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必背考点知识点提纲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和义务 知识梳理一、 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 民法的重要性:(1)民法为我们的一生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2)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创业就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2.民法典的地位作用:(1)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合法权益。(2)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3
2、.民法含义: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注意1:平等主体是指法律地位平等,没有领导和服从、管理与被管理等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主体不平等不适用民法。由行政法与刑法调整的关系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注意2:民法调整的内容是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其他关系如恋爱关系、行政关系、劳动关系、犯罪(刑事法律关系)等民法不调整。4、民事法律关系(1)基本内涵: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
3、和非法人组织。A.自然人自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自然人可以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名词点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的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人。((说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如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继承遗产等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除此之外,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否则是无效的。)无
4、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说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以自己的行为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B.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概念区分: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行为的自由。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保准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5、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生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5、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1)原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我国民法坚持法治和德治的统一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
6、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1.民法基本原则内涵: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2.民法确立基本原则的原因:(1)社会是由不同成员组成的,各成员具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2)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3)民法规定一些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
7、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3、内容: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2积极维护人
8、身权利 知识梳理一、生命健康俱可贵(一)人身权利1、是什么?-人身权利的内容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2、怎么样?-如何维护人身权利?(1)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名词点击】: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指公民享有人身不受任何非法搜查、拘禁、逮捕、剥夺、限制的权利。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指与人身有密切联系的名誉、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权利,具体体现为人格权,如姓名权、肖像
9、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禁止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2)人们在生活中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二)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1重要性:(1)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2)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2. 民法典对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保护:民法典把这三项权利置于人格权编的前列。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
10、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二、姓名肖像受保护(一)姓名权:1.含义: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 2.依据:姓名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因此,姓名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3.具体内容: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字,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4.姓名权在生活中的体现:(1)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父母决定其姓名。(2)成年后有权自己决定继续使用或者改变姓名,但是应当遵守相关法
11、律、法规的规定。(3)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姓名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5. 随父母之外选取姓氏的三种情形: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1)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2)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抚养人姓氏;(3)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二)肖像权(1)含义: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2)法律规定: 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
12、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三、名誉隐私不可侵(一)名誉权、荣誉权1.名誉的含义: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2.法律规定: 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易混区分】:名誉权与荣誉权区别:(1)名誉权是法律规定公民、法人享有的保有和维护自身名誉的权利。每个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享有的,具有普遍性。荣誉权是指公民、法人对国家和社会作出突出贡献或取得优异成绩而被授予荣誉
13、称号,具有专属性。(2)名誉权的获得不需要任何程序,荣誉权必须经过特定的程序,由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给予表彰的方式授予。(名誉权公民出生就有,荣誉权要靠努力去争取)联系:名誉包括荣誉,荣誉是名誉的一种表现。如果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使公民的名誉也受到损害的,同时构成侵害荣誉权和名誉权。3.关于英烈条款:民法典规定:“对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民法典在人身权利保护的规定中,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特别设立的“英烈条款”。(二)隐私权1.含义: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2.法律规定:任何组织
14、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3.保护隐私权的意义: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4.依法保护个人信息:(1)法律规定: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2)原则: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3)意义:法律明确保护个人信息,对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利、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二政治选择性必修二 2.1保障各类物权 知识梳理一、 定分止争所
15、有权1、 财产制度:财产制度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财产关系,是一个社会得以稳定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制度。2、 财产权(1)含义: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能够给民事主体带来经济收益的权利。(2)意义:国家规定财产权,有利于确定财产归属,并以此促进财产的流通使用。保护财产权就是保护劳动、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国家通过不断完善财产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权,激励人们创业创新。(3)我国保护财产权的措施: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保护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
16、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3、 物权 (1)含义: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名词点击】物包括动产与不动产 不动产:不能移动或可移动但移动就会损害其价值的物,一般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着物 动产:除了不动产都是动产(2)种类:所有权、他物权。(3)物权原则: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必须由法律规定,不得任意创设。物权平等保护原则: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
17、利。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提醒】:数据、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社交媒体账号、数字货币、游戏装备等)4、 所有权(1)含义: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分类:国家所有(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3)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对于房屋等不动产,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一般来说,所有人按照转让财产所有权的意图,直接把财产交给对方占有,对方就取得了该财产
18、的所有权。【知识拓展】:不动产所有权不经登记而发生效力的几种特殊情形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依据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的法律文书取得不动产所有权的,自法律文书生效时发生效力;因继承取得不动产所有权的,自继承开始时发生效力。(1) 共有财产:含义:在生活中,可能由多人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从而形成共有关系。形式:家庭共有财产;夫妻共有财产;合伙人的共有财产。二、 物尽其用他物权1.他物权含义:所有权之外的物权。类型: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目的:充分发挥不动产与动产的价值,做到物尽其用。2.用益物权-物的使用价值含义:用益物权是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
19、益的权利。主要内容: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主体重要性、权利内涵法律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农村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法律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土地承包法核心就是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民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农村村民有权长期占有和使用宅基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利人权利人依法利用土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人们从开发商那里购买商品房,并且办理转移登记和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之后,既拥
20、有商品房的所有权,又合法享有该商品房所在地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知识拓展:关于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转让,建造在该宅基地上的住房所有权转让的,宅基地使用权同时转让。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农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农村宅基地以及承包地被征收征用的,农民有权获得合理补偿。村民申请宅基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城镇居民不得购买宅基地使用权。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收回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3.担保物权-物的交换价值含义:担保物权
21、是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而在他人财产上设立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等。财产的权利人可以将其财产(例如房屋、汽车、电脑、股票等)抵押或者质押。债权人通过抵押、质押而在他人财产上享有的权利,就是抵押权、质权。【名词点击】 抵押: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如房子按揭贷款) 质押: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也可以进行质押担保)。(如汽车抵押给别人)2.2 尊重知识产权 知识梳理(一) 知识产权1、含义: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作品、发明创造等智力成果或者商标、地理标记享有的专有性权利,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22、2、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二)著作权1、含义: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种类,是指权利人针对特定作品依法享有的支配和获取利益的权力。2.著作权人享有的权利: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广泛的权利。他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就可能构成侵权。3.著作权的具体内容:知识拓展:(1)关于著作人身权发表权。指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发表权是一次性权利,作品一旦发表,发表权即行消灭。发表权通过出版、上网、朗诵等使用作品
23、的方式来行使。署名权。指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是署名的权利。包括决定是否署名、署真名、笔名等。修改权。指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修改通常指内容的修改,报社、杂志社的文字性修改、删节不属修改权控制的范围,可以不经作者同意。保护作品完整权。指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法律禁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歪曲和篡改作品。(2)关于著作财产权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录音、录像、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的权利。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改编权。即改编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如小说改编成电视、电影。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
24、的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如公众号转载网络小说)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公开表演作品被称为现场表演或直接表演;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被称为机械表演或间接表演,如酒店、咖啡馆等经营性单位未经许可播放背景音乐就可能侵犯音乐作品的机械表演权。4.保护期限: (1)作品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是有保护期限的:著作权属于自然人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加去世后50年。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发表权的保护期是作品创作完成后50年;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是作品发表后50年,但作品自创
25、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法律不再保护。著作权保护期届满,该作品就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2)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永久保护.(三)专利权1、含义:专利权是专利人就特定的发明创造,依法在规定期限内享有的专有权。2、意义:保护专利权是维护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利益、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3、专利权的取得: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完成发明创造后,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经过审查,认为该申请符合条件的则颁布专利证书,授予专利权。他人未经专利权人同意,不得实施专利权人享有专利的发明创造。4、保护方式:发明人可以申请专利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发明人取得专利,是以公开发明
26、内容为条件,换取国家在限定时间内给予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其他人即使独立作出了相同的发明,也不得实施该发明。发明人也可以选择以商业秘密方式来保护其发明。发明人如果选择以商业秘密方式来保护其发明,则只需要将该发明保密得当,就可以一直得到保护。但是,一旦他人独立作出相同的发明,或者以正当方式获得该技术信息,则他人可以实施该发明,不构成侵权。5、类型:专利有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前两种专利是针对技术创新的,只是对创造性的程度要求不同。发明专利的创造性要求高于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则与实用技术无关,仅涉及产品设计的美观效果。4、保护期限:(1)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的保护期
27、是10年,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为15年,均自申请日起算。(2)保护期满以后,这些发明创造就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注意:专利的保护期是从申请日起算,而不是授权日.(四)商标权1.商标(1)含义:商标是经营者用来将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与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相区别的标志。(2)表现:商标表现为文字、图案的形式(3)意义:体现的是经营者在商品或者服务上的信誉。经营者信誉良好,其商标往往具有巨大的价值。2.注册商标(1)含义:经营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提出申请,并获得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2)允许注册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
28、品区别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3)禁止注册情形:诸如与我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国歌、军旗、军徽、军歌、勋章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一般也不得作为商标。(4)保护:(1)法律规定注册商标人享有注册商标专有权(2)侵权情况:未经权利人许可,他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构成侵权;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也构成
29、侵权。(3)期限: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注册人可以申请续展。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也是10年,续展次数不受限制。注册人只要依法续展,注册商标就可以长久的获得法律保护。 第三课第一框 订立合同学问大 知识梳理一、生活离不开合同1.含义: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2.类型:常见的有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运输合同等。3.订立原则:订立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即就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行程形成一致的意思表达,以实现各自的利益。名词点击: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将其期望发生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愿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意思表示是民事主体自由意志的
30、体现,对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具有决定性意义。4.订立合同的意义:(1)交易者角度: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交易者参与交易活动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订立合同,利用合同参与交易活动,就能够充分体现市场交易者的自由意志。(2)市场、资源、社会财富角度:自愿订立的合同可以满足市场交易者的特定需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增加整体的社会财富。(3)社会角度:自愿订立的合同促成市场交易者相互合作,共同形成社会的信用机制。5.法律对依法订立合同的态度: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法律鼓励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尊重市场交易者的合同自由,维护诚实守信的履约机制。限制:由于合同主体的谈判能力与地位可能存在差异,法律对合同自由
31、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以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例如法律对格式条款的规定.6.关于格式条款:(1)含义: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如火车站背面关于“乘车须知”的规定。(2)优点与缺点: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但也限制了对方当事人的合同自由,可能出现“霸王条款”。(3)民法典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注意: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提示或者履行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
32、或者没有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4)无效情形: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减轻己方责任;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加重一方责任或限制对方主要权利;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免除造成人身损害或因故意、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情形下赔偿义务的格式条款;等等二、要约承诺订合同1.合同订立的过程合同的订立需要当事人各方的平等协商。很多时候需要经历反复协商才能就合同条款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法律将这个过程概括为要约与承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要约含义: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在一项要约中,发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为受要约人。要求:为
33、了保护受要约人的合理期待,维护稳定的交易秩序,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知识拓展】要约的构成条件必须具有缔约目的并表明经承诺即受此意思表示的约束;要约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 (如:数量、质量、价格等);要约必须是特定人向相对人发出的意思表示。注意区分要约与要约邀请:要约要约邀请含义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例子超市标明其商品的出售价格,就是对顾客发出的要约。商业广告和宣传的内容符合要约条件的,构成要约。拍卖公告、招标公告、商业广告和宣传、寄送的价目表等为要约邀请。内容具体明确,即是合同订立所必需的主要条款。含糊、不明确对象一般只向特定的对象发出。多数情况下
34、向不确定的人发出效力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效力要约邀请不具有法律效力第二阶段:承诺含义: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要求:应当由受要约人及时向要约人作出,并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生效时间:承诺到达对方后,立即发生法律效力,订立合同的过程随之结束。承诺对要约的变更: (新要约)在实际协商过程中,受要约人的“承诺”可能增加新的内容,如果对原来的要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或者超过了要约确定的期限,此时,该项“承诺”转化为新要约,需要原来的要约人作出承诺,才能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2.合同效力:(1)订立合同无效情形:订立合同并不当然意味着合同的生效。下列情况无效:
35、合同内容出现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仍然可能导致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无效。如果合同的主体不适格或者因欺诈、胁迫导致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也会使得合同存在瑕疵或者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约束力.(2)有效合同: 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知识拓展: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可撤销合同的几种情形: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三、立字有据更可靠1.合同的订立、形式及意义(1)合同的订立:除法律规定
36、或者当事人约定采取特定形式外, 只要各方当事人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就是订立了合同。(2)合同形式:无论口头形式还是书面形式,甚至直接履行的行为都可以产生合同。(3)意义:但采用何种形式订立合同,有时会对当事人能否顺利实现其合法权益产生影响。2、口头合同:(1)含义:口头合同是当事人通过口头语言达成意思表示一致所形成的合同。(2)适用对象:通常用在一些金额较小、即时清结、权利义务关系相对简单的民事法律关系中。(3)优点:口头合同充分适应了当代社会对订立合同的快捷性要求.(4)缺点:口头合同的问题在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多不明确,发生纠纷时难以举证。合同的履行期限越长,当事人忘记约定内容或者条件发生变
37、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当事人对合同的理解和执行就越容易产生争议。3、书面合同:(1)含义:书面合同是以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的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订立的合同。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2)优点:书面合同内容清晰,有利于督促各方当事人根据确定的义务履行合同,有利于守约方根据约定追究违法责任。书面合同有据可查,能够为处理合同纠纷提供明确的证据,有利于案件的公正裁决。(3)适用对象:对于权利义务关系复杂、金额较大以及履行期限较长的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4)成立条件: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
38、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要求签订确认书的,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特别提醒1】:(1)由直接履行的行为产生的电子合同在提交订单成功时合同成立。(网购)(2)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特别提醒2】: 以下两种情形口头合同无效依据合同法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口头约定不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也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在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之前,口头约定的合同内容无效。 若非上述两种情况,当事人双方的口头约定具有法律效力。4. 树立合同意识我们在生
39、活中应当树立合同意识,尤其要用好白纸黑字这个工具。高二政治选择性必修二 3.2有约必守 违约有责 知识梳理一、 一诺千金 重在履行1、 合同履行的含义:履行是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实现各自权利义务的行为。 履行合同的核心是履行合同义务。合同的履行,表现为当事人执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当合同义务执行完毕时,合同也就履行完毕。)2、合同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P29相关链接:全面履行原则:又称为“适当履行原则”或者“正确履行原则”,即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等要求,正确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诚信原
40、则: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协作履行原则: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时,对方当事人应积极配合。(补充)绿色原则: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3、履行合同的关键是明确合同内容。 合同内容的含义:就是合同的条款,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合同的条款来体现。 合同条款:合同内容包括:合同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特别提醒:一般条款必备条款民法典规定的合同一般包括的条款,并非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合同缺少价
41、款、履行期限、履行地点、违约责任等内容时并不影响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在缺少上述内容时,合同当事人可以签订补充协议或者根据法律规定解释合同,补全意思表示。4、 合同的变更或解除(1)原因:合同订立后,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当事人可能会有改变或者解除这种法律约束的想法。(2)要求: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如签订补充协议延长合同履行期限。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不能单方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否则须承担违约责任。二、 言而有信 违约有责1、违约责任:(1)含义:除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外,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
42、责任。(2)实质:违约责任既是违约方应该付出的代价,也是法律给予守约方的救济。补充:【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有违约行为 ;有损害事实;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无免责事由P30相关链接:违约救济原则依据民法典,对守约方的损害赔偿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2、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法律规定了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适用定金罚则等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知识拓展:区分定金和违约金3、
43、违约责任免除的情况: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或不可抗力时,根据这些情形对合同履行所造成的影响,可全部或者部分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洪水、火灾、战争等。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知识拓展:注意:免责免除义务解除合同不可抗力免责免的是什么责?违约责任 而非合同本身约定的一方的合同义务。 比如:在买卖合同中不可抗力免责仅仅是指迟延交货的违约责任,而非供货义务,疫情过后,供货方依然有供货责任。 再如,房屋租赁合同中,若有不可抗力,大多
44、是免除迟延交付房租的违约责任,而并非不用交房租。第四课第一框权利保障于法有据知识梳理一、 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1、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各项人身权和财产权。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2、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3)民事权利遭受侵害的形式多种多样,侵权人所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有所不同。侵权行为承担方式侵权行为导致他人身体健康受到伤害的损害赔偿等侵害他人人格尊严的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损害他人财物的停止
45、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知识拓展:【易混易错】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3. 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应当及时提出相关请求。、拓展1: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拓展2:不适用诉讼时效期间的四类请求权 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 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扶养费; 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二、侵权责任中的情理法1.一般侵权责任: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三个要件)损害事实: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主观过错: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故意或者过失)注意:行为人是故意还是过失,往往并不影响其承担民事责任,但过错程度对于衡量其责任大小具有法律意义。因果关系: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