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为梦奔跑在路上 文档编号:7636187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艺术创新实践中不断探索传统美术资源(下文称“资源”)发掘与传承是我们民族创造的良性之道。如何挖掘传统美术资源,本质上是造型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命题。传统色彩便是其中的重要资源之一。如何挖掘“资源”,取决于人们对其深层学理

2、的认知与理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潜台词是“这方人群”造就“此方文化”。这个文化便是资源的显现。确切地说,文化是显现在这方水土上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态”。所谓的“生活态”,就是人们的生活的场景和状态。从学理的角度看,它由显性和隐性两大部分组成。显性是一目了然的地方生活样貌和状态,大到此地的自然山水、人文历史遗存、城市建造与环境,小到具体的衣、食、住、行、用、玩、赏、商等场景中那些易于被人忽视的家私与杂项、服饰与器物,还包括烘托氛围的工艺品与艺术品等的款式、材质、色彩等不同类型的组合方式、空间形态、场景、风格等可以被“资源”包括的部分。而隐性则是不可见的精神层面的遗产,如技艺、传说及相关的

3、研究和历史文献部分。隐性的精神决定着显性生活场景和状态的显现。换句话说,就是日常生活状态和样貌,都是由地方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美学价值观所决定的,它们彼此是浑然一体的呈体系化的存在。“资源”的学理告诉人们:它们都是人们为了生活而展开造物、造景和造境活动的结果,因而带有这个地方人文的温度,反映着时代文明发展的阶段。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就表达着这个因地域而异、因时代而异,还因不同专业和行业认识而异的“生活态”。所谓“一个地方一特色”,指的就是地方“生活态”的特色的系统显现,各地因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以及当代时尚价值观不同而异。我国的城市风貌色彩营造,不传承传统文化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不与时俱

4、进也是不可能的。如何使有限的“资源”被智慧地发掘,实现无限的可能性,方法研究尤为重要。这既是方法问题,也是技术问题,更是工具的创新观念问题。当前,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工具实实在在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在这样的时代,如果我们依然仅执着于原始的作业方式与认知,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从令人惊叹且日新月异发展的人工智能,如ChatGPT和图像应用软件建构与运行方式中获得启示,重建我们挖掘“资源”的思想方法,创造新工具。用数据化的方式,把“资源”诸要素分类,做模块化与模态化演绎,形成近似开源的状态下可辨识、可检索、可交互、可演绎的数据库及其运算的思维模式。比如将资源分成自然、抽象和人文的大的形象类型分域

5、:从图形、图案、图画、图像、物像、景像和影像等形态做细分类型的分层建构;再以主、客体物象与主题叙事关联的空间场景关系耦合,想象其变化幅度、频度、烈度、速度、显示度再结合2D、3D、4D乃至ND形式类型做类似输出模式的、与现实“资源”相匹配的思维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生活,以活化意识的思维方式研究传统遗物、遗址和遗产,所谓挖掘的方法便会是另一番境界。人们创造工具和方法,为的是致用。致用是我们研究和讨论的目的。以首都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与营造工作为例,如果不深挖“资源”,简直就是寸步难行。这是一座占地超过1.6万平方千米、有3000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如今还在日新月异发生变化的城市。如何

6、上接地域文化历史遗产,下接京城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态,同时还要比对国际大都会风貌发展趋势,打造让民众引以为豪的都城?作为城市色彩规划者必须对京城“资源”有清醒的认知和智慧的演绎。对北京城市风貌的色彩做高度提取和提炼,推出城市色彩主旋律主题词是个复杂的过程。从挖掘“资源”的角度看,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作为城市色彩主旋律的主题词,必须有如成语,字面文雅,朗朗上口,一听即懂;而作为主题色谱,必须色味准确,一目了然,心领神会,印象深刻。从这个意义上看,能够表意的文字和色谱都是稀缺资源,它们考验着编制团队的专业能力与美学现界。我们是从两大维度细读京城“资源”的:一是阅读与城市色彩相关的历史与城市上位研究文

7、献,二是展开京城空间环境与“生活态”的色彩现场调研。经过大数量级的物象色彩采集、分析、提炼、比对、想象和创新叙事的过程,我们推导出“丹韵银律”的色彩主旋律主题词与色谱谱系。这是从多个维度观察首都城市显现的色彩,从色谱结构性眼光对其色调进行提炼,形成由红色调和灰色调两组相辅相成的典型色系。面对浩瀚的传统形象与文献资源,必须以敬畏之心从“资源”中挖掘有价值的事物。从传统根源到传承文脉,从远古到当代,从观念到现实,从局部到整体,从过往到未来必须建立起综合思考,从而使得我们能够从容应对项目诉求中万千变化的色彩,实现我国城市具有连续性色彩特色的传承,使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创新胜,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多样统一

8、性、包容性、和平性得以传承发展,并以世界看得懂的方式广泛传播。(节选自宋建明传统色彩资源与当代城市景观色彩新叙事)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方人群造就了一方文化,地方文化是人们生活的场景和状态的显现,称为“生活态”。B. 无论大小,显性。“资源”都是由地方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美学价值观这样的隐性精神决定的。C. 在发掘有限资源时,如果能创新运用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就能实现无限的可能性。D. 挖掘美术资源的最终目的是致用,主要目的是实现我国城市具有连续性色彩特色的传承。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学理层面强调隐性资源的重

9、要性,可见时代、地域、专业等因素对地方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B. 采用数据化方式将传统资源分类,目的是用现代科技将具有保留价值的传统美术资源作为民族印记留在历史中。C. 城市色彩主旋律主题词是对城市风貌色彩的提取和提炼,必须同时具备语言表达的准确文雅和审美品位。D. 只有以敬畏之心对待传统文化资源、才能在壬变万化的色彩中找到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优良的传承传播方式。3.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聚焦传统美术资源挖掘问题,采用总分总结构,从学理、方法、致用三个角度深入论证。B. 第一段从理论层面让大家明白传统美术资源挖掘的前提,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展开论述。C.

10、第二段在论述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创新挖掘工具时,为了更加生动有趣,作者用图表法呈现思维构建。D. 第三段以北京城市风貌的色彩叙事实践为例。论证挖掘传统美术资源与致用的关系。4. 文中多次出现“挖掘”“学理”这两个词语,请分析其在文中的含义5. 为促进曲靖的城市风貌特色建设,现面向广大市民征集曲靖城市色彩主旋律主题词,请结合本文观点,设想一个主题词并说明理由。【答案】1. B 2. B 3. C 4. “挖掘”在文中指对传统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理”在文中指挖掘传统美术资源的理论依据和原则。 5. 示例:主题词:茜韵翠微。茜是红黄相间,彝文化的历史沧桑感遇上四季温暖的曲靖城,碰撞出南方独特的秀丽

11、;翠微是青山,也是绿美曲靖的代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这座明媚的小城四季如春。【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 “地方文化是人们生活的场景和状态的显现”以偏概全,由原文“文化是显现在这方水土上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态”可知,地方文化还应包括这方水土上的人;C.“如果就能”表述绝对,原文是“还应该从令人惊叹且日新月异发展的人工智能,如ChatGPT和图像应用软件建构与运行方式中获得启示,重建我们挖掘资源的思想方法,创造新工具”。D.“主要目的是实现我国城市具有连续性色彩特色的传承”表述不全,根据原文“实现我国城市具有连续性色彩特色的传承,使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创新胜,以及在发展

12、过程中的多样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得以传承发展,并以世界看得懂的方式广泛传播”,“主要目的”还有“发展”和“传播”。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目的是用现代科技将具有保留价值的传统美术资源作为民族印记留在历史中”错,根据原文“在此基础上所谓挖掘的方法便会是另一番境界”可知,加入人工智能等方式是为了让挖掘方式进入新境界。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为了更加生动有趣,作者用图表法呈现思维构建”错,图表是为了对文字进行补充说明,作用应该是准确直观而非为了生动有趣。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

13、能力。由第一段“在艺术创新实践中不断探索传统美术资源(下文称“资源”)发掘与传承是我们民族创造的良性之道”“如何挖掘传统美术资源,本质上是造型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命题”可知,“挖掘”在文中指对传统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理”本义主要指的是科学上的法则和原理;由第二段“如何挖掘资源,取决于人们对其深层学理的认知与理解”“从学理的角度看,它由显性和隐性两大部分组成”可知,“学理”在文中指挖掘传统美术资源的理论依据和原则。【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能力。材料倒数第二段说“作为城市色彩主旋律的主题词,必须有如成语,字面文雅,朗朗上口,一听即懂”,曲靖市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过

14、渡地带的乌蒙山脉,可以用“翠微”来概括其地理特点;此外曲靖有彝族、布依族、壮族、苗族、瑶族等八大民族,各族服饰色彩艳丽,文化多样,可用“茜韵”来概括。即主题词:茜韵翠微材料倒数第二段还谈到“作为主题色谱,必须色味准确,一目了然,心领神会,印象深刻”,主题词中的“茜”是红黄相间。曲靖大凉山的彝族是一个县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民族,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上还处于原始宗教的阶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普遍存在于社会当中。彝族有火把节,在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茜”的红黄色代表着彝族古老的文

15、化传统。而彝文化的历史沧桑感遇上四季温暖的曲靖城,碰撞出南方独特的秀丽。“翠微”是绿色的青山,曲靖山脉众多,层峦叠翠,加上风景秀丽,“翠微”一词也是绿美曲靖的代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这座明媚的小城四季如春。(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竹林斤澜妈妈:我回到了南方祖籍,您的老家。一路上,我都是说回老家、回老家。可是,越走近老家,倒越觉得新鲜。这里,山那么绿,水那么清,连吹来的风,都带有您说的那股清香味儿。我虽是“北方小老杆”,倒觉得我真应该是这儿的人。妈妈,在您的老家,在您参加革命的老地方,我十倍、百倍地想念您,希望听到您的好讯儿。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呢?我

16、想,只有把我见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原原本本全都告诉给您。我到了公社。主任问我:回老家来干什么?我说上竹山。不想他“嗤”地一乐,什么也不言语。我脑子里立刻挂上一个问号:这个主任,怎么和老乡们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呢?妈妈,那些老人家倒是都还记得您的模样儿。见了我,抢着拉我到家里做客,竹子长竹子短地问个没完,真跟一盆火似的。公社在街上,就是您常说的九节街。有楼的、没楼的木头房子,挤得不漏缝儿了,中间是一条竹竿般细长的街道。不多几步,不是一个石头牌坊,就是一个砖砌的门楼,好像竹竿上的一个个节。站在街上抬头一看:迎面是山,山上是齐簇簇的竹林。九节街呀,一节一节都映着青绿,青的山,绿的竹;一节一节都听见淙

17、淙的流水声。要不是您早告诉过我那声音的来由,我准会当作小溪满街跑了。青青竹色,淙淙水声,在您的记忆里,九节街是一首诗。在我看来,诗许是诗,不过还要慢慢体会。溪当然是有的。南方的镇子,我看都是沿溪沿河盖起来的,溪上没桥,有一个个石头墩子。我早知道:这叫“丁步”。哪怕淘气的溪水扑上墩子,翻着跟斗,哪怕挑着两座山似的柴草,人们还是一步步踩着它走过溪去,跟走平地一样。我又惊又喜上了“丁步”。非常可能,小溪瞧出了“老杆”模样。起先,龇牙咧嘴地逗我,走到中间长劲了,往我脚脖子上缠,还推我的脚丫呢!妈妈,这时,我听见多少年前,你预先存在我耳朵里的话了:“管它做什么?你走你的。”我走我的。过了小溪,我上了山坡

18、。不知不觉间,身边全是竹子了。忽然,我站在一个山谷中间了。这山谷,真像一口尖底铁锅:团团转转,锅沿锅底,严严密密长满了绿毛那是竹子。刹那间,我感到静得出奇。左右一看,一个人也没有,不是还有一个我吗?可这个我,也像成了绿毛毛中间的一个影子。我脚边,有烧焦了的竹枝,还冒着一丝一缕的青烟。青烟做了个表情,表示刚刚还有人在这里待过,热了热吃的喝的。这里并不是人迹不到的地方,我也就坐了下来。我看着对面的山梁,那里明亮的阳光,照得竹林仿佛刷了层金。那阳光,一动不动站定了,站在那里做起梦来了。它做梦,我怎么心慌起来?好像忘了一件什么事情,可又想不清楚。我的眼睛往下出溜,竹林渐渐绿得翠了,绿得深了,绿得郁郁沉

19、沉了。有黑色的,不是烟不是雾,在那里盘旋。它盘旋,我怎么心疼起来?好像裂了缝。是林子裂了缝,还是我裂了缝?反正裂缝里,盘旋着早已忘记了的生活:是童年?是那“混沌”岁月?是做着妈妈小尾巴的时候?那山谷的尖底,那最深最远的一小块地方,却是阳光明亮,清澈如水。仿佛往一口深井里探看,井底下清清的水里,出现了自己的影子。好像另一个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一个思想蒙头盖脸,从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钻了出来。我的心陡地扑腾扑腾:“这地方我来过。”可是,另一个思想又紧追着上来。“不可能,不可能!我是北方长大的。”“来过来过,很久很久了,给忘了忘了!”“不能不能,神经病神经病!”忽然叽啾啾,叽啾啾,叽啾叽啾,啾啾啾一声比

20、一声紧急,一声比一声欢快。这是一只鸟,从竹林里仰天箭一般射出来,直上天空。到了半天空,摊开翅膀,放开嗓子,又是一声声:“叽啾啾,叽啾啾”它有使不尽的气力,它有说不尽的欢喜。我知道,这是叫天子。我敢肯定:在北方我没听见过。我也敢明确:在我的记忆里,这叫声是熟悉的。我闭上眼睛,心想:“如果右边山腰,有一条小路呢?”我睁大眼睛投向右边:山腰那里,莽苍苍的竹林那里,果真,有一条腰带般的小路!我的手脚绵软,大约是扶着竹子站起来的。我走上了那条小路,心想:“如果绕过一个山坳如果过了潭,有一座茅屋”我跑起来了,跑得不稳,可又跑得很快。好像不是我自己在跑,有谁推着推着,推着我呀!果然,顺着小路,来到了坳口,我

21、眼睁睁看见了一座茅屋,毛蓬蓬地蹲在坳里边。茅屋后身,沿着坡,横着架着劈成两半的竹竿,山泉顺竹竿淙淙地唱着跑着。九节街上,就是这么淙淙的。竹竿连着竹竿,顺着连接的竹竿,我看见了一个小伙妈妈,我喘着气,差点儿瘫在那儿了!亲爱的妈妈,您说过我,说话爱夸张。也许,像我这样的女孩子,都会有点言过其实的毛病?现在我在写信。您要相信:我已经冷静下来了。我说的不是一个梦,更不是神经出毛病。是从小您给我说的您的故事,您给我说的爸爸的故事,揉在我的心里,渗在我的血液里了。妈妈,想当年水潭旁边的小伙,您说得多么离奇呀。要有可能,我还想再听一遍。(有删改)【注】本文为书信体小说。竹子:写信人“我”的妈妈的名字,“我”

22、是她的女儿竹花。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回到了当年妈妈参加革命的南方祖籍之地妈妈的老家,这里山青竹绿,风景如诗,乡民热情好客。B. 文章描写了南方小镇的竹山、九节街、木头房子、石头牌坊、丁步等景象,突出了当地如诗如画的美景,展现了故事发生的空间环境。C. “我”走走停停,走丁步,过小溪,上山坡,入山谷,到场口,一路见闻感想新鲜奇异,表现了“我”的兴奋、愉悦之情。D. “我”向妈妈描述了“我”上竹山赏景寻旧、遇见小伙的见闻感受,同时也流露出了“我”因说话夸张而未能充分表达的愧疚。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竹中多用比喻和拟

23、人等修辞,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美感。比如,写叫天子从竹林里箭一般射出来,直上天空,突出了它的矫健;写小溪龇牙咧嘴地逗我,表现了小溪的欢快活泼。B. 竹善用有音韵美和意境美的词语和短语,使作品充满音乐感和诗意。比如“青青竹色,淙淙水声”“九节街是一首诗”就写出了九节街的诗情画意。C. 竹中描写了“我”在山谷中感到自己脑袋里有两个思想在争执,这一对话描写,突出了作为女孩子的“我”好幻想、多敏感的特点。D. 竹中运用了象征手法。作者以竹子的清雅和洁净来寄托对纯洁和高尚的追求,象征的运用,使作品更具有哲理性和思想深度。8. 林斤澜小说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常给读者以“尚奇求异”之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尚

24、奇求异”表现在那些方面。9. 林斤澜小说善于从各方面汲取语言营养,熔铸成自己富有个性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在本文的遗词造句上有典型的表现。假如要请你从遣词造句的角度为竹写一篇文学短评,请列出这篇短评的提纲【答案】6. D 7. C 8. 自然环境描写,营造幽深奇峭的意境。青山绿竹、淙淙流水、阳光明亮,突出竹山清幽深邃:“我”在竹山中走仿佛被谁推着跑,给人如入奇境之感。人物心理刻画,着眼奇异幻觉的描写。置身茎竹环绕的山谷中,“我”感觉阳光在做梦,看见有黑色东西在“盘旋”,恍惚间林子或“我”裂了缝,闪现出过往的生活。这些心理描写富有梦幻色彩。情节设计与众不同。没有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而是根据

25、主人公思想发展的脉络,一步步推进情节发展。小说形式新颖。它以书信体的形式,将回乡的所见所闻讲述给她的妈妈听,展现当地当前的生活,新颖别致。 9. 竹的遣词造句独特新颖。善用叠词,写景状物,增强语言韵律感。多用短句、散句,参差错落,简洁明了,活泼灵动,富有节奏感。穿插整句,或对称,或反复,或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多用口语,点缀方言词,平易浅显,有乡土气息。【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流露出了我因说话夸张而未能充分表达的愧疚”无中生有,原文是“您要相信:我已经冷静下来了。我说的不是一个梦,更不是神经出毛病。是从小您给我说的您的故事,您给我说的

26、爸爸的故事,揉在我的心里,渗在我的血液里了”,并未体现未能充分表达的愧疚。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不是“对话描写”,而是“我”的心理描写;也不是为了突出作为女孩子的“我”好幻想、多敏感,而是呼应上文,强调“早已忘记了的生活”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记;同时也为下文伏笔,即篇末的“是从小您给我说的您的故事,您给我说的爸爸的故事,揉在我的心里,渗在我的血液里了”。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审美情趣和写作风格的鉴赏能力。“尚奇求异”意思是追求新奇,作为小说,这种“尚奇求异”可体现在人物、情节、环境等各个方面。如自然环境描写,小说描写“站在街上抬头一看

27、:迎面是山,山上是齐簇簇的竹林。九节街呀,一节一节都映着青绿,青的山,绿的竹;一节一节都听见淙淙的流水声”“我看着对面的山梁,那里明亮的阳光,照得竹林仿佛刷了层金”,青山绿竹、淙淙流水、阳光明亮,突出竹山清幽深邃;“我跑起来了,跑得不稳,可又跑得很快。好像不是我自己在跑,有谁推着推着,推着我呀!”,“我”在竹山中走仿佛被谁推着跑,给人如入奇境之感。再看人物描写,小说主要刻画人物心理,着眼奇异幻觉的描写。如“我看着对面的山梁,那里明亮的阳光,照得竹林仿佛刷了层金。那阳光,一动不动站定了,站在那里做起梦来了”,置身茎竹环绕的山谷中,“我”感觉阳光在做梦;“我的眼睛往下出溜,竹林渐渐绿得翠了,绿得深

28、了,绿得郁郁沉沉了。有黑色的,不是烟不是雾,在那里盘旋”,看见有黑色东西在“盘旋”;“它盘旋,我怎么心疼起来?好像裂了缝。是林子裂了缝,还是我裂了缝?反正裂缝里,盘旋着早已忘记了的生活”,恍惚间林子或“我”裂了缝,闪现出过往的生活;“那山谷的尖底,那最深最远的一小块地方,却是阳光明亮,清澈如水。仿佛往一口深井里探看,井底下清清的水里,出现了自己的影子。好像另一个自己,在另一个世界”。这些心理描写富有梦幻色彩。然后看情节设计,小说没有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而是根据主人公思想发展的脉络,一步步推进情节发展。主人公按照妈妈告诉她的“老家”的情景,想要到哪里就能够到哪里,比如想到九节街,就来到那

29、里,看到街道两边的楼房,竹竿一样的街道等;接着想到山上去看看,就走过了溪上的石头墩子,来到山坡,看到了满山竹子;来到山谷中间,感到自己也成了一根竹子;看到阳光,感觉竹林在盘旋,自己好像裂了缝,看到了以往的生活;感觉鸟叫声特别熟悉,想着山腰有小路,山坳口有茅屋,甚至见到了当年的爸爸。总之,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思想脉络就是推动文章情节的线索。最后看小说的形式,小说以书信体的形式,将回乡的所见所闻讲述给她的妈妈听,展现当地当前的生活,新颖别致。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语言风格鉴赏能力。本题要求从“遣词造句的角度”为竹写一篇文学短评。虽然是文学短评的形式,但实际还是考查的鉴赏语言,并且限定了是从词语

30、运用和句式特点角度鉴赏。写文学短评可以先整体概括,表达自己的观点,如,竹的遣词造句独特新颖。先看词语运用特点,小说善用叠词,写景状物。如“青青竹色,淙淙水声”,用“青青”写翠竹的颜色,给人极青翠之感,富有生机;用“淙淙”描写流水声,诗人如临其境,似乎听到了水潺潺流动的声音。叠音词的使用能够更好的表达作者对这里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叠音词还增强语言韵律感。多用口语,点缀方言词,平易浅显,有乡土气息。如“小老杆”,是当地方言,一般是年纪大的人对年轻人的称呼,带着戏谑和亲切感;再如“真跟一盆火似的”,口语话的表达,生动地写出老乡们对“我”的热情。再看句式特点,多用短句、散句,参差错落,简洁明了,活泼灵

31、动,富有节奏感。如“青青竹色,淙淙水声,在您的记忆里,九节街是一首诗。在我看来,诗许是诗,不过还要慢慢体会”,短句简洁利落,散句灵活自由,读来有一种生动的节奏变化之美;散句中也穿插整句,如“青的山,绿的竹”是对称,“不可能,不可能”是反复,“绿得翠了,绿得深了,绿得郁郁沉沉了”是排比。整句的特点是句式整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齐桓公时,有处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桓公曰:“吾闻布衣之士不轻爵禄,无以易万粟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下布衣之士。”于是五往乃得见之。或曰:桓公不知仁义

32、。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之仁义。故伊尹以中国为乱,道为宰于汤;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皆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辞卑辱,故谓之仁义。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不失人臣之礼,不败君臣之位者也。是故四封之内,执禽而朝名曰“臣”;臣吏分职受事名曰“萌”。今小臣在民萌之众,而逆君上之欲,故不可谓仁义。仁义不在焉,桓公又从而礼之。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小臣之行,非刑则戮。桓公不能领臣主之理而礼刑戮之人,是桓公以轻上侮君之俗教于齐国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曰:桓公不知仁义。(节选

33、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已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穷巷之中、瓮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注

34、释】伊尹,曾借烹饪之事言治国之道,辅助商汤灭夏。执禽,古时朝见君主有持禽类作礼物的制度,表示忠心于君主。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桓公下A匹夫之士B将欲忧C齐国D而小臣不行F见小臣之忘民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衣,借指平民,文中的“布衣之士”就是前文说的“处士”,具体指小臣稷。B. 中国,指中原地区或中原地区华夏政权;今义与之相比,属于“词义的扩大”。C. “贤主则不然”的“然”与送东阳马生序“烨然若神人”一句中的“然”字含义相同。D. 礼,文中指礼遇、以礼相待,“以弱天下之

35、民”中“弱”的意思是“削弱”,两者用法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齐桓公认为君主能做到礼贤下士的前提是自身对仁义有追求,韩非子认为君主一定要摆正君与臣之间的关系。B. 伊尹与百里奚不顾自身卑贱的地位和受到的屈辱待遇,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齐桓公非常欣赏这类人。C. 韩非子认为,作为臣子理应执礼朝见君主;对君主不管是有才能而隐匿不为,还是无才能而骄傲自夸,都应受到法律惩处。D. 齐桓公欲见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也没能见到他,随从之人劝其放弃,齐桓公以不能看轻王霸之业为由对随从进行反驳,并最终见到了小臣稷。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36、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四封之内,执禽而朝名曰“臣”;臣吏分职受事名曰“萌”。(2)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14. 材料一认为齐桓公不懂仁义,材料二认为他足以称霸。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0. BDF 11. C 12. B 13. (1)因此四境之内,拿着鸟兽作为礼物来朝见君主的称作“臣”;臣子的下属官吏各司其职管理政事的称作“萌”。 (2)周文王开了头而没有做到,周武王做了而没有完成,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才真正完成。 14. 材料一认为齐桓公未摆正君臣关系,去礼遇一个该罚该杀的人,用轻视和傲慢君主的风气来教化臣民,所以他不懂仁义;材料二认为齐桓公能礼贤下士,

37、足以称霸。【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齐桓公谦恭地去见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是在为齐国的政事忧虑,但小臣稷却不愿出来做官,可见小臣稷忘记了民众。“桓公下匹夫之士”主谓宾俱全,应在宾语“士”后B处断开;“忧齐国”是动宾结构,后面断开;且“而”表转折,一般放在句首,其前D处断开;“小臣不行”是主谓结构,下面的“见”是下句的谓语,其前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C.错误。代词,这样,如此;相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意:贤明的君主就不是这样。/光彩照人宛若神仙。D.正确。名词作动词,礼遇

38、、以礼相待;使动用法,使弱,削弱。句意:而自己却越发以礼对待他们。/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力量。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齐桓公非常欣赏这类人”错,原文“故伊尹以中国为乱,道为宰于汤;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皆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辞卑辱,故谓之仁义”,这是作者韩非子对两人的评价,可见是韩非子非常欣赏这类人。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四封”,四境;“朝”,朝见;“受事”,管理政事。(2)“造”,开头;“遂”,做成;“抱”,辅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评价作者观点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句是“桓公不能领臣

39、主之理而礼刑戮之人,是桓公以轻上侮君之俗教于齐国也,非所以为治也”,认为齐桓公未摆正君臣关系,去礼遇一个该罚该杀的人,用轻视和傲慢君主的风气来教化臣民,所以他不懂仁义;材料二写了齐桓公多次去见小臣稷而不得,但他不放弃,说“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作者的评价是“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认为齐桓公能礼贤下士,足以称霸。参考译文:材料一:齐桓公时期,有个没做官的读书人名叫小臣稷,齐桓公去了三次也没能见到他。齐桓公说:“我听说普通的士人不看轻爵位俸禄,就没有轻视大国君主的资本;大国君主不爱好仁义,也就没有谦卑地对待普通士人的肚量。

40、”于是去了五次才见到小臣稷。有人说:齐桓公不懂得仁义。所谓仁义,就是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不顾及个人身处卑微的地位和受到屈辱的待遇,这才是仁义。所以伊尹因为中原地区出现动乱,通过做厨师向商汤献策得到任用;百里奚因为秦国出现动乱,通过做俘虏(进入秦国)向秦穆公献策得到任用。他们都是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不顾及个人身处卑贱的地位和受到屈辱的待遇,所以称作仁义。现在齐桓公谦恭地去见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是在为齐国的政事忧虑,但小臣稷却不愿出来做官,可见小臣稷忘记了民众。忘记民众的行为不能称作仁义。仁义的人,不会失掉作为臣子的礼节,不会破坏君臣之间的尊卑秩序。因此四境之

41、内,拿着鸟兽作为礼物朝见君主的称臣;臣子的下属官吏按不同的职务管理政事的称作萌。现在小臣稷在民萌之列,却违背君主的意愿,所以不能称作仁义。仁义已经不在小臣稷那儿了,齐桓公却按照仁义之士的规格礼遇他。如果小臣稷确有智慧才能却躲避齐桓公,这是想隐匿起来不为君主做了,应当对他施以刑罚;如果小臣稷没有智慧才能却虚伪地在齐桓公面前骄傲自满、自我夸耀,这就是故意欺骗,应当把他杀掉。小臣稷的行为,不是该处罚就是该杀。齐桓公不能整治(摆正)君臣之间的关系而去礼遇一个该罚该杀的人,这是齐桓公在用轻视和侮慢君主的风气教化齐国臣民,不是用来作为治国之道的办法。所以说:齐桓公不懂得仁义。材料二:有道的士人,本来就傲视

42、君主;不贤明的君主,也傲视有道的士人。贤明的君主就不是这样。(有道的)士人虽然以傲慢的姿态对待自己,而自己却越发以礼对待他们,这样,士人怎么会不归附呢?士人归附了,天下的人就会跟着他们归附。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他朝见过的住在穷巷陋室中的人有七十个。(这件事,)周文王开了头而没有做到,周武王做了而没有完成,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才真正完成。这不正说明周成王亲自礼贤下士吗?齐桓公去见小臣稷,一天去三次都没能见到。跟随的人说:“大国的君主去见一个普通的士人,一天去了三次都没能见到,就可以停止了。”齐桓公说:“不对。看轻俸禄爵位的士人,本来就轻视君主;看轻王霸之业的君主,

43、也会轻视士人。纵使先生他看轻俸禄爵位,我怎么敢看轻王霸之业呢?”于是齐桓公见到了小臣稷,随从没能阻止他。世人大多指责齐桓公私居时的品行,他私居时的品行虽然不好,但称霸还是可以的。如果真的按上述原则去做,而且私居时的品行又好,就是称王恐怕还不止呢。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注释】痤(y),埋葬;铭,一种文体。庾信有痤花铭,悼念之作。15. 下列对这首词的

44、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句貌似简单,但用意颇深。风雨不写“见”而写“听”,意思是不忍见,但不能不听到,勾勒出抒情主人公惜花伤春的情绪。B.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词人借酒浇愁、希望梦中能与佳人相见,但却梦到莺啼。此举在李白、李商隐等人的诗中亦常见。C.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前二句是伤春,三、四两句写伤别,五、六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的交融,意蕴深邃。D. 这首词幽深细腻,质朴淡雅,情真意切,不事雕琢,于温柔之中时见丽句,颇具特色。16. 请从诗歌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答案】15. B 16. 侧面烘托。不正面写佳人,而是写

45、黄蜂频扑,侧面烘托佳人的美好形象。虚实结合。“黄蜂频扑”是实写,“有当时、纤手香凝”是虚写,将当时黄蜂与昔日场景连接。联想、想象。词人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想“香凝”,大胆奇特,表现对佳人无尽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既有景,又有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秋千仍在,佳人已去,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惆怅伤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但却梦到莺啼”错误。词中“交加晓梦啼莺”描写了清晨黄莺的啼叫声,惊醒了我纷乱的梦境,表达了怅恨之情。所以不是梦到莺啼,而是晓梦被莺啼打断。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侧面烘托,以蜜蜂频频扑向佳人荡过的

46、秋千,想到女子留下的香气,表现女子当年活泼可爱的形象,侧面烘托佳人的美好形象。虚实结合,“黄蜂”句是实写,绘声绘形,“纤手”句是飞腾的想象,离别已久,秋千索上的香气未必能留,但仍写黄蜂的频扑,这不是在实写,它超越了时间、空间,将当时黄蜂与昔日场景连接,但却表达了极为深挚的感情。运用联想想象,见秋千而思纤手,见黄蜂频扑而想象余香尚凝,大胆奇特的联想和想象,从侧面烘托出对爱人的情之痴、情之深,表达了对佳人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黄蜂”二句既有景,又有情,形成完美的意境。游赏林亭看到“黄蜂频扑秋千索”,仿佛佳人仍在。怀人之情至深,故即不能来,还是痴心望着她来。秋千仍在,佳人已去,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沧桑

47、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描绘了诗人被贬浔阳时居所环境的恶劣。(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的句子是:“_,_。”(3)小华因考试不理想而情绪低落,老师看到后给他一张书签,上面写道:“偶尔的失败不可怕,正如李白所说:_,_继续努力,终将获得成功。”【答案】 . 住近湓江地低湿 . 黄芦苦竹绕宅生 . 策扶老以流憩 . 时矫首而遐观 .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湓”“憩”“矫”“遐”“沧”“材”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花树映发、风景如画、游人熙攘的绍兴街巷,不时“邂逅”鲁迅小说里的人物,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他们是一个个、一组组 的雕像:臂挎竹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各科综合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为梦奔跑在路上)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