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15课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633949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19)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15课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统编版(2019)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15课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统编版(2019)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15课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统编版(2019)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15课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2019)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15课知识点总结一、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文明诞生的标志:出现了阶级、城市、国家、文字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文明产生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交换和贸易(商业)古代文明的特点:独立发展、多元并存原因: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大河文明(农耕文明) (奴隶社会):1、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苏美尔文明):君主专制、君权神授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60 进制2、北非

2、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法老制度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莎草纸3、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种姓制度特征: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佛教、阿拉伯数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海洋文明: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的古希腊文明城邦制度特征: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直接民主)斯巴达(寡头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民主政治局限性:少数人的民主、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希罗多德“史学之父 ”、修昔底德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二、古代世界的帝国和文明的交流1、文明的扩展农耕文明扩展方式:武力征服特点:以大河为中心,呈面状扩展被征服者服从

3、征服者海洋文明 扩展方式: 移民(殖民)独立性(殖民城邦独立自主,不受母邦控制)2、古代世界的帝国(奴隶社会地跨欧亚非三洲)波斯帝国(公元前 6 世纪-公元前 4 世纪)政治:中央: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地方:行省制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 4 世纪)亚历山大灭亡波斯政治: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地方:行省制 推广希腊文化(希腊化)罗马帝国(前 27 年-4 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一个城邦)政治:实行帝制,奴隶制;地方实行行省制。经济:海外贸易文化:4 世纪末基督教成为国教(基督教 1 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法律:以罗马法维护统治(维护奴隶主利益)4 世纪末(395 年)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三大帝国的

4、共同点 :通过武力扩张,形成了地跨欧亚非的帝国本质都是奴隶制君主专制帝国,在地方实行行省制,依靠官僚体系和军队维持统治中后期都伴随阶级矛盾激化,帝国逐步走向覆灭庞大的帝国都推动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3、文明的交流总趋势:交往不断增多,相互影响不断扩大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的腓尼基,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 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是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东西方经贸、文化交流-丝绸之路a. 波斯帝国,中国的丝绸到达地中海东岸b. 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c. 2 世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影响:使不同文明区连接起来,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大

5、国兴起(汉和大秦)中古时期(5C-15C)(封建社会)一、欧洲(中世纪)5 世纪, 日耳曼人消灭了西罗马帝国,标志欧洲奴隶制时代结束,进入封建社会。1、西欧(天主教)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割据;教权高于王权,王权弱化。王权强化(15C),民族国家兴起,议会兴起经济:封建庄园经济和农奴制 城市兴起(10C-11C),市民自治思想:基督教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城市自治的影响:政治: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促进了王权的强化与国王的统一事业经济: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形成文化:促使大学兴起,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2、东欧(东正教):拜占庭与俄罗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地

6、跨欧亚非,首都君士坦丁堡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论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1453 年奥斯曼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帝国灭亡。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罗马。拜占庭文明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俄罗斯基辅罗斯(9 世纪)莫斯科公国(13 世纪)伊凡四世改革(16 世纪)加强中央集权17 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二、亚洲1、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7 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 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8 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

7、帝国政治:集权专制,君权神授,政教合一经济:经济繁荣,贸易发达,城市繁盛文化:兼收并蓄,融合创新(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都城巴格达)2、奥斯曼帝国(13 世纪兴起)(伊斯兰教)1453 年,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16 世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政治:政教合一的封建帝国经济:阻隔传统商路文化:继承创新(继承了东正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奴隶社会:波斯帝国(公元前 6 世纪-公元前 4 世纪)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 4 世纪)罗马帝

8、国(前 27 年-4 世纪)封建社会:拜占庭帝国(4 世纪-1553 年)阿拉伯帝国(7-13 世纪)奥斯曼帝国(13 世纪-20 世纪)3、南亚(中古印度)笈多帝国(4 世纪):地方割据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德里苏丹国(13 世纪)(伊斯兰教):中央集权,政教合一4、东亚日本a.6-7 世纪社会危机,646 年孝德天皇“大化改新 ”模仿中国隋唐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奴隶社会结束,进入封建社会)b.政治:10 世纪, 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经济:庄园经济; 武装:武士集团c.幕府统治(12 世纪)(镰仓幕府):封建分裂割据朝鲜a.7 世纪末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中

9、央集权制度b.10 世纪初新罗人建高丽,模仿唐朝制度(三省六部)c.14 世纪末朝鲜d.16 世纪末共抗侵略(朝鲜与明朝抗击日本)古代日本、朝鲜、越南发展的特点:受到中国影响,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以中国儒学文化为中心,学习借鉴,形成了本民族的文化三、非洲(班图人)(奴隶社会)东非:阿克苏姆王国(公元前后兴起,4 世纪鼎盛)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10-15 世纪)西非(8-15 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先后兴起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南非:11 世纪,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巨石建筑)非洲文明的特点: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多元而不平衡;地理环境相对封闭,非洲文明相对孤立封闭,社会发展程度相

10、对落后;靠近商业要道的东非和西非,对外贸易繁荣,与外界文化交流相对频繁。四、美洲(印第安人)文明成就:独立培育了马铃薯、玉米、番茄、花生等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如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玛雅文明:玉米、城市国家、金字塔庙宇、表意文字阿兹特克文明: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美洲文明消亡的原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疾病、瘟疫等灾害;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启示:文化的交流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近代思想: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14C-16C) (文学艺术领域)宗教改革(1517-17C) 近代科学兴起( “科学革命 ”)16C-17C启蒙运

11、动(17C-18C)(思想政治领域)17C 在英国,18C 在法国达到高潮共同点:反教会反封建,不反宗教黑暗的中世纪(封建社会):罗马教皇统治(基督教神学、天主教神学、宗教神学)一个意思一、文艺复兴(14C 17C) 意大利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实质: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创立资产阶级新文化精神内核: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的幸福;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代表人物:意大利文学三杰(14C):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意大利美术三杰(15C):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影响:冲击宗

12、教神学的束缚,冲击封建秩序,解放人性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二、宗教改革(1517 17C)德意志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冲破教会神权统治的阻碍直接原因: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剥削最多,“教皇的奶牛 ”导火索:1517 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开始的标志: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实质: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的掩饰下,批判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内容:1、“ 因信称义 ”(人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灵魂得救自主权,以前是“ 因行称义 ”(人灵魂获救靠繁琐的宗教仪式)2、上帝面前人人平等3、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影响:政治上,打击教会势力,世俗王权加强,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经济上,促进资

13、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上,解放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形成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为资产阶级服务)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分裂 1054 年公教(天主教)(西欧)第二次分裂 16世纪宗教改革路德教派、加尔文教、英国国教三、近代科学兴起( “科学革命 ”)(16C-17C)背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成就:哥白尼(波兰)“ 日心说 ”;牛顿(英国)万有引力定律影响:削弱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四、启蒙运动(17C 18C)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精神内核:理性主义(独立

14、思考、 自主精神)(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无论权威是来自教皇还是君主)内容: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追求民主、 自由、平等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等代表人物: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民主共和制、主权在民)康德( “人非工具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影响: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主

15、义经济制度实质:资本剥削雇佣劳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间接民主):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与扩展的根本原因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一、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中间经历共和国、军事独裁、王朝(封建王朝)复辟革命过程的特点:长期性、曲折性、反复性、妥协性1、1688 光荣革命 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势力妥协2、1689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议会分为上议院(贵族)和下议院,权力掌握在下议院手中3、1721 后逐步确立 责任内阁制(首相 )行政权由国王转移

16、到内阁4、1832 年议会改革(背景:工业革命 1765-1840)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特点:国王“统而不治 ”,议会是 国家权力中心二、美国(民主共和制)民主(主权在民)(选举) 共和(最高权力由多数人共同行使)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独立战争(1775-1783)独立宣言(1776)美国独立战争是民族独立运动,也是资产阶级革命。独立后邦联体制,各州权利很大,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1787 年宪法1、联邦制(特点: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2、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国家权力中心在总统)(立法:国会 行政:总统 司法:最高法院)局限性:承认奴隶制,不承认妇女、

17、黑人和印第安人有与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两党制: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妥协1、中央与地方(联邦政府和州政府)2、南方和北方(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美国内战(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背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实质: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矛盾)林肯联邦政府:宅第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影响:维护美国统一;基本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法律上承认黑人公民权力局限性:黑人仍备受歧视三、德国(君主立宪制)德意志地区四分五裂(普鲁士、奥地利等邦国)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在宰相俾斯麦(铁血宰相)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地区的统一(1871

18、),德意志帝国特点: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不彻底、不完善)皇帝世袭,是国家权利中心四、法国(民主共和制)法国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启蒙思想影响1789 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1789)(平等)意义: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波旁王朝复辟、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特点:反复性、艰难曲折一票共和:君主派和共和派的妥协五、俄国1861 农奴制改革(自上而下的改革)意义: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局限性: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六、意大利(君主立宪制)四分五裂

19、,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斗争,1861 建立意大利王国,君主立宪制。1870 年实现国家统一。七、 日本(君主立宪制)19 世纪中期, 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1868 年推翻幕府统治,进行“ 明治维新 ”内容: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仿效西方制定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影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权力,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新航路开辟(15C-16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2、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

20、展3、第一次工业革命(1765-184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19C 中后期 19C 末 20C 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一、全球航路的开辟(15C 16C) 葡萄牙和西班牙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社会原因:“寻金热 ”,对东方的黄金、丝绸、香料的渴望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欧亚大陆贸易受阻葡萄牙支持:1487 葡萄牙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好望角1497-1498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班牙支持:1492 意大利哥伦布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1519-1522 葡萄牙麦哲伦船队,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其他航路的开辟:北大西洋高

21、纬度地区(通往亚洲)和南半球(大洋洲)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商品的世界性流动:1、印度洋贸易:欧洲商人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优势2、大西洋贸易:“三角贸易 ”“奴隶贸易 ”3、葡萄牙占澳门,以澳门为中转站,贸易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4、太平洋贸易(西班牙):菲律宾与墨西哥日本与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刺激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二、早期殖民扩张1、15C-16C 葡萄牙(美洲的巴西、非洲、亚洲)、西班牙(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亚洲的菲律宾

22、)2、17C 荷兰 海上马车夫3、18C 中期 英国 “ 日不落帝国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1、对世界:世界日益连成了一个整体2、对欧洲:商业革命(商业格局: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价格革命(大量黄金白银涌入欧洲,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封建地主实力下降)加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对美洲非洲:中断原有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4、对中国:a 高产作物传入(玉米、甘薯),粮食增产,人口增加。b 日本与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逐渐形成明中后期,白银成为中国普遍流通货币。c 刺激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23、三、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1765-1840)最先在英国( 一枝独秀)(棉纺织业)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工厂取代工场)背景:一个前提(确立君主立宪制)五个条件(资金、原料、技术、劳动力、市场)农业资本主义(圈地运动)(提供资本原始积累、农产品、 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资本原始积累、原料、海外市场)工场手工业发达(提供技术)直接原因: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增长2、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中后期-20 世纪初)背景:19 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国普遍确立。不同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765-184019 世纪中后期-20 世纪初发明者工匠、技

24、师科学家、工程师发明来源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自然科学成果(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起始部门棉纺织业(轻工业)电力(重工业)其他行业:化学工业、石油化工业显著标志蒸汽机( “蒸汽时代 ”)电力技术广泛应用( “ 电气时代 ”)交通工具汽船、火车汽车、飞机从英国扩展到其他国家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美国和德国最突出俄、 日、德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工业革命影响:1、生产力大发展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建立( 一革),垄断组织出现(二革)3、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中间阶层)4、社会生活巨大变化(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生活改善、文化素养提高、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机

25、会、人口增加)5、19C 末 20C 初,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5、局限性: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第 14 页 共 23 页社会主义1、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1848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由理论到实践(1871 巴黎公社)3、由理想变现实(1917 十月革命)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二战后,东欧和亚洲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5、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 (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包括: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原因:工业革命

26、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阶级基础:19C 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标志:1848 共产党宣言内容:肯定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伟大使命(资本主义掘墓人,共产主义建设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义: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

27、学1864 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 ”(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二、巴黎公社(1871)(工人武装起义)(无产阶级革命)背景: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 结果: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上升期,无产阶级不成熟,不具备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其他原因: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没有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三、列宁主义(1903)背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沙皇专制统治强化,社会矛盾尖锐。标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 ”也就是“列宁主义 ”内容

28、:定义帝国主义、认识俄国国情( “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一国胜利论(马克思主义是多国胜利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意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四、十月革命(1917)(社会主义革命) 二月革命绝沙皇 :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四月提纲指方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和平方式夺权 七月流血抛幻想: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人民的示威游行,由和平方式改为暴力革命 十月革命现曙光: 占领冬宫,建立苏维埃政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意义:第一次取得胜利的

29、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打击帝国主义,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 20 世纪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建立苏维埃俄国(苏俄)(1917-1922),并退出一战(1914-1918)沙皇俄国(1613-1917)苏维埃俄国(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至今) 资本主义制度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苏维埃俄国(1917-1922)国内外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内战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1918-1921)内

30、容:余粮收集制评价:保证前线粮食供应,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1920 年苏俄内战基本结束,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引发严重政治经济危机(农民不满,农民起义不断、水兵叛乱) 1921 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重心: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内容: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营企业发展、租让制引入外国资本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不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利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评价:利用市场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稳定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2、苏联(1922-1991)1924 年列宁去世,斯大林领导地

31、位确立,新经济政策逐步取消 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0C 30 年代)苏联借经济危机(1929-1933)契机发展本国经济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农业集体化(集体农庄)(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评价:通过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基本实现工业化(20C 30 年代),为卫国战争(1941 苏德战争)胜利创造物质条件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新航

32、路开辟后逐步建立)一、拉丁美洲(西班牙、葡萄牙)(15 世纪开始)西班牙: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总督辖区(国王任命总督)葡萄牙:巴西,总督制度(国王任命总督)政治:专制统治 经济:农奴制、种植园经济(黑奴贸易)拉美殖民化的特点(掠夺式、移植式的侵略)早期殖民扩张:直接掠夺金银移植宗主国落后政治体制与生产方式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保证宗主国利益二、亚洲葡萄牙:建立商战,控制商路(中国澳门) 15C、16C西班牙:菲律宾17 世纪以后南亚:英国(东印度公司)东南亚:荷兰(印度尼西亚)、英国(缅甸、马来半岛)、法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菲律宾)西亚: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

33、英法俄东亚:中国逐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1910 日本吞并朝鲜半岛(日本 1868 年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加强了本国实力)三、非洲1、15 世纪-19 世纪中叶:沿海地区、奴隶贸易2、工业革命后:逐渐放弃奴隶贸易,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北非:英国(埃及、苏伊士运河)(1882)、法国(阿尔及利亚)19C30 年代3、19 世纪后期:撒哈拉以南非洲 (英国:北至南、德国:西至东)柏林会议(1884)背景: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为解决矛盾,瓜分非洲内容:“有效占领 ”原则、“地图上作业 ”影响: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世界

34、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西方国家殖民扩张方式的变化 17、18 世纪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原始积累(直接掠夺财富)工业革命后: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特点:反对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反帝反封)一、拉丁美洲第一阶段: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民族独立运动特点:反对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西属拉美殖民地于 1826 年基本实现独立,1882 年巴

35、西独立(君主制)独立后,政局动荡,军事独裁(考迪罗),经济政治发展停滞不前(内忧) 美英对拉美经济侵略、政治渗透(外患)美国:“金元外交 ”“大棒政策 ”拉美人民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第二阶段: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民主革命特点:推动民主改革,巩固独立成果,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巴西:1889 年废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墨西哥:1901 年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宪法二、亚洲亚洲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资产阶级领导印度:1885 年,国民大会党( “ 国大党 ”)1908 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伊朗:1905-1911,立宪革命

36、(资产阶级性质宪法,君主立宪国家)失败中国:1911 年辛亥革命意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传播民主共和理念,解放思想,推动社会变革三、非洲(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埃及:政党组织(祖国党)1882 年反抗英国侵略,失败苏丹:宗教宣传( “马赫迪 ”伊斯兰教)1881 起义失败,英国控制苏丹埃塞俄比亚:皇帝号召,1896 年打败侵埃意军非洲民族革命特点:领导力量多样(封建统治阶级):有爱国军官、皇帝、宗教领袖等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影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传播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37、;推动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重要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扩军备战(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三对主要矛盾:英德矛盾(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法德矛盾(阿尔萨斯-洛林)、俄奥矛盾(巴尔干半岛“欧洲火药桶 ”)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开始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实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第一阶段:1914 西线,马恩河战役, 标志着德国

38、“速决战 ”破产第二阶段:1915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1916 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地狱 ”)第三阶段:1917 美国和中国加入协约国、1918 俄国退出一战第四阶段:1918 年,同盟国失败一战与中国相关的史实:经济: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政治:美日争夺中国,府院之争;外交: 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 占领德国在山东租借地(1914);“二十一条 ”(1915);中国参加一战(1917) (“ 以工代兵 ”);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1919)一战特点: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破坏强、高新科技广

39、泛应用(首次运用化学武器、坦克、飞机)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 年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凡尔赛条约及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等国合约)是以英法为主导,列强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主要内容: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1921-1922 年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四国条约五国条约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九国公约)美国主导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五国条约:限制美国、英国、 日本等国海军军备(主要限制日本)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中国收

40、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意义:对凡尔赛条约有关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修正,这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九国公约: 列强同意将“ 门户开放 ”“机会均等 ”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影响: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影响: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但由此建立的和平并不长久。国际联盟(1920 年)(凡尔赛条约内容)(美俄没有参加)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全体一致 ”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胜发生。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委任统治制度实质:维护殖民统治一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第 23 页 共 2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2019)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15课知识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