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专项训练--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 中国近现代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专项训练--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原卷版.docx--点击预览
- 中国近现代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专项训练--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专项训练中国近现代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专项训练1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历史时代进行划分是历史研究的内容之一。有历史学家将中华民国成立前的中国历史划分为“域内文明的成人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蜕变时代”“中国民族的争存时代”“东西文明的接近时代”四个时代,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成为其分期依据的是A农耕文明的演进B不同文明的交流C中央集权的加强D西学东渐的深入2鲁迅在阿 Q 正传中写道:“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一材料最能反映出辛亥革命中()A大量旧势力投机革命B思想宣传不足C民众对革命思想一无所知D中外反动势力强大3有学者这样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相反辛亥革命在实行暴力的同时,实际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也就是说它对为什么实行暴力有所考量。”该学者意在强调()A革命目标不明确B革命方式的妥协C革命过程的理性D革命结果不彻底41894 年兴中会成立,孙中山在其反清宣传中,有许多诸如“鞑虏”、“胡虏”、“异种乱华”,要将其“杀灭”、“诛绝”、“逐满独立”等激烈的言辞。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开始重新解释其民族主义并适时提出“五族共和”,孙中山的转变主要是基于()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崩溃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D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5下面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标题。据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A走向共和B军阀割据C近代化开端D国家统一61912 年 2 月 7 日,黎元洪致电孙中山:“俄国将援助蒙古独立,扩张其势力范围,英国亦将扩张其势力于西藏,日本此举或欲延长其租借地期限或更占领满洲全境。为今之计,宜速促满洲退位,恢复秩序,合力以排诸外国之要求,否则危险万状。”材料可用于探讨()A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B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的影响C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D国民民族独立意识增强的表现7“辛亥革命为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8“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这一言论A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B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认知水平C体现了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不足D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不成熟9近代百年中国第一次民族反思起于中日甲午战争,第二次民族反思始于辛亥革命失败后探索。这两次反思的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A社会主要矛盾 B社会性质C救亡路径D民主革命任务10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及西藏人”。作者评论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B抗日战争C收复新疆D解放战争11从武昌起义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活动不包括A扣留汉口等地的海关税收,送给清政府B扶植袁世凯出任清朝内阁总理C同袁世凯签订善后借款合同D英国公使策划南北“和谈”12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A根本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D促使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13陈旭麓先生指出: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因之而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然而旧体制却留下了旧的社会心理。这种几千年岁月积淀而成的沉重惯性如同一种板结的地块,使新的体制难以把自己的根须扎进社会的深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旧体制的瓦解”是指封建制度的终结 B“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是指国民政府建立C“旧的社会心理”是指封建思想的残余 D“板结的地块”是指皇权社会土地兼并严重14作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写道,“其后二年,辛亥革命到来了。我们乡僻地带,交通阻梗,不知秦汉,遑论魏晋,如革命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过;乡间所说的,还是造反。”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推动了共和观念的传播B在农村遭到百姓的抵制C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效D未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15鲁迅先生的小说阿 Q 正传中写道,(辛亥)革命的谣言传到了村子里。阿 Q 看过革命党被杀,觉得自己也成了革命党,村子人也开始讨好阿 Q 这个“革命党”。第二天起来,到了尼姑庵去革命,才知道假洋鬼子已经来过了,把像样的东西“革命”去了。小说的这些情节反映了A中国社会环境不适合民主革命B三民主义没有顾及农民利益C辛亥革命没有充分的发动农民D农民阶级积极参加民主革命1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A实现了社会生活方面的移风易俗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17为下表确定标题,最恰当的是时间事件18511864 年太平天国运动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运动19 世纪末义和团运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辛亥革命A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B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的探索C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D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的努力18民国肇始,“党会既多,人人无从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这种现象A表明民众民主意识普遍觉醒B助长了袁世凯复辟帝制野心C是民国时期政治动荡的根源D体现出民主政治的发展潮流19清廷颁布的一份诏书称:“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该诏书的颁布表明()A维新变法运动即将开展B清政府为实施新政作准备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20辛亥革命 10 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D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宣传画创作于 1912 年,画中有“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字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材料二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从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至 1912年 1 月 1 日共和国成立,其间仅共有 83 天。这样迅速的胜利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伟大的革命中是罕有其匹的。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变革的角度说明“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的观点。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封面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的,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陈独秀偶像破坏论材料四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请回答:(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试分析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2)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辛亥革命部分研究成果表作者标题朱荫贵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2012 年)问昕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政治(2012 年)张翔等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分析基于 1895-1926 年宏观经济数据统计分析(2011 年)关凤利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贡献及其失败教训(2012 年)杨丽坤论辛亥革命涤荡下的思想现代化(2013 年)材料二 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就材料二中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的观点,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类说明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要求:先分类,然后写出序号,再进行说明)。中国近现代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专项训练中国近现代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专项训练1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历史时代进行划分是历史研究的内容之一。有历史学家将中华民国成立前的中国历史划分为“域内文明的成人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蜕变时代”“中国民族的争存时代”“东西文明的接近时代”四个时代,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成为其分期依据的是A农耕文明的演进B不同文明的交流C中央集权的加强D西学东渐的深入【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域内文明的成人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蜕变时代”“中国民族的争存时代”“东西文明的接近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不同历史时代体现了中华文明由封闭到受西方文明的冲击再到学习西方文明的过程,强调的是不同文明的交流,故 B 选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国民族的争存时代”“东西文明的接近时代”等信息可知,材料强调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而不是农耕文明的演进,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通过中华民国建立前的历史划分,体现了文明之间的交流,没有体现中央集权是否加强的问题,故 C 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域内文明的成人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蜕变时代”“中国民族的争存时代”“东西文明的接近时代”可知,体现了中西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而不是西学东渐的深入,故 D 选项错误。2鲁迅在阿 Q 正传中写道:“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一材料最能反映出辛亥革命中()A大量旧势力投机革命B思想宣传不足C民众对革命思想一无所知D中外反动势力强大【答案】C【详解】材料“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可知,民众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想一无所知,故 C 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民众的视角看待辛亥革命,并非揭示辛亥革命中大量旧势力投机革命的事实,故 A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辛亥革命的思想宣传问题,故 B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中外反动势力问题,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3有学者这样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相反辛亥革命在实行暴力的同时,实际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也就是说它对为什么实行暴力有所考量。”该学者意在强调()A革命目标不明确B革命方式的妥协C革命过程的理性D革命结果不彻底【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辛亥革命在实施暴力的同时,实际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了辛亥革命的推进富有理性,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目标,排除 A 项;材料反映辛亥革命过程中理性实行暴力手段,无法体现革命方式的妥协,排除 B 项;材料无法体现辛亥革命结果不彻底,排除 D 项。故选 C 项。41894 年兴中会成立,孙中山在其反清宣传中,有许多诸如“鞑虏”、“胡虏”、“异种乱华”,要将其“杀灭”、“诛绝”、“逐满独立”等激烈的言辞。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开始重新解释其民族主义并适时提出“五族共和”,孙中山的转变主要是基于()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崩溃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D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宣传的民族主义是反清排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重新解释民族主义,提出“五族共和”,国内各民族平等共和,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的转变是因为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A 项正确;孙中山重新解释其民族主义,是因为满清贵族的专制统治被推翻,所以,把民族主义发展到包括满族的国内各民族平等共和,而不是因为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排除 B 项;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当时尚未完成,排除 C 项;当时国家是统一的,排除 D 项。故选 A 项。5下面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标题。据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A走向共和B军阀割据C近代化开端D国家统一【答案】A【详解】从武昌起义、民国建立等内容可得出其与辛亥革命有关,而对联的内容则体现的是“中华苏维埃民主共和国”,因此主题为“走向共和”,A 正确;军阀割据与对联无关,排除 B;C 项是洋务运动,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到统一,排除 D。61912 年 2 月 7 日,黎元洪致电孙中山:“俄国将援助蒙古独立,扩张其势力范围,英国亦将扩张其势力于西藏,日本此举或欲延长其租借地期限或更占领满洲全境。为今之计,宜速促满洲退位,恢复秩序,合力以排诸外国之要求,否则危险万状。”材料可用于探讨()A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B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的影响C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D国民民族独立意识增强的表现【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根据材料,黎元洪提出“速促满洲退位”“合力以排诸外国之要求”“否则危险万状”等信息,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成功后,革命派面临非常复杂的局面,边疆形势危急,革命派急于与袁世凯达成妥协,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 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现状,而非瓜分的原因,排除 A 项;材料体现的是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的背景,而非影响,排除 B 项;材料不能反映民族独立意识增强,排除 D 项。故选 C 项。7“辛亥革命为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 1912 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为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及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年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 项正确;1905 年孙中山组建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排除 A 项;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排除 B 项;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排除 C 项。故选 D 项。8“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这一言论A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B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认知水平C体现了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不足D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不成熟【答案】C【详解】材料“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和“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认为当时的国人风俗习惯比较落后、对选举、会议等属于国民的权利、义务不了解,这就迫切需要开启民智,对人民进行广泛的思想启蒙,故选 C。材料反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启蒙有限,排除 A;材料不仅是资产阶级的认识水平,排除 B;材料和资本主义经济无关,排除 D。9近代百年中国第一次民族反思起于中日甲午战争,第二次民族反思始于辛亥革命失败后探索。这两次反思的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A社会主要矛盾 B社会性质C救亡路径D民主革命任务【答案】C【详解】由材料可知,近代中国第一次民族反思导向随后的戊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这都是侧重于从制度层面上学习西方,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第二次反思导向随后的新文化运动,这侧重于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中华传统文明,并对这种传统文明进行理性批判和反思,尤其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救亡路径所进行的艰辛的探索以及所取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可见,两次反思的显著差异在于新旧民主革命阶段不同的阶级领导下的不同救亡路径,C 项正确;两次反思的领导阶级皆为资产阶级,近代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民主革命任务都没有发生变化,排除 A、B、D 三项。故选 C 项。10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及西藏人”。作者评论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B抗日战争C收复新疆D解放战争【答案】A【详解】从材料中的“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来看,作者评论的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超越了汉族人不满满族人统治的狭隘的种族诉求,革命胜利后的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故答案为 A 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中的“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无关,排除 B、C、D 项。11从武昌起义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活动不包括A扣留汉口等地的海关税收,送给清政府B扶植袁世凯出任清朝内阁总理C同袁世凯签订善后借款合同D英国公使策划南北“和谈”【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帝国主义同袁世凯签订善后借款合同是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C 项符合题意;从武昌起义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帝国主义为了破坏革命活动采取的措施包括扣留汉口等地的海关税收,送给清政府、扶植袁世凯出任清朝内阁总理和英国公使策划南北“和谈”,AB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 项。12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A根本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D促使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中提到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大大改变了,并列举了相关事例,与选项 C 表达高度契合,C 项正确;A 项表述不符史实,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排除 A 项;材料主要反映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教育,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3陈旭麓先生指出: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因之而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然而旧体制却留下了旧的社会心理。这种几千年岁月积淀而成的沉重惯性如同一种板结的地块,使新的体制难以把自己的根须扎进社会的深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旧体制的瓦解”是指封建制度的终结 B“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是指国民政府建立C“旧的社会心理”是指封建思想的残余 D“板结的地块”是指皇权社会土地兼并严重【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1 年(中国)。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先后有袁世凯复辟和张勋复辟,说明留下了旧的社会心理,封建思想残余仍然存在,C 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的是“帝制”,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没有结束“封建制度”,排除 A 项;“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是指南京临时政府建立,排除 B 项;“板结的地块”是指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小农经济并未瓦解,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4作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写道,“其后二年,辛亥革命到来了。我们乡僻地带,交通阻梗,不知秦汉,遑论魏晋,如革命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过;乡间所说的,还是造反。”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推动了共和观念的传播B在农村遭到百姓的抵制C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效D未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我们乡僻地带,交通阻梗,不知秦汉,遑论魏晋,如革命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过”可以看出,当时偏远的乡村等地对于革命并没有产生多大的认同,因此说明辛亥革命的影响力有限,D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共和观念的传播,排除 A 项;材料反映辛亥革命未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而不是“在农村遭到百姓的抵制”,排除 B 项;仅从材料不能说明没有成效,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5鲁迅先生的小说阿 Q 正传中写道,(辛亥)革命的谣言传到了村子里。阿 Q 看过革命党被杀,觉得自己也成了革命党,村子人也开始讨好阿 Q 这个“革命党”。第二天起来,到了尼姑庵去革命,才知道假洋鬼子已经来过了,把像样的东西“革命”去了。小说的这些情节反映了A中国社会环境不适合民主革命B三民主义没有顾及农民利益C辛亥革命没有充分的发动农民D农民阶级积极参加民主革命【答案】C【详解】据题意可知,辛亥革命传播到村子里便成为谣言,说明农村中的农民没有真正接受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也没有充分发动农民,C 项正确;A 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小说的这些情节没有涉及三民主义,排除 B 项;农民阶级没有得到充分发动,农民阶级没有积极参加民主革命,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A实现了社会生活方面的移风易俗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为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并结合所学可知,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故选 D 项;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有影响,但不能说是实现了社会生活方面的移风易俗,排除 A 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排除 B 项;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7为下表确定标题,最恰当的是时间事件18511864 年太平天国运动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运动19 世纪末义和团运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辛亥革命A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B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的探索C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D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的努力【答案】D【详解】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洋务运动一场由封建地主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此可见,上述历史事件反映了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的努力,故 D 符合题意;只有洋务运动才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故 A 不符合题意;只有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的探索,故 B 不符合题意;只有义和团运动才是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故 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18民国肇始,“党会既多,人人无从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这种现象A表明民众民主意识普遍觉醒B助长了袁世凯复辟帝制野心C是民国时期政治动荡的根源D体现出民主政治的发展潮流【答案】D【详解】材料反映民国时期党会众多,国民参与党会现象很普遍,反映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潮流,故选 D;材料无法体现民众民主意识普遍觉醒,排除 A;材料反映出民主政治的发展潮流,不利于袁世凯复辟帝制,排除 B;民国时期政治动荡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 C。【点睛】19清廷颁布的一份诏书称:“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该诏书的颁布表明()A维新变法运动即将开展B清政府为实施新政作准备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中的信息“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可知,此应为 1912 年 2 月,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以和平退让的方式结束封建帝制,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D 项正确;1898 年维新变法运动,排除 A 项;1901 年清政府实施新政,排除 B 项;辛亥革命建立共和政体,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 C 项。故选 D 项。20辛亥革命 10 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D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答案】C【详解】材料信息“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民族意识;“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民主意识。由此可知,梁启超主要肯定了辛亥革命增强民族民主意识的功绩,C 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民主共和政体和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排除 A、B 项;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独立,排除 D 项。故选 C 项。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宣传画创作于 1912 年,画中有“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字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材料二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从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至 1912年 1 月 1 日共和国成立,其间仅共有 83 天。这样迅速的胜利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伟大的革命中是罕有其匹的。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变革的角度说明“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的观点。【答案】(1)1912 年 1 月,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从此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2)中华民国的诞生结束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实现了国内民族的平等,是亚洲最早完成的民主革命。【详解】(1)根据设问中“创作于 1912 年,画中有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字样”并结合所学可知,1911 年辛亥革命后,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紧扣设问中“从政治变革的角度”,由材料中“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归属于全体民众”并结合所学得出: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根据材料中“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伟大的革命中”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亚洲最早完成民主革命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封面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的,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陈独秀偶像破坏论材料四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请回答:(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试分析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2)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答案】(1)理由:这个制度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原则;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资本主义发展时代潮流,是一种空想。原因:客观:中外反对势力联合绞杀;主观: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经验教训:农民阶级无法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成功。(2)变化: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或迷信、尊崇、偶像);革命后认为皇帝“比寻常人还要可怜”(或破除迷信)。(3)原因: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命精神激励着人们探求救国的新道路,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短暂春天,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五四运动奠定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详解】(1)理由,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一部纲领性文件,是洪秀全根据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等著作中阐述的平等思想而提出来的。天朝田亩制度通过绝对平均的方式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绝对平均主义为原则,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式的平均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革命性,但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资本主义发展时代潮流,是一种空想。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即主观原因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不能提出符合自身的科学理论指导和革命纲领;失败的客观原因是当时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经验教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革命走向成功。(2)根据材料“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前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3)根据材料“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推动人们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根据材料“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可知,辛亥革命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人们探求救国的新道路,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一些障碍,并颁布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短暂春天,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五四运动奠定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辛亥革命部分研究成果表作者标题朱荫贵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2012 年)问昕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政治(2012 年)张翔等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分析基于 1895-1926 年宏观经济数据统计分析(2011 年)关凤利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贡献及其失败教训(2012 年)杨丽坤论辛亥革命涤荡下的思想现代化(2013 年)材料二 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就材料二中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的观点,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类说明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要求:先分类,然后写出序号,再进行说明)。【答案】理由分析:政治角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经济角度: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思想文化角度: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思想,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详解】理由分析: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必须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来论述。从表 1 的研究成果看,是论述辛亥革命在推动经济近代化方面发挥的作用,是论述在政治方面的推动作用,是论述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推动作用。联系所学知识,根据辛亥革命在三个方面的重大影响来论述第一小题观点的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