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散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散文知识点梳理一、散文的特征1.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神聚”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形”就是散文写了哪些“选材”,语言表达方式灵活多变。需多答,尽可能全面、具体。“神”就是散文要表达的主旨、情感。2.内容上的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深刻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3.形式上的特征: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结构灵活。二、散文的
2、分类1.写人记事散文(记叙性)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塑造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叙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较散文要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且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又可将其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
3、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其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偏重于写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粗线条勾勒,偏重于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所绘人物形象真实是其与小说的区别。】2.写景状物散文(抒情性)这种散文主要运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手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
4、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杨朔的荔枝蜜、茅盾的白杨礼赞等。借景抒情式散文,作者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式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情景交融的结果。如梁衡的壶口瀑布、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3.议论说理散文(议论性)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它或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或用文学形象来说话,表现为文艺性
5、的议论文。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阅读这类散文需注意借事说理、寓理于事、因情悟理、情理交融等特点。重视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进而品味其情趣、理趣。三、散文的行文思路与构思1.常见构思模式/行文思路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详写部分)抒怀念情参游式:参游起因参游见闻(详写,移步换景,虚实相间,适当联想)参游收获静赏式:景点概述景点静赏(多角度,或并列、或层进充分描写)景点联想象征式:引出所托之物展示“物”的描写扣住相似点,转入写人综合抒情言志情索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到人、到理情的归结2.常见结构类型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
6、、对照式3.线索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如阿长与(暗线);以事物为线索,如猫台阶驿路梨花一颗小桃树安塞腰鼓灯笼;以人物为线索,如阿长与(明线)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老王;以事件为线索,如散步;以时间为线索,如老山界;以地点/人物活动为线索,如老山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需要注意的是,考试选文最常见的线索:一是感情的发展变化;二是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三是文中的“我”。【常见题型】【答题思路】关键句“线”。反复出“线”。标题看“线”。以情导“线”。时空连“线”。文体隐“线”:叙事散文常以中心人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游记散文常以游踪为线,抒情散文常以情感为线。(一)找线索:1.请补充文中“我”对“”的
7、感情变化。2.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答题格式:文章以(事物、人物、事件、思想感情的变化、时间推移、空间变化、所见所闻)为线索。(二)分析线索作用:1.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3.本文中“”事物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作用?4.文章选材众多,但不觉凌乱,请分析其中的原因。5.请补充文中“我”对“”的感情变化。答题格式:文章以“”为线索,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主旨鲜明。明线是,写了内容;暗线是,写了内容。双线并行,相辅相成,深化文章主题。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
8、件事,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主题明确,中心突出,使情感表达(或:使作者的情感表现得)更加深刻。4.构思特色分析(了解)(1)从全文线索角度单线(人、物、情、理、时、空)、双线(点明双线的具体内容,点出双线的好处)。(2)从行文思路(材料安排)角度结构(相承关系、层层深入),相并关系(并列或对比),相属关系(总分),先实后虚,先抑后扬等(3)从构思技巧角度开门见山、设置悬念、首尾呼应、伏笔照应、铺垫、以小见大;内容层次(由物及人、由古到今、由表及里)(4)从选材特点(组材方式)角度引用(大量引用诗文、谜语、歌谣、典故、神话传说、书信);以小见大(选用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有详有略。由面
9、及点;(5)从叙述上的特色角度叙事方式/顺序(倒叙、插叙等);叙述人称上的特点或变化。四、散文常见写法(一)语言特色1.修辞手法角度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活泼,有画面感。2.语言风格角度常见用语:形象生动、细致传神、平实质朴、朴实无华、朴素自然、文辞畅达、通俗易懂、明白晓畅、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感染力强;文笔凝练、简洁凝练、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精辟深刻、深邃隽永、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发人深思、寓意深刻、委婉含蓄、含蓄蕴藉、富有哲理;清新优美、清新明丽、清新明快、飘逸灵动、摇曳多姿、华丽典雅、严肃庄重、俏皮活泼、诙谐幽默、辛辣讽刺、诗意浪漫,等。(用语
10、特色:)语言精炼、用语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3.词、句角度【词】叠词:富有韵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口语: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方言: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引用诗词:富有典雅美,增强文学性。【句】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语言活泼;整散句结合:错落有致、情感强烈。【注】作答时既要答出语言特色,也要答出该要点的表达效果。(二)语言(词汇、用语、句子)特点1.从修辞的角度思路:手法+效果+情节概括+情感表达、作用分析等一般答题形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情节概括/性格特点/事物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详见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一般答题格式:文
11、章运用了表达方式,介绍了(描写了/叙述了),(起到)(不同表达方式作用)。(详见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一般答题形式:运用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情节概括/性格特点/事物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作用(表现手法作用)。【详见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一)(二)】4.从词语的角度思路:词语释义+相关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情节概括+情感表达、作用分析等赏析词语,即分析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的好处、妙处),需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1)从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格式:“”一词是意思,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对象)特点(状态),突出(主题),表达(思想情
12、感)。(2)从词性角度赏析常赏析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词等。答题格式:句中“”动词/形容词(等),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对象)的特点(状态),突出主题(情感)。(3)从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常从侧面描写、反衬、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等方面赏析词语。答题格式:“”一词是意思,运用(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对象)的特点(状态),突出主题(表达的思想情感)。(4)从词义的角度赏析答题格式:“”一词本是意思(本义),在文中是意思(即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等),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对象)的特点(状态),突出主题(表达的思想情感)。(5)从情感色彩的角度一般答题格式:“”本是意思(本义),在文中
13、是意思(即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等),褒词贬用(辛辣讽刺)或贬词褒用(语言风趣幽默),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对象)的特点(状态),突出主题(表达的思想情感)。5.从句式的角度(1)长句与短句长句:表意复杂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短句: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2)整句与散句整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语势强烈,极富感染力,体现语言的对称美。散句:富于变化、错落有致,表意自由,体现了语言的变化美。(3)倒装句适当地运用倒装句,可以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4)语气感叹句:运用感叹句,加强语气,情感抒发强烈,表现了特点/形象/心理,表达了情感。疑问句:引起读者注
14、意,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关于的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5)综合运用,灵活搭配(如果将各种句式综合运用,)整散结合/长短结合,使文章行文活泼生动不呆板,自由灵活,摇曳多姿,极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产生一种特殊的交错美。五、散文阅读答题原则1.阅读前需明确三个问题: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2.理清“思路”,整体把握。(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详参三、3(3)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3.局部把握,抓住关键。(1)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15、”,如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2)把握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六、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一)作用(意图、好处)题1.语句作用题分析语句的作用:内容作用(即写法)+结构作用(即所处位置,或文中地位)【注】需注意结合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等的作用,看其在文章中的地位。2.段落作用题(1)段落命题特色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转承/过渡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
16、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2)散文主体材料(即散文主要写作内容)及穿插性材料(即插叙、补叙或部分链接内容)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A.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B.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C.总结上文:呼应上
17、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D.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内容上:是为了写或为了说明(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或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其表达效果(3)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回答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补充/交代/丰富了);对全文的作用(使形象/丰满/完整);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增强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3.人称作用题【一般答题格式】第一人称:运用第一人称,以“我”的视角(或:/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以“我”为线索)写出了的形象,表达作者的情感
18、(或:观点、态度),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或: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真切感),增强表达效果,使叙述显得亲切自然。第二人称:文章使用第二人称,便于和的直接对话(或:拉近了与的距离),有利于叙述者情感的抒发;让读者在阅读时更容易产生代入感,也更能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增强感染力。第三人称:文章使用第三人称,叙述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现实。4.标题作用线索作用;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象征意味、寓意深刻;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及效果);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5.景物描写作用题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表现自身的、独立的
19、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调;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象征、暗示作用。6.写作内容作用题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贯穿全文的线索;照应(呼应);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二)表达特色题鉴赏表达特色题一般表现为“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等题型。鉴赏重心在判断手法上,兼及表达效果的分析;且判断手法要求多角度切入,掌握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鉴赏可以是整体(一般找表现手法)的,也可以是局部(一般
20、是找修辞手法)的。(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景物描写:参六(一)5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2)人称:参六(一)3(3)表现手法:常见照应、衬托、烘托、对比、抑扬、象征、联想、想象、伏笔、讽刺、悬念、设悬、借景抒情等。(4)修辞手法:常见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借代、反复等。(5)语言特色:参四(一)2【附】部分重要作家散文风格鲁迅:观察冷峻,讽刺辛辣,批判严峻。巴金:真挚朴实,富有激情,寓深刻于平淡。季羡林:“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本色天然,朴实无华,小中见大。冰心:清婉明丽
21、。秦牧:知识丰富,观察细致,构思精巧,文采精丽。李乐薇:写景优美,诗情画意,超凡脱俗。林清玄:恬淡自然,蕴涵哲理;醇厚浪漫,朴素浅易。贾平凹:清淡古雅。毕淑敏:比喻形象,文笔流畅,情感真实,富含哲理。史铁生:沧桑内敛。余秋雨:语言通俗,散文小说化;篇幅宏大,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水乳交融,充满睿智与情趣,富含哲理。(三)概括类题1.概括行文思路参三、1.2.3;六(四);2.概括形象(人物/物象/主体形象/次要形象);(1)人物形象A.特点概括:思路抓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文字;抓描写人物的重点段落;抓议论抒情文字。B.作用:表现主旨;寄托情感;衬托/对比。(2)物象
22、A.特点概括:(作答角度)外在特征、内在品质、蕴含情感。B.作用:主体物象:(作答角度)线索、象征、衬托、主旨情感等。次要物象:(作答角度)结构作用、内容作用、主体物象相关作用等。3.概括线索详参三、3;4.概括主旨;5.概括特定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等方面的信息。(四)结构思路题参三、1.2.31.结构(行文)思路题总结:第一,抓文中标志性语句。第二,分析思路情感脉络。第三,把握语句衔接特点(划分层次)。(一般结构:并列、承接、总分)2.文章的思路是指文章的脉络,解答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略读全文,明确文章中心。第二,精读句段,一句话简要概括段意。第三,分析段落
23、(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可寻找文中关键句段,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寻找、明确概括性的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第 26 页 共 26 页【习题练习】(一)(2023年天津)阅读水乡寻梦一文,回答下题。(15分)水乡寻梦申琳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眼前是一卷水墨,耳边是摇橹咿呀,身处其中的人们不禁有点恍惚,自己是在一幅中国画里吗?这不正是梦里水乡的美丽图景吗?随着春风吹绿杨柳,同里、木渎江南的水乡古镇总是游客盈门,人们都想把自己融入这令人如痴如醉的美丽画面。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我的脚步还
24、是不由自主踏入水乡的画框,我知道,自己和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一样,是来寻梦。可是,这水墨画般的梦里水乡,究竟承载着人们怎样的梦呢?“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儿时课本里的这两句古诗,让多少人梦到这样的水乡:小楼、深巷、杏花、春雨这是美,这是一个清秀的、风姿绰约的江南。自从读到这美好的诗句,水乡的杏花春雨,便时时打湿少年斑斓的梦。水乡的诗意,在水乡深处的粉墙黛瓦间,在高高的马头墙上,在一处处隔出来的幽静空间里。一树桂花,几株老梅,数块湖石庭院也罢,天井也罢,水乡人家的院落无论大小,多有几处寄情自然的所在,抬眼处便有几许生机。至于其中寄寓的主人生活的情致,也就“妙处难与君说”了。水乡的宁静
25、让人感受真切。木渎古镇的虹饮山房,一墙之隔就是游人如织的山塘街。跨入院内,那纷杂的市声仿佛一下子被过滤掉了,连推开一扇窗户的“吱呀”声都听得格外分明。习惯了市井喧嚣的都市人,一脚跨进水乡小院,心头会突然一静,有一种回到少年时的故乡老屋,趴在板凳上一笔一画做作业的沉静。白天,一束阳光明亮地射进门里;晚上,一盏煤油灯照亮眼前的方桌,门外月光如水。在水乡的梦里,有多少人青春年少时的身影,有多少人夜深思念的故乡小河蜿蜒,一条青砖铺地的小街,就傍在河边,小吃店、文具店、杂货店沿街依次排开。水乡小街的节奏是慢的,在清晨的薄雾中醒来,一块块门板拆下来,烧饼、馄饨的香味飘开去,街上开始晃动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蹦
26、蹦跳跳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荡漾。太阳一点点升高,街上行人多起来,人们走走停停,向熟人打个招呼,在店前驻足观看。小街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样的亲切、悠然。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徜徉在水乡,远道而来的都市人仿佛回到了往昔的岁月。上学的路,是那爬满青草的乡间小路,是那洒落一串自行车铃声的林荫道;放学后,是小伙伴一路追逐着奔跑过的田野,是远远看到的村庄林梢飘起的袅袅炊烟,是一路有着各种色彩、香味、声响的长长的街道。那是遥远而温馨的记忆。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把脚步放慢,从容地看看身边的风景,陪孩子慢慢长大,伴父母慢慢变老
27、。在水乡静静的夜里,我渐渐懂了,这么多寻常人为何要来水乡寻梦(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请简要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2.第段引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古诗有何作用?(3分)3.请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4.为什么这么多寻常人要来水乡寻梦?请结合全文分析。(5分)(二)(2023年青海)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11分)起风了,风像从远方的战场上凯旋而归的将士,身披锦旗,在田野里驻足。风吹树响,草动麦黄,蝉鸣鸟唱。风放开喉咙,仿佛憋不住藏在
28、心中许久的暗语,声音穿过麦浪,穿过林梢,穿过故乡,穿过远处的山岗。似乎一夜之间,麦子熟了,他们领会了风的暗喻,而这暗喻一经破解,仿佛一场酣畅淋漓的梦,墨绿的麦田便被风染成了金色的舞台。母亲握着镰刀,走进这舞台中央。几十年来,她始终以躬耕的姿势,谦卑地俯向大地,低着头站在农业中心。麦浪在风中起起伏伏,金黄的曲线波动着,随着母亲有节奏地挥镰,向远处延伸。一串一串的汗,大颗大颗从母亲头上落下,砸进麦田。干涸的麦地,张开干裂的嘴唇,贪婪地吮吸母亲头上的汗。我相信,那里面有许多许多咸咸淡淡的盐粒,我也相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劳作的姿势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的母亲,她脊背上渗出的盐渍,肯定能发出钻石的光芒,
29、粮食的光芒,劳动的光芒。蓝天无语,白云有情,她们注目着苍穹下,一个农村妇女舵手一样驾驭着一把镰刀,驶向麦田深处。金黄的麦子,古铜一样的质地,沉甸甸,浑厚、结实。母亲把麦捆抱在怀中,这曾经哺育在襁褓中的孩子,今天,已经成熟了。或许沉甸甸的麦穗贪婪母亲肩头的那番温柔,它们伏在母亲的肩膀上,麦芒如竖琴,被母亲结茧的手指拨弄着,发出清脆的声音,干涩却又铿锵有力。母亲不懂音乐,她柔软的心,只懂蛙鸣、鸟叫、狗吠、牛哗、马嘶、猪嚎、羊咩。这凡俗的声音,没有金色大厅里那昂贵器乐奏出的优美旋律,也没有指挥家引领通晓乐律的演奏家集体抒情的高雅。而就是这些悦耳的声音,围着母亲,几番晨昏几番风雨,在岁月的轮回中,传颂
30、了大半生。母亲老了,这些声音也一天天老了。只有庄稼拔节的声音、豌豆花爆裂的声音、麦子在烈日的揉搓下脱壳而出的声音,牲畜生产幼小生灵的声音是年轻的,新鲜的。就是这些声音,像一把糖果撒进她渐渐苍老的心窝里,撒进她渐渐矮下去的身影里,让母亲没有多少杂念的心安稳、熨帖、欣慰。母亲的脊背如一把张满的弓,汗珠如箭矢,一箭一箭射落夕阳。在农业的方圆里,从清晨到黄昏,她不怨不艾,背着晨曦,挥别晚霞,心里始终装着一个粮仓。这些汗,或者这些盐粒,一滴一点腌着农业部落里的家常春秋。春去,麦穗花开;秋来,麦香芬芳,飘过田野,飘进母亲澄明清净的心田。晚风吹来,母亲累了,坐在田堙上,我看到她脊背上的汗渍在汗衫上绘出一团团
31、云烟,白色的汗渍、麦杆的黑枯叶、黄色的泥土,把她的汗衫染成一副水墨画。夕阳的余晖洒在静坐的母亲身上,时光静谧,我感觉母亲如佛,淡定、超然。一股说不出的气场让我不敢言语。我坐在母亲的背后,看着晚风吹着她稀疏的头发,晚霞绚丽如云锦,母亲的头发像镀了金,又像撒了一层霜。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母亲说,回家吧,我们揉一把麦子带回家。几株干了的麦穗被母亲摁断后,放在掌心里轻轻揉了几下,片刻摊开手掌,吹了一口气,金色的麦壳,纷纷扬扬,像金箔像飞鸟。顿时,夕阳下,一只只金色的鸟,在麦田里飞翔。农业是母亲一生的坐标。儿女、庄稼、蔬菜、牲畜是分布在这个坐标不同座落的标点。沿着这个坐标,清晨她从庄廓出发,把我们带
32、向麦田,认识农业这部古老典籍和生命坐标所蕴含的甘苦。经过三十多个春秋,我才明白,怎样的姿势才能抵达幸福深处。这一切是,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以弯腰拔苗到午后的姿势、信念教会我的人生箴言。而今,我就像一粒脱壳的麦粒,乘着一股从远方来的风,远离故乡,远离母亲,远离田野,落在他乡的土地上,寻找一方供灵魂自由栖息的土壤。现在,我也在城里种田,不过我的田在流淌着唐诗宋词的方格纸上,我的汗滴在城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键盘上。摊开一张白纸,我就拥有一大片故乡的雪;淌下一滴蓝墨水,我就拥有故乡的一方湛蓝天空;轻叩一个键钮,我就发掘出一眼故乡河流边上清澈的沙泉。蓝墨水滴在白纸上,我就看到母亲的蓝头巾渐渐隐没在麦浪深处。
33、文字闪耀在电脑屏幕上,我更感受到了母亲握镰挥向麦杆的力量。很多个夜晚,当我在方格纸上、键盘上画出一个圆满的句号,我默念着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戴着草帽,挥臂拭汗的情景。哦,亲爱的母亲,你赐予我们一方麦田。你说过“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把粟”。在春天里,我们总要种下些什么,不然,当秋风吹来,检验我们走过的岁月时,我们站在麦田角落,画不出一个圆满的句号。(作者:马国福,有删改)5请给本文拟一个标题:_。(2分)6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你从第、第、第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中选择一句,自选角度进行批注。(3分)示例:第段划线的句子,作者将麦捆比喻为襁褓中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成熟丰收
34、的情景。7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谈一谈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3分)8习近平总书记说“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结合文本及自身体会,谈谈对“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把粟”内涵的理解。(3分)(三)(2023年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4分)桂圆李春华家乡的北边是蒙山,东边是沂河,距离临沂有30公里。村里有条古道,老辈人说是古驿站。就凭大街两边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店铺,便知昔日的繁华。太爷爷从祖上接手“惠仁堂”中医大药房。从先祖到爷爷这辈,都思想开明,医术精进,救治乡邻不计其数,“惠仁堂”的名号,在十里八乡叫得响。谁承想,倭寇入侵,战火燃遍齐鲁大地,接着又是内战起硝烟。好在家乡有蒙山做屏障
35、,深居深山,兵家不愿光顾。每年春秋两季,爷爷都带着家族男丁,到十几里外的蒙山采药。蒙山雾气迷蒙,像迷魂阵,让人猜不透到底藏着多少玄机。爷爷站在山顶,捋着花白的胡子说,蒙山四季分明,有山有水,是中药材的生长宝地。这里中药材有1005种之多,是天然的药材库啊,咱要用之于民每年冬天,爷爷都让我跟他睡,让我背诵古诗词和稀奇古怪的药材书,记得有药性赋汤头歌诀等。我最犯怵他脱掉我的棉袄掐着我的骨头问,这块儿骨头叫啥?哎哟喂,皮肉是滋溜滋溜地疼呀。他那架势,是想把中医栽进我的骨头里。我在心里叫苦,嘴上可不敢吭声。我有事没事就去中药房,翻腾一层层的方格药匣子,摩挲圆圆的拉手。管家安叔人和善,笑眼眯成一条缝,透
36、着暖意。我淘得满头大汗,他拿毛巾给我擦汗,又拉开中药匣子,摸出几颗土褐色、圆圆的干果。孩子,拿着,桂圆好吃哪。桂圆?我眨巴眨巴眼睛,迟疑一下。他点点头,示意我尝尝。我三下五除二,剥了果皮,把褐黑色的桂圆肉扔进嘴里。呀!薄薄的果肉,真甜哪!我来回嚼着已是光溜溜的果核。嘻嘻,敢情药房也有好吃的。每次,安叔从山里采购药材回来,药房就来一队马车。爷爷和安叔老远把车队迎进大院。安叔探出头,四下打量,“咣当”关上大门,跟着一溜小跑进了后院。我顾不上那些事,药匣子太诱人了。我瞄着药房没人,溜进去直奔药匣子。拉开抽屉,抓一把桂圆,觉得不解渴。四下瞅瞅,又抓一大把塞进兜里,直到衣兜鼓鼓囊囊的,才跑出院子。我分给
37、早就巴望着的小伙伴。我们嚼着桂圆肉,用桂圆籽砸着对方,桂圆籽撒了一地。我像个猎人,伺机瞅着药房,抽屉里的桂圆,成了我的猎物。逮着机会就装满衣兜,跟几个伙伴共享桂圆肉。我暗自得意,安叔没发现。我的胃口也大了,拿的数量也成倍增加。蹊跷的是,药匣子像个魔法盒,总有满满的桂圆。安叔跟伙计赶着马车回来了。爷爷说,安叔去蒙山采药材,再送到临沂。当然,爷爷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就麻溜去了后院。安叔沉着脸跟爷爷小声嘀咕。我好奇地跟过去,母亲拽住我,我不情愿地跟着母亲回了前院。我像不安分的鲤鱼,在炕上来回打挺。干脆蹬上裤子,披上褂子,刺溜下炕,穿过漆黑的前院,悄悄溜进后院。伙计举着火把,后院灯火通明。安叔正吩咐
38、伙计装药材,马车上摞起了小山包。安叔带着几个伙计上了马车,马蹄敲打得青石板嗒嗒响,不一会儿,马车消失在黑漆漆的夜里。爷爷说,药材送到临沂一带的敌占区。安叔他们回来时,碰上了国民党的散兵,要征用马车回乡。安叔和伙计哪肯,那帮兵痞举起枪托对他们一阵乱砸。幸好来了武工队,缴了散兵的武器,安叔和伙计才得以脱身。安叔鼻青脸肿的,胳膊也用纱布缠着,渗出斑斑血迹。我问,疼吗?安叔说,不疼,药材送到救急了,俺这不算啥!安叔要回乡了,我跑进后院。他笑吟吟地拉着我。安叔,你别走!孩子,总要说再见的,没准儿哪天咱又见面了!他说的话,我似懂非懂。安叔说:天不早了,回吧!明儿一早,俺就走了。我边回头边迈过门槛。桂圆甜吧
39、?安叔神秘地笑了,在我头上轻抚了一下说,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我做个鬼脸,吐吐舌头,笑着跑出后院。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政府召开隆重的表彰会,授予爷爷一块“岐黄传薪火 悬壶济苍生”的牌匾和一枚“支前模范”奖章。颁奖人竟是安叔。(选自青岛文学2022年第1期,有删改)注岐黄:岐伯和黄帝,相传为中医之祖。后以“岐黄”为中医医术的代称。9选文巧设伏笔照应,请写出与画波浪线句子相照应的语句。(2分)伏笔:咱要用之于民照应:_10结合选文内容,写出画横线句子的言外之意。(3分)(1)桂圆甜吧?(2)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11选文中的“我”是个孩子,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40、?请简要分析。(4分)12电视台拟制作主题为“讲好中医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的节目,向社会征集相关素材。“岐黄传薪火 悬壶济苍生”牌匾的历史内涵切合节目主题。请你代“惠仁堂”的传人写一段话,向电视台推荐这块牌匾。要求:结合选文内容,紧扣节目主题。(5分)【参考答案】(一)1.答案:第段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对水乡美丽图景的描绘,引出下文水乡寻梦的主要内容,通过设问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段落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学会从结构、内容、表达效果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从结构上看,“这水墨画般的梦里水乡”承接了第段中对水乡美丽图景的描绘,“究竟承载着人们怎样的梦呢”则引出下文所写的水乡寻梦
41、,该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表达效果上看,“究竟承载着人们怎样的梦呢”通过设问引发读者探究水乡所承载的梦的兴趣和对此的思考。2.答案:这两句古诗写出了江南水乡充满诗意的美景,引发了人们对水乡的想象与憧憬,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意蕴。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重点句子作用。根据这两句诗的含意以及第段“儿时课本里的这两句古诗,让多少人梦到这样的水乡”“自从读到这美好的诗句,水乡的杏花春雨,便时时打湿少年斑斓的梦”可知,内容方面,这两句古诗写出了江南水乡充满诗意的美景,引发了人们对水乡的想象和憧憬。此外,表达效果方面,引入古诗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意蕴。3.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闲暇
42、时人们在河边发呆、入神的情态,表现了人们此时闲适的心情和对水乡慢生活的喜爱。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考生可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作答。第一步,找赏析角度。根据“倚”“看”等可知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根据“发一下呆”“凝神”等可知句子运用了神态描写。第二步,从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闲暇时人们在河边发呆、入神的情态;(内容上)表现了人们此时闲适的心情和对水乡慢生活的喜爱。(情感上)4.答案:水乡的美景,能令人如痴如醉;水乡的诗意,能让人体会到生活中的生机与情致;水乡的宁静,能过滤市井的喧嚣,令人内心沉静;水乡的慢节奏,能让人感受生活的亲切与悠然;徜徉水乡会勾起遥远而温馨的记忆,让
43、人思考生活。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本题实际考查水乡吸引游客纷纷前来的原因,即水乡吸引人之处有哪些。阅读可知,全文围绕“水乡寻梦”展开描写,考生可梳理文章内容,分析其描写了水乡的哪些方面。然后找出围绕这些方面所写的其吸引人之处。第段写水乡的美景,它拥有“令人如痴如醉的美丽画面”;第段写水乡的诗意,水乡院落中“多有几处寄情自然的所在,抬眼处便有几许生机”;第段写水乡的宁静,“那纷杂的市声仿佛一下子被过滤掉了”“心头会突然一静”;第段写水乡的慢节奏,“小街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样亲切、悠然”;第段写“徜徉在水乡,远道而来的都市人仿佛回到了往昔的岁月”,让人思考生活。最后考生据此概括作
44、答即可。(二)5示例: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我的母亲/勤劳的母亲/母亲如佛/麦田与母亲等(符合题意即可得满分)6示例:第段划线的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麦地”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炎热及母亲劳作的艰辛。第段划线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的脊背”比作“张满的弓”,“汗珠”比作“箭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长年累月躬耕的辛劳。第段划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白纸”比作“故乡的雪”,将“蓝墨水”比作“湛蓝天空”,将“键钮”比作“清澈的沙泉”,连用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母亲的眷恋之情。(从修辞手法、语言风格、情感等角度鉴赏,即可
45、得满分)7示例:从母亲长年累月躬耕麦田,我读到了一位勤劳的母亲;从母亲和“我”的对话中,我读到了一位关爱子女的母亲;从母亲说“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把粟”,我读到了一位睿智的母亲。(能结合文本、有理有据分析出母亲勤劳、善良、质朴、默默躬耕、爱护子女、敬畏土地等其中一种美好品格的,即可得满分)8示例:只有艰辛的付出,才有成功的收获,春天是万物的开始,也是秋收的基础和希望。春天越是艰辛劳作,秋天才会有丰厚的收获。(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解析】5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依据本文记述的对象及主要事件可知,本文主要讲述母亲与麦田的故事,重点刻画了母颂扬之情。在麦田里辛勤劳动的情景,从而表达了对作为劳动者的母亲的颂扬之情。题目可以概括为“我的母亲”,还可以概括为:勤劳的母亲;依据母亲劳动的场所可知,母亲总是在麦田里辛勤劳作。因此,可以概括为: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或麦田与母亲。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第段划线的句子:依据“张开干裂的嘴唇”可知,这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依据“干涸的麦地”可知,这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炎热;依据“贪婪地吮吸母亲头上的汗”可知,这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