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87.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84.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3活动:降落伞比赛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83.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3.1认识声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25.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23.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3.3噪声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21.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3.4声与现代科技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19.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2.1认识运动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45.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2.2运动的描述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43.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41.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2.4能量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39.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5.1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97.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5.2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95.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5.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93.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91.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6.1质量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35.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6.2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33.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6.3测量密度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31.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29.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4.1光源光的传播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15.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4.2光的反射定律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13.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11.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4.4光的折射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09.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07.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4.6神奇的眼睛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05.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4.7透过透镜看世界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02.doc--点击预览
-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4.8走进彩色世界教案新版教科版202208041101.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1.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1.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2.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2.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括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刻度尺、托盘天平、秒表、量筒、量杯、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计、体温计、弹簧测力计等,(根据学生数量分成若干组,最好两人一组,每组分别配齐以上器材)杯子,米适量,筷子,气球、浮沉子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新课引入演示实验 1:玻璃杯注满水后盖上一塑料片,倒置,塑料片不会掉下。演示实验 2:两平面镜互成一定角度,中间点燃几支蜡烛,可见镜中有一系列蜡烛的像。学生观察现象,并试着提出问题,体验物理的趣味性。展示下面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图中的两线是直线还是曲线。学生判断:是曲线或是直线。再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处用直尺比量一下。学生上前用直尺比量后,发现图片中两线是平行直线。提出问题:仅仅依靠感觉去判断事物准确吗?得出结论: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很多时候都需要获得准确的数据,这就需要测量,而测量必须依靠仪器。引导学生认识在初中阶段将会用到的一些测量仪器。学生回答:不准确。二、认识测量仪器1.让学生在实验桌上找出测量长度的仪器,并用它们量一量手指的长度和宽度。1 学生完成粗略的测量任务。2.学生:发现液柱会慢慢上升,-2-2.找出测量温度的仪器: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等,先做简单观察,然后用手握住温度计的液泡,观察液柱的变化情况。3.找出测量时间的仪器,并用它来测一测心率。4.找出测量体积的仪器,并用它来量取 50 mL 的水,教师介绍读数方法。手离开后又会下降。3.学生用一到两分钟测出自己的心率,同学间互相比较。4.学生初步体验用量筒、量杯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并初步了解量杯、量筒读数的方法。5.引导学生认识电学、质量、力的测量仪器。5.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对电流表、电压表、天平、测力计等仪器。同学之间交流,说说几种仪器之间是否有相同的地方。三、了解科学探究小魔术:筷子提米。将一杯米压紧,插入一根筷子,慢慢将其提起。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疑问的行为进行鼓励,指出会提出问题其实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所有创造发明其实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学会观察生活中各种现象并提出问题就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猜测可能原因。有了猜想之后怎么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教师:对,做一做的过程其实就是要进行实验,进行实验之前首先要知道实验怎么做,要用到什么器材,按什么步骤来做,这些都要有一定的计划,这就要学会设计实验,而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家就是这样对自然界中的现象先提出自己的疑问,并猜想可能的原因,然后设计实验再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的。在实验设计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实验了,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测量相关的物理量,将数据记录下来。实验数据是实验后进行分析的重要依据,因而要养成在实验过程中准确记录数据及相关现象的习惯。教师:当我们收集了足够的数据后,下一步我们该做什么了呢?对,其实这就是分析数据的过程,如果找到了一定的规律,也就是实验的结论。把结论与自己的猜想去比较就能发现猜想是否正确了。这个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分析论证环节。如果不正确我们应该进行新的猜想,设学生认真观察,并提出疑问。是什么原因让米杯不掉下来?学生进行猜想:是杯子被做了手脚?是筷子上涂了胶水?是米将筷子吸住了?是筷子和米之间有摩擦?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呢?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与猜想进行对比。学生:从数据找找看有没有规律。学生阅读教材“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学生:可以往气球中吹气,用手拍,可手挤,也有同学将气球吹破;也有同学仿照教材提示的实验进行探究。学生回顾实验探究的几个环节。-3-计新的实验进行新的探究,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还要学会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环节中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教师:以上我们对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进行了一个初步介绍。我们发现科学探究其实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有些环节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或生活中已不知不觉的在应用了。比如提出问题,当我们遇到奇怪的现象时我们自然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这就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当然,有些环节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做得更好,但只要我们愿意去尝试,慢慢地我们就能熟练地应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去探索自然界中的奥秘。教师:请同学们用气球设计一些小游戏。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简要评价,指出同学的设计可用于研究和力学有关的一些规律,这将在以后的学习中用到。请同学们再次回顾一下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有哪些。四、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教师用矿泉水瓶及小药瓶演示浮沉子实验。该实验曾有人用于魔术表演,学生非常有兴趣。教师:向同学介绍制作方法,并要求学生回家后表演给家长观看。教师借机指出: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可以用来进行物理实验,平时可以注意收集,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有条件的同学也可以购买一些简单的仪器,帮助进行物理实验。有了自己的家庭实验室,就可以方便地在家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了。学生观察实验,并邀请几位同学上台体验。学生:怎么制作呢?请老师介绍方法。五、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1、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2、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3、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4、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5、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4-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6、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7、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8、实验完毕,学生应按要求整理好仪器、药品以及其它实验材料;仪器、设备若有损坏或丢失,要及时报告任课教师,并如实填写仪器报损单。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协商后,可根据有关制度准予报损或责成赔偿。9、经任教教师允许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教室。10、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和学生课代表应按要求填写实验登记表。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一节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一、认识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二、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三、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1-1.2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1.2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2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3.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2.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度的测量。【教学难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二、新课教学本节分为四个教学板块:()计量的重要性;()测量长度的要点;()了解误差的概念;()综合的测量活动。(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1引入: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量,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鲁班制定中国木工尺为例,说明了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测量本质上是比较,是将被测物和标准物做比较。“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选其中之一进行实际测量,比如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必然得出不同的结果。教师就此向学生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得出统一的结果呢?通过这个活动和鲁班的故事,启发学生认识建立长度标准的必要性,同时认识长度单位以及国际单位制。中国古代在计量方面有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适当介绍,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2.长度的单位(SI):-2-1)基本单位:米(m)2)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 km、dm、cm、mm、um、n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 1 毫米,小姆指宽约有 1 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 1 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 1 米左右。3)单位换算:1km=1000m;1m=1000mm;1mm=1000um;1um=1000nm;1m=10dm=100cm。例: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C)A.7.2m=7.2100=720cmB.7.2m=7.2m100=720cmC.7.2m=7.2100cm=720cmD.7.2m=7.2m100cm=720cm(二)、测量长度:迈开科学测量第一步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刻度尺2.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关于量程和分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a.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b.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丙 丁c.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 69.5 mm,其中 69 mm 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3-d.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 2.77 cm。3.正确记录测结果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4.误差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误差跟错误不同。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而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2测量长度的几种方法:(1)直接测量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并把数据填入课本表格中。(2)特殊测量累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总长,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并填入实验报告表格中。平移法:测乒乓球直径。替代法:测曲线的长度。轮转法:用轮子的滚动来测长度,如利用自行车轮测出弧形遗跑道的长度。长度=轮子周长轮子转动的圈数。小结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及换算。2、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3、在用常规方法测量有困难时,可采用今天学习到的一些特殊方法进行测量。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1.从木工尺到米原器(1)国际单位制:简称 SI。(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 m 来表示。(3)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1km103m;1m10dm100cm103mm106m109nm2.测量长度迈开科学测量第一步-4-刻度尺的使用:看、放、读、记。3.了解误差(1)测量中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2)测量中一定存在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1-1.3 活动:降落伞比赛1.3 活动:降落伞比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2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3.体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过程,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4 经历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过程与方法】1.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活动过程,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2.经历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树立善于参与讨论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成果的意识。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2.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以及通过科学探究培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多媒体播放设备、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天平、秒表、温度计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播放视频:精彩的跳伞表演(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课件展示:“通知”(学生兴致倍增)。明天我们就要举行一场降落伞比赛,为了在明天的比赛中获胜,现在我们一起来准备好不好?二、新课教学1、说明: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要素,学习实验的一些基本技巧。按教科书中详细叙述的的几个要素。逐项分析这个活动中涉及探究活动的全部要素。(1)提出问题: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对话)可能与伞的形状、面积、伞绳的长度有关。(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正确选择、使用仪器,测量长度、时间和伞面的面积。(5)评价、分析论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6)讨论交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注意:讨论交流不是作为一个单一环节出现。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评价、论证,都是在讨论交流中完成的。)讲析:科学实验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这一定条件要通过控制来保证。这正是实验的本质特点。只有控制,实验者的每一次观察才能只与特定因素有关,才能确定此因素对现象的影响。因此,控制变量的思想很重要。(对于控制变量法教师应重点强调,为以后学生设计实验打下基础。)2、讲析:正确使用测量仪器,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对测量仪器进行正确选择、操作、读数。为此,教师可对使用仪器的规程进行如下总结。-2-总结:选择量程:量程是中学物理实验选择仪器的重要依据。若所选量程太小,不仅难以测量所测值,甚至可能会损坏仪器。如果所选量程太大,其相应的分度值一般也会较大,测量的误差也就大了。调节零点:测量仪器使用前,一般应先调整指针到零刻度,这个过程叫调零。如不能调零,要记录初始读数,进行修正。测量:读数时,要求眼睛正视刻度,记录数据,要实事求是。仪器读数一般要求读到分度值的十分之一,所以读数前要首先观看仪器的分度值。归整:实验完毕,要整理仪器,放回原处。(教学说明:这节课的活动内容开放性较强,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探究,课上进行比赛后,可以请几个优胜者谈自己的探究过程。要鼓励学生经历探究,有的学生可能探究得多,有的可能少;有的可能探究得深,有的可能浅,重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探索研究的创新精神。还应鼓励学生讨论各种可行的测量方法,并实际动手实验,对有创新的方法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小结1今天这节课不但学会了天平、秒表的使用,还学会的制作降落伞。2课下大家都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东西,制作一个自己的小降落伞,明天课活时间我们举行比赛。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三节 活动:降落伞比赛一、活动探究的要素(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5)评价、分析论证;(6)讨论交流。二、控制变量法三、仪器使用规程:(1)选择量程;(2)调节零点;(3)测量;(4)归整。-1-3.1 认识声现象3.1 认识声现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经验的联想,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4.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转换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教学难点】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课前准备课前准备课件、扬声器、音叉、音乐芯片(或小闹钟)、瓶口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的广口瓶,装有色儿的玻璃缸、抽气机、鼓、小纸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一、引入新课播放根据素材中的图制作声形并茂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世界。师:在这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我们足如何听到声音的?二、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先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请每位同学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感觉一下。生: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播放蟋蟀呜叫的录像片或光盘,让学生观察正在呜叫的蟋蟀翅膀在振动。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呜叫时的姿态?生甲: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生乙:鸟呜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生丙: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师:同学们讲得很好,说明你们对生物很感兴趣,观察很仔细。你们知道有一种树叫笑树吗?笑树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原来笑树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就像人的笑声。师:根据以上例子,你可得出什么结论?-2-生:声音与物体振动有关。师:下面请大家看演示实验。演示实验 l:小纸人在播声的扬声器上跳动;小纸人在发声的鼓面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放进装满水的水槽中,水花四溅;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的乒乓球弹开。师:由以上演示实验的实验现象,你可得出什么结论?生甲: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生乙: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师:由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师: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相应部位振动而发音的。如二胡、小提琴、大提琴等弦乐器与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请你再举出一些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师:从自然现象、日常生活或学习过程中,你产生了什么疑惑?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将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如果你有了这样的感受你便开始了科学探究的重要一步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平时观察对问题的看法或见解,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第二步猜想或假设,对问题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第三步,进行实验这是科学探究的第四步,得出结论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五步。(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师: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演示实验 2:探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瓶内有空气时,我们可以听到闹钟或音乐芯片的发出的声音,当用抽气机抽气时,闹钟声或音乐声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师:这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生甲: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生乙: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师:请大家看玻璃鱼缸中有金鱼在游动,如果我在水面上拍手,金鱼会怎样?演示实验 3:见下图,现象:金鱼听到拍手声赶紧游向水底。师: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生:水可以传声。两人一组进行随堂小实验:见下图,现象: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可以听到另一个同学轻叩桌面的声音。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生甲:桌面可以传声。生乙:木头可以传声。师:空气、水、木头(或桌面)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可见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声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三)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实验:拿一张纸片放在嘴边,说话(不能吹纸片)时可以感到纸片振动;实验表明:声音能引起膜片等物体振动。教师:这里的膜片相当于人耳中的哪部分结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配文后回答以上问题。-3-生: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然后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师:如果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如果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你会有什么感觉?生活中会出现什么不便?生甲:车的喇叭声听不到,会发生车祸。生乙:不能与人方便的交流。师:大家平时应该关心、爱护残疾人。(四)声音的传播有多快1声音 叫做声速。2不同物质中,声速一般 ;同一物质中,声速跟 有关,在 150。C 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大约是 ;请大家阅读课本,回答以上问题。生甲: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生乙: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是v固v液v气。生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只有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15 C 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你还知道哪些利用固体、液体传声的实例?生甲:医生利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身体、诊断疾病,是利用固体传声。生乙:渔民捕鱼时,在渔网上装电子发声器,播放鱼喜欢听的声音,吸引鱼群,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捕鱼产量,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生丙:钓鱼的人从不聊天,怕说话声把鱼给吓跑。说明水可以传声。师:为什么平时在教室里讲话听起来比在操场上的响亮?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发射,如果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如果回声到达入耳,比原声晚不到 0.1s,人耳就会不出回声和原声了,回声就使原声加强,使声音听起来更响亮。教室里的声音鼓四周墙壁反射,回声到达入耳比原声晚不到 0.1s,回声使原声加强,所以听起来响亮。而在操场上讲话,比较空旷,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传播时间太长,声音变得很小几乎听不到回声,只能听到原声,所以在教室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响亮。归纳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大小关系是:v固v液v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小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5 C 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v340ms。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2)v固v液v气。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15空气中v声=340ms。-1-3.2 乐音的三个特征3.2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让学生明白乐音的三个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音调、响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音色。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尺、橡皮筋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新课引入 先请大家闭眼聆听一段轻音乐,互相交流感受,然后引导大家对乐音下定义。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各有区别的结论。最后总结出乐音有三个特征,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之间的关系。二、过程展开 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 组织学生用塑料尺做此实验。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拨动时用力的大小不变,只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所观察到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用波形比较频率。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学生观察并回答: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2.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强调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主观感受的声音越尖细,音调就越高。例 1:男生说话声音较粗犷,女生说话声音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时声带的振动频率不同。方法总结:男生声带较厚,频率低,声音低沉浑厚;女生声带较薄,频率高,声音尖细。音调与物体的关系:相同材质的物体,体积越粗大,音调越低。例 2:当往开水瓶中倒水时,开始时音调低,水将满时,音调高。这是因为,向开水瓶中倒水时,能引起开水瓶中的空气柱振动而发声,水未满时,空气柱较长,振动频率较低,声音音调较低;反之亦然。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音调的高低就可以判断开水是否装满。-2-2、响度 响度又称音量或声量,是人耳对声音感觉的强弱。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算声音的强弱,其符号是 dB,分贝数越大,表示声音越强。让学生试着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响度,并注意观察响度变化时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例如:将一根橡皮筋拉紧,轻轻拨动和用力拨动;也可以敲桌面,轻敲和重敲进行观察,比较响度不同的时候到底是改变了声源的什么因素。3、音色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播放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区分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不同的乐器的?学生会感性地认识到在音调、响度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的差异就是音色的不同。小结1.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2.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节 乐音的三个特征 乐音:悦耳的声音称为乐音。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声源振动快,频率高,音调就高,声音听起来尖细;声源振动慢,频率低,音调就低,声音听起来低沉。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振动的频率无关。在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是相同的。2、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也叫音量。振幅是指物体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大,响度就大;振动幅度小,响度就小。响度还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也就越小。3、音色:声音的特色叫做音色,也叫音品。音色是发声体本身具有的一种特性,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音色与音调、响度的大小无关,它与发声体的材料和形状有关。-1-3.3 噪声3.3 噪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 2.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过程与方法】1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噪声的来源。2 2.结合前面所学的关于“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的知识,思考防止噪声的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知道噪声危害的基础上。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声音文件、多媒体图片、泡沫塑料、玻璃、音叉、示波器、铁钉、耳罩等。学生准备:泡沫塑料(或铁皮)和玻璃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用泡沫塑料刮玻璃发出声音。(2)敲击音叉发出声音。多媒体播放几段不同的声音:包括三种乐音与三种噪音。(注意要贴近学生实际,最好有情景视频,如百灵鸟在鸣叫、钢琴家在演奏钢琴曲、用铁锨擦水泥地面的声音等)指几名学生谈谈听到这些声音的感受。提出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通过让学生听乐音与噪音,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并且逐步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二、进行新课1.噪声及其来源师生共同活动: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作比较。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学生小结:(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学生举例:请同学们说生活与学习中噪声的来源或现象。如:(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等的噪声。-2-(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等的喧哗声。(5)如自习课时隔壁教室大声播放歌曲等。2.噪声的大小及危害学生活动:阅读讨论教材本部分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dB 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dB。所以,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dB。答案:030407090150907050(2)四大污染:噪声、废气、污水、有毒的固体废物。(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人睡眠和休息。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会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高强度的噪声能损坏建筑物,如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还能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致断裂等。(4)讨论交流利用噪声服务于人类的事例。利用噪声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可以除掉杂草;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灶。3.3.控制噪声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消声(在声源处减弱);隔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在人耳处减弱)。三、反思总结,布置思考题。1.1.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和体会。2.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3.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为了减少噪声污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请写出两条)课后作业:探究材料的降噪能力。小结本节学习中知道了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做到不影响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噪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源之一。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三节噪声1.噪声及其来源(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2.噪声的大小及危害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废气、污水、有毒的固体废物。3.控制噪声(1)消声(在声源处减弱)。(2)隔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吸声(在人耳处减弱)。-1-3.4 声与现代科技3.4 声与现代科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有关声音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观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增强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难点】区分声传递信息与声传递能量。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加湿器、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提出问题,新课引入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的一些性质,并探究了它的规律,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在物理课的学习中,不能忘记思考物理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物理知识从实际中来,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一句话,学习物理知识就是要应用它来为人类服务,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动物是如何利用声音的?你知道哪些声在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应用?进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二、新课教学基于初中学生的知识面以及知识层次,课堂讨论中不必苛求学生提出太多的正确或有用的信息,教师应给予启发。讨论后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以下三个主题展开并进行总结。1、超声是个多面手超声波与可听声有一样的传播速度,并遵循反射、折射和绕射等传播规律。但由于频率很高,因此又具有奇特的性质。例如在均匀的介质中定向直线传播;与一般声波相比,它的功率很大等等。利用超声波的这些特性,可以为人类服务。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在工业,农业,医学和国防上应用广泛。例如用超声清洗玻璃、陶瓷、陶瓷制品的表面污垢,用超声来“击碎”颗料状物体,进行乳化作用等。超声波波长短,传播和反射时定向效果好,在水中损耗较小。在国防上,普遍使用回声探测器(又叫声纳),超声波遇到海底或其他硬物体便反射,根据收到回声的时间可以判断物体的距离。例如,可用声纳来探测敌方潜艇的位置,鱼群位置,海底深度,海上冰山等。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能透射几米厚的金属,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