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家的意味课时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道德修养: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家庭的好成员。健全人格: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责任意识:提升他们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教学重点:家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家风的重要性课前准备:预习第四课第一框内容,思考一个问题:家,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方法用具:无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讨1:家的重要性(1)观点讨论。关于“家”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结合你的生活
2、体验,说说“家”是什么。小李:家是地域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小亮:家是住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小红:家是一群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还有小燕:哪里有家人的关爱,哪里就是家。从上述观点中得出: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2)明晰概念。由家庭的含义(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判断家庭关系确立的不同情形:男女结婚成家、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婚姻关系;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血缘关系;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收养关系。(3)故事分享。分享三则故事,分别是: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从中引导学生得出: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父母是我们的
3、第一任老师。围绕观点、生活实际、故事等,展开探究,回答问题。从中细细品味家的意味,能够更加热爱家庭,更加孝敬父母和长辈。同时,完成相应知识笔记。通过设置观点讨论、明晰概念、故事分享等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既锻炼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又挖掘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攻破知识点家的重要性: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探讨2:家风的重要性分析材料: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他注重把自己的爱国情怀传给子女,在家书中常教育孩子们把个人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报效祖国。梁启超的九个子女都在
4、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作贡献。儿子梁思礼曾说,他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思考:上述材料传递出来的家风是什么?答案是:家风。老师引导学生明白: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围绕材料内容,思考相应问题,展开探究。同时,跟着老师的节奏,完成相应知识笔记。通过分析材料,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感受英雄模范人物身上的力量,引导学生认识到家风的重要性: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最后:小结与升华(1)通过展示本节课思维导图,老师带领学生快节奏
5、回顾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出:家的重要性和家风的重要性。(2)播放视频家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密码。把本框知识点进行升华,得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国家繁荣昌盛,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同时结合视频内容,思考家与国的关系,培养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梳理今天所学知识,巩固并构建知识体系。通过播放视频,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板书设计特色学习资源、技术手段应用:多媒体展示作业设计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家有什么优良家风(或者你知道有哪些
6、优良家风),把家风内容写下来并与同学分享。文字内容不少于50字。课堂练习:1.“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尘土,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回家真的幸福。”一首回家的路不知道拨动了多少游子的心。游子们想家的原因是( D )A.家是休闲娱乐的场所 B.家能够提供一切物质基础C.家是我们食宿的地方 D.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2.家不是一间房子,而是在房子里过的日子;家不是一尘不染的厨房,而是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家不是豪华的客厅,而是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聊天说笑。可见,家是( D )A.人生旅途中的中转站 B.吃饭休息的居所C.逃避挫折的最佳场所 D.充满亲情的港湾3.当我
7、们刚会说话时,爸爸妈妈就一字一句地教我们学古诗;当我们刚懂事时,他们就给我们讲许多有趣的故事;当我们刚拿起笔时,他们就教我们写字。这段话所要表达的道理是( C )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 我们的知识都是父母教的家庭环境决定人生成长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A. B. C. D.4.优良家风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下列做法有利于促进优良家风建设的有( B )周末和父母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老人很开心出去吃饭时,多点一些菜品,品尝各种美味每天晚上,全家人一起诵读经典,交流心得和邻居有冲突,把垃圾扔他家门口进行报复A. B. C. D.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以生活化话题引入,以生活事件出发,通过解决大众疑问,学习新知,并最后真正能指导实际,所以本课的落脚点,最后以学生解决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家的意味。当然还有很多细节处理的不够到位,在设计时,容易受书本知识限制,容易被自己的固有思维限制,所以创新性还是不够。