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2018 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一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的画,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 (琴曲 ),陶潜、谢灵运的诗,云岗壮伟的造像,洛阳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这是中国人生活史里悲剧最多的一个时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 朝分裂,酿成社会秩序的大解体,旧礼教的总崩溃、思想和信仰的自由、艺
2、术创造精神的勃发,使我们联想到西欧十六世纪的 “ 文艺复兴 ” 。这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色彩的一个时代。 魏晋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在政治上先已表现于曹操那种超道德观念的用人标准。一般知识分子多半以超脱礼法观点直接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个性价值。桓温问殷浩日 :“ 卿何如我 ?” 般答曰 :“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 这种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在西洋是文艺复兴时的事。 魏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 玄境。当时画家宗炳云 :“ 山水质有而趣灵(自然山水,既其形质又有灵趣。 )。 ” 诗人陶渊明的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3、 ,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魏晋人欣赏自然,有超然玄远的意趣。这使中国山水画自始即是一种 “ 意境中的山水 ” 。宗炳画所游山水悬于室中,对之云 : “ 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郭景纯题曰 :“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 ,阮孚评之云 :“ 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之,辄觉神超形越。 ” 这玄远幽深的哲学意味深透在当时人的美感和自然欣赏中。 晋人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乃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 境。司图空诗品里形容艺术心灵为 “ 空潭写春,古镜照神 ” ,此境晋人有之。王義之曰 :“ 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 心情的朗澄,使山川影映在光明净体中
4、。 这样高洁爱赏自然的胸襟,才才能够在中国山水画的演进中产生元人倪云林那样 “ 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 ,创立出一个玉洁冰清,宇宙般幽深的山水灵境。 (节选自宗白华学术文化随笔 ) - 2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术魏晋六朝是中国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B. 汉末魏晋六朝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色彩的时代,与 “ 文艺复兴 ” 有相似处。 C. 魏晋人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尊重了个性价值。 D. 魏晋人创作山水面,非常重视意趣,所以他们注重意境的营造,忽视了对山水的描绘。 2. 下列理解和
5、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汉末魏晋六朝是一个光芒万丈,前无古人的时代,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B. 曹操的超道德观念的用人标准是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在政治上的表现。 C. 殷浩 “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 是对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表现出人格个性之美。 D. 晋人那最高的晶莹的 美的意境,是用他们虚灵的胸襟和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后建立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琴曲,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都是汉末魏晋六朝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 B. 诗人陶渊明的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蕴含着晋人以艺术心灵欣赏自然的玄远
6、幽深的哲学意味。 C. 王羲之 “ 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 的境界如司马空说的 “ 空潭写春,古镜照神 ” ,胸襟澄澈空明。 D. 元代艺术成就最高的 “ 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 的山水面家倪云林是受汉末魏晋六朝艺术影响的代表。 【答案】 1. D 2. A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 “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解答理解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代词与指代内容之间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
7、保持一致。 D 项,文中并无忽视对山水描绘的表述; “ 忽视 ” 与宗炳的绘画和理论矛盾。 2. 试题分析:题干问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 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A 项,扩大范围。对时代理解有误。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也是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 光芒万丈,前无古人 ” 在文中指的是汉末魏晋六朝的各种艺术作品。 - 3 - 点睛 : 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扩大范围 、 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
8、已然。理解分析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 3. 试题分析:题干问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D 项,原文没有提到倪云林是 “ 元代艺术成就最高 ” ,于原文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石刻 汪曾祺 第一次看见经石峪字,是在昆明一个旧家,一副四言的集字对联,厚纸浓墨,是较早的拓本。百年老屋,光线晦暗,而宇字神气俱足,不能忘。 经石峪在泰山中路的岔道上。这地方的地形很奇怪,在崇山峻岭之中,
9、怎么会出现一片一亩大的基本平整的石坪呢 ? 泰山石为花岗岩,多为青色 ,而这片石坪的颜色是姜黄的。四周都没有这样的石头,很奇怪。是一个什么人发现了这片石坪,并且想起在石坪上刻下一部金刚经呢 ? 经字大径一尺年。摩崖大字,一般都是刻在直立的石崖上,刻在平铺的石坪上的,很少见。这样的字体,他处也极少见。 经石峪的时代,众说纷坛。说这是从隶书过渡到楷书之间的字体,则多数人并无异议。 经石峪保存较多教书笔意,但无蚕头雁尾,笔圈而体稍扁,可以上接石门铭,但不似石门铭的放肆,有人说这和瘗鹤铭 (瘗 y)都是王義之写的,似无据。王羲之书多以偏侧取势,经石峪非也。瘗鹤铭结体稍 长,用笔瘦动,秀气朴人,说这近似
10、二王书,还有几分道理 (我以为应早于王羲之 )。书法自晋唐以后,都贵瘦硬。杜甫诗 “ 书贵瘦硬方通神 ” ,是一时风气。 经石峪学领肥重,但是骨在内中,肥而不病,笔笔送到,而不板滞。 假如用一个字评经石峪字,曰 : 稳。这是一个心平而志坚的学佛的人所写的字,这不是废话么,金刚经还能是不学佛的人写的 ? 这样的字,和泰山才相称。刻在他处,无此效果。十年前,我在经石峪呆了好大一会,觉得两天的疲劳,看了经石峪,也就值了。 “ 经石峪 ” 是 “ 泰山 ” 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泰山即使没有别的东西,没有碧霞元君祠,没 有南天门,只有一个经石峪,也还是值得来看看的。 我很希望有人能拓印一份经石峪字的全文
11、(得用好多张纸拼起来 ),在北京陈列起来,即使专为它盖一个大房子,也不为过。 名山之中,石刻最多,也最好的,似为泰山。泰山上的大现峰真是大观,那么多块摩崖- 4 - 大字,大都写得很好,这好像是摩崖大字大赛。这块地场 (这是山东话 ) 也选得好。石岩壁立,上无遮盖,而石壁前有一片空地,看字的人可以在一个距离之外看,收其全貌,不必像壁虎似的趴在石壁上。摩崖字多是真书,休兼颜柳,是得这样,才压得住。蔡襄平日写行草,泰山的石刻题名却是真书。董其昌字 体飘逸,但写大字却是颜体。看大字碑刻上的题名,很多都是山东巡抚。大概到山东来当巡抚,先得练好大字。 有些摩崖石刻,是当代人手笔。较之前人,不逮也,有的字
12、甚至明显地看得出是用铅笔成圆珠笔写在纸上放大的。这哪里可以呢 ? 很奇怪,泰山上竟没有一块韩复榘写的碑。这位老见在山东,呆了那么久,为什么不想到泰山来留下一点字迹 ? 看来他有点自知之明。韩复榘在他的任内曾大修过泰山一次,竣工后,电令泰山各处 :“ 嗣后除奉令准刊外,无论何人不准题字、题诗。 ” 我准备投他一票。随便刻字,实在是糟蹋了泰山。 (选自汪曾棋散文集人间草 木 ) 4. 下列对本文相关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认真的历史考证和多角度的描写表现了经石峪刻字的价值。 B. 作者详写经石峪刻字而略写大观峰刻字,详略得当,结构安排合理。 C. 蔡襄在泰山的石
13、刻题名改写真书是为了展示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 D. 文章的语言平淡冲和,朴素简净 : 篇幅虽短,但文化意蕴极为丰厚。 5. 结合文本,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 经石峪字颇肥重,但是骨在肉中,肥而不痴,笔笔送到,而不板滯。 6. 结合文本,谈谈汪曾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怎样的。 【答案】 4. C 5.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经石峪刻字的形与神的融合比成骨与肉的契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经石峪刻字笔法的外柔内刚,直曲丰润合度,笔法到位流畅。写出了作者对经石峪刻字的艺术价值的肯定,表达了作者对经石峪刻字的喜爱之情。 6. 热爱:认为经石峪的字即使是拓本,也是字字神气俱足,使人不能忘记。觉得这些字很美,稳而有佛性。值得远道来看。认为如果把拓的字,在北京即使专为它盖一个大房子,也不为过。 尊重。反对今人随便在泰山刻字,认为是糟蹋了泰山。 【解析】 4. 试题分析: 题干问 “ 下列对本文相关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这属于综合题,主要考查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 C 项,要注意文章在此处引蔡襄一例的- 5 - 意图,蔡襄在泰山的石刻题名改写真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书法与摩崖环境相衬,要让刻字 “ 压得住 ” ,即和这个环境相称 。 点睛 : 多项选择题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