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2017-2018 学年尤溪七中高一第一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 语文试题 一、基础部分 (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 1下列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秦军汜( s)南 夜缒( zhu)而出 佚( y)之狐 B 共( gng)其乏困 若不阙( ju)秦 许君焦瑕( xi) C. 淬火( c) 猝然( c) 忤逆( w) 铁 杵( w) D. 创伤( chung) 瞋目( chn) 箕踞( j) 目 眩( xun)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 (
2、敝:损害) C. 共其乏困 (供:供给 )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 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烦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使 工以药淬之 B.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 失其所与,不知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函 封之 A 夜 缒而出 B又 前 而为歌 C皆白 衣 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怪 之 5 下列句中加线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樊将军以 穷困 来归丹 B今行而 无信 ,则秦未可亲也 C吾每念,常痛于 骨
3、髓 D愿大王少 假借 之 - 2 - 6 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状语后置句 ) B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动句 ) 二、阅读 (每小题 4 分,共 36 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11 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
4、晋 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7. 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夫晋,何厌之有 C.君 之所知也 D.行李之往来 8. 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 缒 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越国以 鄙 远(边
5、远。) C.行李之往来, 共 其乏困(通“供”,供给。) D.阙 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使?缺,损害。) 9.“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 10.烛之武所言于秦有利无害的一句是( ) A.亡郑以陪邻 B.- 3 - 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1.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
6、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 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阅读文本选段,完成 12 15 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 略 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 信 ,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 购 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 乃 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
7、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 深 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 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 乃 前曰:“为之奈何 ?”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 以 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然则将军 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 而 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
8、之。 12. 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兵北 略 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 信 ,则秦未可亲也 信:诚信,信用。 C.秦王 购 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将军,可谓 深 矣 深:狠毒,刻毒。 13.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丹不忍 以 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愿得将军之首 以 献秦 B. 樊於期 乃 前曰:“为之奈何 ?” 臣 乃 得有以报太子 - 4 - C. 吾每念,常痛 于 骨髓 燕王拜送 于 庭 D. 伏尸 而 哭,极哀 而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4.下列语句全部能表现荆轲义勇精神的一项是(
9、 )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此臣日夜切 齿拊 心也 A. B. C. D.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 ,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
10、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这段 描写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 三、翻译、填空、简答(共 40 分) 16. 翻译(每句 7 分,共 21 分) 1.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 荆轲刺秦王 2.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 荆轲刺秦王 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17. 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
11、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是司马光( 1019 1086)花了 19 年的- 5 - 时间编写成的。( 4 分) 18.战国策是我国古代一部 国别体 史学著作,由西汉末年的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定而成。 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 2 分) 19. 荆 轲 刺 秦 王 易 水 诀 别 中 , 荆 轲 悲 壮 的 唱 词是: , 。( 4 分) 20.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写到烛之武在使命面
12、前,先是“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而后“夜缒而出,见秦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不少于 50 个字 ,9 分) - 6 - 2017-2018 学年尤溪七中高一“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 语文试题答案 1. D( A 项“汜”读“ fn”, B 项“共”读“ gng”, C 项,“淬”应 读“ cu”,“杵”应读“ ch”。 ) 2.D(厌:满足;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 3.A( B 项“振”通“震”, C 项的“知”,通“智”; D 项的“共”,通“供”。) 4. A(例句与 A 项皆为名词作状语; B 项,方位名词作动词; C 项,名词作动词; D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 C( A 项,“穷困”,古义为“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为“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B 项,“无信”,古义为“没有信物”;今义为“不讲诚信,无信用”。 D 项,“假借”,古义为“宽容、原谅”;今义为“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6. A(项应为定语后置句。) 7.B ( A、 C、 D 三项中,“之”用于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 B 项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记。 ) 8.B ( B 项“鄙”为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9.A ( B、 C、 D 三项中,“以为”是“认为”的意思,而 A 项中“以为”解释为“把?当作”。 ) 10.D 11. C 12.B( “信”,凭信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