水画不是一成不变的,明清不论,宋元山水便经历了北宋(主要是前期)、南宋、元这样三个历程,呈现出彼此不同的三种面貌和意境。客观地整体描绘自然的北宋山水画,构成了宋元山水的第一种基本形象和艺术意境,高度发展了“无我之境”。从北宋前期经后期过渡到南宋,“无我

16、之境”逐渐在向“有我之境”推移,画面从北宋浑厚的、整体的、全景的山水,变而为南宋精巧的、诗意的特写的山水。元画与宋画有极大不同,强调笔墨,重视书法趣味,成为其一大特色。元画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第三种意境,与北宋、南宋三分鼎足,各擅胜场。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选取任意角度评析宋元山水画的变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DBABDBC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CDBBAA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朱熹认为金世宗无法改变“夷狄”的风俗,反映出传统夷夏观念的根

17、深蒂固,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民族矛盾的缓和,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金统治者并未照搬汉族政治,C项非本题主旨,排除C项:理学世界观为唯心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文学作品受时代影响呈现民族意识,是因为民族问题较为突出,民族政权林立,主流官方对待民族的态度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创作,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北宋和南宋的文学作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文学作品的传承发展,而是呈现民族主题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民族间的矛盾而非交融,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D【解析】宋代理学强调“格物致知”精神,提倡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来获得真理,文人对山水形态、自然

18、万物的研究即体现了这一思想,D项正确;宋代关注自然科学成为风尚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宋代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使士大夫积极参与政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现象不属于经世致用思潮,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每一段都配有歌诀,都与疾病预防、脏腑调理相匹配,每一段都要求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动作柔和、舒展、自然而不用僵力”可知,“八段锦”有利于强身健体,说明了中国古人对卫生保健的重视,B项正确;“八段锦”的出现说明了中国古人对卫生保健的重视,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将中医与其他地区的医学作比较,不能得出“古代中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结论,排除C项;“八段锦”有

19、利于强身健体,但不能有效地避免大型疫病的广泛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南宋的海上对外贸易路线可到达亚洲多个地区,不仅出口丝绸、瓷器等商品,也进口香料等货物,说明南宋海上贸易繁荣,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南宋海上贸易繁荣的状况,但未体现政府的政策与管理,排除B项;全球贸易网络形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进出口贸易额,无法得出南宋外贸处于顺差,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史家将史书与医药联系起来,表达了其希望通过撰写史书给国家提供起死回生的药剂,体现了以史资治的精神,B项正确;史学与医学并不能相互融合,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

20、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儒学对史学的束缚,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自市舶罢,而利孔在下,奸豪外交内讧,海上无宁日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圻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从维护明朝统治出发反对罢市舶司,排除B项和C项,D项正确;抗倭斗争发生在中国东南沿海,排除A项。故选D项。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乡村祠堂在礼制建筑、祭祀礼仪、族规家训等方面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乡村宗族可以依制建祠,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这有利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B项正确;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瓦解,排除A项;乡约指在乡里中订立的共同遵守

21、的规约,明清两代受到朝廷的大力提倡和推广,对维护地方社会秩序有着重要作用,材料未涉及乡约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C【解析】明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戏曲等世俗艺术繁荣,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士人的价值取向,李渔从事编剧表演并谋求利益的现象正是这种氛围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制度变革,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国民文化素质,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李渔的商业活动和艺术创作,与世俗文化相关,但未涉及主流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商人无法从事买卖,渔民无法出海营生”等信息可知,清朝初年的“迁海令”破坏了沿海地

22、区民众正常生产生活的秩序,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社会各阶层的态度,排除A项;“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发生于鸦片战争后,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清朝初年”,排除C项;材料主旨“扰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而“削弱了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顺治下诏要求搜集“南京各衙门图书史册,太常司祭器及天文仪象地理户口版籍,应用典故文字”可知这有利于清朝统治初期对新征服地区的有效治理,排除A项和B项,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明末遗民对清朝统治的反抗,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朕向闻江南财赋之地,今观市镇通衢,似觉充盈

23、,其乡村之饶不及北方。”可知江南地区城市经济繁荣,但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说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问题大,人地矛盾日益严重,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江南的人地矛盾,未涉官僚政治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江南地区征税的问题,只是说明江南的农村人地矛盾尖锐,不及北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城市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C项。故选D项。13.【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浙江及江南苏松等府皆仰食于湖广、江西等处。”可知江南地区主要种植经济作物,粮食供应主要依赖湖广、江西等地区,雍正的要求主要为了保证江南地区粮食供应,体现以民为本,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江南地区粮食歉收,排除A项;

24、C项体现的是现象而非实质,排除C项;雍正时期抑商力度较大,排除D项。故选B项。14.【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佃有余而主人亦利矣且良佃所居,则屋宇整齐,场圃茂盛,林木葱郁,此皆主人僮仆力所不能及,而良佃自为之。”可知佃农生产积极性提高,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雇佣与被雇佣,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佃农与市场的联系和经营产品的种类,排除C项和D项。故选B项。15.【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其甚者,欲尽舍程朱,而宗汉之士,枝之猎而去其根。”可知姚鼐反对的汉代儒学而推崇程朱理学,并不是反对清初的考据之学,排除B项,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程朱理学日益僵化,排除C项;D项是现象而非实质,排除D项。故选B

25、项。16.【答案】A【解析】依据表格内容可知1836年有关江西全部27条实录中灾荒、盗匪、贪污、舞弊占绝大多数可知清中期统治危机加深,A项正确;BCD三个选项都只体现统治危机的某一个方面,排除BC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计52分)17.(14分)【答案】(1)措施:设转运使。原因:政府财政支出浩大;经济重心南移。(6分)(2)变化:财赋分配由兼顾中央与地方演变为把地方财赋大部收归中央。(2分)影响: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导致地方财政入不敷出。(2分)(3)言之成理即可。(4分)【答案解析】(1)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弱地方的措施,设转运使即是措

26、施之一。原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官僚机构膨胀,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安史之乱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对国家财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开国之初,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政府财政分配在中央与地方比例上尽量照顾到各方利益。而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权力的进一步削弱,政府财政分配更多的向中央倾斜。这必然导致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增加,而地方财政入不敷出。(3)态度明确,言之成理即可。18.(14分)【答案】(1)借鉴前朝经验;行省设置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北治南;辖区范围大;中书省的派出机构。(8分)(2)明确写出材料观点并分析理由。(6分)【答案解析】(1)依据材料一“元行省受金行尚书省和

27、蒙古国燕京等三断事官的实际影响最大”可知借鉴了金朝和蒙古国制度;依据材料二“提封数千里”“离北界长江约300里,而距南端恩州(广东肇庆)却有1800里之遥可知” 以北治南、辖区范围大;结合所学可知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设置打破地理界限。(2)态度明确,论述言之成理即可。19.(12分)【答案】(1)由不能继承到可以继承。(2分)(2)儒家思想的影响;宗法观念的影响;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统治的需要;(6分)(3)一方面,有利于尽量照顾各方利益,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另一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对法律的渗透,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4分)【答案解析】(1)依据材料“天下岂有女婿中分妻家财产之理哉”“此

28、非法意,但官司從厚”可知女婿和改嫁的妻子不能继承财产,依据材料“家产均分”“不追财礼”可知女婿和改嫁的妻子能继承财产。(2)依据材料“止有一子者,不许出赘。其招婿养老者,仍立同宗应继者一人,承奉祭祀,家产均分。如未立继身死,从族长依例议立。”可知受到儒家思想和宗法观念的影响,从而能够起到加强社会治理和维护统治的作用。(3)对于这个案件,法官清楚地认识到,名为立嗣之争,实质是志在得田。因此,并没有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将诉争财产全部没收入官,而是“官司从厚,听自抛拈”,裁定除现钱十贯用于安葬亡女外,其余田产平均分作三份,让死去幼弟的两个哥哥和改嫁的妻子各得一份。虽然并非法意,却也各得其所。这样的变通适

29、用,并未减损私人一方的利益,在各方当事人之间也尽可能做到了分配公允,体现了司法实践的灵活,有利于平息互争,但同时也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20.(12分)【答案】示例: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宋元山水画变迁山水景物成为主题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生活发达紧密相关 。自然象特别是山水风景,作为世俗地主士大夫居住、休息、游玩的场景,与其现实生活相连,这与两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紧密相关。两宋时期的绘画如宫廷画、风俗画,特别是宫廷画 派的风格对山水画影响巨大。两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发展对于绘画艺术在整体与细节上的把握也产生重要影响。而元朝绘画与 两宋时期绘画的差异与蒙古族政权进入中原和江南,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汉族地主精神上蒙受极大屈辱和压迫紧密相关。元朝文人画的形成,强调文学趣味,以诗文配合画面,加重画面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增加主观心绪观念的表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宋到元山水画的变迁,既是中国山水画艺术风格上的变迁,同时也折射出两宋与元朝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差异。【答案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两宋至元朝时期的山水画呈现出由“无我之境”向“有我之境”的变迁。按照题目要求,对于这一变迁,可从宋元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多个角度分析,也可以做整体分析。对于变迁的评价,则需要运用唯物史观,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第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明清 专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