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达标测评卷A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D.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2.古代埃及政权由“法老”来统治,法老被认为
2、是太阳神拉的化身,自行决策并管理国家事务、农业、税收、建筑、宗教仪式、军事、行政、司法等。这说明古代埃及( )A.实施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B.是绝对权力统治下的国家C.君权神授的封建政体形成D.小农经济受中央政权保护3.印度河流域文明兴起于公元前3千纪,其城市的卫城区有谷仓、寺庙,居民区的房屋有的庭院宽敞,有的十分矮小;在随葬品中,有金玉珠宝,也有泥土和贝壳制品;在出土的人物雕像中,有系着镶有宝石的束发飘带的祭司,也有戴着表现卑贱屈辱项圈的男人。这反映出当时的印度( )A.率先进入了人类文明时代B.城市规划的水平领先世界C.实行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D.处于层次分明的阶级社会4.爱琴文明是通过19世
3、纪以来的考古被发现的;古代印度文明史因20世纪初的考古发现被上推到公元前3千纪;古代西亚文明最初只有圣经的零星记载,后来出土大量遗址、泥版文书,才发现了阿卡德和古巴比伦。这表明( )A.研究历史需要不断了解学术前沿B.历史环境影响古代文明的呈现方式C.考古发现推动了历史认知的进步D.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具有多元性5.古希腊演说术盛行,伊索克拉底和德摩斯梯尼是当时著名的演说家。下表是他们存世的演说辞作品分类情况,据此可知( )政治演说辞典礼演说辞诉讼演说辞劝告演说辞教育演说辞共计伊索克粒底163221德摩斯梯尼1320o034A.城邦事务掌握在演说家手中B.民主政治有利于演说术发展C.民主制促进
4、了思想文化发展D.公民权利由此得到充分保障6.公元534年,查士丁尼在一个敕答中提到:(帝国境内)任何地方都要适用成文法;但乡村地区允许例外,由于乡村缺乏识文断字的人,古老的习惯法仍可适用,但要有7名证人;在特别荒僻之地,也至少要有5名证人证明此等习惯法的存在。这表明,查士丁尼时期( )A.成文法典编纂备受重视B.司法实践兼顾实用与公正C.居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D.罗马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7.历史文献记载,西非古国加纳王国(约公元400-1200年)的首都有两个城区,一为国王贵族居住的王城,周边围有城墙,禁止外人擅入;一为穆斯林商人聚居的城区,拥有颇有规模的市场。这反映出( )A.加纳王城兼具政治
5、经济职能B.非洲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C.伊斯兰文化对非洲影响深远D.帝国扩张推动区域文明交流8.“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如果研究印度13世纪的历史,可以搜集( )A.笈多王朝时期的史料 B.清真寺建筑和伊斯兰教传播的历史C.印度教传播情况的史料 D.孔雀王朝时的史料9.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虽然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是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对教会势力抱着和解的态度。其根源在于,当时欧洲( )A.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C.艺术家依赖教会资助D.思想解放程度仍较低10.14621530年
6、,中欧地区的银产量增加了5倍多,银产量在15261535年达到最大值,每年生产近300万盎司,这个数字直到19世纪都未被超越。此外,葡萄牙人从非洲西部进口的贵金属也大量流入欧洲。这一现象直接导致欧洲社会( )A.价格波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B.资本增加,引发欧洲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世界市场持续发展 D.投机活跃,市场秩序严重紊乱11.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国先后提出“发现论”“无主地论”“无主领土论”和“优先权论”,这些理论由完全否定到部分承认土著对土地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占有,但都宣告殖民地终归“文明国家”所有。这些理论( )A.维护了土著土地所有权B.服务于欧洲的殖民扩张C.加
7、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扩大了国际法适用范围12.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花费十余年时间,将圣经新旧约全部翻译成德文并出版发行。在翻译过程中,他对德文构词、语法、语句进行了加工和规范,促进了标准的德语书面语言的形成。马丁路德的翻译活动( )A.旨在推动宗教的世俗化改革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C.有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D.维护了民众宗教信仰的自由13.中世纪的欧洲,如果对国王或对自己的上级领主不服从,那将看作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是不忠。1628年,英国权利请愿书指出,对国王的不忠,并不是对公共事业的不忠。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判处死刑,罪名是“暴君、叛徒、杀人犯和我国善良人民的公敌”。这些变
8、化反映出英国( )A.共和国体制的建立B.忠诚观念日益沦丧C.君主立宪制的形成D.民族国家意识强化14.“在所有这些行星中间,太阳傲然坐镇,在这个最美丽的庙堂中,我们难道还能把这个发光体放到其他什么更恰当的位置上使它同时普照全体吗?人们正确地把太阳称为巨灯、智慧、宇宙之王太阳就这样高踞王位之上,统治着围绕膝下的子女一般的众行星。”这段优美的文字( )A.体现了科学理性精神B.开启人文主义的复兴C.倡导了因信称义理念D.鲜明地反对专制王权15.人类学家麦克法兰提出,18世纪前的英国,人口膨胀,密集群居导致大量疾病传播;从18世纪中叶起,许多疾病减少或消失,人口死亡率下降,他认为这应归功于英国人饮
9、茶习惯的形成;饮茶还避免了大量谷物被用来酿酒的问题。这体现了( )A.东方文化对酿造工业的破坏 B.茶叶推动了人口的迅速增长C.中医中药导致了医疗的革命 D.文化习俗影响着社会的发展16.甘蔗种植需要劳动者进行高强度的田间劳作,还要忍受高温和疟疾,因此在中世纪的欧洲,蔗糖是贵族们的奢侈品。到18世纪蔗糖的价格下降到每个欧洲人都享受得起的水平。由此判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种植技术与医疗水平提高B.封建贵族的数量急剧减少C.殖民扩张与奴隶贸易兴盛D.欧洲民众的收入普遍增加17.独立宣言中写道:“人人生而平等。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人权宣言
10、中写道:“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否则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这两个文件都( )A.促使封建专制束缚被打破B.体现出启蒙运动弘扬的理性精神C.利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奠定了欧洲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18.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位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
11、君主制度19.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不断追逐的目标,近年来新的观点亦层出不穷。应用内生增长理论的学者关注经济因素变化引发的技术创新,应用新制度理论的学者强调财产权和政治制度的意义,应用统合增长理论的学者重视人口收入关系、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创新。由此可知,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原因的解释( )A.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趋于完善B.只能有一种合乎历史事实的解释C.需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D.新的观点相对旧的理论更为可信20.1802年至1803年,德意志艺术家格德在游历不列颠岛的伯明翰和什鲁斯伯里时,感叹方圆数英里“冒着火光的山川”像“喷火的火山”一样映红了地平线,“被煤炭闪耀的火光映衬得如此
12、绚丽,使人仿佛置身于古罗马火与锻冶之神伍尔坎的工场!”这段艺术描写( )A.讴歌了工业化时代的恢宏气象B.说明工业革命激发了艺术灵感C.旨在使人们关注工业污染问题D.隐含对手工锻冶业衰落的惋惜21.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大办国营企业。最初的国营企业大多是兵工厂及相关企业,关口制造所、长崎制铁所、横须贺海军工厂等军事工厂,成为早期国营企业的中心。这可用于印证当时日本( )A.军国主义色彩十分浓厚B.公有制主导地位的确立C.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D.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巩固22.恩格斯曾说:“我们绝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政治运动中。”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13、 )A.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B.开创了新的学术流派C.重视与工人运动结合D.以论战形式广泛传播23.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问世以来,已有二百多种文字,出版了一千多个版本,发行量达几千万册,是全世界传播时间最长、流传领域最广、发行数量最大、拥有读者最多的政治性文献。共产党宣言这种恒久的生命力源自( )A.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政治智慧B.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C.欧美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衰落D.其基本原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24.巴黎公社委员中大多数是工人,如劳动委员会委员阿尔伯泰斯是金属雕刻工人,财政委员会委员欧仁瓦尔兰是装订工人。有的委员虽然不是工人出身,却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巴黎公社的政权
14、设计( )A.消除了劳动者的职业差别B.实现了革命前的政治理想C.贯彻了人民民主的新理念D.忽视了政党对政权的意义25.1910年,英国对美国的赤字是5000万英镑,对欧洲的赤字是4500多万英镑;英国对中国的贸易盈余达到1300万英镑,对印度的贸易盈余高达6000万英镑。由此可知( )A.资本全球扩张日益加剧B.英国缺乏运用新技术的动力C.英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D.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路易十一统治时期(14611483年),一些封建贵族结成“公益同盟”,反抗国王。路易十一用战争与外交手段摧毁了贵族同盟,收回了不
15、少贵族领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与此同时,封建地主制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制,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经济关系上的差异性渐渐缩小。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已经觉醒,民族文化发展。路易十一时,不仅军权、财权在握,而且疏远大贵族,从社会下层选拔贤能之士为官,设立行省高等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在他的统治之下,三级会议仍然召开,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材料二:法语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节录)时间重要事件1380年巴黎的法兰西岛方言被腓力六世指定为国家语言,王权所在地巴黎的地区方言演变成具有高于其他方言地位的共同
16、日常交际用语。1539年弗朗索瓦一世颁布正式法令,要求王国内所有判决、任命、契约乃至遗嘱都只能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1549年文学团体“七星诗社”发表了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一文,提出要使法语从其他民族语言中脱颖而出,变得像拉丁语一样高贵。1714年拉斯塔特条约签订以后,法语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性外交语言,流行于欧洲所有的宫廷和使馆。此后,欧洲的一切国际条约都以法语书写。1791年以杜梅尔格为首的革命者成立了“法语爱好者协会”。他们认为,语言是建构民族过程中凝聚个体与共同体的重要桥梁。据汤晓燕16至19世纪法语作为民族语言地位的变化等整编材料三: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
17、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1)根据材料一,归纳15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从“二元政治格局”走向“一元政治格局”的表现。(6分)(2)“语言是建构民族过程中凝聚个体与共同体的重要桥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语在法国近代历史
18、进程中的作用。(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法建交的影响,并谈谈中法建交对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启示(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立法权应该委托给贵族集团和由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的集团。贵族集团的成员应该世袭。人民参与治国应仅限于补选代表,代表的优点是有能力参与各种事务的讨论,人民则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行政权应该执掌在君主手中。摘编自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二 关于孟德斯鸠思想的阶级立场,以下两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观点一观点二孟德斯鸠的理论主张的是要摧毁当时已经腐烂透顶的封建主义和狂暴的君主专制政体,他所维护的是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兴阶级的利益。摘编自张雁深孟德
19、斯鸠和他的著作孟德斯鸠认为“没有君主就没有贵族,没有贵族就没有君主”,他向往的是君主与贵族的共治。摘编自王养冲等法国大革命史(17891794)(1)围绕材料一中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评价。(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学者对孟德斯鸠阶级立场认知的差异。(2分)(3)有学者认为,“历史学家像小说家一样,是虚构故事的创造者”。结合两则材料,以孟德斯鸠思想的解读为例,对该观点予以评析。(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从东部边陲到西南边境的广袤地区都被不同的道路以及分布在沿途的驿站所连接,其中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
20、中心苏萨的“御道”,它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驿站备有马匹并提供基本的补给。据现代学者估计,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传递信件,依靠波斯帝国的中继系统可以在12天内横跨超过2500公里的距离,帝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并维护道路与驿站,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期,为了更便捷地获取情报和使命令快速下达,罗马帝国在其广阔的统辖地区到处设立驿站,依靠一站接一站的办法,沿着罗马大道一天跑上100英里也没有问题。驿站的管理者主要是由市镇议会任命的包税
21、人,驿站周围居住的居民负责驿站的维修,道路沿线的城镇为信使提供食品和马匹,驿站主要服务于公务来往,只有拿到皇帝或级别较高的官员颁发的通行证后,才可使用驿站的服务,并按公示固定付费,对违规使用通行证的人,按照法律进行严厉的惩罚。摘编自葛臻明、牛秋实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材料三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站在欧洲文明的视角上将世界历史分为四个阶段,以四个王国来表达,分别为东方王国、希腊王国、罗马王国和日耳曼王国,分别代表古代欧洲文明的“幼年时期”“青年时代”“壮年时代”和“老年时代”。之所以罗马文明比希腊文明更厚实、更成熟,主要在于制度文明和社会伦理文明在罗马文明中已经
22、开始形成,并最终决定着日后西方文明发展的趋势。摘编自兰奇光罗马文明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驿站建设的共同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世界的大国修建驿站的原因并简析意义。(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说明“罗马文明比希腊文明更厚实、更成熟”的理由。(4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选择C:人类最初文明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人类社会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规律,这是地理气候、技术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影响所致。排除A:地理气候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不能起决定作用。排除B:早期
23、人类文明呈独立发展的特点。排除D:D项说法因果颠倒,世界各地文化受当地文明发展的影响。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A.材料未体现出古代埃及实施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故A选项错误;B.根据材料中,“法老被认为是太阳神拉的化身,自行决策并管理国家事务、农业、税收、建筑、宗教仪式、军事、行政、司法等”,由此可知,古代埃及是绝对权力统治下的国家,故B选项正确;C.古代埃及是奴隶制国家,故C选项错误;D.材料未体现出小农经济受中央政权保护,故D选项错误。综上,本题选择B选项。3.答案:D解析:据材料“居民区的房屋有的庭院宽敞,有的十分矮小”“有系着镶有宝石屈辱项圈的男人”
24、可知,古代印度无论是城市生活、随葬品还是人物雕像方面,贫富分化都很明显,而祭司和戴着屈辱项圈的男人反映了当时阶层分化明显,体现了当时的印度处于层次分明的阶级社会,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不能得出其比其他地区更早进入文明时代,排除A项;材料中仅体现了印度的城市规划,不能看出其比其他地区的城市规划水平更高,排除B项;材料“寺庙”“祭司”等表明宗教对当时印度影响很大,但并未体现宗教与政治的结合,无从得出“政教合一”,排除C项。4.答案:C解析:题干“爱琴文明是通过19世纪以来的考古被发现的;古代印度文明史因20世纪初的考古发现被上推到公元前3千纪:古代西亚文明最初只有圣经的零星记载,后来出土大
25、量遗址、泥版文书,才发现了阿卡德和古巴比伦”提到了爱琴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的发现过程,尤其提到“出土大量遗址、泥版文书,才发现了阿卡德和古巴比伦”,说明了考古发现对于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C项正确;题干中虽然提到了考古发现,但主要是关于古代文明的呈现方式,并没有涉及学术前沿的问题,排除A项;题干中虽然提到了不同文明的发现方式,但主要是关于考古发现对历史认知的推动作用,并没有涉及历史环境对文明呈现方式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中主要是关于考古发现对历史认知的推动作用,并没有涉及文明产生与早期发展的多元性,排除D项。故选:C。5.答案:B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这两个人的演说多
26、集中在政治和法律诉讼方面,这些都与政治领域有关,因此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主制促进了演说术的发展,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演说术的进步和发展,并不能扩大至思想文化领域,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罗马帝国在普遍使用帝国成文法的同时,也兼顾乡村和偏远等特殊地区的实际情况,允许其使用习惯法,这体现了东罗马帝国实用的特点;同时规定,使用习惯法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证人来证明此等习惯法的存在,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贵族利用习惯法来谋取特权的情况,体现了东罗马帝国司法实践兼顾实用与公正,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单独强调成文法受到重视,而是强调不
27、同地区实行不同法律,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乡村缺乏识文断字的人,不能得出“居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结论,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材料也不是强调罗马法体系的情况,而是强调其怎么实践和应用,排除D项。故选:B。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王贵族居住的王城,周边围有城墙,禁止外人擅入,体现其政治职能;穆斯林商人聚居的城区,拥有颇有规模的市场,体现其经济职能,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加纳王国的首都城区分布情况,不代表整个非洲文明,排除B项;穆斯林的经济活动有利于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但材料无法判断其对非洲的影响是否深远,排除C项;材料能体现
28、区域文明交流,但推动交流的因素并不是帝国扩张,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因此,如果研究印度13世纪的历史,可以搜集清真寺建筑和伊斯兰教传播的历史,故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笈多王朝兴起于4世纪初,几乎征服了北印度,至6世纪中期左右衰落,A选项错误;孔雀王朝是公元前古印度著名的奴隶制王朝,D选项错误。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虽然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是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对教会势力抱着
29、和解的态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虽然发扬人文主义,揭露教会腐朽,但对教会势力抱着和解的态度,这种反教会斗争的不彻底根源在于,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不敢公开和彻底与教会决裂,A项正确;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艺术家依赖教会资助、思想解放程度仍较低,这些从根本上说都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造成的,并非根源所在,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10.答案:A解析:材料大意为这一时期欧洲各地大量银等贵金属大量增加,这一现象导致欧洲社会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故选A项;大量银等贵金属涌入欧洲不一定会促使贸易发达,故排除C项;这一现象不是引发欧洲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30、故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这些理论由完全否定到部分承认土著对土地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占有,但都宣告殖民地终归文明国家所有”可知,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国虽部分承认了殖民地土著对土地的占有,但实际上又说明殖民地归殖民国家所有,体现了他们美化了自身的殖民扩张,而这些理论服务于欧洲的殖民扩张,B项正确;材料“部分承认土著对土地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占有”表明其只是部分承认,但最终殖民地依然归“文明国家”,体现了他们并非真的维护土著的权利,排除A项;殖民扩张有助于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但材料信息并未说明殖民扩展对欧洲的影响,排除C项;国际法形成于17世纪以
31、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且这些理论并不是国际法,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不仅推动了圣经语言的德国化,还为德国书面语言的统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一行为有利于德意志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觉醒和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C项。材料与宗教世俗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天主教会的批判和冲击,排除B项;材料与宗教信仰自由无关,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选必一第12课所学西方近代民族国家可知,英国王权权威下降,人民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的忠诚,英国逐渐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其体现了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加强,故选D项;查理一世被处死在1649年
32、1月30日,英国成立共和国在1649年5月19日,排除A项;“日益沦丧”不合史实,应为“发生转移”,即由忠于国王到忠于国家或民族,排除B项;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标志为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C项。14.答案:A解析:A.根据材料“太阳傲然坐镇”、“太阳就这样高踞王位之上,统治着围绕膝下的子女一般的众行星”分析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体现了科学和理性的精神,A正确;B.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排除;C.宗教改革倡导因信称义,与材料无关,排除;D.启蒙运动鲜明的反对专制王权,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选:A。15.答案:D解析:该学者指出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影响了人口死亡率和酿酒问题,D
33、项正确。1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蔗糖由奢侈品下降为日常普通消费品是因为蔗糖的供应量大大增加,蔗糖产量的大幅增加是因为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大量建立甘蔗种植园,同时贩卖大量非洲黑人到美洲种植园作为奴隶从事甘蔗的种植,所以导致蔗糖变化的原因是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的兴盛,C项正确;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的兴盛,和医疗水平的提升无关,排除A项;封建贵族的数量急剧减少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收入普遍增加”的说法过于夸张,并且不符合史实,这时期欧洲出现价格革命,金银贬值,欧洲民众的收入大大缩水,排除D项。故选:C。1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个文件中包含了启蒙运动所宣传
34、的人权、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主张,体现出启蒙运动弘扬的理性精神,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独立战争前并不受封建专制的束缚,排除A项;两个文件都是革命开始后颁布的,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欧洲宗教改革在16世纪已经开始,早于材料中两个文件的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18.答案:C解析:据材料“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使启蒙思想家认识到人类可以征服自然,更可以改造社会,从而促进了理性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故C正确;A是文艺复兴的内容,排除;B是孟德斯鸠的主张、D是卢梭的主张,排
35、除。19.答案:A解析:据材料“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不断追逐的目标,近年来新的观点亦层出不穷”,呈现了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原因的三种解释,体现了历史解释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趋于完善,A项正确;关于历史的认识站在不同角度可以有所不同,“只能有一种合乎历史事实的解释”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历史解释本身就是历史学家对客观史实的主观认识,“力求规避”主观性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材料更突出的是看待问题的角度排除C项;历史解释中新的观点也不一定比旧的观点更为可信,排除D项。故选A项。20.答案:A解析:1802年至1803年,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材料中的“冒着火光的山川”
36、像“喷火的火山”一样映红了地平线,被煤炭闪耀的火光映衬得此绚丽,使人仿佛置身于古罗马火与锻冶之神伍尔坎的工场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的恢宏气象,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的恢宏气象,不能说明工业革命激发了艺术灵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污染问题,材料反映了德意志艺术家格德英国工业化的成就,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的恢宏气象,不能体现对手工锻冶业衰落的惋惜,排除D。2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最初的国营企业大多是兵工厂及相关企业”可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创办的早期国营企业以军工企业为主,且形成了产业中心,体现了当时日本军国主义色彩十分浓厚,A项正确。日本明治维新
37、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公有制并未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废藩置县”等措施加强了日本的中央集权,材料信息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22.答案:C解析:根据“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政治运动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恩格斯重视与工人运动结合,C项正确;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开创了新的学术流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论战的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23.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源自于其理论的科学性,即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D项正确;个人的努力显然不是根源所在,排除A;B项与史实不符,社会主义
38、运动也有曲折;C项表述过于绝对化,可排除。24.答案:C解析:题干信息表明,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的政权,这种设计表明巴黎公社提出了工人阶级政权建设的新理念,即人民民主的新理念,C项正确;消除了劳动者的职业差别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巴黎公社最终以失败告终,排除B项;当时尚未产生无产阶级政党,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5.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对欧美的赤字在其殖民地半殖民地获得了补充,使其不需要进行技术的革新,也可以保持财政的平衡,因此英国缺乏运用新技术的动力,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全球的资本扩张,排除A项;英国仍然是世界霸主,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
39、选B项。26.答案:(1)表现:国家走向统一;封建地主制代替封建领主制;法兰西民族逐渐形成;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体系的强化。(2)作用:强化法国民族认同(民族意识觉醒);推动民族国家形成;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成为革命动员的手段;促进思想解放和启蒙;有利于法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影响:对欧洲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启发了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推动国际政治多极化。启示:秉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坚持互利共赢。解析:(1)15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从“二元政治格局”走向“一元政治格局”的表现根据“路易十一用战争与外交手段摧毁了贵族同盟,收回了
40、不少贵族领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初步确立”得出国家走向统一:根据“与此同时,封建地主制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制”得出封建地主制代替封建领主制;根据“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已经觉醒,民族文化发展”得出法兰西民族逐渐形成;根据“路易十一时,不仅军权、财权在握,而且疏远大贵族,从社会下层选拔贤能之士为官,设立行省高等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得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体系的强化(2)法语在法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根据“要求王国内所有判决、任命、契约乃至遗嘱都只能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得出强化法国民族认同;推动民族国家形成;根据“法语成
41、为了最重要的国际性外交语言,流行于欧洲所有的宫廷和使馆。此后,欧洲的一切国际条约都以法语书写”得出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根据“以杜梅尔格为首的革命者成立了法语爱好者协会”得出成为革命动员的手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促进思想解放和启蒙;有利于法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本题是影响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中法建交的影响根据“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得出主要是对欧洲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启发了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推动国际政治多极化。启示结合所学内容可
42、知,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应该秉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坚持互利共赢。言之有理即可。27.答案:(1)评价:其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试图调和君主、贵族和人民之间的矛盾;没有正确认识普通民众的参政议政能力,主张贵族世袭制,具有时代局限性。(2)差异:前者认为孟德斯鸠主要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后者认为孟德斯鸠代表君主和贵族的利益。(3)该观点抹杀了历史的客观性,放大了历史的主观性。孟德斯鸠有论法的精神等著作传世,其思想并非“虚构故事”。两位学者对孟德斯鸠观点的解释虽有差异,但均有材料依据,属于对历史的多元解释,也并非“虚构故事”。解析:(1)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的主
43、张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将贵族、人民以及君主的权力进行分配,试图调和君主、贵族和人民之间的矛盾;根据材料“人民参与治国应仅限于遴选代表,代表的优点是有能力参与各种事务的讨论,人民则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可知,没有正确认识普通民众的参政议政能力,主张贵族世袭制,具有时代局限性。(2)差异:根据材料“他所维护的是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兴阶级的利益。”可知,前者认为孟德斯鸠主要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据材料“他向往的是君主与贵族的共治”可知,后者认为孟德斯鸠代表君主和贵族的利益。(3)根据材料“历史学家像小说家一样,是虚构故事的创造者”,该观点抹杀了历史的客观性,放大了历史的主观性
4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有论法的精神等著作传世,其思想并非“虚构故事”。两位学者对孟德斯鸠观点的解释虽有差异,但均有材料依据,属于对历史的多元解释,也并非“虚构故事”。28.答案:(1)共同点:驿站分布范围广;信息传递速度快;注重对驿站的管理和维护;驿站使用受统治者管控。(2)原因:帝国疆域的辽阔;维护统治的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帝国社会组织力的强大。意义:加速了信息的传递;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帝国统治);加强不同地区的经济联系(有利于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文明的扩展。(3)依据:罗马创立的共和制度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影响西方政治的发展;罗马的法律成为西方法制文明的渊源。解析:
45、(1)据材料“波斯帝国,从东部边陲到西南边境的广袤地区都被不同的道路以及分布在沿途的驿站所连接”罗马帝国在其广阔的统辖地区到处设立驿站可得出驿站分布范围广;据材料“可以在12天内横跨超过2500公里的距离”“一天跑上100英里也没有问题”可得出信息传递速度快;据材料“帝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并维护道路与驿站”驿站的管理者主要是由市镇议会任命的包税人,驿站周围居住的居民负责驿站的维修,道路沿线的城镇为信使提供食品和马匹可得出注重对驿站的管理和维护;根据材料“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只有拿到皇帝或级别较高的官员颁发的通行证后,才可使用驿站的服务
46、”可得出驿站使用受统治者管控。(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从东部边陲到西南边境的广袤地区都被不同的道路以及分布在沿途的驿站所连接”可得出帝国疆域的辽阔;根据所学可知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的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它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驿站备有马匹并提供基本的补给”可得出帝国社会组织力的强大。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据材料“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传递信件”“为了更便捷地获取情报和使命令快速下达”,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驿站建设加速了信息传递,增强了帝国的控制力,巩固统治;结合所学,道路和驿站便利了交通,为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3)根据材料“之所以罗马文明比希腊文明更厚实、更成熟,主要在于制度文明和社会伦理文明在罗马文明中已经开始形成,并最终决定着日后西方文明发展的趋势。”可知主要讲罗马对后世影响,即罗马创立的共和制度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影响西方政治的发展;罗马的法律成为西方法制文明的渊源。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