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1.知道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能根据反应实例认识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2.认识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过程,知道化学变化常表现为改变颜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变化常表现为放热、吸热、发光等。3.了解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建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科学思维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初步感受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知道围绕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组装实验装置,
2、设计实验步骤,实施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利用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推理,获取新物质产生的证据,并规范表达和书写实验报告。科学探究与实践1.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或调查方案、获取证据、分析解释数据、形成结论及建构模型、反思评价及表达交流等要素。2.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熟悉化学实验室安全警示标志,学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学习妥善应对实验安全问题的必要措施。学会试剂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及连接、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科学态度与责任1.树立自觉的安全意识和观念,知道化学实验存在安全风
3、险,明确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和实验操作规范,了解实验室基本布局,学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养成节约和环保的习惯。2.能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能识别实验室安全警示标志和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具有预防化学实验安全事故的意识。3.在科学探究的实践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感悟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学习目标1.能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说明二者的区别。2.能说出化学变化常伴随生成沉淀、产生气体、发生颜色变化、发光,以及吸热或放热等现象。3.了解物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会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4.能识别化学实验室安全警示标志
4、,学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5.学会试剂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及连接、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6.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能说出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或调查方案、获取证据、分析解释数据、形成结论及建构模型、反思评价及表达交流等要素。核心知识单元前置作业 单元前置作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根据生活经验或查阅资料,说说你知道的化学物质有哪些。选取你熟悉的一种物质,说说它有哪些性质,它能发生什么变化。【作业目标】 通过列举学生知道的常见物质及其性质,引导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关注化学的研究对象。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学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正式接触物质
5、及其变化的开始。教材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实例,并通过观察四个实验,记录、分析其实验现象,帮助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揭示物质变化的本质区别,从而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学生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对物质变化的具体事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例如,学生知道水能结冰、能变为水蒸气,知道铁能生锈等具体的变化。但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没有对物质的成分、构成等有相关认识,还不知道原子、分子的科学概念,此时的教学还不能要求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只能在宏观层面进行,所以在理解“新物质”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知道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
6、化学变化,认识物质的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初步建构研究物质变化的模型。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从宏观的视角说明二者的区别。3.通过分组和演示实验,认识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过程,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着改变颜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放热或吸热以及发光等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学习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认识并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难点: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的理解。教学用具:铁架台、酒精灯、试管、玻璃片、烧杯、石蜡、硫酸铜溶液、氢
7、氧化钠溶液、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等。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任务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引言】 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在不断变化着。从很早以前,人类便不断地利用物质的变化为我们所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物质变化的奥秘!【展示】 一支生日蜡烛、一盒火柴、一杯水和几根铁钉。【提问】 这些物质能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如何从化学视角研究这些变化?【过渡】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先来观察几个实验的现象。描述并上台演示:折断火柴、点燃火柴、点燃蜡烛,感受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开始从化学视角关注物质及其变化,并启发学生积极思
8、考。(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任务二实验探究归纳概念活动1方法引导学会观察【讲述】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观察。变化前: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变化中:反应条件(加热、点燃等)、现象(发光、放热、生成沉淀和气体等)。变化后:有几种物质生成,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活动2实验探究初识概念【指导学生实验】 实验1-1(1)水的沸腾。请一位学生上台并指导学生进行水的沸腾实验,利用手机将学生实验同步到大屏幕上共享,实验结束后请学生分享实验现象。【提问】 该实验中水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变化后,水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指导分组实验】 实验1-1(2)石蜡的熔化。
9、【提问】 该实验中石蜡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追问】 石蜡熔化后改变的是什么?【引导分析】 水的沸腾和石蜡的熔化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小结】 这种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常伴随状态或形状的改变。【指导分组实验】 实验1-1(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12 mL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并投屏。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解释什么是“沉淀”。【提问】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的蓝色沉淀还是硫酸铜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 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是一种不同于硫酸铜的新物质,这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演示实验】 实验1-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提问】 大理石与稀盐
10、酸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能不能通过大理石表面产生气泡证明产生了新物质?证明产生了新物质的证据是什么?理解并记录观察的方法。一位学生上台进行实验,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并在学案上记录实验现象,结束后进行交流。思考后交流:发生了水的蒸发和水蒸气的液化两个变化。变化中物质只改变了状态,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分组进行石蜡的熔化实验,观察实验并在学案中填写实验现象。交流:石蜡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只是改变了形状。总结:没有生成新物质。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并在学案上记录现象。交流:蓝色沉淀不溶于水,性质与硫酸铜不同,所以蓝色沉淀是一种不同于硫酸铜的新物质。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案上记录现象。小组讨
11、论交流:只根据产生气泡这一现象不能证明产生了新物质。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不同于大理石和稀盐酸的新物质二氧化碳,由此判断大理石与稀盐酸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变化。让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探究实验的技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观察时的记录是十分必要的。详细、准确而真实的记录是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前提。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总结水发生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概念的总结做铺垫。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总结物理变化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学习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为进一步证明熔化后石蜡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提供证据支持。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对比,归纳出化学变化的概念。(续表)教师活动
12、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追问】 怎样判断变化中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呢?【设问】 改变颜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或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哪些?【小结】 典型的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当作唯一证据,如水的沸腾产生了气泡,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但都不是化学变化。规律总结:物态变化(液化、沸腾、汽化、升华、冷凝、挥发等)、形状变化等都是典型的物理变化,而燃烧、生锈、发酵、腐烂等属于典型的化学变化。活动3回应“导入”解决问题【提问】 判断自己所列举的物质的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并说明理由。【讲述】 物质的变化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如
13、在实验室中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粮食酿造美酒等,都是在利用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甚至是原本不存在的物质为我们所用;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通过隔绝反应物让反应停止发生;等等。活动4对比辨析深化理解【提问】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吗?请举例说明。【设问】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呢?【演示实验】 再次点燃生日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提问】 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小结】 分析了很多物质的变化后,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分小组讨论、交流并进行总结:结合化学变化中伴
14、随的现象,如改变颜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发光、放热、吸热等。看反应前后物质名称是否发生变化。理解并记忆。判断并交流。思考并交流。观察实验。思考并交流:点燃蜡烛时,石蜡先受热熔化,此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而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驱动性问题,运用化学变化的概念解决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能否作为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让学生在练习中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学习运用总结的方法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对习题信息的提取能力。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体会化学反应是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与功能的主要途径。在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任务三归纳总结建构模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你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并用思维导图简单地呈现出来。整理、展示。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教学反思:学生是否能初步建构研究物质变化类型的基本思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