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7专题七 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童话、寓言.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779356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PPTX 页数:275 大小:2.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7专题七 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童话、寓言.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75页
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7专题七 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童话、寓言.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75页
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7专题七 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童话、寓言.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75页
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7专题七 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童话、寓言.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75页
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7专题七 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童话、寓言.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考语文 (浙江专用) 专题七 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童话、寓言 A组 20162020年浙江中考题组 考点一 小说 一、(2020嘉兴,专题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为向建党百年献礼,校电视台摄制组拟把下面的小小说拍成微电影,邀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剃头匠 旧时,管理发的师傅叫剃头匠,赵巍的父亲就是。在赵巍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拖拉着一条腿,拿着推 剪剃刀,弯腰佝背给客人理发剃须。 赵巍平时是不去父亲店里的,他怕父亲逼他学剃头。父亲不介意赵巍对自己职业的不敬,没事还拿赵巍开 玩笑,说赵巍小时候抓周,“官印”和“元宝”都不拿,硬提着剪子不松手,还说赵巍的手指细长,拿剃刀稳

2、 当,天生就适合做个剃头匠。 赵巍有学要上,自然不会学做剃头匠,却在小学的时候,差点因为父亲的职业和同学打一架。这事也不能怪 赵巍,是一名叫冷锋的同学主动挑起的。生在干部家庭的冷锋,在班里看不起赵巍,认为赵巍除了学习好,没 什么可骄傲的,并学着赵巍父亲走路的样子,对同学们说,看看他父亲,就是个瘸子,整天拖拉个腿,给别人剃 头滑稽极了。 这话传到赵巍的耳朵里,可把赵巍气坏了,当面找冷锋对质。 “冷锋,你说谁爸是瘸子?” “是你啊!你爸拖拉个腿,不是瘸子,是什么?” “我爸是战斗英雄,不许你这样侮辱我爸。”赵巍握紧了拳头,脸红红的,不知道嘴里怎么会冒出这样一句 话。 “战斗英雄?赵巍,你骗谁啊!谁

3、听说过战斗英雄没工作,专门给人剃头的吗?”冷锋哈哈大笑起来。 赵巍两眼喷火,像个斗架的公鸡,冲着冷锋大喊:“不许你侮辱我爸,我和你拼了。”一下子冲了上去。 围观的同学赶紧将两人分开,并有同学迅速告诉了李老师。 在李老师面前,赵巍羞愧得不敢抬头。 李老师叹了一口气,拍了拍赵巍的头,说:“孩子,记住。你爸爸是个英雄,虽然他身有残疾,却不要国家养活, 也不求别人施舍,凭自己一双手,养活一家人,不容易啊!你回班可以说爸爸是个战斗英雄,老师会帮你 的。” 在当天的课堂上,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赵巍的爸爸老师认识,他家所在的居委会王主任是老师的朋 友,知道赵巍家的情况。王主任说赵巍爸爸是参加过老山前线

4、战斗的,那条伤腿是战斗中负的伤,最后告诉 同学们好好相处,要学会尊重长辈。赵巍在底下坐着,眼睛里泪花点点,他知道,自己的爸爸是从小患小儿麻 痹落下的残疾,是老师帮他圆了谎。 赵巍到底没有接父亲的班,而是学了医。手里握的不是剃刀,而是手术刀。父亲在赵巍接到医学院通知书 的那天中午,特地办了一桌酒宴。记得父亲当时喝醉了,一边喝酒,一边说,咱这手艺传男不传女,可惜到了 我这一代要失传了。罪孽啊! 赵巍笑了。他赢了,谁说抓周拿了剪刀,就一定做剃头匠啊! 赵巍在医院工作兢兢业业,现在成了所在科室的主任。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让老父亲看到自己的成功,记得 父亲临终前,流着泪和自己说:“孩子,你是对的。做医生比剃

5、头匠体面多了,咱这手艺不中用了。现在大 街上剃头的,大多不进理发店,改去什么美容院了。唉,爸爸是跟不上时代了!”头一歪,就走了。赵巍心里 空落落的,鬼使神差留下了那一套剃具,没有让它们与父亲一起下葬。 新冠肺炎越闹越凶,开始有人死亡了。赵巍和同事们严阵以待,每天进入工作间,都全副武装。口罩、防护 服、手套,一样不能少。 “今天又有两个死亡病例。”护士小丽说。 “通知家属了没有?”赵巍问。 “有一人是流浪汉,口齿不清,被巡警送来后确诊的,寻找不到家属。”小丽回答道。 赵巍愣了一下:“哦,那就直接通知殡仪馆吧。” “不,等等。”赵巍像想起了什么。 “流浪汉也是人,没有家人,也要体体面面地走,那头发

6、胡须也该理理了。”赵巍自言自语道。 “可谁愿给死人理发啊!再说,疫情如此严重,到哪找人呢!”小丽说。 “我来。”赵巍脱口而出。 他想起了父亲,那年街道失火,一家三口烧死了,没有理发店、美容院愿给死人修发洗容,因为给死人修容, 以后谁还找你理发,不吉利啊!于是,街道主任没办法了,找到了闲居在家的父亲。老人家二话没说,带上工 具就去了,临走一分钱没收,从此封了剃具。 “该给剃具解封了,让我也做一回剃头匠。” 赵巍在心里默念道。 (选自江山文学网 作者 泉坞山人 有删改) 任务一:摄制组想作前期宣传,请你根据小说内容,用简洁的语言给这部电影写一个剧情介绍。(60字以内) (3分) 任务二:摄制组认为

7、文中画线部分父亲言行的描写不够真实,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任务三:为帮助演员深入把握小说,请就文中“剃具”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3分) 任务四:摄制组对“谁是小说主人公”争论不休,对此话题你怎么看?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 一、 任务一任务一 答案答案 (示例1)本片讲述了父子两代人敬业爱岗,关爱生命,积极奉献,为他人服务的感人故事。 (示例2)本片讲述了父子两代人关于是否继承剃头匠职业的矛盾冲突。儿子成为医生后理解了父亲,毅然 在抗疫中为流浪汉整容,感人肺腑。 (示例3)本片讲述了两个动人故事。一个是父亲身残志坚,养活自己、家人,尊重生命的故事;一个是儿子理 解、继承父亲精神,投

8、身抗疫的故事。 (示例4)本片讲述父子两代人的大爱故事。不同的职业,一样的实干、奉献。人物质朴而伟大,催人泪下。 (示例5)本片讲述了父子两代人因儿子是否从事剃头匠这个职业而发生矛盾冲突的感人故事。情节曲折, 人物生动,内涵深刻,令人深思。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赵巍的父亲是一个剃头匠,又是一个残疾人。他一心想让赵巍接自己 的班,但赵巍却成了一名医生。疫情肆虐,一个流浪汉确诊后死亡,赵巍想到父亲为烧死的一家三口理发的 事,决心为这个流浪汉理一次发,让他能体面地走,据此概括即可。 任务二任务二 答案答案 我认为真实。这个细节,逼真生动地刻画了父亲作为一名传统手艺工作者,在得知赵巍接到

9、医学院 通知书那天,想到儿子终于成才时,既为儿子感到高兴、欣慰,又想到自己剃头匠这个职业面临无人继承,手 艺将要失传时的无奈、痛惜、自责的心路历程。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联系语境可知,父亲本来一心想让儿子接自己的班,成为一名剃 头匠,可儿子却考上了医学院,成了一名大学生。此时父亲心里有失落也有自责,因为祖传的手艺到他这里 就算是失传了。但看到儿子终于长大成人,学有所成,又为儿子感到高兴和欣慰。画线句父亲的言行是正 常的,符合他既是一个传统手艺工作者,又是一名父亲的身份。 任务三任务三 答案答案 (1)使事件切入自然,小说开头写父亲拿着剃刀为人服务及赵巍小时候抓周提着剪子不松

10、手事件,引 出父亲希望赵巍学剃头,而赵巍却不愿意学的矛盾,自然展开故事。(2)是文章的线索,使行文结构紧凑,有 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文中多次以“剃具”为引子,自然回忆、插叙有关父亲的内容,如喝醉酒、过世 等,使小说内容既丰满又重点突出。(3)使故事有余味,有波折。围绕剃具,叙述了赵巍与父亲关于“是否做 剃头匠”的矛盾冲突及封“剃具”与解封“剃具”的故事,使故事曲折生动。(4)是情感的寄托及传统文 化、奉献精神的象征,具有表达情感、揭示主题的作用。“剃具”象征了父子两代人爱岗敬业、尊重生 命、甘于奉献的精神,还体现了赵巍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解析解析 本文从父亲拿着剃刀给人理发,赵巍小时候

11、抓周不要“官印”和“元宝”,只拿剪子写起,引出父亲 与赵巍的矛盾父亲想让赵巍学剃头,但赵巍不愿意学。以此为开端,自然切入故事。全文围绕着父亲 的“剃具”展开故事情节,父亲为人剃头、父亲自食其力、父亲给烧死的一家三口理发、赵巍给因患新 冠肺炎死去的流浪汉理发等情节都围绕着“剃具”展开,所以“剃具”充当了叙事的线索,使文章结构紧 凑连贯。赵巍因为不想做剃头匠与父亲产生了矛盾,父亲封存了“剃具”,赵巍又把它们重新请了出来。 “剃具”使故事富有波澜,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父亲用这套“剃具”为因烧伤死去的一家三口理发,赵 巍又要用这套“剃具”为因患新冠肺炎死去的流浪汉理发,这套“剃具”是两代人无私奉献、爱

12、岗敬 业、尊重生命的象征。赵巍请出父亲的“剃具”,还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任务四任务四 答案答案 (示例1)赵巍。小说主要篇幅都是在表现赵巍这个人物且贯穿始终。对这个人物的描写具体、细 致,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始终占中心地位。小说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赞扬了平凡人物在抗疫战 争中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勇于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尊重生命、关爱别人的仁爱品质;引出了如何看待职 业、如何尊重生命以及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等主题。 (示例2)父亲。本文题目是剃头匠,很多篇幅在叙写父亲,既有正面刻画,又有侧面描写。父亲是个剃头匠还 是一个瘸子,但他身残志坚,从事剃头匠这个职业,凭自己双手为他人服务

13、,养活一家人,且尊重生命,勇于为 死者修容。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如何看待生命、尊重生命,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等主题。 (示例3)班主任。赵巍认为父亲剃头匠职业低下而自卑,也被孩子们瞧不起,是班主任老师以善意的谎言保 全了赵巍的自尊,并教育学生要学会尊重长辈,让赵巍心生温暖。也因此,赵巍长大成为医生后,学会关爱别 人。可以说,班主任是赵巍成长中的关键人物。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意图表达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尊重 长辈(对待残疾人)这一主题。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主人公的判断能力。小说中的主人公,可以是描写具体、细致的一个人物,也可以 是能够从侧面衬托相关事物,反映一定精神的人物,选择自己认为的一个,言

14、之有理即可。 二、(2019杭州,10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7分) 鸡蛋小面包 西班牙胡丽塔 尼古拉斯 在餐桌上我们从来不说话,因此我很吃惊妈妈给我讲在鱼店听到的事。有人告诉她一位女士非常需要一 个女孩为她读书。 “我想到了你。你已经12岁了,书读得很好。特别是鱼店老板亲口告诉我,那一家人花钱如流水,那位 女士有很多珠宝首饰。这是你的任务,明白了吗,丫头?” 那天晚上我睡得很不好。可能妈妈说的有道理,我们家实在太穷了,但我还是因此痛恨她。因为这个,也因 为她藏在食品柜后面的那瓶葡萄酒。 我刚离开学校,手里拿着写有地址的纸条。我拖着脚慢慢走,这样就能晚到一些。我的腿又细又长,所有袜

15、 子都会往下掉。今天,我的袜子就像两个厌倦了总是演奏同一首曲子的手风琴一样,懒洋洋地滑下来,堆在 一起。我不打算把它们提上去。 在卡维萨大街的那个街角,有一个男人正在弹吉他,旁边有一只流浪狗安静地听着,他给那只狗戴了一顶红 帽子和一副小小的太阳镜。 我一路看着门牌号,在一个大门前停了下来。一个一头黑色卷发的女人把我带到了一个宽敞明亮的起居 室。一位夫人坐在一把大扶手椅上,面带微笑看着我。她应该上了年纪,脸上满是细细的皱纹,但是引起我 注意的是那双几乎透明的眼睛。 “你好,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我叫嘉芙列拉,12岁了。我很会读书。” “多好听的名字呀!嘉芙列拉。我叫恩里克塔,83岁

16、了,我也很会读书。” 我似乎听到她嗓子里发出一点很细微的声音,那是她在笑。 “你想吃午后点心吗?” 她旁边桌子上有一个盘子,里面装有两块包着金纸的圆形鸡蛋小面包。我激动得差点晕倒。我开始剥去 小面包上的皱褶包装纸,好狠狠地咬上一口。 “对我来说,读书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是我眼睛看不见了。” 我看向她的眼睛。那双透明的眼睛认真地看着我,却看不到我。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继续嚼着小面 包。 恩里克塔从手指上摘下一枚镶着一块大钻石的戒指,摸索着放进一个小盒子,那里面装有至少五六枚戒指, 应该都是金的。她又摸索了一会儿,直到拿到一小瓶护肤霜。我的目光从她的手移到那些戒指上。她在 每只手上都点

17、上一点护肤霜,用右手从指尖到手腕均匀涂抹,接着左手又重复了同样的动作。 我屏住呼吸,走近桌子,拿起一枚戒指。这枚戒指镶有一块绿宝石和几小块红宝石。我紧握着它,戒指直扎 手心。 恩里克塔让我去拿钢琴上面的一本书。我用拳头和另一只手托着书,小心地打开。书里有三篇故事,作者 叫杜鲁门 卡波特。 “这是几篇关于一个男人童年回忆的短篇故事。我很喜欢他的叙事手法。我想你也会感兴趣的。” 我开始慢慢读起来:“想象一下,冬天来临时的一个早晨。设想小镇上一座老房子里的厨房” 我看到一个宽敞的厨房,中间有个黑色的大火炉,轰隆隆地开始燃烧;我看到窗前站着一位白头发剪得很短 的老妇人,精神饱满,脸庞因风吹日晒而略显粗

18、糙。在巴迪的陪伴下,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巴迪就是那 个和她形影不离的7岁小男孩。他们年龄相差60多岁,是忘年交,因为她依然保留着一颗童稚之心。我陪他 们一起去买樱桃、生姜、香草我听到他们两人的聊天,很羡慕把他俩连接在一起的那种东西。不知 不觉间,我就读到了故事末尾,回到了恩里克塔的起居室。 她正用那双透明的眼睛看着我;我相信她用另一双眼睛,看到了我。 “天晚了,嘉芙列拉,我不希望让你太想念妈妈。你明天可以读第二个故事,然后咱们可以聊聊感想。好吗?” 在整个读书时间里,我已忘了手里的戒指。它应该值一大笔钱,或许她没注意到我拿了。 另外两个故事会是什么呢? “我可以把另一个小面包带走吗?” 她说

19、当然可以。我慢慢向桌子俯下身,所有戒指都在那里。我把手伸过去,让掌心里的那枚戒指落下去。 那些红宝石在闪光。然后我小心拿起那个包着金纸的鸡蛋小面包。 我三步并作两步穿过门厅,蹦蹦跳跳地跑到了吉他手和那只化装的狗所在的街角。前面有一个灰罐头盒 正期待着换种颜色。我伸出手,把金色小面包放下。那只狗吓了一跳,太阳镜掉了下来。吉他手冲我微笑 起来。 1.小说中妈妈“藏在食品柜后面的那瓶葡萄酒”,其来历最没有可能的一项是(3分)( ) A.向亲戚朋友要来的 B.“我”在妈妈指使下偷来的 C.妈妈从商店里买的 D.妈妈从别人那里偷来的 2.结合小说语境,完成下面的对话。(4分) 3.小说结尾再次写到街角吉

20、他手和流浪狗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 4.“我”本来可以完成妈妈交代的“任务”,为什么最终放弃了?结合全文探究原因。(6分) 二、 1.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文本第3自然段“我们家实在太穷了”推 断:妈妈是不可能花钱去买葡萄酒的。所以最不可能的就是妈妈从商店里买的。 2.答案答案 (示例)比喻新颖独特,把袜子滑下来比作手风琴厌倦了演奏同一首曲子,生动地反映了“我”当时 并不情愿去给人家读书的心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判定所用的手法,由句中“像 一样”可判定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次分析手法的作用,就本题

21、而言,分析比喻句一定要说清楚本 体和喻体的关系,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这里把袜子滑下来比作手风琴厌倦了演奏同一首曲子,从“厌倦 了”三个字可以看出“我”对于去给人家读书充满了不情愿。 3.答案 (示例)结构上,与前文对街角的描写相照应;通过这个场景反映“我”如释重负的轻松心情,体现 了“我”的转变。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理解语段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语段在文 中所处位置不同,作用往往也不同。结构上,文章第5自然段提到了街角有个正在弹吉他的男人和一只戴着 一顶红帽子和一副小小的太阳镜的流浪狗,而在结尾处又提到了这位吉他手和这只流浪狗,与前文相照应; 内容上,“我”放

22、下戒指,小心地拿起了包着金纸的鸡蛋小面包,后来又将它送给了街角的吉他手和流浪狗, 可见“我”最终因没有拿别人的戒指以及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后内心的释然与轻松。 4.答案 (示例)“我”原本就对妈妈交代的“任务”有抵触,来到恩里克塔家后,她对“我”体贴关爱,给 “我”吃鸡蛋小面包,担心“我”太晚回家会想念妈妈。“我”从阅读的故事中体会到了超越年龄的友 情,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信任,这与现实中恩里克塔对“我”的态度是相似的。这一切让“我”感动、愧 疚,促使“我”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因此,“我”最终放弃了这个“任务”。 解析 本题考查情节分析与主题探究的能力。文章的第3自然段开头“那天晚上我睡得很不好”,

23、第4自 然段“我拖着脚慢慢走,这样就能晚到一些”以及“我”对于去给人家读书充满了不情愿,说明“我”刚 名字好听,给“我”吃鸡蛋小面包,以及第22自然段中“天晚了,嘉芙列拉,我不希望让你太想念妈妈”等描 写,都让“我”深深感动,并且阅读的故事让“我”觉得巴迪与老妇人之间跨越年龄的情谊与“我”和恩 里克塔的情谊相似,从而对自己偷戒指的行为感到羞愧。因此,“我”最终放弃了这个“任务”。 三、(2019温州,6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0分) 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 美黄士芬 一切都在于分门别类。 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一个人类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相遇了。 在这之前,最后一

24、个机器人一直待在自己的仓库里,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任务监测地球,直到有一天,日 渐衰弱的传感器突然感应到一个能量高峰。运输系统瘫痪了,最后一个机器人花了432天时间才来到能量 高峰出现的地方,发现了开封的冷冻管。 那时,冷冻管里所有的人类都已经死去了除了一人以外。 但最后一个机器人还是执行起了她的任务。她必须展开统计调查,尽自己所能维持这唯一一个数据点的 秩序。 她在高原上找到了最后一个人类,一个为了抵抗狂风而将布层层包裹在身上的人形,正在耀眼的阳光下,将 食用菌放在架子上晾晒。 “你好。”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口道,“我是R47-821,开罗仓库的指定管理人。我的任务是延续人类物 种。” “是吗?”

25、最后一个人类说,“进展如何?”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记忆库里有“讽刺”这个词的定义,但她并没有听出最后一个人类语气中的讽刺意 味。“不理想。”她回答,“你是我准备登记的唯一一个活着的人类。根据预测,人类物种消亡的时间上 限是一百年。”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黯淡了下来,带着希望终成泡影的悲伤,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当时我正在监测,”最后一个机器人说,“433天前的预测表明人类物种已经灭亡,不过一些冷冻舱保持 完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很小。我监测了下去。” “我很高兴,”最后一个人类说,“我一直都很孤独,没有人和我说话。我曾经希望算了,没什么。我们 现在要做什么?” “我必须给你分类。”最后一

26、个机器人说。 “给我分类?” “是的。为了筛选出实现物种生存的最佳决策树注。” “在总人口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有效的决策树还存在吗?”最后一个人类问道。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处理器迅速查阅了可能的人口恢复模型,“不存在,但我可以根据其他冷冻单位生存下 来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可能性如何?” “现在接近于零,虽然有误差,但误差范围是有穷尽的。”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扭曲了一下,哭笑不得,“对你来说,这就是希望吧。” “我不抱希望,”最后一个机器人说,“我只会计算概率。我的工作是帮助人类选择最有可能实现物种生 存的概率路径。为此,我需要数据。” “好吧,R47-821,”最后一个人类说,凑上前在机器人

27、的机壳上友好地拍了拍,“我怎么能妨碍你的工作呢? 给我分类吧。” “你叫什么名字?”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始提问。 “瓦尔,”最后一个人类回答,“瓦尔 马茨米尔。” “你的职业是?” “应用气候学家,”瓦尔回答,“至少曾经是,这个职业现在要么完全无关紧要,要么是全世界最重要的。” “你的年龄是?” “冷冻时48岁,所以我现在至少49岁了,主观上来说。” “你是男性还是女性? ” “都不是。” 最后一个机器人停顿了一下,“这不是一个选项。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我是最后一个人类,”最后一个人类说,“我就是人口的100%。你是想告诉我我不存在吗?” “你必须属于一个类别。”最后一个机器人重复道。

28、她的程序只关心物种繁衍。 “不,”最后一个人类说,“我是最后一个人类了,该死的。我完全没有需要这个类别的理由。” “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不,”最后一个人类突然笑了起来,“你就没有类别,我也没有类别。我们会一起待在这里,作为这个世界 上最后的存在。直到末日来临,我们也没有类别。” “我有类别,我是女性。”最后一个机器人纠正道,指了指她的金属面庞上已经淡去的痕迹。某个人曾经 给她画过眼睫毛。 瓦尔呛住了,开始笑出声来。 最后一个机器人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但在阳光下,最后一个人类在风中一直笑啊、笑啊,笑得坐在了地 上还在继续笑着,直到泪水从脸上流下。 (选自科幻世界2017年第7期,有删

29、改) 注 决策树:属统计学名词,是一种树形结构的预测模型,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1.关于“性别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与最后一个人类产生怎样的分歧?请简要回答。(3分) 2.品读小说最后一段画线句,揣摩最后一个人类的心理,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分) 3.人类和机器人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小说为何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标题?联系链接材料,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意图。(8分) 链接材料 自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对严格分类的执着坚持。 我或许应该这么说:自然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的坚持。 选自黄士芬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创作谈 4.读完本文后,有同学对科幻小说“把人物置于极端环境中”这种写法的作用不太理

30、解。请结合本文和 带上她的眼睛,向他简要说明。(5分) 以下是带上她的眼睛的片段,供参考 飞船被裹在6 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 000摄氏度,压 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三、 1.答案答案 最后一个机器人执行设定的程序,坚持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最后一个人类认为世界 上只剩下自己,进行性别分类毫无意义。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在文中将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 一个人类关于分类的信息全部找出来,并抓住关键词性别分类,归纳出答案。在文中,最后一个机器人 坚持对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

31、分类;而最后一个人类拒绝回答自己的性别,因为他自己是最后一个人类,这 时进行性别分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2.答案答案 地球上只剩最后一个人类,机器人依然坚持进行性别分类,这种荒谬行为让最后一个人类感到可 笑,同时也为自己成了最后一个人类却依然要被分门别类而感到悲哀。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最后一个机器人与最后一个人类产生分歧的原因在于两者对性别分类 的不同看法。作为最后一个人类,性别对瓦尔而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而最后一个机器人只能根据设定好的程 序完成任务,她不会思考,并不能理解最后一个人类濒临种族灭绝处境时的绝望,她根据自己最初的设定说自己 是女性,这让最后一个人类感到非常可

32、笑。这种执着于分类任务的荒谬行为让最后一个人类感到悲哀。 3.答案答案 (示例)最后一个机器人无视性别分类已毫无意义的事实,不顾最后一个人类的反对,按照设定好的 程序,坚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作者借机器人不问意义坚持分类的行为,来反思现实生活中坚 持给一切进行分门别类的现象,从而引发读者叩问自己的生活,理性思考“生活中的坚持”,做出正确的判 断与选择。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题,更突显了这样的意图。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文中最后一个机器人坚持分类,但她无法思考分类的意义,只 能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完成指令,这个形象体现了作者讽刺人类所做的那些无谓的坚持的意图。 知

33、识拓展 创作意图是作者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目的、计划或打算。不论是已经形成明确的思想,或是 模糊的情感意向,创作意图总是和作者对自己作品的态度、看法、创作的动因有着明显的联系,是影响创 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4.答案答案 (示例)本文设置了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类与最后一 个机器人的情境。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中,最后一个机器人依然执行毫无意义的“性别分类”,可以触发人 们对现实生活中“坚持”的思考。带上她的眼睛中的“她”因飞船故障,无法返回地表,身处地心深 处。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她仍然继续坚持研究,更能突显人性的光辉与魅力。科幻小说的这种写法,引发 读者对自己的

34、生活和所处的世界进行思考,从而能更深刻地叩问人性。 解析解析 科幻小说的环境设置往往脱离现实生活,极端环境的设置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为作品的主旨 服务。此外,本篇小说试图激发读者对现实生活的反思,极端的环境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 四、(2018杭州,91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6分)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 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楂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

35、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 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他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 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了。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 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 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 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家具。桑伯第

36、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 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 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 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

37、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 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 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 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 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家。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

38、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 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 作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 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十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 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1.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4分)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

39、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 合家具。” 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2.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4分) 3.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4分)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 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4.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四、 1.答案答案 桑伯对自己木工手艺的自信和对新式组合家具的鄙视。 桑伯对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手艺的热爱和不舍,对传统手艺日渐没落而

40、自己又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 心。 解析解析 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是揣摩人物的心理,然后细究句子,句中抓住“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不信 赶不上”,可见桑伯对自己手艺的自信。“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可见桑伯看不上新式组合 家具。句中桑伯“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联系前文“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 的柔情”,可见其对手艺的热爱不舍。“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可见其痛心,联系上文陶子树述说的传统 的理发、补锅、箍桶手艺纷纷受冷落,可见桑伯对传统手艺日渐没落自己却无能为力的失落。 2.答案答案 因为桑果对木工手艺兴趣不大,认识到传统手艺不受市场欢迎,所以不肯“接班”;因为他理解和 尊重父亲对木工手

41、艺的感情,明白父亲烧工具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所以他苦苦请求。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根据题意明确需要分别回答“桑 果不肯接班”、桑果“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两个问题。 3.答案答案 使用叠词和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表现桑伯高超的雕花技艺;使用对比和比喻,生动 形象地写出桑伯雕花动作的娴熟和游刃有余;“渗”字形象地表现了桑伯雕花时专注投入的状态。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能力。研究语言特点,发现使用了叠词“深深浅浅”“左左右 右”等,如“抚儿头发”与“快刀斩麻”形成对比,如“游动的泥鳅”使用了比喻,可见桑伯雕花动作的

42、娴 熟与游刃有余。一个动词“渗”表现了桑伯雕花时专注投入的状态。 4.答案答案 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下面答案供参考。 (示例)文章通过塑造桑伯这一人物,引导人们关注当今社会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状态,思考传统手艺的命运 与价值,进而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作品主题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桑伯其人,他代表了当今社会传统手艺人,从文章着力 表现的桑伯与儿子的冲突、传统手艺的不受待见中思考:如何面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 . 五、(2018绍兴,69)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6分)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鹞爷也感觉到了

43、,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 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 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 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

44、场。 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 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 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 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 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 了。 . . . . . . . . .

45、 . .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 躁,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 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 玩吗? 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 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

46、,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 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噘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 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 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47、。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 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 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 1.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鹞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3分) 2.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请任选一句作答)(3分) (1)两

48、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品析“蚕食”的 表达效果。) (2)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结合加点文字揣摩人物心 理。) 我选( )句: 3.文章设置男孩放风筝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4.本文题目是“飘逝的风筝”,飘逝的仅仅是风筝吗?请结合文意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五、 1.答案答案 鹞爷是一个扎风筝技艺精湛、淡泊名利、固守传统技艺、渴望亲情、对农村前景深感忧虑的民 间老艺人。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赏析能力。根据题意,首先找出文中所有关于鹞爷的语句,然后进行概括。 从鹞爷自小学扎风筝,后来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等可见其扎风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7专题七 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童话、寓言.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