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张再林作品专练.doc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786128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张再林作品专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张再林作品专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张再林作品专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张再林作品专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张再林作品专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张再林作品专练 勇德是人类的共同道德。早在西方古老的荷马史诗中,美德就开始与勇 敢须臾不可分离;在拉丁文里,勇敢和美德是同一个词;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 伦理学)里,在“具体的德性”名下勇德排在第一位。 论及人类勇德建设,中华民族的贡献尤值一提。中华民族不仅将勇德视为 “三达德” 之一, 而且很早就开始了对其理论止的阐释。 如孔子提出“见义不为, 无勇也”的命题。该命题开始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勇正式跻入 中国道德伦理的领域。盂子对勇的思考可视为孔子勇的思想的深化和继续,他在 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认真讨论了勇的性质、勇的根本及勇的途径,而他的“浩然 之气”学说则为“勇气”概念奠定了

2、坚实基础。 如果说中国儒家更多是从 “人道” 方面为我们揭示了勇的性质,那么,中国道家则更多是从“天道”方而切入勇的 应有之义。庄子“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的 论述,可视为这种“天道论”之勇说的显例。宋以后,有王阳明对勇的力行力为 的力倡,有戴震对勇的“道德执行力”的力肯。可以说,中华民族从未停下对勇 德追求、探索的步履。 对于中国古人來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勇呢?国人论勇,多从心论。“古文 勇从心”的“恿”字,就是其明证。尤要指出的是,这种与勇相连的心,是中国 式心性论的从心从生之心。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的概念,它意味着心以其“生生不 已的潜在可能性为内涵。也正是基于

3、心的这种可能性,才彰显了心不受制于现 实规定性的“形上超越性”,才使心成为中国哲学“形上超越性”的真正体现。 一旦我们肯定了心的“形上超地性”,我们实际上也就肯定了真正的勇。勇一如 心,同样具有“形上超越性”。中国哲学的身心一体决定了勇并非是“心性之 2 勇”的一意孤行,而是具身化为一种气力之勇。中国古人强调气与身休不可分的 同时,亦使勇敢与身体化的“勇气”相提并论。故说文曰“勇,气也”,孟 子认为勇能否成立取决于能否“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则提出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如若我们肯定了勇之气,那 么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肯定了勇之力。这一点,不仅可见之于说文的“勇

4、”字 从“力”说,还可在中国拳经中的“气与力合”说中找到注解。“心性之勇”与 “气力之勇”是统一的。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勇德也经历过沉浮,随着近现代“救亡图存”思潮的 兴起,对勇德的崇尚再次被激发出来。梁启超有感于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一头 钻入中国早期历史中,为中华民族寻找其武勇的文化基因。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 则力倡古儒中固有的义薄云天的侠勇精神。在我们身处更为和平、更为文明的今 天,这些勇德先觉者的努力也依然没有过时。今天的人们同样要而对诸如瘟疫、 地震、洪水这样的自然灾难,面对诸如战争这样的社会灾难,面对艰难、挫折和 人生困境。这意味着,无论何时,勇德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之课。

5、(摘编自张再林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勇德是人类共同的道德中华民族对“勇”的阐释是人类勇德建设的重要部分。 B.中华民族对“勇”的探索持续不断呈现出不同时期维度与侧重点不同的特点。 C 儒道两家对“勇”包含的内容的看法存在相通之处,对“勇”的认识角度却不 同。 D.身心一体决定了“勇”和“心”一样,具有不受制于现实规定性的“形上超越 性” 。 3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论述古代中西方关于“勇”的认识, 主要是从认识的共通相似这一方面展 开的。 B.文章在对“勇”的论述过程中多处引

6、用经典著作、名人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 服力。 C.文章先纵向论述古今对“勇的认识,再从横向揭示中国古人对真正的“勇” 的理解。 D.文章把主要的论述内容放在中国古代对“勇”的认识上, 这是由文章写作目的 决定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不能从心论认识“勇” ,“勇”就成为“气力之勇”,心也会失去“生生 不已”的潜在可能性。 B.不把“心性”和“气力”两方面割裂开来,才能完整地认识把握“勇”的“形 上超越性”的特点。 C.勇德一直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传统道德,因此在当代的传统文化建设中,勇德是 必不可少 的内容。 D.和平文明时代一旦缺失勇德,人类就要面对各种各样

7、的自然灭难、社会灾难, 以及人生困 境。 1(3 分)D 2.(3 分) C 4 3. (3 分) B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 张再林 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 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 人己之心一如也。”故“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 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 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 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 我们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

8、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 道的。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 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 的对象”,而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 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 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 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 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 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为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 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 礼”,

9、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 是今人所理解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 不如说 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 “身体语言” , 它同样是古人的 “体 5 贴” 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故 论语 中的 “乡人饮酒, 杖者出, 斯出矣” , 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 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 情, 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 言, 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社会借以形成

10、为一 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 耐人寻味的是, 中国古人不仅用 “体贴” 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 而且从 “天 人合一”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 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 不是像西人那样,把其看作是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 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 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 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 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 故在古人的心目中,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

11、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 有生老病死,乃至人有两性,自然有阴阳,人有四体,自然有四时,人有五伦, 自然有五行,乃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被视为所谓的“天的震怒”,所谓 的“天象示儆”,乃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的生命的每一次感动, 都会在自然现象中引起微妙的连锁反应。 因此,“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 中国的“人我不二”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 同义” 的宗教观。 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古人的 “无之不体” 的人生境界和追求。 乃至于可以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 6 母” 喻天地,

12、乃至其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为我自身生命机体的生动 的隐喻和象征。当然,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并不意味 着我们否认孔子的“恕”、孟子的“恻隐”、王阳明的“良知”这些概念同等的 重要性。它仅仅是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了其解释 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因为真正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 种“近取诸身”、“反求诸身”的文化,一旦舍弃了这种“身体”,中国文化中 的任何东西都无从谈起, 因为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 “身体语言” , 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 其真正的内涵。 (选自民办教

13、育研究)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被儒家称为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是指 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 B 因为中国的医患双方构成一种无间尔我、 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 所以, 医生给人看病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以期使自己的 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能在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 痛所苦。 C“礼”也可以视为生命共同体中一种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 言”,是中国古人“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D 中国古人把“体贴”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 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

14、庭,而且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 2下列选项与文中“体贴”的概念不一致的一项的是( )(3 分) 7 A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B中医的“望、闻、问、切”。 C借助血压计、X 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 D用“手足”喻兄弟,用“父母”喻天地。 3下面选项中对作者解读的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 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3 分) A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 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B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 的。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 C中国古人还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 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 D中国文化的特质强调的不仅仅是认知,还有身体践履,认为其是一种生 命体验。 1.A 偷换概念,应为被称为儒家 2.C“借助血压计、X 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借助的是外物而非“身 体语言”,不符合文中“体贴”的意思。 3.D 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多强调的不是认知,而是身体践履,是一种生命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张再林作品专练.doc)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