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届新高考历史押题模拟试卷5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在拜占庭帝国,古希腊文化的语言、哲学等领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语言和教育,塑造着拜占庭人的思维方式,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特定的核心作用。这说明()A基督教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多元文化可以互利共存C社会生活呈现世俗化特征D亚历山大远征影响深远21698年,英国国王威廉派贵族泽西担任驻法大使。全权大使委任书须由大法官萨默斯封盖国玺,而封盖国玺须得到国王签发的国玺使用令状,萨默斯遂请威廉颁发。威廉则以时间紧迫为由,命
2、令萨默斯尽快寄给他,萨默斯不得不遵从威廉的意愿,并令国务大臣执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国王仍保留着司法权力B资产阶级代议制需完善C议会改革成为时代要求D封建势力残余依然浓厚31924年,英美筹划成立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国际赔款委员会,制订“道威斯计划”,将原来作为战争罪责的赔款变成一纸商业合同,德国以各种理由仅支付110亿金马克的赔款,却从英美获得了200亿金马克的贷款和投资。这一计划()A便于德国摆脱凡尔赛体系束缚B平复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C体现了美英对世界霸权的争夺D加速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4在2023年8月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中,金砖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邀请沙特、埃及
3、、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作为新成员加入金砖国家行列,并欢迎其他有意愿并符合条件的发展中国家成为金砖伙伴国。这表明金砖国家()A力求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B寻求地区合作,维护欧亚安全C积极联合伙伴,企图称霸世界D倡导“一带一路”,追求和平发展5清代前期,湖南湘乡县农民“收早稻后,又种迟薯,山农以此充食,岁居大半”;四川资阳县农民“多种薯以为食,省谷出粜”;在台湾,“人皆食地瓜,大米之产,全为贩运,以资财用。”出现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高产农作物推广提高了粮食总量B农产品商品化有所增强C农民经营各种副业提高家庭收入D红薯已成主要的农作物6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
4、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B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C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7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超过13万亿斤,城镇化率超过60%,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这些成就的取得()A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B破除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崇拜C有利于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的程度D源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8汉谟拉比法典第108条明确
5、规定:“倘卖酒妇不受谷以为西克拉(计量单位)之费,而按超重的砝码收银,向西克拉之定率量比之谷物之定率量为低,则此卖酒妇应被检举。”该规定旨在()A用立法规范市场行为B保护私人物权C维护竞争中契约精神D法律的普适性9据考古发掘,在距今约5000年前辽宁西部山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规模宏大的坛、庙、冢等祭祀礼仪性建筑,其中发现了以龙、凤、人等为题材的成套玉礼器,下图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玉猪龙明确出土于墓葬中,而且成对佩戴在墓主人胸前,是社会地位、等级、权力的象征,是按照一定规格制成的原始“礼器”。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文物可以说明辽河地区开始出现阶
6、级分化B研究红山文化有助于了解母系氏族社会文明C此遗址展现了公元前5000年前后的辽西风貌D此遗址是中华文明“多元并进”格局的例证10荀子王政有言“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据此可知当时()A具有民本思想B实现四民平等C建立君主专制D人民管理国家11汉武帝时期,统治者一方面推崇儒术,一方面又完善刑法;在官员选任方面也不拘泥于儒家标准,像张汤、桑弘羊、霍光、金日磾等人都不是儒家人物,反映了()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B治国策略的选择适应实际需要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趋于激化D选官制度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12如表为唐中后期主要纳税物品折钱数量变化表(单位:文)。据此推知()贞元初年(
7、785年)贞元八年(792年)贞元九年(793年)长庆四年(824年)米(1斗)2007080407050绢(1匹)400015001600800900800注:数据为当年各地多数地区大致数值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货币税已获得普及D土地兼并日趋严重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3人口迁徙不断改变着地区乃至世界历史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自古代起,直到13、14世纪,可以概括为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浪潮。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在美索不达米亚东西两面都有来自北方的印欧人部落向南冲击。这一时期开始,在古代亚欧大陆整个农耕世界,都经历了由北方来的以
8、战车为武装的各个部族的入侵,这是游牧世界向农耕世界第一次冲击浪潮。公元7世纪,还有从亚洲西南角冲入农耕世界的属于闪族的游牧部族,这就是也精于骑兵作战的阿拉伯人。在出击后的一个多世纪,阿拉伯人占有了欧亚大陆包括北非农耕世界将近一半的地区,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第二次大冲击随之结束。到了13世纪,又爆发了第三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发动这次冲击的主要是蒙古人。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材料二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实际上,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黑种人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太平洋的少数岛屿
9、上,蒙古种人聚居在中亚、西伯利亚、东亚和南北美洲,高加索种人集聚在欧洲、北非、中东和印度。今天,这一格局已彻底改变,种族组成方面的更大的变化是向南北美洲的大批移民对欧洲人来说他们是自愿的,非洲人则是被迫的。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把南北美洲从纯粹是蒙古种人的大陆改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如今,居住在美洲大陆的是多数的白种人与明显少数的黑人、印第安人、印第安人与白人的混血儿以及黑白混血儿。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三1941年,纳粹正式宣布剥夺我们的国籍,我们为什么要去上海?我们要寻一个逃命的去处,而且除了中国没有其他国家愿意接纳我们。在上海,我品尝
10、到饥饿、贫穷和被遗忘的滋味。1943年,当日本军方命令所有的犹太难民移居虹口时,我们流亡上海的至暗时刻开始,舟山路59号将是我今后四年的家。被命运的浪涛冲刷到中国的欧洲犹太人,却成功地建立起一个可行的、自给自足的、运转良好的社区,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摘编自(美)W迈克尔布卢门撒尔我的20世纪:历史的危难关头和美好时光(1)结合所学,指出印欧人可能的起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第二次大冲击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美洲为例说明新航路开辟对人口迁移的推动,一句话评价美洲的族群混合现象。(10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导致布卢门撒尔成为难民的最
11、大因素,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社会为解决难民问题做出的相应努力。(7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农商社会”说从产业结构的变动(即“物”的角度)观察经济结构的变动;“富民社会”说以阶层构成的变动(即“人”的角度)考察社会结构的动态变化。两者均力求发现历史过程背后隐性的长期演化趋势。摘编自柳平生“农商社会”说与“富民社会”说:解读、比较与启示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把减租减息政策改
12、变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改革政策。“指示”明确指出:“在广大群众要求下,我党应坚决拥护群众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万万数千万人口的解放区解决了土地问题,就会大大巩固解放区,并大大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材料二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
13、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进行。”摘编自宇剑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改革扬帆(1976198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共同因素,选取其中一个因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7分)2024届新高考历史押题模拟试卷5教师版三、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在拜占庭帝国,古希腊文化的语言、哲学等领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语言和教育,塑造着拜占庭人的思维方式,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特定的核心作用。这说明()
14、A基督教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多元文化可以互利共存C社会生活呈现世俗化特征D亚历山大远征影响深远【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395年-1453年(拜占庭)。根据题干,古希腊文化的语言、哲学等领域渗透到拜占庭帝国的方方面面,并塑造着拜占庭人的思维方式,说明拜占庭的文化受到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相互影响,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基督教的正统地位,只是希腊文化对于拜占庭的影响,排除A项;世俗化注重的是宗教层面上的改变,题干中没有涉及相关内容,排除C项;题干着重说明古希腊文化对于拜占庭的影响,且题干时间与亚历山大
15、远征的时间较远,不涉及影响深远,排除D项。故选B项。21698年,英国国王威廉派贵族泽西担任驻法大使。全权大使委任书须由大法官萨默斯封盖国玺,而封盖国玺须得到国王签发的国玺使用令状,萨默斯遂请威廉颁发。威廉则以时间紧迫为由,命令萨默斯尽快寄给他,萨默斯不得不遵从威廉的意愿,并令国务大臣执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国王仍保留着司法权力B资产阶级代议制需完善C议会改革成为时代要求D封建势力残余依然浓厚【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698年英国。根据材料中“1698年”“威廉则以时间紧迫为由,命令萨默斯尽快寄给他”“萨默斯不得不遵从威廉的意
16、愿”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仍然保留了外交的某些特权,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尚未完善,B项正确。“光荣革命”后司法权属于议会,排除A项;议会改革成为时代要求是在18世纪中期,排除C项;“光荣革命”后,英国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衰落,“依然浓厚”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31924年,英美筹划成立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国际赔款委员会,制订“道威斯计划”,将原来作为战争罪责的赔款变成一纸商业合同,德国以各种理由仅支付110亿金马克的赔款,却从英美获得了200亿金马克的贷款和投资。这一计划()A便于德国摆脱凡尔赛体系束缚B平复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C体现了美英对世界霸权的争夺D加速了世界
17、经济危机的爆发【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欧美。据材料可知,“道威斯计划”以向德国提供大量贷款的方式把削弱德国的政策变为复兴德国的方针,有利于一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德国摆脱凡尔赛体系束缚,A项正确;德国对于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宰割和限制不满,国力恢复利于德国摆脱凡尔赛体系束缚,客观上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排除B项;英国的目的在于防止法国在欧洲大陆势力扩张,“道威斯计划”体现美英在德国赔款问题上达成一致,而非相互竞争,且材料也未体现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根源
18、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表现在金融、阶级关系等多个方面,道威斯计划不能加速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排除D项。故选A项。4在2023年8月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中,金砖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邀请沙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作为新成员加入金砖国家行列,并欢迎其他有意愿并符合条件的发展中国家成为金砖伙伴国。这表明金砖国家()A力求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B寻求地区合作,维护欧亚安全C积极联合伙伴,企图称霸世界D倡导“一带一路”,追求和平发展【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砖国家(2023年)。金砖国
19、家是新兴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也给非洲和中东地区带来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新机遇,A项正确;金砖国家寻求全球合作,维护世界安全,排除B项;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永不称霸,排除C项;金砖国家并非限于“一带一路”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5清代前期,湖南湘乡县农民“收早稻后,又种迟薯,山农以此充食,岁居大半”;四川资阳县农民“多种薯以为食,省谷出粜”;在台湾,“人皆食地瓜,大米之产,全为贩运,以资财用。”出现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高产农作物推广提高了粮食总量B农产品商品化有所增强C农民经营各种副业提高家庭收入D红薯已成主要的农作物【答案】
2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收早稻后,又种迟薯”“多种薯以为食”“大米之产,全为贩运,以资财用”,可知,清代前期,湖南、四川、台湾等地种植大米以获取财用,种植番薯,来充食,说明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有所加强,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粮食总产量的提高,排除A项;农民经营“各种副业”不符合甘薯的种植,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中国主要的农作物是玉米、小麦和水稻,排除D项。故选B项。6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法一经
21、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B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C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中国)。根据材料“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可知,商会与地方官厅的行文方式存在等级差异,这反映了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专制思想,与白话文使用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愚昧观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改良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7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22、粮食生产能力超过13万亿斤,城镇化率超过60%,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这些成就的取得()A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B破除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崇拜C有利于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的程度D源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答案】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十八大以来(中国)。据材料“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的推动,D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23、确立于1992年党的“十四大”,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破除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崇拜为“南方谈话”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内部改革的推动,并不是对外开放,排除C项。故选D项。8汉谟拉比法典第108条明确规定:“倘卖酒妇不受谷以为西克拉(计量单位)之费,而按超重的砝码收银,向西克拉之定率量比之谷物之定率量为低,则此卖酒妇应被检举。”该规定旨在()A用立法规范市场行为B保护私人物权C维护竞争中契约精神D法律的普适性【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时期。根据材料“倘卖酒妇不受谷以为西克拉之费,而按超重的砝码收银,
24、而西克拉之定率量比之谷物之定率量为低,则此卖酒妇应被检举”可知,古巴比伦法典中的有关法律条文是基于现实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制定,如对酒类交易中随意增加称重砝码的管理,这种具体的治理规定丰富了古巴比伦自然法,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到保护私人物权、维护竞争中契约精神、法律的普适性,BCD选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BCD项。故选A项。9据考古发掘,在距今约5000年前辽宁西部山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规模宏大的坛、庙、冢等祭祀礼仪性建筑,其中发现了以龙、凤、人等为题材的成套玉礼器,下图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玉猪龙明确出土于墓葬中,而且成对佩戴在墓主人胸前,是社会地位、等级、
25、权力的象征,是按照一定规格制成的原始“礼器”。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文物可以说明辽河地区开始出现阶级分化B研究红山文化有助于了解母系氏族社会文明C此遗址展现了公元前5000年前后的辽西风貌D此遗址是中华文明“多元并进”格局的例证【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根据材料“出现规模宏大的坛、庙、冢等祭祀礼仪性建筑,其中发现了以龙、凤、人等为题材的成套玉礼器,玉猪龙明确出土于墓葬中,而且成对佩戴在墓主人胸前,是社会地位、等级、权力的象征”可知,“祭祀礼仪性建筑”“
26、成套玉礼器”“玉猪龙是社会地位、等级、权力的象征”说明当时辽河流域已经出现早期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约同期或之前有多种中华文明共存,这些遗址都是中华早期文明“多元并进”格局的例证,D项正确;材料无法证明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辽河地区最早出现阶级分化的地区,“开始”说法错误,排除A项;红山文化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排除B项;材料中距今约5000年前应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排除C项。故选D项。10荀子王政有言“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据此可知当时()A具有民本思想B实现四民平等C建立君主专制D人民管理国家【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
27、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战国时期。根据材料“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可知,题干强调执政为民的民本思想,A项正确;“实现四民平等”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战国时期还未建立君主专制,排除C项;“人民管理国家”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汉武帝时期,统治者一方面推崇儒术,一方面又完善刑法;在官员选任方面也不拘泥于儒家标准,像张汤、桑弘羊、霍光、金日磾等人都不是儒家人物,反映了()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B治国策略的选择适应实际需要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趋于激化D选官制度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
28、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的同时,重用张汤、桑弘羊等法家人物,这体现了汉朝治国思想上呈现外儒内法、儒法兼用的特征,治国策略的选择适应实际需要,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步确立,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C项;该项主旨并不是强调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12如表为唐中后期主要纳税物品折钱数量变化表(单位:文)。据此推知()贞元初年(785年)贞元八年(792年)贞元九年(793年)长庆四年(824年)米(1斗)2007080407050绢(1匹)400015001600800900800注:数据为
29、当年各地多数地区大致数值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货币税已获得普及D土地兼并日趋严重【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从785824年,1斗米的价格逐渐降低,从表面看是物价的降低,而表格的主题确是唐中后期主要纳税物品折钱数量,即农民用同样物资所换取的货币在减少,结合两税法部分赋税收取货币的社会现实,可以推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负担日益加剧,也反映出两税法施行和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农民的负担,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松弛并非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排除A项;两税法收取部分赋税,但货币税并
30、未获得普及,排除C项;材料未呈现地主兼并自耕农土地的内容,也无法推知土地兼并日趋严重,排除D项。故选B项。四、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3人口迁徙不断改变着地区乃至世界历史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自古代起,直到13、14世纪,可以概括为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浪潮。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在美索不达米亚东西两面都有来自北方的印欧人部落向南冲击。这一时期开始,在古代亚欧大陆整个农耕世界,都经历了由北方来的以战车为武装的各个部族的入侵,这是游牧世界向农耕世界第一次冲击浪潮。公元7世纪,还有从亚洲西南角冲入农耕世界的属于闪族的游牧部族,这就是也精于骑兵作战的阿拉伯人
31、。在出击后的一个多世纪,阿拉伯人占有了欧亚大陆包括北非农耕世界将近一半的地区,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第二次大冲击随之结束。到了13世纪,又爆发了第三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发动这次冲击的主要是蒙古人。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材料二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实际上,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黑种人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太平洋的少数岛屿上,蒙古种人聚居在中亚、西伯利亚、东亚和南北美洲,高加索种人集聚在欧洲、北非、中东和印度。今天,这一格局已彻底改变,种族组成方面的更大的变化是向南北美洲的大批
32、移民对欧洲人来说他们是自愿的,非洲人则是被迫的。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把南北美洲从纯粹是蒙古种人的大陆改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如今,居住在美洲大陆的是多数的白种人与明显少数的黑人、印第安人、印第安人与白人的混血儿以及黑白混血儿。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三1941年,纳粹正式宣布剥夺我们的国籍,我们为什么要去上海?我们要寻一个逃命的去处,而且除了中国没有其他国家愿意接纳我们。在上海,我品尝到饥饿、贫穷和被遗忘的滋味。1943年,当日本军方命令所有的犹太难民移居虹口时,我们流亡上海的至暗时刻开始,舟山路59号将是我今后四年的家。被命运的浪涛冲刷到
33、中国的欧洲犹太人,却成功地建立起一个可行的、自给自足的、运转良好的社区,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摘编自(美)W迈克尔布卢门撒尔我的20世纪:历史的危难关头和美好时光(1)结合所学,指出印欧人可能的起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第二次大冲击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美洲为例说明新航路开辟对人口迁移的推动,一句话评价美洲的族群混合现象。(10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导致布卢门撒尔成为难民的最大因素,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社会为解决难民问题做出的相应努力。(7分)【答案】(1)起源:东欧平原。(2分)影响:促进了区域(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34、;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等的形成);各个区域的文化不断碰撞、交融。(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2)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美洲原住民、欧洲白人、非洲黑人和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评价: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高,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3)因素:战争。(或德国纳粹迫害)(1分)努力:联合国成立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公约的适用范围。(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详解】(1
35、)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所述时间、阿拉伯帝国的建立等信息可知第二次冲击是指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结合所学从文化、政治等角度回答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即可。文化方面,促进了区域(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各个区域的文化不断碰撞、交融;政治方面,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等的形成)。(2)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洲。第一小问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美洲的移民主要来自欧洲和非洲。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从纯粹是蒙古种人的大陆改变成世界上种族
36、成分最混杂的地区”即可概括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高,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世界。第一小问,根据材料“1941年”“1943年”“纳粹”等可知布卢门撒尔成为难民属战争因素导致。第二小问根据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成立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公约的适用范围。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农商社会”说从产业结构的变动(即“物”的角度)观察经济结构的变动;“富民社会”说以阶层构成的变动(即“人”的角度)考察社会结构的动态变化。两者均
37、力求发现历史过程背后隐性的长期演化趋势。摘编自柳平生“农商社会”说与“富民社会”说:解读、比较与启示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古代社会阶层构成的历史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进程。(2分)论述:先秦时期,通过血缘纽带把社会分成不同的阶层,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将这种社会阶层的划分制度化,直到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这种社会阶层的划分制度才逐渐解体。西汉中期开始,豪强地主逐渐崛起,他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且多在朝中身居要职,往往又通过垄断儒学教育资源控制国家人才的选拔,豪民社会从而形成。豪民阶层从汉至唐在国
38、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唐安史之乱给豪民阶层以毁灭性打击。宋至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富民阶层社会形成。明清统治者严格执行重农抑商政策,在客观上遏制了富民阶层对政治的干预,但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富民阶层依旧占据着一个重要的社会位置。(8分)结论:中国古代社会阶层构成的演变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2分)示例二论题:中国古代社会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进程。(2分)论述:古代中国是传统农业国家,西周时期,农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农具种类已经比较齐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小农经济取得进一步发展。秦汉至唐统治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
39、政策,工商业发展较缓慢,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阶段。宋朝统治者采取“不抑兼并”和“不立田制”的经济政策,极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土地流转日益频繁和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农业经济也有了显著发展,在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频繁互动中,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升,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农商社会阶段。元明清时期,农商社会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明中后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白银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白银货币化进一步推进农商社会的发展。(8分)结论:中国古代社会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2分)【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
40、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农商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动”“富民社会”“阶层构成的变动”等,可拟定论题:中国古代社会阶层构成的历史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进程(其他论题合理亦可)。其次,根据所学周代宗法制、汉代豪强地主崛起、唐代安史之乱等知识进行阐释,注意条理清晰,史论结合。最后,综合阐释内容,进行总结提升等等。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把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改革政策。“指示”明确指出:“在广大群众要求下,我党应坚决拥护群众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
41、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万万数千万人口的解放区解决了土地问题,就会大大巩固解放区,并大大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材料二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进行。”摘编自宇剑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改革扬帆(1976198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
42、党土地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共同因素,选取其中一个因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7分)【答案】(1)转变:从减租减息到土地改革。(2分)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提高了粮食产量,巩固了解放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农民的真诚拥护,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2)因素: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1分)说明:示例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解放战
43、争时期,消灭封建剥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成为党的重要任务,党在解放区实行了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中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开来。(6分)示例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出发点。(1分)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符合广大群众争取更广泛的抗日力量,以早日赢得抗战胜利的要求;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符合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改革开放前,农村生产力低下,广大农民渴望实现粮食增产增收,提高生活水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符合
44、广大农民的利益和要求,广大农民实现了勤劳致富。(6分)【详解】(1)本题是比较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转变:由材料一“把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改革政策”可知:从减租减息到土地改革。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提高了粮食产量,巩固了解放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农民的真诚拥护,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和1980年的中国。因素:由材料一“在广大群众要求下,我党应坚决拥护群众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和材料二“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可得出: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