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新绛二中 2017 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语文 第一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传统社会给人两个相互矛盾的印象:一方面,它十分注重平等,所谓 “ 不患寡而患不均 ” ;另一方面,它又十分注重纲常伦理,表现出严格的等级秩序。不过,无论如何解释这种印象,它至少说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同时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差异两个问题。在西方由正义原则加以处理的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在中国社会同样存在,而且同样也需要某种协调机制。概而言之,中国传统社会,对 这一关系的处理,是通过“ 仁 ”“ 礼 ”“ 义 ”
2、 三项基本原则彼此支撑、相互为用实现的。 “ 仁 ” 是对他人之爱,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孔子说: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仁 ” 的基础则是对亲人之爱,所谓 “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 。孟子进一步指出: “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 亲亲,仁也。 ” 并且孟子认为,这种爱的基础,是 “ 不忍人之心 ” ,即同情心。同情即同样的感情,是 “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这一心理事实的体现。因此, “ 仁 ” 的生发机制,是一个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的过程,即把对亲人之爱扩展为对邻人之爱, 再扩展到对天下人之爱,也就是孟子所说的: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明代的王阳明则把 “ 仁 ” 的原则概括为 “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 的情怀。由此可见, “ 仁 ” 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同的或者相通的一面。曾参总结孔子的思想认为: “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忠恕之道具有类似于康德的绝对命令在西方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与 “ 仁 ” 所体现的 “ 合和 ” 精神不同, “ 礼 ” 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纵向)、亲疏厚薄(横向)的差秩格局和纲常秩序,反映 “ 别 ” 与 “ 分 ” 的一面。 “ 礼 ” 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礼,国之千也。 ”“ 礼 ” 提供了一套基本
4、的政治架构,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穗定有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儒家强调 “ 礼 ” 治,但目的不是造成一个等级森严、上下隔阂的社会,而是通过 “ 礼 ” 的规范与约束,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睦。 用以平衡 “ 仁 ” 与 “ 礼 ” 的就是 “ 义 ” 的原则。在中国传统文献中, “ 义 ” 是一个含义比较丰富的概念。很多时候,它指一种最高的伦理原则。但是, “ 义 ” 还有另一方面的含义,那就是在不同的,甚至彼此冲突的行为准则之间进行的权量与选择,即 “ 义者,宜也 ” 。孟子举过一个例子: “ 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 ,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 2 - 权即是宜,也就是义。正是在这
5、个意义上,孟子表示: “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 只要是是出于某项更高的道德原则的要求,言而无信,行而不果也未必不能接受。显而易见, “ 义 ” 就是审时度势,对某个具体情境之下的行为原则进行选择和判断。 (摘编自唐士其儒家思想对 “ 平等 ” 与 “ 差异 ” 的平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社会中,存在一种不可解释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十分注重平等;另一方面,又十分注重等级秩序。 B. 曾参归结孔子的思想 为 “ 忠恕 ” 二字,可以说,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忠恕之道和西方康德的绝对命令相似。 C. 孔子认为 “ 志士仁人,无求生
6、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这是因为 “ 仁 ” 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D. “ 礼 ” 强调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亲疏厚薄的差秩格局和纲常秩序,使社会分裂,因而人们提出了体现 “ 合和 ” 的 “ 仁 ” 。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引出儒家思想中 “ 仁 ”“ 礼 ”“ 义 ” 三项基本原则,第二、三、四段分别对“ 仁 ”“ 礼 ”“ 义 ” 进行阐述。 B. 文章第二段引用孟子、王阳明的名言,是为了 论证孟子、王阳明对孔子的儒家学说的发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 文章第三段,紧承第二段内容,先在对比中阐述 “ 礼 ” 的内涵实质,
7、再指出 “ 礼 ”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D. 文章最后一段先阐释 “ 义 ” 的作用及其两方面的含义,着重强调 “ 义 ” 的后一个含义,然后围绕后一个含义进行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西方不同,中国传统社会对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的处理,是通过“ 仁 ”“ 礼 ”“ 义 ” 三项基本原则彼此支撑、相互为用实现的。 B. “ 仁 ” 是对他人之爱,而 “ 仁 ” 的基础则是对 亲人之爱,有了这个基础,然后才能推己及人,扩展到对邻人之爱和对天下之人之爱。 C. 儒家强调通过 “ 礼 ” 治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睦。中国传统社会能达到稳定有序,跟
8、“ 礼 ”提供了一套基本的政治架构有密切关系。 D. 孟子认为,出于 “ 义 ” 的需要,可以越 “ 礼 ” ;在不同的乃至彼此冲突的行为准则之间进- 3 - 行的权量与选择,就得接受言而无信,行而不果。 【答案】 1. C 2. B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选项中, A 项 “ 存在一种不可解释的矛盾现象 ” 错,是可以解释的,原文第 一节中 “ 不过,无论如何解释这种印象,它至少说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同时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差异两个问题 ”“ 概而言之,中国传统社会,对这一关系的处理,是通过 仁 礼 义 三项基本原则彼此支撑、相互为用实现
9、的 ” ; A 项,原文推测,应该是 “ 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 ” ; B 项,由原文 “ 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忠恕之道具有类似于康德的绝对命令在西方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 可知, “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忠恕之道和西方康德的绝对命令相似 ” 不当; D 项,由原文 “ 儒家强调 礼 治,但目的不是造成一个等级森严、上下隔阂的社会,而是通过 礼 的规 范与约束,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睦。 ” 可知, “ 使社会分裂 ” 不当,夸大效应。 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 “ 下列关于 ? 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或者 “ 正确的一项是 ?” ,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
10、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的论证方式和效果的考查。题中 B 选项 “ 是为了论证孟子、王阳明对孔 子的儒家学说的发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 错误,根据原文第二节中 , “ 由此可见, 仁 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同的或者相通的一面。 ” 可以知道,第二节引用孟子、王阳明的名言,是为了论证 “ 仁 ” 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同的或者相通的一面 。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11、。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 “ 答非所问 ”“ 内涵、外延不准 ”“ 误划类别 ”“ 张冠李戴 ” ;判断类注意 “ 范围不当 ”“ 偷换概念 ”“ 曲解文意 ” ;推理注意 “ 强加因果 ”“ 强行推理 ”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 、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中 D 项 “ 出于 义 的需要,可以越 礼 ;在不同的乃至彼此冲突的行为准则之间进行的权量与选择,就得接受言而无信,行而不果 ” 错误,由原文最后一节 “ 权即是宜,也就是义 ”“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 只要是是出于某项
12、更高的道德原则的要求,言而无信,行而不果也未必不能接受 ” 可以推测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年三十夜的爆竹 这些年,年三十夜几乎每年都是回乡下陪父母过。按乡下的说法,叫花子都 有个年三十夜,这普天同庆的日子,无论你贫穷、富有,生活在城市、乡村,是在自己的出生地,或是流浪在异乡,在年三十夜,哪怕是远隔千万里的游子,都要不辞辛劳,奔赴自己的家乡,与亲人们聚在一起,团团圆圆,开开心心过个热闹的年! 在我们那儿乡下,年三十夜吃年夜饭前先要祭祖,家家户户,堂屋香火前八仙桌上摆上酒菜,焚香、化纸钱,对着祖宗牌位三叩九拜,然后放爆
13、竹,但听得满村的爆竹声在群山回响,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更为热闹的时刻则是凌晨 “ 开财门 ” 。我们那儿的习俗,年三十夜,吃过晚饭,约十点钟左右,每家每户都要大门紧闭,亲友串 门只能从侧门进出,称之为“ 封门 ” ;到了凌晨一至三点,在堂屋里点上红烛,斟上美酒,焚香,击磬,随着悠扬的磬声,化纸钱,祭拜天地,然后打开大门(即为 “ 开财门 ” ),燃放爆竹烟火,迎春纳福,迎接新的一年到来。谁家的爆竹声响得久、烟火放得多,喻意这户人家兴旺发达。一时间,爆竹声铺天盖地在群山回响,绵延不绝;黑暗的天空被焰火点亮,璀璨夺目,把年三十夜推向高潮! 这几年回乡过年,有时我一个人回去,有时是带着妻儿回去;弟弟
14、也偶尔带着弟媳回去;父亲长年病着,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家里有个病人,气氛难免有些压抑,年夜饭常吃得寡淡无 味。斟上酒祭祀,遇弟弟也回去过春节的时候,为了烘托节日气氛,兄弟俩也喝上三两杯,浅尝则止,索然无味。隔壁的其敏表哥每年年夜饭吃得早,这几年常叫我去陪他喝酒,说与几个儿子喝不起兴,有我这个省城去的 “ 客 ” ,才能喝得尽兴。表哥礼数繁多,先是与他喝几杯,再安排三个儿子、媳妇,甚至于孙子分头向我敬酒,最后他还要作 “ 总结 ” ,几巡下来,常是一二十来杯酒下肚,让我醉意朦胧。这边还没喝完,屋下的其兵表哥又来邀了,说年三十夜,我这个贵客不能只光顾一家,他家那儿怎么也得去喝杯新年酒。又跟随着去,同样的礼数,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