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6 6章章 同步系统同步系统 6.1 载波同步 6.2 位同步 6.3 帧同步 6.4 网同步第第6 6章章 同步系统同步系统 6.1 载波同步 载波同步一般有两类方法:一类是插入导频法(外同步法),它是在发端发送信息码元的同时,再发送一个(或多个)包含载波信息的导频信号,并且要求这个导频信号不随传播的信息变化,在接收端根据导频提取出载波;另一类是直接提取法(自同步法),它是从接收到的有用信号中直接(或经变换)提取相干载波,而不需要另外传送载波或其他导频信号。6.1 载波同步 1.1.插入导频法插入导频法 在抑制载波的传输系统(如DSB双边带信号、SSB单边带信号等)中,信号中没有载波成分
2、,接收端无法从接收到的信号中直接提取载波;而有的信号(如VSB残留边带信号)虽然含有载波但不易取出;为了获取载波同步信息,就要采用插入导频的方法。插入导频的方法就是发送端除了发送有用的信号外,还在适当的位置上插入一个供接收端恢复相干载波之用的正弦波信号(这个信号通常称为导频信号)。插入导频信号的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频域插入导频,另一种是在时域插入导频。7.1 载波同步(1)频域插入导频法 频域插入导频法是指在已调信号的频谱中加入一个低功率的线谱,该线谱对应的正弦波即称为导频信号。以DSB信号(抑制载波双边带信号)为例,导频的插入位置应该在信号频谱为零处,否则导频与信号频谱成分重叠,接收时不
3、易取出。6.1 载波同步 载波频率点fC处信号的能量为零,因而可在此点插入导频。导频的频率为fc,这一频率与加入调制器的载波频率是一致的,但它的相位一般与被调载波正交(即相差90o),称为“正交载波”。6.1 载波同步 在接收端,只要用滤波器提取这一导频信号,再移相90o就可作为本地相干载波输出,进行相干解调。这个过程如图7-2所示。6.1 载波同步(2)时域插入导频法 时域插入导频法在时分多址通信卫星中应用较多,在一般数字通信中也有应用,插入导频信号与传输的信息在时间上加以区别。其原理如图7-3所示。6.1 载波同步 2.2.直接提取法 有些接收信号(如DSB信号、PSK信号等)本身就含有载
4、波分量或载波的谐波分量,如果对这些信号在接收端经过适当处理,就可以从中提取出所需要的相干载波。直接提取法就是据此而提出的。直接提取法的常用方式有:平方变换法、反调制环法、同相正交环法和判决反馈法。6.1 载波同步(1)平方变换法 平方变换法对2PSK信号的载波提取原理如图7-4所示。由图7-4可见,载波提取是通过倍频分频来实现(若为4PSK信号,则采用四倍频四分频方式)。6.1 载波同步 设输入信号为 SPSK(t)=S(t)Cosct (7-1)式中,S(t)为数字基带信号,c 为载波角频率,对应的频率为(fc=c/2)则SPSK(t)经过平方电路(平方电路由平方律器件或全波整流器件组成)后
5、为:e(t)=S 2(t)Cos2ct=ct (7-2)由式(7-2)可见,产生出来的信号e(t)中含有原载波的二次谐波分量。这样,信号e(t)通过中心频率为2fc的窄带滤波器,就可分离出载频的倍频分量2fc。限幅器用来消除信号在幅度上的波动,然后经过二分频器,即可恢复出频率为fc的本地相干载波。这就是平方变换法。6.1 载波同步 (2)逆调制环法 SPSK(t)延时0 逆调制器 锁相环 解调器 限幅器相干载波 S(t)SPSK(t)fc(t)逆调制环法常用于对PSK(相移键控)信号的载波提取,它采用在接收端对接收的信号进行逆调制的方法来消除接收信号的调制信息。其原理如图7-6(a)所示。6.
6、1 载波同步 由解调器恢复出来的数字信号S(t)对延时o后的接收信号SPSK(t)进行逆调制。这样,在原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中,载波相位因调制而引起的变化就被解除。以2PSK信号为例,参见图7-6(b)6.1 载波同步 经基带信号经基带信号S S(t t)调制后,载波相位保持)调制后,载波相位保持不变的那些码元(即不变的那些码元(即1 1),再用原基带信号),再用原基带信号S S(t t)调制)调制一次,载波相位仍应保持不变;而经基带信号调制后,一次,载波相位仍应保持不变;而经基带信号调制后,载波相位反相的那些码元(即载波相位反相的那些码元(即0 0),再用原基带信号调),再用原基带信号调制一
7、次(即再反相一次),就恢复了载波的原始相位。制一次(即再反相一次),就恢复了载波的原始相位。由此可见,经过逆调制器的作用,消除了载波信号的相由此可见,经过逆调制器的作用,消除了载波信号的相位变化,得到的是单一频率的载波,用它作为锁相环的位变化,得到的是单一频率的载波,用它作为锁相环的基准信号,则锁相环的输出就是所需的参考相干载波基准信号,则锁相环的输出就是所需的参考相干载波fcfc(t t)。图)。图7-67-6中延时中延时o o 的作用在于补偿解调器通路中的作用在于补偿解调器通路中低通滤波器延时的影响,使逆调制器的两个输入信号在低通滤波器延时的影响,使逆调制器的两个输入信号在时间上相符,从而
8、确保环路正常工作。时间上相符,从而确保环路正常工作。6.1 载波同步(3)同相正交环法6.1 载波同步 以上介绍的电路是工作在载波频率fc或2 fc上的载波提取环路。载波频率往往很高,提取环路工作在高频率上有一定困难。若能让载波提取环路工作在基带频率上,就会给处理信号带来方便。同相正交环又叫科斯塔斯环(Castas),就是这样的一种电路,其原理如图7-7所示。6.1 载波同步 接收到的输入信号S(t)Cos(ct+i)经过两个乘法器相干解调后分别输出uQ 和uI(其中uI是经过本地相干载波相移90o后解调得到的)。uQ 和uI再通过低通滤波器后得到基带信号uDQ 和uDI。这两个基带信号经乘法
9、器得压控振荡的控制电压,使之输出本地相干载波。信号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6.1 载波同步设输入信号的相位为i,而压控振荡器产生的相干载波的相位为o,则:u1=Cos(ct+O)(7-3)u2=Sin(ct+O)(7-4)乘法器相干解调后得到:uI=S(t)Cos(ct+i)Cos(ct+O)=S(t)Cos(i-O)+Cos(2ct+i+O)(7-5)uQ=S(t)Cos(ct+i)Sin(ct+O)=-S(t)Sin(i-O)-Sin(2ct+i+O)(7-6)在通过低通滤波器后,可滤出前一项,即:uDQ=S(t)cos(i o)(7-7)uDI=Si sin(i o)二者相乘,经环路滤波后得
10、到控制电压:ud=Si2 sin 2(i o)(7-9)6.1 载波同步 3.3.载波同步性能及其比较 判断一个载波同步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主要有如下两个:(1)效率:所谓提高效率是指在能够获得载波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发送载波的功率。(2)精度:所谓提高精度是指提取到的相干载波与发送端载波之间的相位误差要越小越好。可以看出,载波同步系统的精度越高,则传输系统误码率就越小。这是影响传输系统误码率的主要因素。6.2 位同步 位同步又称为码元同步,它是数字通信中最基位同步又称为码元同步,它是数字通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同步。本最重要的一种同步。6.2 位同步 1.1.外同步法 外同步法是指在发送数字信息
11、的同时,还发送位同步信号的一种同步方法。以下是两种应用较广泛的实现方式。(1)插入位定时导频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与载波同步的插入导频法相类似。在无线通信中,数字基带信号一般都采用非归零(NRZ码)的矩形脉冲,并以此对高频载波作各种调制。解调后得到的也是非归零的矩形脉冲,码元速率为fb。6.2 位同步 1)收端需注意消除或减弱定时导频对原基带信号的影响。因为位定时导频分量不是原数字信号的成分,故在加入导频后,收端解调得到的基带信号与原来的不同。所以必须设法消除导频分量,恢复原始数字信息,否则将引起判决错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一是在发端加入位定时导频时,在相位上使信息序列的取样判决时刻正好是位定时
12、导频信号的过零点,这样可不产生对原信号的干扰。但这样安排,在信道群时延均衡不良时也会因接收信号的判决时刻与导频信号的过零点不重合,而产生干扰。为此,另一个办法是在接收端同时采取抵消导频分量的措施,这也是图7-10中设减法器的目的。2)导频信号有可能反过来受到原数字信号的影响。图7-10中锁相环所起的作用就是进一步利用其跟踪和窄带的特性来提取信号,而移相电路的目的是为了抵消提取出的导频信号经窄带滤波器、限幅器和锁相环引起的相移。6.2 位同步(2)双重调制导频插入法 在频移键控、相移键控的数字通信系统中,PSK信号、FSK信号都是包络不变的等幅波,所以导频的传送也可以采取浅调幅的方法。在发送端用
13、位同步信号对已调信号再进行附加调幅,实现双重调制,在接收端进行包络检波,也可以取出位同步信号。6.2 位同步 设调相信号为:SPSK(t)=S(t)COS 0 t+(t)(7-10)现在利用含有位同步信号的某种波形如升余弦波m(t)=(1+COSt)/2对调相载波进行调幅,则有 =m(t)SPSK(t)=(1+COSt)S(t)COS 0 t+(t)(7-11)其中=2/T=2f,T为码元宽度,f为导频信号的频率。由式(7-11)知,是一个既调幅又调相的复合信号。由于二者差别大,便于接收端分离。在接收端对 进行包络解调,输出为(1+COSt)/2,经滤除直流分量后,即得到位同步信号COSt。6
14、.2 位同步 2.2.自同步法 自同步法也称作直接提取位同步法,是指发端不传送专门的位同步信息,而直接从接收信号或解调后的数字基带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这种方法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实现直接提取位同步的方法有三种:滤波法、脉冲锁相法和数字锁相法。6.2 位同步(1)(1)滤波法滤波法6.2 位同步(2)包络检波法 在数字微波的中继通信中,常用包络检波的方法从PSK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虽然PSK信号是包络不变的等幅波,具有极宽的频带,但由于信道频带宽度有限,所以在信道中传输后,会在相邻码元相位突变点附近产生幅度凹陷的失真,也称平滑陷落。因此在解调PSK信号时,用包络检波器检出这
15、种幅度“平滑陷落”的包络(a),去掉其中的直流分量(b)后,即可得到归零的脉冲序列(c),最后用窄带滤波器提取包含于其中的位同步频谱分量,经脉冲整形即可得到位同步信号,如图7-12所示。6.2 位同步6.2 位同步 3.重要的位同步锁相环 为克服滤波法在提取位同步时存在的缺点,可用锁相环来代替滤波器。这种方法称为锁相法,有脉冲锁相法和数字锁相法两种。(1)脉冲锁相法6.2 位同步(2)数字锁相法 数字锁相法在现代数字通信的位同步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的基本原理是:接收端通过一个高稳定度振荡器分频得到本地位定时脉冲序列,然后输入数字信号与本地位定时脉冲在鉴相器中进行相位比较。若两者相位
16、不一致,鉴相器输出误差信息,去控制调整可变分频器的输出脉冲相位,直到输出的位定时脉冲和输入信号在频率和相位上都保持一致时,才停止调整,从而达到获得同步信号的目的。6.2 位同步6.2 位同步 1)振荡器:它产生的高稳定振荡频率f0是接收信号频率fC(即码元速率,fC=1/T,T为码元周期)的2n倍,即f0=2n fC,这也就是本地输出脉冲序列的频率,它再经过二分频后,形成相位差为的两路脉冲序列a和b,它们的频率为f0/2=2n-1/T,而时间差为半个周期,即T/2n 秒。2)数字鉴相器:它由与门和单稳电路组成,有两种形式:积分型和微分型。本地定时脉冲序列和接收定时脉冲通过鉴相器后可产生超前或滞
17、后脉冲,由此控制可变分频器去调节本地定时的相位,使本地相位与接收相位一致。6.2 位同步 3)可变分频器:它由2n-1分频器,两个与门和一个或门组成,其中两个与门又可根据其作用分为扣除门和附加门。在定时信号处于锁定状态(即电路工作正常时)时,附加门是常闭的,此时送往2n-1分频器的信号是由常开的扣除门提供的。当超前脉冲到来时,扣除门扣除一个脉冲,使本地定时相位推后;附加门只有当滞后脉冲到来时才打开,它的作用是附加一个脉冲,使本地定时相位提前。分频器输出再送回鉴相器不断地进行相位比较和调整,最后达到收发定时信号一致。6.2 位同步 4.位同步的主要性能指标 衡量数字通信设备的位同步性能,通常有以
18、下几项指标:(1)相位误差 正如本节开始所提到的,位同步的性能好坏对整个传输系统的性能密切相关。而衡量位同步性能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相位误差。从本节序言我们知道,通信系统接收端的抽样判决时刻总是选取在接收信码的中央位置,因为在这一位置的信号能量是最大的,它可以保证当信号受到信道噪声干扰时也不至于造成判决错误。但如果相位误差过大致使判决时刻偏离信码中央过多,信道干扰的存在就很容易就引起误判。图7-8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可见,当同步信号的相位误差增大时,必然引起传输系统误码率Pe的增高。6.2 位同步(2)同步建立时间ts 同步建立时间为失去同步后重建同步所需的最长时间。在最差情况是位同步脉冲与输
19、入信号相位相差T/2,数字锁相环每调整一步仅能移T/N秒,故最大调整次数为N/2。在随机信号中,“0”、“1”近似等概率,所以过零点的情况占一半。平均起来,相当于两个周期可调整一次相位,故同步建立时间为ts=NT。(3)同步保持时间t0 除了相位误差外,同步保持时间也是同步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接收信号消失或接收信号中的位同步信息消失开始,到位同步电路输出的位同步信号中断为止,这段时间称为位同步的保持时间。同步保持时间越长,就越有利于位同步,这首先需要收、发两端振荡器的振荡频率有较高的稳定度。6.2 位同步(4)同步门限信噪比 在保证一定的位同步质量的前提下,接收机输入端所允许的最小信噪比,称
20、为同步门限信噪比。这个指标规定了位同步对深衰落信道的适应能力。与这项指标对应的是接收机的同步门限电平,它是保证位同步门限信噪比所需的最小收信电平。6.3 帧同步 1.1.帧同步码的插入方法 为实现帧同步,一般采用插入同步码法,即在发送端的数字信息中插入约定好的特殊码组,在接收端如能检测到这些码组即为同步。具体插入的方法分为集中插入和间隔插入两种。(1)集中插入同步码法 集中插入是指把事先约定的帧同步码组集中插入在一帧的特定位置,一般插在帧的开始,接收端一旦检测到这个特定的码组,就确定了帧的起始位置,从而获得帧同步。根据对帧同步系统的要求,为了可靠稳定地检测帧同步而不受干扰,这个具有一定长度的特
21、定同步码组必须具有与传送的信息流不同的规律,使得同步识别是将信息码误判为同步码的可能尽量小。另外,识别器也要尽量地简单。6.3 帧同步(2)间隔插入同步码法 间隔插入同步码法是指将帧同步码分散穿插在一帧或几帧数字信号中进行传送。这里的帧同步码一般选用比较简单的码型,如24路PCM系统和30/32增量编码系统一般都采用“1”、“0”交替码。即一帧插入“1”作同步码,另一帧插入“0”作同步码。在接收端为了确定这些同步码的位置,就需要对接收到的所有信码逐位进行检测,故这种检测方法称为逐码移位法。6.3 帧同步6.3 帧同步(3)两种帧同步方法的性能比较 在目前的通信系统中,普遍采用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法
22、来实现帧同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一旦失步后即能迅速恢复,即只要收到下一帧同步码组就能恢复同步;而间隔插入法的缺点也恰在于此:失步后它必须逐位调整本地帧同步码相位,也就是说,同步恢复时间较长,这一点不符合现代通信的要求。集中插入法也有缺点,由于帧同步码需要一定的长度,故而占用了信道资源,降低了传输效率;另外,设备相对比较复杂。间隔插入法占用码位少,且设备简单,在一些对同步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采用。6.3 帧同步 2.2.帧同步系统前后方保护时间 在上面讲到集中插入同步码法时,读者自然而然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在通道中传输的信号中有可能存在一小段恰好与帧同步码相同的码组,在同步没有建立之前,如果接收端
23、检测到这个码组,它会不会误判为同步?同样,既然信道噪声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在信道中传输的所有数字信号都可能受到干扰而发生误码,帧同步码当然也不例外。那么当帧同步码因为正常的信道噪声而发生误码时,接收端会不会立即判定系统失步?在通信系统中,称前者为伪同步,称后者为假失步。很显然,这都是不希望看到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帧同步系统中普遍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将它称为帧同步的保护。具体来讲,解决伪同步的叫做后方保护,而解决假失步的叫做前方保护。6.3 帧同步(1)误差累积积分保护电路 误差累积积分保护电路的原理框图6.3 帧同步 具体工作过程是:当某帧的同步码出现误码时,会产生一个误差脉冲。误差脉冲一方面
24、经过展宽电路送入积分器,另一方面经过延时送入与门。积分器的时间常数应当选取适当,一般选为稍大于一帧的长度。当系统出现真失步时,同步电路每帧输出一个误差信号;由于积分器时间常数大于一帧,则其输出到鉴幅器的直流电压不断累积,直至超过其门限值时,鉴幅器输出高电平,与门被打开,此时才产生移位脉冲进入捕捉同步状态。6.3 帧同步6.3 帧同步 鉴幅器门限电平的选择应当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不能太小,如果只需一、两个误差信号就使得鉴幅器输出高电平,则达不到前方保护的目的;而如果这个门限值取得太大,又会使前方保护时间过长,容易造成信息丢失。一般来说,鉴幅器门限电平的选择以3-5个误差信号电压累积使其翻转为
25、准。在同步搜索状态下,输入鉴幅器的累积电压继续增大,当同步电路重新检测到帧同步码时,此时无误差信号输入,积分电路开始放电,当鉴幅器输入电压降低到门限电平以下时,鉴幅器输出低电平,与门被封死,此时移位脉冲消失,系统重新恢复同步。鉴幅器输入电压从最高点开始下降至门限电平这段时间就称为后方保护时间,它的选取和前方保护时间的选取相类似,应考虑到减少同步捕捉时间和避免假同步两方面因素。6.3 帧同步(2)脉冲复选电路 6.3 帧同步 3.3.帧同步码的选择 帧同步码的选择应满足:能快速准确地识别;假同步和假失步的概率越小越好;帧同步码的长度应尽量短。所以,帧同步码应有良好的相位鉴别能力,即具有尖锐的自相
26、关函数特性。巴克码(Barker)就是一种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特殊码组,它具有的典型规律叫做自相关特性。目前,根据自相关函数的定义,只找到了7种长度不同的巴克码:如7位码“1110010”,11位码“11100010010”等,考虑到信息传输效率和设备复杂程度等因素,目前应用最广的是7位巴克码。其同步的识别常利用移位寄存器来进行 6.3 帧同步 6.3 帧同步 4.帧同步系统的典型电路 (1)PCM一次群帧结构 一次群又称为基础群,简称基群。30/32路PCM基群的帧和复帧结构如图7-20所示。根据CCITT建议,这个帧结构的构成包含如下内容:1)每帧的路时隙数为32,编号为031,分别以TS0
27、,TS1,TS2TS31表示。2)每个路时隙的比特数为8,编号为18。3)TS1TS15和TS17TS31共30个时隙供通话用,编号为130。4)TS0的8个比特用作帧同步码、监视码。5)TS16用来传送信令码。6.3 帧同步6.3 帧同步(2)PCM一次群帧同步电路举例 根据CCITT建议,PCM基群帧结构规定帧同步码为奇偶帧两种形式交替:偶帧TS0时隙的D2D8为帧同步码“0011011”,奇帧TS0时隙的D2固定为“1”,其他比特任意。所以,在帧失步以后,帧同步电路将按下面步骤恢复同步:1)首先检测到正确的帧同步码“0011011”。2)在下一帧TS0时隙中核实第二比特为“1”。3)再下
28、一帧检测到正确的帧同步码。之所以作这样的规定,是兼顾了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考虑了帧同步的前后方保护功能,不会将假同步码判为真同步码;另一方面也考虑减小了系统的复杂程度,并节约了信道资源。6.3 帧同步 PCM基群的帧同步系统框图6.3 帧同步 5.帧同步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捕捉时间 现代通信都采取多路复用的方式传输信息,所以每一帧中都包含有很多信息。一旦帧同步丢失,这些信息也会随之丢失。为此,就要求帧同步系统在开始工作或失步后,要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捕捉到同步码组,建立同步。这一时间也称为捕捉时间或同步建立时间。用通信术语来讲,就是要求同步建立和同步恢复的时间都要尽量短。一般来讲,对语言通信
29、的时间要求不大于100ms,对数据通信的时间要求不大于2ms。显然,集中插入同步方法比间隔插入方法的捕捉时间要短得多,因而在数字传输系统中被广泛应用。6.3 帧同步(2)概率与假同步概率 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信道干扰的存在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误码,如果只是偶然地一次同步丢失就重新开始搜索同步(漏同步或假失步),或把信息码误判为同步码(假同步或伪同步),势必造成正常的通信经常发生中断,从而丢失掉很多信息。因此,对帧同步系统的另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工作要稳定可靠,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3)有效信息传输速率 帧同步码在每一帧中都占用了一定的信道资源,同步码越长,可以用于传送信息的信道资源就越少。所以,在保
30、证同步性能的前提下,帧同步码应该越短越好。但这一要求同上述同步恢复时间要短的要求相矛盾,需要折中考虑。6.4 网同步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的目的越来越倾向于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实现这种共享的通信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网中传送的信息形式以及信号格式必须是多种多样的。2)通信网的频带宽度必须满足各种信息传递的要求。3)通信网的终端设备类型必须多样化。6.4 网同步 网同步所要实现的功能是要使不同数码率的信息码在同一通信网中正确传输、交换和接收,实现全网的网路同步,防止信息丢失。网同步技术的着眼点是在于使通信网中各转接点的时钟频率和相位保持协调一致。它有如下三种同步方式。1.准同步方式
31、 准同步方式又称为独立时钟同步方式,或称异步复接。这种同步方式适用于准同步数字通信系统。所谓准同步系统,指各转接点的时钟是相互独立的,它们都采用高稳定度的时钟源,基准频率相同,但其频率并不完全一致,这就导致从各站送来的信息数码率不是完全一致的。要使送来的信息频率和本站钟频保持一致,可以采用正码速调整法或水库法来实现。6.4 网同步 1)正码速调整法 正码速调整法已第六章第四节数字复接技术中详细介绍,在此从略。2)水库法 前面讲过,准同步系统中的各站点都采用高稳定度的时钟源,这使得站与站之间的频率误差是相当小的。如果在极高稳定度时钟源的基础上再在各转接点设置足够大容量的的缓冲存储器,就能够在很长
32、一端时间间隔内既不会“取空”也不会“溢出”。大容量的缓冲存储器就象水库一样,既不容易将水抽干,也不容易将水灌满。“水库法”因此而得名。6.4 网同步 2.主从同步方式 主从同步方式适用的条件与准同步方式不同,后者适用于各转接站使用独立时钟源的场合,而前者在整个通信网中只有一个时钟源。该时钟源一般是一个极高稳定度的频率振荡器或原子钟,备有该时钟源的站点成为本通信网的主站。主站将本时钟信号作为网内唯一的标准频率发往其它各站(称为从站),各从站通过锁相环来使本站频率与主站频率保持一致而获得同步。主从同步方式又可分为简单主从式和等级主从式两种 6.4 网同步(1)简单主从方式6.4 网同步 每一从站的
33、时钟直接由主站供给,并通过本站的锁相环保持与主站一致。由于各从站到主站的时延不同,故而各站来的信号时延也不同,即存在一定的相位差。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在各从站设弹性存储器来解决。图7-23示出了一个从站的同步原理框图。简单主从方式的主要优点是时钟稳定度高,设备简单;主要缺点是当主站时钟出现故障时将导致全网中断。6.4 网同步6.4 网同步(2)等级主从方式 6.4 网同步 这种方式与简单主从方式相仿,但各从站并不单纯依赖主站时钟。具体的做法是在全网内对所有的转接站进行等级分类,如图7-22(b)中6个站点可分为A、B、C三个等级。在正常情况下,全网均由主站A提供时钟;若A时钟源故障,则分别由副时钟
34、B、C向D、E站和F、G站提供时钟;若副时钟B再发生故障,则B、D、E、F、G各站时钟均由C站提供,以此类推。6.4 网同步 等级主从方式与简单主从式相比改善了整个通信网的可靠性,但同时也使设备复杂化,且各从站的时钟误差随传输途径的不同逐级累加,影响传输质量。主从同步方式由于其自身特点广泛应用于规模小、距离近、交换点较少的星形或树形数字通信网;而当通信网为分布式网状结构的大系统时,主从同步方式就不再适用了。6.4 网同步1.相互同步方式 同步方式就是为了克服主从方式的缺点而提出的。各站没有主站和从站之分,各节点都设有时钟源且互相控制、互相影响,实现各时钟都达到某一个稳定的平均频率,这个频率即为
35、该通信网的网频。6.4 网同步 6.4 网同步 相互同步方式优于主从同步方式的主要一点在于当某一站时钟或某一传输链路发生故障时,本通信网仍然可以同步工作,它的网频可以由其它正常的站点来产生;而且,由于网频受多个站点的频率控制,每个站点的时钟频率波动对网频的影响微乎其微,故通信网中的站点越多,其稳定性就越高。因此相互同步方式适用于网络节点较多的大规模通信网。6.4 网同步 4.同步网的等级与时钟要求 我国现行的数字通信网主要采用上面所述的的等级同步方式,同步网的等级根据其时钟性能及所起作用分为四级,如图7-25所示 6.4 网同步 1)第一级:基准时钟,是全网中等级最高的标准时钟,使用稳定度极高
36、的铯原子钟,一般设置在一级长途交换中心。为可靠起见,还需另设备用钟以便主钟故障时切换;2)第二级:有记忆功能的高稳定度晶体时钟,一般设置在各级长途交换中心,在正常情况下接收一级时钟信号并与之保持同步;3)第三级:有记忆功能的一般高稳晶体时钟,通常设置在本地网的端局和汇接局,它受二级时钟的控制;4)第四级:一般晶体时钟,设置在本地网中的远端模块、程控交换机中。6.4 网同步6.4 网同步 其性能要求大致如下:1)基准时钟用的铯原子钟应有3组,3组铯钟对比,多数取定,择优输出;2)二、三级时钟应有主备两个输入频率基准,主钟故障应自动倒换到备钟,其倒换过程不能产生时钟滑动;3)每一级时钟均应具备四种工作状态,即:快捕:开机后即进入快捕状态,以便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同步;跟踪:即正常工作状态,保持工作频率稳定;保持:由于二、三级时钟有记忆功能,则在失去同步基准后转入保持状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频率稳定;自由运行:用于检修和调测。6.4 网同步 4)时钟的工作状态应能人工控制,可人工倒换时钟,倒换频率基准等;5)可以显示工作方式,、使用的频率基准及时钟等工作状态;6)有告警功能:时钟停止工作时应发出严重告警,在时钟进入快捕、保持、自由运行状态以及输入信号出错,失去频率基准时应发出告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