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考标准示范卷 地 理 (时间 60 分钟,总分 100 分,本卷共 4 页) 第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 年 4 月 3 日 05 时 35 分, 在拉特群岛(北纬 52.25 度, 东经 178 度)发生 6.4 级地震,震源深度 20 千米。回答 12 题。 1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 20 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 A地壳中 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 2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 A只有上下颠簸,没
2、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1A 2.D 第 1 题,地壳厚度不均,陆地部分平均厚度约 33 千米,这次地 震的震源深度为 20 千米左右,应该位于地壳中。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第 2 题, 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均可在地壳中传播,所以 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先感觉到纵波上下颠簸,然后横波传来,水平晃动。本题 的正确答案是 D。 水圈是地球上物质迁移、能量转换活跃的圈层之一,水循环也是最具动力的 自然循环之一。读下图(图中箭头代表水流补给方向),完成 34 题。 3甲代表的水体最可能是( ) A雨水 B
3、地下水 C冰川 D积雪 - 2 - 4箭头 a 代表的补给现象一般发生在( ) A12 月 B34 月 C67 月 D1112 月 3B 4.C 第 3 题,地下水是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第 4 题,a 表示 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是长江处于汛期时,每年的 67 月为长江汛期。 岩石及地貌的形成与地质作用有关。图中各字母表示地质作用的不同类型。 读下图,回答 56 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 表示干旱环境下的风力沉积作用 Bb 表示地壳运动中的外力侵蚀作用 Cd 表示流水溶蚀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De 表示流水搬运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C 图中显示的是云贵高原的地貌形成过程,云贵高原因石灰岩
4、发育,在流 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多溶洞的喀斯特地貌。a 表示湿润环境下的沉积作用,b 表 示因内力作用上升形成高原,d 表示溶蚀后水中物质随水流失,e 表示沉积作用形 成钟乳石和石笋。 6下列人类活动,能够加重 c 过程的是( )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 C陡坡垦荒 D营造薪炭林 C 在陡坡垦荒会造成植被破坏, 从而加剧水土流失, 使地表更加崎岖不平。 犬鼠(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 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下图),使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穿堂风” , 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据此,完成 79 题。 - 3 - 7上图犬鼠洞穴的“穿堂风” ( )
5、A甲为气流出口 B甲洞口地面气流流速较快 C乙处气温较低 D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较高 8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 ) A热力环流 B狭管效应 C焚风效应 D温室效应 9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 ) A房屋东西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河流 B房屋东西朝向,房前河流,屋后山林 C房屋南北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山林 D房屋南北朝向,房前山林,屋后河流 7D 8.A 9.C 第 7 题,读图,犬鼠洞穴的“穿堂风”是由甲地吹往乙地, 说明甲处气压高于乙处。故 D 正确。第 8 题, “穿堂风”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说 明由甲地吹往乙地的风比较凉,说明“穿堂风”的形成是地面受热
6、不均引起的, 与热力环流的成因吻合,故 A 正确。第 9 题,由上题结论可知, “穿堂风”形成的 条件是受热不均,我国南方山区太阳始终在南面,所以南北走向的房屋最容易形 成“穿堂风”,另外一个条件是下垫面的性质,石质地面和山林的热力性质差别 大,最容易形成“穿堂风”,故 C 正确。 10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C 该诗句反映的是由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 1112 题。 - 4 - 11a、b 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 A现代型和原始型 B
7、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D传统型和现代型 B a 区域出生率高、 死亡率高、 自然增长率低, 故人口再生产类型为原始型; b 区域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故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传统型。 12影响 c 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 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C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D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 A c 区域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 发达国家或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属于此类型。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2014 年中国连续两年成为 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据此完成 1314 题。 13中国工
8、业机器人市场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发达 B劳动力成本低 C工厂数量多 D劳动力数量多 14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逐渐开始用机器人代替工人,可以( ) 加速该类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提高劳动生产 率 减缓用工荒 A B C D 13C 14.D 第 13 题,科技发达与工业机器人市场大无关,A 错误;劳动 力成本低,反而不利于工业机器人的推广,B 项错误;我国工厂数量多,所以工业 机器人市场需求大,故 C 项正确;劳动力数量多也不利于工业机器人的推广,故 D 项错误。故选 C。第 14 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厂逐渐开始用机器人代替工人, - 5 - 会减缓该类工厂向中西部
9、转移,错误;会增加对工人的素质要求,错误;会 提高劳动生产率,正确;会减缓用工荒,正确。结合选项,D 项正确。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 1516 题。 15P 地与 Q 地相比,P 地( ) A年大风日数多、年降水量多 B年大风日数少、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年降水量多 D沙尘暴日数多、年大风日数少 16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A增加降水 B削弱风力 C改变气候类型 D改变植被类型 15B 16.B 第 15 题,从图中看,P 地位于贺兰山东侧,冬季可阻挡西北 季风,年大风日数少,沙尘暴日数少;夏季位于东南
10、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多, B 正确。第 16 题,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弱风力,B 正确;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不会增加降水、改 变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 40 年来建成区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1718 题。 17促使该市建成区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城郊农业发展 B人口自然增长 C建筑工业发展 D社会经济发展 18建成区面积变化对该市自然环境产业的影响是( ) - 6 - A热岛效应加剧 B植被覆盖增加 C地价房租上涨 D雨水下渗增多 17D 18.A 第 17 题,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第 18 题,城
11、市的不断发展对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较大影响,从自然环境 角度,首先排除 C 选项。而城市建成区一般都是建筑物,要一定程度破坏地表植 被,同时随着柏油马路等硬地面的增加,地表径流下渗减少,有些城市还不时会 产生雨涝现象。 2018 年 12 月 25 日,全长约 280 千米,连接浙江省杭州市与安徽省黄山市的 杭黄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下图是杭黄高铁走向示意图。据此,完成 1920 题。 19下列因素中,与杭黄高铁选线关系密切的有( ) 地形 气候 植被 城市 A B C D 20杭黄高铁开通运营后,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缓解两地物质运输压力 B加快安徽人口外出务工 C减轻杭州市区交通
12、压力 D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19D 20.D 第 19 题,由图可知,杭黄铁路途径众多城市且沿线分布国家 森林公园,因此地形和城市对铁路线走向关系密切。第 20 题,杭黄高铁穿越浙江、 安徽两省,沿途将名城(杭州)、名江(富春江、新安江)、名湖(千岛湖)、名山(黄山) 串连起来,形成一条世界级黄金旅游通道,极大地有利于整合旅游资源、加强长 江三角洲经济辐射,推动了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21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 分) - 7 -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_。(2
13、分) (2)除考虑风向外,图中该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还有哪些?(6 分) (3)F、G 两地中,表示商业中心的是_地。(2 分) (4)A、B、C、D 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地,原因是什么? (8 分) 解析:第(1)题,工业区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读图可知该地主导风向为 偏南风。第(2)题,主要从交通以及工业区对城市的污染角度考虑。第(3)题,商业 区一般位于市中心或是交通便利的地方,综合分析应位于 G 处。第(4)题,A 地交 通便利,处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且靠近风景区,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 答案:(1)偏南风 (2)靠近铁路和河流,运输方便;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下游,减
14、少 污染;和居住区之间有河流作为隔离带。 (3)G (4)A 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靠近河流上游和风景区;位于公路附近,交通 便利。 22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2 分)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 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 30%以下。 材料二 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的结构示意图。 - 8 - (1)完成“红色荒漠”形成的结构示意图。(8 分) 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请写出各个字母 所代表的含义。 A_,B_,C_,D_。 (2)南方地区“红色沙漠”主要发生在_丘陵地区,它的形成造成的不 利影响有哪些?
15、(8 分)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地区。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 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6 分)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内容,结合南方丘陵地区情况分析得出结论。第(2) 题,从“红色荒漠”发生的机理可知,它应该发生在江南丘陵,它的形成对生产 和地理环境都有影响,主要为表层土壤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下游湖 泊、河道淤积。第(3)题,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南北 方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不同,其防治措施也不同。北方地区乱垦滥伐使得土地沙漠 化,因此要退耕还林、还草。南方地区人口密度大,能源、资源缺乏,而导致植 被的滥伐,因此要开发新能源,同时还林、控制人口数量。 答案:(1)人口增加 高温多雨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 (2)江南 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 平;泥沙在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 (3)干旱和半干旱 北方:植树造林,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 南方: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耕还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