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全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树立科学的思维观念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1.思维的含义(1)广义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本书所说的“思维”)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2)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人类理性认识的高度概括,是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思维的特
2、征(所有思维共有)(1)思维具有间接性。(通过感性材料,透过现象获得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已知到未知)(2)思维具有概括性。(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属性中,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从个别到一般)(3)思维具有能动性。(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思维如实反映认识对象,错误思维歪曲反映认识对象)(意识能动作用)3.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 思维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才能弄清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能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4.思维形态的分类:(1)从思维的方向看: 发散思维(向不同方向扩散)和聚合思维(向同一
3、方向收敛)(2)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综合思维(整体地认识对象)和分析思维(分别地认识对象)(3)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 辩证思维(联系发展全面)和形而上学思维(孤立静止片面)(4)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抽象思维(概念为基本单元)和形象思维(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5.思维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思维的区别是相对的,各有其功能和作用,又相辅相成)(1)抽象思维 基本形式: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概念性、 运行方式的推导性、思维表达的严谨性。(2)形象思维 基本形式: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
4、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思维表达的情感性。思维形态思维形式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1.逻辑的多种含义:“规律”;“逻辑规律与规则”; 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 “逻辑学”。2.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3.论证与论辩(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 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
5、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 4.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1)同一律要求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A是A)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2) 矛盾律要求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A不是非A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违反矛盾律的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思维中的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辩证
6、矛盾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观矛盾。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3) 排中律要求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A或者非A)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违反排中律的要求,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1.科学思维的含义: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2.科学思维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3.科学思维的特征
7、(1)追求认识的客观性。(遵循规律,注重实事求是)(2)结果具有预见性。(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3)结果具有可检验性。(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4.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1)思维素养: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发明、创造,提高创新能力。(2)思想政治:认清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历史方位,提高政治站位。发扬科学精神,投身社会实践,锐意进取,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树立正确的
8、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1.概念的含义: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抽象性和概括性)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2.概念基本特征:任何概念都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1)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反映“质
9、”的规定性,“是什么”。(2)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说明“有哪些”。(3)概念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3.明确概念的内涵:运用定义的方法(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1)定义的构成: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定义项。 最基本最常用方法:种差+属概念(2)定义的要求: 具备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定义的逻辑规则: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
10、定义”的逻辑错误;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4.明确概念的外延:运用划分的方法(分解)(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1)划分的构成: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2)划分的要求: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划分的逻辑规则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1.判断的
11、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2.判断基本特征: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 判断有真假之分。(符合认识对象实际)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3.判断的表达: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如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4.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1)性质判断(直言判断):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构成: 量项、主项、联项、谓项类型:依据判断的质(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 依据判断的量(断定的对象的范围)依据“质”与“量”的结合
12、A全称肯定判断 B全称否定判断 C特称肯定判断 D特称否定判断 E单称肯定判断 F单称否定判断正确进行性质判断要求: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2)关系判断: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构成: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类型:A:对称性关系: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B:传递性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5.复合判断:本身包含着其他判断的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组成。 (联言 选言 假言) (1)联言判断:含义及组成: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由联言支与联结项组成,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联结项:“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13、不是-而是-”(可省略)逻辑性质: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项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全真则真,一假则假。意义:多种情况综合考虑,多方面地分析把握,更周密恰当。(2)选言判断:含义及组成: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由选言支与联结项组成。分类:相容选言判断: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同时并存。逻辑性质: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联结项:“或者或者”(不能省略)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以上情况存在。逻辑性质: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一
14、真为真 多真全假皆为假) 联结项:“要么要么”(不能省略)正确运用的要求:根据对象实际情况使用相容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尽可能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有助于准确表达对象的各种可能情况和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3)假言判断:(条件判断)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构成: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支判断和假言联结项组成。(前件、后件和联结项)分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内涵: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联结项:“若则”“如果那么”“只要就”等逻辑性质:有前必有后(无
15、前未必无后),无后必无前。(前真后真,后假前假)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内涵:若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是后一种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联结项:“只有才” “必须才”“不就不”“除非才(否则)”逻辑性质: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有后必有前。(前假后假,后真前真)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内涵: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联结项:“当且仅当”逻辑性质: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前真后真,前假后假,后真前真,后假前假)注意: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不取决于前后件本身的真假。 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之间确实存
16、在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可以是真的。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1判断形成的途径:实践:观察或调查, 推理:借助已有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新判断。2推理的含义与结构:(1)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2)结构:构成:前提、结论 推理结构:前提和结论之间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推理结构。帮助人们识别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正确的或不正确的。3推理的种类:(1)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哲学认识论中):演绎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17、(完全归纳与不完全归纳)类比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2)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形式逻辑):必然推理(演绎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或然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4.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推理保真的两个条件,一是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5.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换质法):含义: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换质推理方法和规则:主项和量项不变; 联项“是”改“不是”,“不是”改为“是”; 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2)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 (
18、换位法)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换位推理的方法和规则:不改变联项; 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互换;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注意: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推理(3)换质位推理的使用与意义:换质、换位相结合(换质位推理或换位质推理),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6.三段论推理(1)三段论是演绎推
19、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2)三段论推理的构成要件: 大项(结论中的谓项)、小项(结论中的主项)、中项(前提中出现两次而结论中不出现的那个项)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结论(包含大项和小项)大项、小项和中项的关系: 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中项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2)三段论推理的基本规则: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
20、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否则,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否则,犯“双否定前提错误”。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7.复合判断演绎推理(1)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分别存在综合全面 肯定总体突出重点)含义:联言推理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依据(逻辑性质): 如果所有的联言支就都是真的,联言判断就是真的。如果一个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联言支就都是真的。联言推理的合成式:前提分别断定各个联言支为真,结论
21、就能断定这个联言判断为真。联言推理的分解式: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为真,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为真。(2)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诸多可能某种选择)含义:选言推理是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相容选言推理的方法:依据(逻辑性质):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有效式(正确推理结构):否定肯定式。一个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肯定否定式是无效式。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方法:依据(断逻辑性质):不相容选言判,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真,不相容选言判断才真。有效式:(正确推理结构)肯定否定式 :如果肯定了
22、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否定肯定式: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3)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把握了条件关系、确认了事实推断未知)含义:假言推理是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依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有效式(正确推理结构):肯定前件式: 如果肯定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后件。(肯前,就肯后)否定后件式: 如果否定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前件。(否后
23、,就否前) 无效式(错误的推理结构):否前否后;肯后肯前。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依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有效式(正确推理结构):否定前件式:如果否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后件。(前件假推出后件假)肯定后件式:如果肯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前件。(后件真推出前件真)无效式(错误的推理结构):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依据: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 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
24、一定假。 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有效式(正确推理结构): 肯定前件式; 肯定后件式; 否定前件式; 否定后件式。(4)运用假言推理的意义:进行假言推理,人们可以推断出新的情况,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必要的前提。8演绎推理的总要求: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是必然推理,是从真前提保证推出真结论的推理。所以,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推出的结论就不真实可靠。二是推理结构正确。也就是如果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是错误的,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
25、(要灵活用于答题分析)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1.归纳推理(1)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个别一般)(2)完全归纳推理:含义: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特征: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了考察,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属于必然推理 。 结论保真的必备条件: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3)不完全归纳推理:含义: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
26、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特征:不完全归纳推理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的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是或然推理。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度的要求: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逻辑错误: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类型:简单枚举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2.归纳推理的方法(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1)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一种现象的产生或消失,必定有它的原因。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
27、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求同法“异中求同”;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求异法“同中求异”;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关系 共变法“求量变”;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求同求异并用法“两同一异”;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
28、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剩余法“余果求余因”。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3. 类比推理:(不同于比较和比喻。)(1)含义: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2)客观依据: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3)特征: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不能保证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4)逻辑错误:
29、不能仅仅根据对象间表面上某些性质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本质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否则就容易犯“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4类比推理的方法:(1)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2)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3)提高类比推理可靠程度: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大。)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
30、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4)类比推理的重要作用: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开启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正确的推理要注意的问题(分析逻辑推理类题目是否合理的方法)1、符合逻辑与思维的基本要求(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2、正确的把握概念是正确判断和推理的基础。(用于判断和推理的概念要明确和正确)3、作为推理前提条件的判断要真实可靠。4、是否符合各种演绎推理形式的逻辑推理规则。(换质、换位、三段论、联言、选言、充分、必要、充要推理的规则)5、是否符合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要求。第三单元:运
31、用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的方法核心知识:(必须记住)把握辩证分合(1)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2)辩证思维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的重要特征,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3)把握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理解质量互变规律(4)把握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5)遵循适度原则,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推动认识发展(6)坚持辩证的
32、否定观,不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其实质的扬弃。肯定与否定是对立统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7)人的认识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推动认识的发展。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1.辩证思维的含义: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反对形而上学思维)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2.辩证思维的特征(1)具有整体性。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能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辩证思维能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辩证思维的整体
33、是有层次之分的。把多层次、多视角的认识综合起来,整体性地思考问题的。(2)具有动态性。用变化、发展、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3)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4)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唯心主义诡辩论。(实践性)3.辩证思维的意义:学会辩证思维,我们能对事物看得全、看得深、看得远、看得活、看得真,充满智慧。4.学会分析与综合思维(辩证分合)分析思维(整体部分)(分割抽取)(1) 含义: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2) 方法:科学研究: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功能分析 因果分析社会生活:社会基本矛盾与
34、主要矛盾哲学中: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3)优缺点:分析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精确。但是,如果认识只局限在问题的“点”上,就难免产生片面认识。综合思维(部分整体)(重新组合)(1)含义:把认识对象要素的各个部分、各个、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2)方法:科研中: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哲学中: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3)优缺点:整体性是综合方法的特征,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上。任何一次综合的结果都只是对认识对象相对完整的认识,只有将分析与综合辩证地统一起来,才
35、能全面而又深刻地把握认识对象。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1)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2)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体现。(3)正确地进行辩证的分析与综合的要求: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1.质与量:(1)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一定事物的质和量)(2)质的含义: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
36、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一旦丧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由此物变成他物。(3)量的含义: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2. 质量互变规律(1) 内容: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2)遵循质量互变规律(要求): 以统一性的观点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连续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
37、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间断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的。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3.把握适度原则(1)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
38、度”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2)关节点(临界点):度的两端,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3)掌握适度原则保持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需要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分寸,防止过犹不及。(适当不失当)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得中不折中)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
39、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1.不作简单肯定和否定(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2)事物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肯定方面维持事物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否定方面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又是统一的。A.肯定中包含否定。事物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
40、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B.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辩证否定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本身就是坚持了矛盾所要求的一分为二的观点。)(3)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的危害: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2.坚持辩证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能否定的双重属性,坚持辩证否定观不简单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否定阶段是较后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事
41、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对这一整体、统一体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 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不是原封不动的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3、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1)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感性具体:是一种直观的整体外部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思维抽象: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42、思维抽象的环节:A.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B.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C.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作简略表达D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感性具体的局限性: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思维抽象的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
43、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2)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具体的特征: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 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环节A.起点: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B.桥梁: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
44、盾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C.终点: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达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3)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注意: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而不是认识的两个过程(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者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核心知识:1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创新思维的结果
45、具有独特性。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迁移和想象是思维展开联想重要方式,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和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2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运用发散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是运用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和头脑风暴法等方法,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运用聚合思维方法。聚合思维运用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方法,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运用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方法,进行反向和正向思考。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3.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超前思维是有超前意识的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特征)超前思维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要推理和想象、要调查研究 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方法)(特征和具体方法,要阅读材料选择运用)。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1.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1)创新思维含义:科学思维的创新思维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