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中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0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779116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PPTX 页数:61 大小:3.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北京中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0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21年北京中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0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21年北京中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0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21年北京中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0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21年北京中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0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考历史 (北京专用)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2020北京,5,1.5分)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 A.书法艺术成熟 B.北方民族交融 C.江南经济开发 D.南北政权对峙 答案答案 B 本题材料给出两幅飞天的形象,时间是“北魏早期”和“北魏迁都洛阳后”,地点是“大 同”和“洛阳”,特征是“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和“中原汉风”,由此可判断这两种飞天形象变化过 程中的关键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由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故选择B项。书法 艺术与雕塑艺术的形象变化无关;江南在地域上不符合材料

2、内容;南北政权对峙和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A、C、D三项。 2.(2019北京,4,1.5分)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答案答案 C 依据示意图可看出天下由分裂到统一的趋势,故选C项。A、B、D三项都只体现了示意图的 一部分,不能把示意图的完整趋势体现出来,所以不符合题意。 3.(2018北京,5,1.5分)下侧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答案答案 B 依据题干的地图中刘备军、曹操军和孙权军的

3、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 余万大军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人在赤壁相拒。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不习水战等弱点,用 火攻击败曹操水师,随后水陆并进,大破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B。 4.(2018北京,11,1.5分)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下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 ) A.科学技术发达 B.医学领先世界 C.手工技艺精湛 D.绘画成就卓越 答案答案 A 结合所学可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张仲景是医学家,创作了伤寒杂病论;华佗是医学家, 创编了五禽戏并发明了麻沸散;祖冲之是数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由此可知

4、,这 四位人物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科技的发达,A项符合题意;蔡伦和祖冲之不是医学家,B项排除;祖冲之、张 仲景和华佗的主要贡献均不属于手工业,C项排除;图片中的四个人物都不是画家,D项排除。 考点一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师专用题组 1.(2017黑龙江牡丹江,3,2分)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三国地理位置,判断图中所代表的 政权分别是( ) A.蜀、吴、魏 B.魏、吴、蜀 C.魏、蜀、吴 D.吴、魏、蜀 答案答案 C 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汉,定都成都;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 立。魏在北方,蜀在西南,吴在东南。故选C。 2.(2017山东青岛,

5、6,1分)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 答案答案 A 三国时期的魏国建立于220年,蜀国建立于221年,吴国建立于229年。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 不属于三国时期。故答案为A。 3.(2019山东青岛,6,1分)“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 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 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三

6、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 考点二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答案答案 B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汉帝国崩解后”,依据所学可知,东汉灭亡后,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正确答案选择B。 4.(2019安徽,3,2分)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 A.源于自然灾害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阻碍民族交融 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考点三 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答案答案 B 从题干和图中都可以看出,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结合所学可知,这直接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故B项正确。北方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是战乱,故A项错误

7、;人口的迁移有利于 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促进了民族交融,故C项错误;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故D项错误。 5.(2018湖南株洲,3,2分)下图是小华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笔记内容,概括他的学习主题( ) A.江南的开发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民族关系的发展 答案答案 A 依据图片所给信息“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南朝时发明了灌钢法”“番禺成为 海外贸易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晋后期到南朝前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 展。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南

8、朝时 期,手工业有所发展,发明了灌钢法;商业迅速发展,番禺成为海外贸易的中心。所以,小华笔记内容的学 习主题是江南的开发,A项符合题意。 考点四 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其意义 6.(2020福建,5,2分)北魏新都洛阳城的设计吸纳了中原传统文化,采用平城和建康城的样式。该设计体 现的时代特征是( ) A.国家富强 B.对外开放 C.江南开发 D.民族交融 答案答案 D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其目的是更好地学习汉人文化,统治中原地区。北魏孝 文帝改革在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向汉人学习。因此,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其都城 洛阳城的设计体现了这一特征。故选D。 7.(2018福建,

9、5,2分)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此举(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 C.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 D.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对孝文帝改革作用的理解。229年,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举措与江南地区开发无必然联系;北魏政权只是统一了北方,并没有实现南北方统一。故B、C、D排 除。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既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又促进了民族交融。故选A。 8.(2019湖南衡阳,2,2分)“孝文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或不 可卒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

10、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 革中( ) A.严禁贪污 B.颁布均田令 C.迁都洛阳 D.实行汉化政策 答案答案 D 材料所示,在朝廷中的官员,如果故意不说汉语,会被降爵罢官。学习汉语反映了北魏孝文帝 改革中实行汉化政策,故选D项。A、B、C三项虽然也属于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排除。 9.(2020浙江杭州,14,2分)下图是魏晋时期的墓砖壁画“犁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下列对该出 土文物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A.棉布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 B.曲辕犁在当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C.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 D.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 答案答案

11、D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文物资料的研读判断能力。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文物是魏晋时期的墓砖 壁画,出土地点在甘肃嘉峪关地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从壁画名称“犁耕图”和画中的人物、工具等 内容来看,农民正在扶犁牛耕,这展现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D项符合题意。元朝时棉布 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图中人物使用的是直辕犁,曲辕犁在隋唐时期出现并使 用,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牛耕技术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C项说法错误,排除。 考点五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0.(2019江苏南京,3,1分)“以六觚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 割。”以此为基础,取

12、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 ) A.华佗 B.祖冲之 C.毕昇 D.汤显祖 答案答案 B 题干材料所述为割圆术,故本题考查的是祖冲之与圆周率,故选B。华佗是东汉名医,发明 “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明朝戏剧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1.(2019云南,2,2分)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撰写的(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及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 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故B项符合题意。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著有伤

13、寒杂病论, A项排除;明朝科学家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C项排除;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D项 排除。 史料一史料一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 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北齐魏收魏书 史料二史料二 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今士大夫家昏礼新妇乘鞍,悉北朝余风也。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1)依据史料一,分析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2)依据史料二,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答案答案 (1)平城地理位置不如洛阳;迁都洛阳有利于鲜卑族学习先进汉文化;洛阳地理位

14、置靠南,有利于统 治中原地区。 (2)孝文帝改革有利于鲜卑族学习汉族文化,也有利于汉族向鲜卑族学习。总而言之,有利于各民族的交 往、交流和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 了基础。 解读解读 (1)阅读史料一,可以看出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方面,他认为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位 置偏北,是“用武之地”,不利于鲜卑族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汉文化。另一方面,迁都的目标洛阳曾经长期 是中原王朝的都城,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加强统治。 (2)阅读两段史料,第一段史料是南朝大臣对洛阳文化发达、人物风流的描述和认可,可见北魏孝文帝迁 都后移风易俗、汉化政策的成

15、功。第二段史料是唐朝人对当时婚俗的描述,可见士大夫家庭的婚礼也 深受北方民族习俗的影响。将两段史料的内容进行联系,得出结论: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为中华 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考点一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2020北京门头沟一模,4)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涉及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夷陵之战 D.荆州之战 答案答案 A 根据诗中信息“赤壁”“周瑜于此破曹公”等信息可判断是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于 208年在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为三

16、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正确;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在官 渡展开的战略决战,曹操获胜,排除B;夷陵之战是陆逊与刘备在夷陵一带展开的大战,最后刘备大败,排除 C;荆州之战一般指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关 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荆州之战使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排除D。 2.(2020北京石景山二模,4)“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描述的战争(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加速了曹操统一全国的步伐 C.造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答案答案 D

17、 本题考查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首先阅读诗歌材料,从中提取信息“折戟沉沙” “东风”“周郎”,结合所学判断这场战争为孙刘联军打败曹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选择D,排除C。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官渡之战,排除A;B与史实相反,也排 除。 3.(2019北京海淀一模,5)曹操征服了黄河流域,随之统一了中国北部。然而 成为他的一场灾难,在这 场战争中他被年轻的孙权打败,使其无法在长江流域建立权威。文中横线处应填写(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答案答案 D 从题干可知,这场战争是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和孙权进行的战争,而且使曹操无

18、法在长江流 域建立权威,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故选D。 4.(2020北京平谷一模,5)以下示意图中的时代特征是( ) A.社会动荡与变革 B.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考点二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答案答案 C 据示意图内容可以推测出为两晋,为南北朝,这两个历史时期中国只实现过短暂的统一, 之后南方和北方都出现了一些并立的政权,所以第一个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这两个时期北方游牧民 族不断内迁到黄河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各民族发生了民族交融;原来黄河流域的人口南迁,又与江南地区 的民族发生交流和交融,所以另一个阶段特征是民族

19、交融。所以选择C。A描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阶 段特征,B是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概括,D是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均不符合题意。 5.(2020北京平谷统练)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图中建立A政权的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女真族 答案答案 B 通过示意图推断A政权位于东魏与西魏之前的北方,应该是北魏政权。再结合所学可知,北魏 是北方的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故选B。 6.(2020北京海淀一模,5)西晋末年至南朝后期,南渡人口共约90万,占当时南朝人口的1/6。这种情况给南 方带来的影响是( ) 劳动力得到补充 农业向精耕细作转变 带来频繁的战乱 促进水利技术的

20、进步 A. B. C. D. 考点三 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答案答案 B 材料主要反映了西晋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的南迁现象。结合所学可知,人口南迁的最直接影 响是给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民也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水利技术的进步。 人口的增加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原来南方相对粗犷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朝精耕细作 转变。均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南方的社会相对稳定,战乱主要发生在北方,所以错误,故排 除,选择B。 7.(2020北京朝阳二模,5)晋书 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 矣。”材料反映出东晋后期南方地区( ) A.成为全

21、国经济重心 B.农业超过北方 C.出现民族交融趋势 D.经济得到开发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古代经济。材料表现了东晋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稳定富足。结合 所学判断选项: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是在南宋,所以排除A;从材料无法判断这时南方农业是否超过北 方,排除B;材料与民族交融无关,所以排除C。本题选D。 8.(2018北京大兴一模,6)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 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能入选该主题的有( )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北民的大量南迁增加了劳动力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江南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A. B. C. D.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

22、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根据所学可以得知正确;而不 符合这一时期政治上政权分立的特点。所以选C。 9.(2020北京西城一模,7)下图是出自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局部),图中所有人物的 着装均是宽大衣袖,与其传统民族服饰截然不同。这可用于研究( ) A.北魏时期的农业发展 B.北魏时期的民族交融 C.鲜卑族的崛起与统一 D.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并立 考点四 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其意义 答案答案 B 材料所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局部)中所有人物的着装均是宽衣大袖, 与鲜卑族传统民族服饰截然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鲜卑族人流行穿汉服,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密切相关, 孝

23、文帝的改革措施有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话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B符合题 意;A、C、D在图片中没有体现,排除。 10.(2020北京海淀二模,2)“鲜卑的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一同汉族的卢、崔、 郑、王四姓,彼此联姻,将胡汉贵族集结为一个统治集体。”以上材料描述的是 ( ) A.文景之治的成果 B.王莽改制的原因 C.孝文帝改革影响 D.贞观之治的表现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材料主要反映了鲜卑族和汉族联姻。联系所学可知孝 文帝改革有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的内容,所以选择C。 11.(2018北京海淀一模,7)鲜卑皇族拓跋怿的墓葬位于洛

24、阳,其墓志铭中却称其为“元怿”,这一历史现 象的发生与下列哪位人物有关( ) A.北魏孝文帝 B.金太祖 C.元世祖 D.清太祖 答案答案 A 从题干中找到关键信息“鲜卑皇族拓跋怿的墓葬位于洛阳,其墓志铭中却称其为元 怿”,这反映的是改汉姓,这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有关。故选A。 12.(2019北京东城二模,6)东汉风俗演义说“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椅子)”;晋人搜神记中也 说“胡床,戎狄之器也”。南北朝时期,胡床已经在民间普及。对这些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内迁各族的习俗影响了汉族 B.灵帝的生活太奢华 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晋朝人不喜欢胡床 答案答案 A 从题干中可知

25、,胡床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在民间普及,而胡床本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用具,这说明 内迁各族的习俗影响了汉族,所以选择A。 考点五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3.(2020北京通州一模,6)齐民要术 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 而无获。”这句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农业生产( ) A.要顺应天时地利 B.要扩大垦田面积 C.要改进生产工具 D.要发展商品生产 答案答案 A 依据所学可知,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一书。齐民 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 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在书中,贾思

26、勰还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时地利,种 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故选A。 14.(2018北京西城一模,5)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一位数学家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领先世 界一千年。这位数学家是(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刘徽 D.宋应星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的是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贾思勰的贡献是齐民要术;刘徽利用割圆术来计 算圆周率,但未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宋应星创作天工开物。所以选A。 15.(2018北京中考预测,3)东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他的行书摆脱了以往隶、篆的痕 迹。以下书法作品中,属于王羲之的是( ) 答案答案 D 本

27、题考查学生对王羲之作品的掌握情况。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代表作为兰亭集 序,它是行书作品,而只有D选项是行书,排除A、B、C三个选项。 16.(2019北京东城一模,6)中国北方黄河流域是农业文明发源最早的地域之一。一位同学想了解魏晋南 北朝时期这一地区农、林、牧、渔业以及食品加工等多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他可以阅读( )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答案答案 A 由题干可知,这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农、林、牧、渔业和食品加工 等方面的知识,而符合要求的是北朝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故选A。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2020山西,3

28、)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下面示意图反映出的阶段特征是 ( ) A.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 C.繁荣开放 D.国家统一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通过识别示意图,可以判断出其反映的是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国家分裂、政权分立,故B项正确,D项错误。示意 图无法体现社会变革、繁荣开放的特征,故A、C两项错误。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根据相关的史实来归纳主题是较新颖的命题形式,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关注各类主 题的归纳,有效地进行综合复习。 2.(2020广东,7)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

29、国通史讲到 “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民族交融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 C.政治清明稳定 D.中外交流频繁 答案答案 A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隋唐时代”“泯然无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 我国古代民族交融时期,少数民族内迁之后,各民族之间的民族交融加强,正确答案为A。 3.(2020江苏苏州,3)我国古代有一部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的总结性著作。作者贾思勰搜 集了丰富的文献和农谚,访问老农,并经过实地观察和亲身实践之后写成此书。这部书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

30、学生识记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贾思勰的农学著作是齐民 要术;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医药学巨著;天工开物是宋应星的著作;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的 农学著作。故正确答案选择A。 4.(2020北京房山一模,4)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 ) A.赤壁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答案 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A项符合题意;B项是项羽反秦时期的战役,不符合题意;C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不符合 题意;D项是东晋时期的战役,不符合题意。 5.(202

31、0江西招考模拟,2)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的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答案 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阶段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当时的突出特征, D项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是秦汉时期,A项不符合题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先秦 时期,B项不符合题意;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指的是隋唐时期,C项不符合题意。 6.(2020北京通州一模,5)阅读历史书籍需要注意主题和子目之间的联系。下面子目对应的主题是( ) 主题: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32、.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答案答案 C 依据题干可知反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政权分立,更迭频繁,社会局 势混乱;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C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指先秦时期,A排除;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指秦汉时期,B排除;“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指隋唐时期,D排除。 7.(2020江苏泰兴中考一模,2)下表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一张有关历史发展因果关系的卡片。结合所学, 处的历史事件是( ) 原因 过程 结果 北方民族大交融局面的出现 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A.商鞅变法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孝文帝改革 答案答案 D

33、 根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民族大交融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孝文帝进 行改革,采取汉化措施,这一方面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另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故D符合 题意;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A不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汉初实行休 养生息政策的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光武中兴是在东汉初年,故C不符合题意。 8.(2020山西模拟,2)“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孝文卓尔不群,迁都衣冠号令,华夏同风。”材料 所述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都改变了社会生产关系 B.都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都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 D.都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答

34、案答案 C 材料所述的两次改革分别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不仅使秦国行政高效和 国富兵强,成为七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在秦国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 度。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对北魏社会政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次改革都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故 选C。A、B是商鞅变法的作用,D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9.(2020湖北黄冈九年级期末测试,5)2011年,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圆周率日。中 国古代有一位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 5

35、92 6和3.141 592 7之间,这项成 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位科学家是(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钟繇 D.王羲之 答案答案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时期科学家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即在3.141 592 6和3.141 592 7之间,领先世界近千年。所以A符合题意。 10.(2019江苏南通田家炳中学模拟,1)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的是( ) 答案答案 D 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 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根据洛阳、成都、

36、南京的地理位置可 得出D项正确。 11.(2019山东淄博临淄实验中学模拟,4)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 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 ) A.苻坚 B.北魏孝文帝 C.元昊 D.成吉思汗 答案答案 B 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根据材料 “汉化政策”“新都洛阳”“鲜卑国主”可知,“他”指北魏孝文帝。故选B。 12.(2018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一模,15)下列与三国历史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曹操虽然统一北方,但并不是三国时期的人 B.曹丕称帝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37、C.诸葛亮既生活在汉末,也曾经担任蜀汉丞相 D.孙权曾经派卫温到夷洲,加强台湾与大陆联系 答案答案 B 三国时期从220年到280年,220年曹操病逝,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东汉灭 亡,排除A项。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诸葛亮 辅佐刘备筹划军政大事,后被任命为丞相,排除C项。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 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排除D项。 13.(2018贵州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3)下图所列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百家争鸣 B.秦始皇巩固统一 C.商鞅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答案 D

38、 依据题干中的“迁都城”“讲汉话”“改姓氏”“通婚姻”“穿汉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题干体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移风易俗,如改穿汉族服装、 改 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等,促进了民族交融。故选项D符合题意。 14.(2018江苏南通,2)下列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 砖画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答案 B 据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的砖画主题“制作蒸馍与烙饼”“食用烧烤食品”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图片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学习胡人的生活习俗,体现了民

39、族之间的交融。所以这组砖画可 以用来直接研究民族交融,选B。 15.(2018北京顺义一模,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改革,下列内容属于后者的 改革措施的有( )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规定官员必须在朝廷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改用汉姓 A. B. C. D.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商鞅变法采取的措施,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故 选C。 16.(2018江苏连云港海州一模,3)宋书记载的“江南之为国盛矣”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40、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答案答案 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 方人民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 展。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13分) 17.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时期。结合资料,回答问题。 【图示话政权】 (1)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将下面的叙述补充完整。(5分) A 末年,我国陷入了分裂割据状态,后经过争战,进入了三国时期。266年,B 建立并实现了短 暂的统一,后被匈奴所灭。北方陷入割据,南方东晋政权建立。后来氐族建立的前秦统

41、一了北方,与东晋 进行了一场C ,前秦大败,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439年,D 统一北方,北朝开 始。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南朝第一个政权E 建立起来,我国进入了南北朝对峙时期。 (2)观察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政权曾实现了北方黄河流域的统一。(列举 出三个)(3分)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兰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尉迟 尉 【材料话交融】 材料一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二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 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42、资治通鉴 (3)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在这一事件中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4)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我国历史上有何作用?(1分) 【总结话特征】 (5)请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呈现的特征。(2分) 答案答案 (1)A东汉 B西晋 C淝水之战 D北魏 E宋 (2)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和北周。(任意三个即可) (3)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鲜卑族姓氏为汉族姓氏;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4)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解析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观察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和北周政权,曾实现了北方 黄河流域的统一。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则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鲜卑族姓氏为汉族姓氏;规 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三国时期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西晋灭 亡后,出现十六国与东晋政权,此后,进入了南北朝并立的时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边疆少数民族的 内迁和北方人的南迁,出现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呈现的特征为政权分立与民 族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中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北京中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0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