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网络基础教案课 题第1章网络概述1.1网络与生活课 型班课课 时1授课班级高一1班学习目标1.1.1 计算机网络及其发展历程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组成要素以及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描述计算机网络从诞生到高速网络阶段的关键特征和技术变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激发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1.1.2 移动互联网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发展及其与传统互联网的关系。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比较不同代际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理解移动互联网如何影响日常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认
2、识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性与挑战,培养合理使用移动设备的意识。1.1.3 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认知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网络在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基本应用,以及在基础应用、商务交易、网络娱乐和公共服务中的具体表现。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网络应用案例的能力,理解网络如何改变工作和生活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保护个人信息。1.1.4 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网络对社会生活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包括促进社会平等、文化融合与增强社会联系,以及可能带来的文化侵蚀、数字鸿沟和社会隔离问题。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网络现象的能
3、力,能够分析网络如何塑造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社区,同时意识到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缩小数字鸿沟的社会责任。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强调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即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多台计算机,遵循通信协议,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详细阐述计算机网络从诞生到高速网络阶段的四个关键发展阶段,包括每个阶段的特征和技术革新。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介绍中国互联网的起始、全功能连接的实现以及随后的迅猛发展,强调互联网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解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包括不同代际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以及智能手机
4、如何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探讨网络在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基础应用,以及在商务交易、网络娱乐和公共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场景。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分析网络如何促进社会平等、文化融合和社会联系,同时也讨论网络可能带来的文化侵蚀、数字鸿沟和社会隔离问题。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学生可能会对计算机网络的技术细节和通信协议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实例和比喻来简化复杂概念。把握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的内在逻辑:理解每个发展阶段背后的技术进步至关重要,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和技术背景知识。分析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学生需要理解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传统互联网的
5、延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特点和发展路径的新兴领域。深入理解网络应用对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学生需要学会从宏观角度审视网络如何改变社会结构和个人生活方式,这要求具备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批判性分析能力。认识网络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学生可能会对网络的双刃剑效应感到矛盾,需要引导他们辩证地看待网络的作用,理解如何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应对潜在风险。应对网络文化侵蚀和数字鸿沟的挑战:学生需要意识到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保护问题,以及如何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缩小信息获取的不平等差距。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及其发展、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等基础知识。案
6、例分析法:通过介绍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不同阶段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等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和理论。图片展示法:利用图1.1.2、图1.1.3等图片资料,直观展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和互联网发展的主要事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讨论互动法:在探讨网络对社会生活影响的部分,可能引导学生就网络如何促进社会平等、文化融合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数字鸿沟、身心健康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归纳总结法:课程最后可能会对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如基础应用、商务交易、网络娱乐和公共服务等类型,帮助学生系统化地理解和记忆。对比分析法:在讨论网络对社会生活影响时,对
7、比了网络带来的积极效应(如促进信息获取的平等性、文化的交流融合)与潜在问题(如文化侵蚀、社会隔离),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例如网络如何改变教育、科研、商业等领域的工作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网络技术的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课前准备教学内容准备: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整理关于计算机网络四个发展阶段的详细描述和相关历史事件。准备展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时间线图表(图1.1.2)。搜集有关我国互联网发展历程的资料,并整合信息(图1.1.3)。移动互联网:总结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准备不同代移动通信技术特点的比较表(图1.1.5)。网络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分类整理
8、网络应用的不同类型(基础应用、商务交易、网络娱乐、公共服务)。收集案例,如网络购物、在线支付、网约车、在线教育等实际应用示例。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分析网络如何促进社会平等、文化融合和增强社会联系。探讨网络可能带来的问题,例如文化侵蚀、数字鸿沟和身心健康问题。准备网络影响社会的正面与负面案例(图1.1.11, 图1.1.12, 图1.1.13, 图1.1.14)。2. 教学资源和材料:图表和图片:收集或制作展示计算机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图表。准备显示网络应用分类和案例的图像材料。案例研究:筛选具体案例,如成功的网络应用、网络引发的社会问题等。准备相关的数据和统计信息支持案例讨论。3. 互动和
9、讨论准备:问题设计:设计课堂讨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准备辩论或小组讨论的话题,如“网络是否真的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课堂活动:规划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思维导图绘制等,以促进学生参与和理解。4. 技术和教具:多媒体设备:确保多媒体演示设备正常运行,测试音频和视频材料的播放。准备电子教鞭、指示器等辅助教学工具。5. 课程结构设计:引入部分: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比如通过一个有趣的网络现象或最新科技新闻吸引学生注意。内容安排: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时间分配,确保涵盖所有重要点且时间充足。总结和反馈:准备课程结束的总结要点。设计反馈机制,如问卷调查或开放式讨论,以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
10、。教学媒体图表和图片:图1.1.2:展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图1.1.3:列出互联网发展的主要事件。图1.1.5:比较不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图1.1.6:演示移动终端中的网络应用软件如何工作。图1.1.7:示例搜索引擎的移动化趋势与语音搜索的使用。图1.1.8:描述网络购物和商务交易流程。图1.1.9:举例说明网络游戏的监管问题。图1.1.10:阐释在线政务的优势。图1.1.11和图1.1.12:展示网络在促进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图1.1.13:揭示数字鸿沟问题。图1.1.14:表现网络使用与身心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教学幻灯片:用于组织和展示课程内容,包括文本、图表和图片,辅
11、助讲解和学生理解。案例研究或实例分析:实际的网络应用案例,如网络购物、在线教育等,以及网络对社会影响的具体例子,帮助学生联系理论与实践。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及音响系统,用于播放教学幻灯片、视频材料等。互动工具:可能包括课堂点击器、在线调查或投票工具,以及讨论板,以促进学生参与和反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活动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通过展示图1.1.2和图1.1.3,概述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和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事件。提出引导性问题:“你们认为网络对现代生活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观看幻灯片并记录关于网络发展历程的重要信息。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准备分享自己
12、的观点。利用视觉化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历程。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初步思考,为深入探究做准备。活动二: 调动思维探究新知详细介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图1.1.5和图1.1.6)。强调网络在现代社会应用中的多样性,包括基础应用、商务交易、网络娱乐和公共服务等(图1.1.7至图1.1.10)。听取教师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讲解,并对比自己之前的认知。分析网络应用实例,讨论这些应用如何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具体案例,帮助学生具体了解网络技术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活动三: 调动思维探究新知深入分析网络对社会生活影响的双面性,
13、包括促进社会平等、文化融合与增强社会联系,同时可能带来的文化侵蚀、数字鸿沟和身心健康问题(图1.1.11至图1.1.14)。利用案例和数据,详细说明网络对不同群体和个体产生的不同影响。通过案例学习和数据分析,了解网络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小组讨论并准备报告,总结网络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具体影响。加深学生对网络影响复杂性的理解,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学习,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相关性。活动四:巩固练习素质提升设计相关问题和练习题,覆盖课程的关键知识点,如网络的发展历程、应用分类、社会影响等。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回顾和自我测试,提供反馈和解答疑问。独立完成练习题,与同伴交流答
14、案,共同讨论问题。反思今天的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通过练习和自我测试,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提供反馈和讨论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深层次理解。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深入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多面应用。我们从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四个发展阶段入手,了解了从诞生阶段到高速网络阶段网络技术的进步。同时,我们也探讨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自1987年以来的重要里程碑事件。进一步地,我们讨论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包括从1G到3G/4G的技术演进,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网络使用习惯。此外,还分析了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应
15、用,如基础应用、商务交易、网络娱乐和公共服务等,并讨论了这些应用如何塑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最后,我们讨论了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如促进社会平等与文化融合,以及负面影响如文化侵蚀、数字鸿沟和身心健康问题。作业布置文献调研:请查找并阅读关于计算机网络最新发展趋势的文章,特别关注5G技术和其对社会的潜在影响,并撰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总结报告。案例研究:选择一个你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网络应用(如社交媒体、在线支付工具或在线教育平台),分析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它如何改变了相关行业或领域的运作方式。小组讨论:“网络发展加剧了社会不平等。”针对这一观点,准备小组讨论材料,提出支持和反对的论点,
16、并在下次课上展示。思考题:思考并撰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对未来10年网络技术发展的预测,包括可能出现的新技术、新应用,以及这些变化可能对社会造成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板书设计1.1 网络与生活1.1.1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诞生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形成阶段:阿帕网(ARPANET)互联互通阶段:TCP/IP协议高速网络阶段:互联网普及和因特网的形成我国互联网发展:1987年: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1994年:全功能连接至国际互联网1.1.2 移动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发展1G:模拟信号语音业务2G:数字信号,短信,简单网络操作3G:智能手机普及,网速提升与传统互联网的关系1.1.3 网络在现
17、代社会中的应用应用类型:基础应用: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社交应用商务交易:网络购物、旅行预订网络娱乐: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公共服务:网约车、在线教育1.1.4 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正面影响:促进社会平等文化融合增强社会联系负面影响:文化侵蚀数字鸿沟身心健康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们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以下是对本次教学的几点反思:教学内容安排:课程内容涵盖了广泛的主题,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到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再到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正面和负面影响。这种安排确保了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网络技术的历史背景和现代意义,但同时这也要求学生能够
18、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大量信息。在未来的课程中,我考虑将内容进一步细分,或者增加课时来保证每个主题都能得到充分的讨论和理解。学生参与度:课堂上我使用了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和图表,并设计了几个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和思考题。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然而,我注意到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在这些活动中积极参与。今后,我计划引入更多形式多样的互动方式,比如角色扮演、辩论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提高整体的课堂活跃度。理论与实践结合:虽然课程涉及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对于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讲解还不够充分。未来我会更多地结合实际案例,如具体的网络应用或新闻事件,来帮助学生更好
19、地理解和记忆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技术教育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在讨论网络对社会的影响时,我强调了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与挑战。然而,如何在技术教育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认识到技术使用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是我未来需要加强的部分。例如,可以更深入地讨论数字鸿沟问题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评估与反馈:课后我收集了学生的反馈,以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兴趣点。大多数学生表示赞赏内容丰富但也希望有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基于此,我计划在未来的课程中加入更多实操环节,如模拟网络建设或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理解。总之,这次教学经验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期望。希望通过不断的试验和改进,能更有效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